-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道德經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65110
- 條形碼:9787218165110 ; 978-7-218-16511-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經 本書特色
《道德經》又稱《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兩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為上篇,以“道”開頭,稱《道經》,后四十四章為下篇,以“德”開頭,稱《德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學的經典。它與《論語》一起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影響了中國人兩千五百多年的哲學觀。本書原典以通行本為底本,行注釋和譯文,同時收錄道教代表黃元吉的《道德經講義》和玄學代表王弼《道德經注》兩部著作。
道德經 內容簡介
《道德經》又稱《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兩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為上篇,以“道”開頭,稱《道經》,后四十四章為下篇,以“德”開頭,稱《德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學的首部經典。它與《論語》一起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影響了中國人兩千五百多年的哲學觀。本書原典以通行本為底本,并進行注釋和譯文,同時收錄道教代表黃元吉的《道德經講義》和玄學代表王弼《道德經注》兩部著作。
道德經 目錄
上篇?? 道經
**章?? ?? 眾妙之門 / 3
第二章?? ?? 功成弗居 / 9
第三章?? ?? 圣人之治 / 14
第四章?? ?? 和光同塵 / 19
第五章?? ?? 天地不仁 / 24
第六章?? ?? 谷神不死 / 28
第七章?? ?? 天長地久 / 32
第八章?? ?? 上善若水 / 36
第九章?? ?? 功遂身退 / 40
第十章?? ?? 營魄抱一 / 44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 / 50
第十二章?? 圣人為腹 / 54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 58
第十四章?? 無狀之狀 / 63
第十五章?? ?? 微妙玄通 / 68
第十六章?? ?? 沒身不殆 / 72
第十七章?? ?? 功成事遂 / 77
第十八章?? ?? 大道仁義 / 81
第十九章?? ?? 絕圣棄智 / 85
第二十章?? ?? 獨異于人 / 89
第二十一章?? 以閱眾甫 / 94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 99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 104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 108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 112
第二十六章?? 不離輜重 / 118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 / 123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 128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 134
第三十章?? ?? 物壯則老 / 138
第三十一章?? 恬淡為上 / 144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 149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 154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 / 158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 163
第三十六章?? 國之利器 / 167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 / 171
下篇?? 德經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 177
第三十九章?? 貴賤高下 / 186
第四十章?? ?? 有生于無 / 191
第四十一章?? 善貸且成 / 195
第四十二章?? 三生萬物 / 201
第四十三章?? 天下至柔 / 208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 213
第四十五章?? 清靜為正 / 217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 221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 225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 / 229
第四十九章?? 天下歙歙 / 233
第五十章?? ?? 出生入死 / 238
第五十一章?? 是謂玄德 / 243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 248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 / 253
第五十四章?? 其德乃普 / 258
第五十五章?? 不道早已 / 267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 273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 277
第五十八章?? 禍福相倚 / 284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 289
第六十章?? ?? 大國小鮮 / 295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 300
第六十二章?? 萬物之奧 / 306
第六十三章?? 抱怨以德 / 311
第六十四章?? 千里之行 / 316
第六十五章?? 善為道者 / 322
第六十六章?? 百谷之王 / 328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寶 / 332
第六十八章?? 不爭之德 / 338
第六十九章?? 哀者勝矣 / 342
第七十章?? ?? 被褐懷玉 / 346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 350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 355
第七十三章?? 天網恢恢 / 360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 364
第七十五章?? 賢于貴生 / 368
第七十六章?? 強大處下 / 372
第七十七章?? 不欲見賢 / 375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 378
第七十九章?? 天道無親 / 382
第八十章?? ?? 小國寡民 / 386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 393
道德經 節選
《道德經》,又稱《老子》《老子五千言》《道德真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學的首部經典。然而,早在西漢以前,《道德經》的地位并不高,經典就更談不上了。 但是,在經歷了秦統一六國還未來得及休養生息時,歷史的車輪又急急陷入了楚漢之爭,故西漢建立后,不得不采用“黃老之學”(“黃”指黃帝,“老”指老子,道家學派分支,尚陽的黃老之學,與尚陰的老莊之學相對),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老子所提倡的“無為”思想,便得到了西漢統治者的青睞,一躍再次成為顯學 (戰國時為田齊政權官學)。我們后世所言《道德經》的“傳世本”,即定型于這一時期。
那么,老子又是誰呢?關于他的傳說數不勝數,現在普遍認為的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故又稱“老聃”,出生地為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生活于春秋時期,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相當于周朝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據說孔子還曾向他求過學。到了春秋末年,天下已顯大亂之象,老子便棄官歸隱,騎著一頭板角青牛(或為傳說中的兕)西行,過函谷關時,守關長官尹喜得知老子要遠遁西去,就糾纏于他,讓其留下著作才肯放他出關。老子無奈,只好提筆寫下了五千言,作為自己的“通關文牒”,順利出關后升仙入了天界,這就是《道德經》創作背景較流行的一種說法。
“道”是全書的核心,不管是“傳世本”(“道經”在前,“德經”在后),還是“帛書本”(“德經”在前,“道經”在后),這是毫無疑義的。那么,什么是“道”呢?所謂答案的魅力開始散發著光芒了,這也是《道德經》*讓人著迷的地方。迄今為止,解讀、注釋和闡釋過《道德經》的版本合起來已不下千個,但每個版本皆因注者或解者的不同,而對于“道”的理解也千差萬別,卻又“似乎都有理”,于是就形成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道’”的奇妙現象。老子之“道”是一個超經驗的存在,也是理解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它不死不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這在今天來說,“超經驗的存在”已被證明是不存在的,對于接受了唯物辯證思想教育的當下讀者而言,理解這一點其實并不難。難點在于我們為什么已知其局限性卻還要研讀它呢?其一,《道德經》影響了中國人的哲學觀達兩千五百年之久,讀了它才能更清晰地了解我們自己觀念中的許多源流,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其二,《道德經》中某些樸素哲學觀依然有很大的啟發作用,能助力我們思考,提高社會認知能力。所以,讀一讀《道德經》是有好處的。
本書以“傳世本”《道德經》為底本,除了對原典進行必要的校訂和句讀外,我們還做了以下幾項工作:其一,添加注釋和譯文,但這也僅是便利普通讀者借此“法門”一窺“道”之玄妙的粗略手段。其二,全本收錄了黃元吉的《道德經講義》,設置為“闡說”部分,便于讀者理解道家之“道”和道教之“道”的微妙關系。黃裳,字元吉,江西豐城(今江西省豐城市)人,清代道學大師,創立了著名的丹道修煉流派“天府樂育堂”,注重入世修行,以道家為主導,融三教思想精華于一身,是近代道教代表性人物,被尊為“黃元吉祖師”。其三,增加王弼的《道德經注》,設置為“拓展閱讀”部分,之所以增加這一部分,既有該文本源自一個“古老版本”的考慮,也有出于“流傳甚廣”的考慮,而且王弼的注釋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對于今天的讀者理解老子思想亦有一定幫助和啟發。
道德經 作者簡介
老子(約前571~約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故又稱“老聃”,出生于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相當于周朝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后西出函谷關,不知所蹤。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