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植物顯微圖解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66185
- 條形碼:9787030666185 ; 978-7-03-06661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植物顯微圖解 內容簡介
《植物顯微圖解》是與《植物學》《植物學實驗》《植物顯微技術》配套使用的參考教材和工具書。《植物顯微圖解(第二版)》共分三篇:**篇被子植物,第二篇孢子植物,第三篇裸子植物。《植物顯微圖解(第二版)》選用顯微圖片來詮釋植物的形態解剖結構,展示了植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形態特征與結構原貌。《植物顯微圖解(第二版)》共有彩色顯微圖片700余幅,包括主要農作物、油料作物、觀賞植物、果蔬林木等植物學實驗教學常用植物。所有圖片經過精心挑選,代表性強,顯微結構特征明顯,并附有相應的文字圖注,圖文并茂,一目了然。書前列出詳盡的圖片名錄,使每一張圖片均可直接從圖片名錄上快速查找;書后附有英漢名詞對照表,便于讀者查閱。
植物顯微圖解 目錄
目錄
第二版序
**版序
**版前言
第1篇 被子植物 1
1.1 植物細胞 3
1.2 植物組織 11
1.3 根的形態與結構 28
1.4 莖的形態與結構 48
1.5 葉的形態與結構 82
1.6 植物營養器官變態 94
1.7 花及花芽分化 103
1.8 雄蕊的形態與結構 114
1.9 雌蕊的形態與結構 128
1.10 開花傳粉與受精作用 145
1.11 胚、胚乳、種子的形態與結構 155
第2篇 孢子植物 171
第3篇 裸子植物 189
主要參考文獻 223
附錄 英漢名詞對照表 224
圖片目錄
第1篇 被子植物
1.1 植物細胞
圖1.1-1 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裝片,示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3
圖1.1-2 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裝片,示1個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3
圖1.1-3 番茄果肉裝片,示離散細胞 4
圖1.1-4 馬齒莧樹葉肉裝片,示葉綠體 4
圖1.1-5 鴨跖草葉下表皮裝片,示白色體 4
圖1.1-6 辣椒果皮裝片,示有色體 4
圖1.1-7 柿胚乳橫切,示胞間連絲 5
圖1.1-8 番茄果皮裝片,示紋孔 5
圖1.1-9 辣椒果皮裝片,示單紋孔 5
圖1.1-10 馬鈴薯塊莖裝片,示淀粉粒 6
圖1.1-11 馬鈴薯塊莖裝片,示淀粉粒加碘變藍 6
圖1.1-12 蓖麻種子胚乳細胞,示糊粉粒 6
圖1.1-13 花生子葉縱切面,示貯藏物質 7
圖1.1-14 蓖麻種子橫切,示糊粉粒 7
圖1.1-15 小麥穎果縱切,示糊粉層 7
圖1.1-16 桃莖橫切,示簇晶 8
圖1.1-17 油茶莖橫切,示單晶 8
圖1.1-18 鴨跖草葉下表皮裝片,示針晶 8
圖1.1-19 橡樹葉橫切,示鐘乳體 8
圖1.1-20 洋蔥根尖縱切,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 9
圖1.1-21 洋蔥根尖縱切,示細胞分裂狀態 10
圖1.1-22 黑麥根尖壓片,示分生區一個細胞的染色體形態,2N=16 10
圖1.1-23 小麥胚囊縱切,示胚乳核的無絲分裂 10
1.2 植物組織
圖1.2-1 橘莖尖縱切,示頂端分生組織 11
圖1.2-2 玉米根尖縱切,示頂端分生組織 12
圖1.2-3 水稻葉芽縱切,示頂端分生組織 12
圖1.2-4 油橄欖葉芽縱切,示側生分生組織 12
