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昌耀的詩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7905
- 條形碼:9787020177905 ; 978-7-02-017790-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昌耀的詩 本書特色
◎ “詩人中的詩人”昌耀晚年親自編定的詩集 ◎ 作品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金句選: 然而此刻究竟是誰的口吻暖似紅櫻桃/輕輕吹亮了我胸中的火種。 啊,你自夜中與我對語的朋友/請遞給我十指纖纖的你的素手。 愛的繁衍與生殖/比死亡的戕殘更古老、/更勇武百倍! 這世間一切的珍重難于為人生永駐。 我們會有自己的里程碑。/我們應有自己的里程碑。 趕路的人永是天地間再現的一滴銹跡 誰與我同享暮色的金黃然后一起退入月亮寶石? 那么愛也是非常自然的事吧。然而愛卻遠非平常的事。 詩人對窗枯坐許久深信寫詩的事情微不足道 這道路很長很長,這日子很短很短/值得把精神全部投入。
昌耀的詩 內容簡介
本書首選作者自1955年到1998年創作的詩歌作品將近200首,囊括其畢生詩歌創作的所有代表作品。昌耀的詩,以張揚精神困境中的生命意識見長,融感悟和激情于一體;意象凝重、壯美。飽經滄桑的情懷、遼闊曠遠的人文背景、強烈的生命意識,構成作者宏大的詩歌整體。收入代表作品:《慈航》《斯人》《劃呀,劃呀,父親們!》《大山的囚徒》《一百頭雄牛》《一個中國詩人在俄羅斯》《峨日朵雪峰之側》《哈拉庫圖》等。
昌耀的詩 目錄
昌耀的詩 相關資料
昌耀的寫作是向下的、有重力感的詩歌。他的詩歌凝重、滄桑、孤獨、古奧,是以生命的苦難之姿撞擊地心的沉重之力。昌耀是用苦難造就的詩人,他和里爾克一樣,經受著心靈和肉體的折磨。陌生化的、無法復制的語言,使他的文本呈現出獨一無二的苦難感、命運感和掙扎感,是那種關于青藏高原的民俗的地理命名、宗教信仰,是具有現代性的、又明顯獨具個人標記的文化整合,呈現出獨特的地域性和時代性。……昌耀詩歌中涉及的西部風物,不再將它們作為承載個人小情感的載體。昌耀會把百姓視為良知,將自然風物視為良知,這其中包含了對人性的揭示、精神的塑造,有著時代的回響,這些內涵在地域性寫作中,成為具有人類共識共感的世界性情懷。 ——《文藝報》評論 對昌耀和他的詩來說,更重要的或許是對生死的徹悟,是從經驗中提煉的“在善惡的角力中/愛的繁衍和生殖/比死亡的戕殘更古老/更勇武百倍”的信念。對生死的徹悟同時提供了鍛煉語言所必須的錘和砧,使之更加敏感、銳利和堅實;對愛的信念則不斷開掘、催化和澄清那來自生命底蘊的巨大激情,并將其導入形式的河床。此外還必須考慮他對不同詩歌風格的非凡的汲取和融匯能力。如果有機會集中討論他個人的詩歌譜系,我想可以舉出杜甫式的沉郁頓挫、惠特曼式的長風浩蕩、李賀式的云詭波譎和埃利蒂斯式的跳脫透明,包括青海民歌的質樸純真對他的影響。這些性質不同,甚至彼此沖突的風格要素的奇異融合,擁護著他詩歌語言的高能量。 ——詩歌評論家、詩人 唐曉渡 昌耀的詩,有著獨具個性的詩體語言和靈性詩意的審美意象,透露出對人的生存境地徹悟的洞察,表現了對命運的反思和對生命本體形而上的哲思。但在奇崛的意象、陌生化的語言之中卻流露出他堅守人生信念的執著精神,以及貫穿其中的對人類未來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 ——青海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雷慶銳 昌耀用扎實的童子功、高度的自覺勤奮創造了具有“青銅質感”的文字。 ——詩人、評論家、翻譯家 王家新
昌耀的詩 作者簡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1936年生,原籍湖南省桃源縣。九三學社會員。1950年考入部隊文工團;同年,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調青海省文聯。曾經很長時間受到不公正待遇。2000年因病辭世。曾任《青海湖》雜志編輯、青海省作協副主席。1954年開始發表作品,直至八十年代以后才引起廣泛注意。已出版詩集《昌耀抒情詩集》《情感歷程》《噩的結構》《命運之書》等,詩文集《昌耀詩文總集》《我從白頭的巴顏喀拉走下》等。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