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知人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84651
- 條形碼:9787532184651 ; 978-7-5321-846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知人系列) 本書特色
●偉大雕塑家、先鋒藝術家康斯坦丁·布朗庫西首部中文傳記 ●甚至是國內首本關于布朗庫西的圖書! ●布朗庫西是當之無愧的現代主義雕塑模范、開山鼻祖,20世紀藝術史絕對不可繞過的硬核狠人 ●短小精悍,五臟俱全,揭開《吻》《沉睡的繆斯》《波嘉尼小姐》等異色名作創作過程、藝術理念和人文內涵的神秘面紗 ●布朗庫西為什么和羅丹分道揚鑣,布朗庫西和尤內斯庫、薩蒂、曼·雷等大師的有趣互動,布朗庫西打造巴黎沙龍的各種八卦應有盡有 ●教科書式的藝術家傳記書寫方式——記錄傳主一生,給出盡可能豐富而客觀的作品評介,同時懂得取舍 ●參考資料新鮮,不乏近年獲取的*新私人信件和檔案管新收藏文獻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知人系列) 內容簡介
作為二十世紀的重要雕塑家和先鋒藝術家之一,康斯坦丁·布朗庫西也是*難以捉摸的一個。他神秘的天性不僅與他的故鄉羅馬尼亞有關,也因為他意識到神話和“另類的光環”吸引了公眾。這種自我神話體現在他在巴黎蒙帕納斯的白色工作室里。他超越了藝術家的神話,向我們展示了作為學生的康斯坦丁,以及有名藝術家康斯坦丁。利用新的材料,包括來自布朗庫西在巴黎的檔案館的私人信件、個人作品,以及工作室的照片,作者解釋了布朗庫西在羅馬尼亞的早年,搬到巴黎,以及他在工作室的大量信息。傳記探討了他的作品如何與祖國的民間藝術聯系在一起。作者還提供了布朗庫西與同事、經銷商、朋友和情人之間關系豐富多彩的回憶。作者對布朗庫西的生活和工作作了重新評估,敏銳的記述讓布朗庫西的形象在二十世紀現代主義*重要的知識分子中占據了應有的位置。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知人系列) 目錄
引言
1 童年
2 克拉約瓦與學徒時代
3 布加勒斯特與美術學院
4 巴黎
5 龍桑小巷工作室
6 工作與友誼
7 特爾古日烏
8 *后的作品,*后的朋友,遺產
精選參考文獻
致謝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知人系列) 節選
7月14日,經過漫長的徒步旅行,布朗庫西從慕尼黑來到巴黎。后來,他回憶起這段旅途,無盡的欣喜仍溢于言表: 我沿著鄉村小路行走,或是在森林里漫步,一邊走一邊唱,滿心歡喜。村子里,有人給我吃的喝的。農民們對我很熱情,招待我,祝我旅途愉快。他們發現,我和他們沒什么兩樣。有時候,我會在田野間停下來,那里有牛在安靜地吃草。我會吹起口哨,吹出家鄉的老曲調。一天,我看到一頭奶牛停住嘴,聽我唱歌,這讓我心花怒放。但走近一看,才發現她不過是……在撒尿。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虛榮。 1904年,布朗庫西親眼見到的巴黎,正是一個面目一新的大都會,奧斯曼風格的大街初具規模,為1889年世界博覽會建造的地標性建筑埃菲爾鐵塔高高聳立。1890年代末,地下鐵路系統開始動工,到1900年,**批線路已經頗顯成效,布朗庫西到達巴黎時,地鐵已經初具規模。地鐵站入口有新藝術風格的欄桿和精美的標牌,以各種各樣的枝葉為主題,樣式典雅,協調和恰,出自建筑師埃克托爾·吉馬爾(Hector Guimard)之手,風靡整個巴黎。可以發現,類似樣式也出現在布朗庫西即將創作的一系列懶洋洋的卵形作品上。 1900年世界博覽會真正開啟了法國的現代化發展歷程,羅馬尼亞也對現代化充滿熱情,積極參與其中。從1900年到1937年*后一次舉辦世界博覽會,巴黎都是絕對的歐洲文化中心。1900年的第四屆世界博覽會規模空前,而且給主辦城市巴黎留下了新巴洛克風格的大皇宮和小皇宮。兩座宮殿緊相毗鄰,坐落在香榭麗舍大街和塞納河右岸夾持的開闊三角地帶上,附近有壯觀的亞歷山大三世橋,這座橋跨過塞納河,伸向奧賽碼頭,和榮軍院相連。 當時,巴黎有兩個主要藝術社團比肩齊聲,分別位于蒙馬特爾和蒙帕納斯。兩個社團成為滋養先鋒運動的沃土。1905年,野獸派(Fauvism)興起于蒙馬特爾,是先鋒運動的發端。蒙馬特爾的夜生活遠近聞名,有俱樂部、舞廳,還有煎餅磨坊、紅磨坊、黑貓等音樂餐廳。而且狡兔酒吧還成了藝術家們的聚集地,這些藝術家住在拉維尼昂路13號。這個地方有個更響亮的名字——“洗衣船”(La Bâteau Lavoir),因為這里實在丑得不堪入目。洗衣船是畢加索(Picasso)揚名立萬的地方,此前數年,他多次在巴黎和巴塞羅那兩地之間輾轉。1904年,布朗庫西和畢加索都在巴黎安了家。 蒙馬特爾文化人聚居區歷史悠久,比畢加索小組和洗衣船更早出現,可以追溯到1869年,那時候,這一地區剛變成巴黎的第18區。在這里,藝術家的**塊聚居地是“新雅典”(Nouvelle Athènes),吸納了托馬斯·庫蒂爾(Thomas Couture)、皮維·德沙瓦納(Puvis de Chavannes)、戎金(Jonkind)和艾爾弗雷德·史蒂文斯(Alfred Stevens)。