圖1.2-5 剛竹莖尖縱切,示居間分生組織 12
圖1.2-6 苘麻莖橫切,示叢生表皮毛 13
圖1.2-7 油橄欖葉芽縱切,示盾狀表皮毛 13
圖1.2-8 油橄欖葉橫切,示盾狀表皮毛 13
圖1.2-9 泡桐葉橫切,示樹狀表皮毛 13
圖1.2-10 棉籽縱切,示纖維狀表皮毛 13
圖1.2-11 擬南芥葉片裝片,示叉狀表皮毛 13
圖1.2-12 扁豆幼果縱切,示多細胞表皮毛 13
圖1.2-13 顛茄葉片裝片,示節狀表皮毛 13
圖1.2-14 蠶豆葉下表皮裝片,示表皮細胞及氣孔器 14
圖1.2-15 蠶豆葉下表皮裝片,示1個氣孔器 14
圖1.2-16 鴨跖草葉下表皮裝片,示氣孔器 14
圖1.2-17 小麥葉下表皮,示表皮細胞及氣孔器 15
圖1.2-18 小麥葉下表皮的1個氣孔器 15
圖1.2-19 玉米葉下表皮,示表皮細胞及氣孔器 15
圖1.2-20 玉米葉下表皮的1個氣孔器 15
圖1.2-21 水稻葉橫切,示氣孔器側面觀 16
圖1.2-22 茶葉橫切,示氣孔器側面觀 16
圖1.2-23 水稻葉下表皮,示長細胞與短細胞 16
圖1.2-24 夾竹桃葉橫切,示角質層 16
圖1.2-25 楊樹莖橫切,示周皮結構 17
圖1.2-26 梧桐莖橫切,示周皮結構 17
圖1.2-27 女貞莖橫切,示皮孔的結構 17
圖1.2-28 橘幼根橫切,示吸收組織 18
圖1.2-29 茶葉橫切,示同化組織 18
圖1.2-30 小麥穎果縱切,示貯藏組織(內胚乳) 18
圖1.2-31 眼子菜葉柄橫切,示通氣組織 18
圖1.2-32 莧莖橫切,示厚角組織 19
圖1.2-33 莧莖橫切,示厚角組織與薄壁細胞 19
圖1.2-34 南瓜莖橫切,示幾種組織細胞的特征 19
圖1.2-35 紅麻莖縱切,示韌皮纖維 20
圖1.2-36 南瓜莖縱切,示韌皮纖維 20
圖1.2-37 苘麻莖橫切,示韌皮纖維 20
圖1.2-38 梨果肉橫切,示石細胞群 21
圖1.2-39 油橄欖葉橫切,示纖維狀石細胞 21
圖1.2-40 梨果肉橫切,示石細胞 21
圖1.2-41 茶葉橫切,示石細胞 21
圖1.2-42 南瓜莖橫切,示外韌皮部篩板 22
圖1.2-43 南瓜莖縱切,示篩管中的聯絡索 22
圖1.2-44 桑樹莖橫切,示導管 23
圖1.2-45 桑樹莖橫切,示導管中的侵填體 23
圖1.2-46 南瓜莖縱切,示導管類型 23
圖1.2-47 南瓜莖縱切,示環紋導管 24
圖1.2-48 南瓜莖縱切,示螺紋導管 24
圖1.2-49 南瓜莖縱切,示網紋導管 24
圖1.2-50 南瓜莖縱切,示孔紋導管 24
圖1.2-51 棉葉橫切,示腺毛 25
圖1.2-52 煙草葉橫切,示腺毛 25
圖1.2-53 橘果皮橫切,示溶生型分泌腔 25
圖1.2-54 蒲公英根縱切,示乳汁管 26
圖1.2-55 棉葉橫切,示分泌腔 26
圖1.2-56 菊芋莖橫切,示外韌維管束(無限維管束) 27
圖1.2-57 南瓜莖橫切,示雙韌維管束 27
圖1.2-58 鳶尾根狀莖橫切,示周木維管束 27
圖1.2-59 甘蔗葉橫切,示有限維管束 27
1.3 根的形態與結構
圖1.3-1 水稻根尖縱切,示分生區及靜止中心 28
圖1.3-2 洋蔥根尖縱切,示根尖分區 29
圖1.3-3 洋蔥根尖縱切,示根冠細胞 29
圖1.3-4 苜蓿幼根橫切,示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 29
圖1.3-5 毛茛幼根橫切,示根的初生結構 30
圖1.3-6 毛茛幼根橫切,示中柱結構 30
圖1.3-7 毛茛幼根橫切,示內皮層與中柱的結構 31
圖1.3-8 毛茛幼根橫切,示內皮層細胞上的凱氏點 31
圖1.3-9 棉幼根橫切,示根的初生結構 32
圖1.3-10 棉幼根橫切,示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相間排列 32
圖1.3-11 擬南芥幼根橫切,示初生木質部二原型 33