貴族畫家亨利·土魯斯-勞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 Lautrec)和紅磨坊的特殊關系隨后讓歌舞廳成為自由精神的家園,造就了典型的文化人聚居區。1889年,皮加勒區的克利希大街90號舉辦紅磨坊舞會,距離蒙馬特爾不遠,燈光照亮紅色的磨坊,好似鶴立雞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舞者、小丑和各式各樣的舞廳演員成了這一地區*醒目的標志。這些過氣的演員或是在紅磨坊舞會表演,或是慕名而來,在土魯斯-勞特累克的作品中永垂不朽。從1880年代中期開始,土魯斯-勞特累克就一直在這一地區生活。 在蒙馬特爾,人們生活頹廢,精神自由,窮困潦倒,但卻我行我素,那里就像一塊吸鐵石,特別有吸引力。埃里克·薩蒂(Erik Satie)(后來成為布朗庫西的好友)選擇蒙馬特爾作為藝術生涯的**個居所,這并不意外。1887年,薩蒂在孔多塞街租房子住,附近就是梅德拉諾馬戲團;一年后,黑貓老板魯道夫·薩利斯(Rodolphe Salis)聘請薩蒂為他的夜總會彈鋼琴。薩蒂順勢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放蕩不羈的文化人。他把家搬到了科爾托街上,就在繁華的高地廣場后面,把自己名字的拼寫由Eric改為Erik。為了配合自己嚴肅作曲家的新身份,他還蓄起了胡子,戴上夾鼻眼鏡,系上飄飄的領帶,穿上絲絨外套,配上軟帽。 1904年,畢加索決定在洗衣船開設工作室,這件事意義重大。大家公認蒙馬特爾為野獸派和立體派(Cubism)的發源地,是先鋒運動的溫床,其盛名持續到了20世紀,與畢加索的工作室不無關系。1907年,畢加索已經走過了他的“藍色時期”和“粉色時期”,開始著手創作《阿維尼翁的少女》(Les Desmoiselles d’Avignon)。現在看來,這幅畫作是歐洲現代主義*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這里,畢加索有了新的交際圈,其中包括馬克斯·雅各布(Max Jacob)、紀堯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和費爾南德·奧利維耶(Fernande Olivier),即所謂的畢加索小組,他們聚集在狡兔酒吧,這里的夏天*迷人。畢加索會“帶著他的那群狗狗,坐在富有鄉村氣息的草坪上,坐在金合歡樹投下的陰涼里。酒吧主人的那只猴子在樹上玩耍,還有他那頭充滿藝術氣息的驢子,名叫洛洛,見什么吃什么”。此后數年里,又有新的成員加入“畢加索小組”,如布拉克(Braque)、德蘭(Derain)、弗拉芒克(Vlaminck)、瓦拉東(Valadon)、莫迪利阿尼(Modigliani)、格里斯(Gris)、埃爾班(Herbin)、馬爾庫西(Marcoussis)、郁特里羅(Utrillo)、瑪麗·洛朗森(Marie Laurencin)。就連不那么放蕩不羈的馬蒂斯(Matisse)也時不時出現在這里。 相反,直到20世紀初,蒙帕納斯仍然是個貴族村莊。1905年,它才開始向現代化的行政區過渡,現代建筑取代了蒙帕納斯街兩旁的大多數雙層小樓。莫迪利阿尼的同伴羅歇·維爾德(Roger Wild)回憶道,此前在蒙帕納斯還能看到農場,農場上有“牛、豬、馬、雞”,弗勒呂斯街上就有一個這樣的“襁褓”。弗勒呂斯街是一條安靜的街道,位于盧森堡花園西面。1903年,利奧(Leo)和格特魯德·斯坦(Gertrude Stein)兩人在弗勒呂斯街27號定居,開辦了著名的沙龍。 和蒙馬特爾一樣,蒙帕納斯也有各式各樣的娛樂場所,尤以劇院出名,如蒙帕納斯劇院和蓋特-蒙帕納斯劇院,還有著名的音樂廳,如蓋特街上的博比諾音樂廳。這里的丁香園咖啡館是才華橫溢的知識分子的聚集地,相當于蒙馬特爾的黑貓酒吧,景致獨特,但更有文化氣息。蒙帕納斯的文化人經常會聚于此,保羅·福爾(Paul Fort)的《詩歌與散文》(Vers et Prose)雜志也經常把這里當成辦公室,召開臨時編輯會議。1953年的丁香園咖啡館已是純粹的餐廳,舉辦了開業150周年慶典,但這家精致的餐廳已經完全不同于當年福爾的雜志編輯部所光顧的那家不起眼的咖啡館了。《詩歌與散文》*初吸引的大多是作家和詩人,定期刊發魏爾蘭(Verlaine)、斯特林堡(Strindberg)、王爾德(Wilde)、梅特林克(Maeterlinck)的作品,后來轉而關注視覺藝術,一些供稿藝術家從蒙馬特爾搬到了萊茵河左岸地區。到1912年,蒙馬特爾和蒙帕納斯的藝術家已然都喜歡聚集在丁香園咖啡館,如布德爾(Bourdelle)、弗拉芒克、布拉克、萊熱(Léger)、莫迪利阿尼、布朗庫西等等,不勝枚舉。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知人系列) 作者簡介
作者|桑達·米勒 Sanda Miller 南安普敦索倫特大學研究員,馬蘭戈尼學院和米蘭時尚學院訪問學者。著有《康斯坦丁·布朗庫西作品研究》《時尚寫作與批評》《時尚新聞:歷史、理論與實踐》等。 譯者|張磊 文學博士,浙江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