圖1.3-12 毛茛幼根橫切,初生木質部三原型 33
圖1.3-13 蠶豆幼根橫切,示初生木質部四原型 33
圖1.3-14 泡桐幼根橫切,示初生木質部五原型 33
圖1.3-15 油橄欖幼根橫切,示初生木質部六原型 33
圖1.3-16 油茶幼根橫切,示初生木質部多原型 33
圖1.3-17 蠶豆幼根橫切,示形成層細胞開始發生 34
圖1.3-18 蠶豆幼根橫切,示片段狀形成層 34
圖1.3-19 蠶豆幼根橫切,示波浪狀形成層 34
圖1.3-20 蠶豆根橫切,示圓環狀形成層 34
圖1.3-21 大豆幼根橫切,示維管形成層環 35
圖1.3-22 大豆老根橫切,示根的次生結構 35
圖1.3-23 油茶幼根橫切,示髓 36
圖1.3-24 油茶老根橫切,示髓的分化 36
圖1.3-25 油茶老根橫切,示髓已全部分化(無髓) 36
圖1.3-26 棉老根橫切,示根的次生結構 37
圖1.3-27 苜蓿老根橫切,示根的次生結構 37
圖1.3-28 刺槐老根橫切,示根的次生結構 37
圖1.3-29 梨老根橫切,示根的次生結構 37
圖1.3-30 南瓜老根橫切,示初生木質部和次生木質部 38
圖1.3-31 南瓜老根,示初生木質部 38
圖1.3-32 南瓜老根,示次生木質部 38
圖1.3-33 南瓜老根,示藤本植物根髓射線區域 38
圖1.3-34 向日葵幼根橫切,示維管形成層環 39
圖1.3-35 洋蔥幼根橫切,示單子葉植物幼根的結構 39
圖1.3-36 韭菜幼根橫切,示單子葉根的結構 40
圖1.3-37 韭菜幼根橫切,示內皮層及中柱結構 40
圖1.3-38 小麥老根橫切,示禾本科植物根的結構 41
圖1.3-39 水稻幼根橫切 42
圖1.3-40 水稻老根橫切,示通氣組織 42
圖1.3-41 棕櫚根橫切,示單子葉木本根的結構 43
圖1.3-42 棕櫚根橫切,示中柱多原型 43
圖1.3-43 棕櫚根橫切,示內皮層及通道細胞 43
圖1.3-44 雙子葉植物棉幼根(左)橫切與單子葉植物小麥根(右)橫切比較 44
圖1.3-45 蠶豆幼根橫切,示側根發生 45
圖1.3-46 水稻根橫切,示側根發生 45
圖1.3-47 蠶豆幼根橫切,示根瘤 46
圖1.3-48 刺槐幼根橫切,示根瘤 46
圖1.3-49 橘幼根橫切,示內生真菌 47
圖1.3-50 毛竹根橫切,示內生菌根 47
1.4 莖的形態與結構
圖1.4-1 玉米莖尖縱切,示頂芽原套原體 48
圖1.4-2 大葉黃楊莖尖縱切,示枝芽結構 49
圖1.4-3 梨莖尖縱切,示混合芽 49
圖1.4-4 油橄欖葉芽縱切 49
圖1.4-5 毛竹莖尖縱切,示莖尖生長錐 49
圖1.4-6 棉莖尖縱切,示頂端分生組織 50
圖1.4-7 泡桐頂芽,示頂端分生組織 50
圖1.4-8 香附子莖橫切,示三棱形莖 51
圖1.4-9 苜蓿莖橫切,示四棱形莖 51
圖1.4-10 芝麻莖橫切,示四方形莖 51
圖1.4-11 苦瓜莖橫切,示五棱形莖 51
圖1.4-12 葎草莖橫切,示六棱形莖 51
圖1.4-13 芹菜莖橫切,示多棱形莖 51
圖1.4-14 橘莖橫切,示莖的不規則外形 52
圖1.4-15 蠶豆莖橫切,示根莖過渡區 52
圖1.4-16 大麗菊幼莖橫切,示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結構 53
圖1.4-17 大麗菊幼莖橫切,示外韌維管束 53
圖1.4-18 菊芋幼莖橫切,示莖的初生結構 54
圖1.4-19 菊芋莖橫切,示外韌維管束 54
圖1.4-20 南瓜莖橫切,示葫蘆科植物莖結構 55
圖1.4-21 南瓜莖橫切,示雙韌維管束 55
圖1.4-22 棉幼莖橫切,示草本莖的初生結構 56
圖1.4-23 棉幼莖縱切,示莖的初生結構 56
圖1.4-24 棉幼莖橫切,示莖的初生結構 56
圖1.4-25 棉老莖橫切,示莖的次生結構 57
圖1.4-26 棉老莖橫切,示莖的次生結構(上圖放大) 57
圖1.4-27 刺槐幼莖橫切 58
圖1.4-28 刺槐幼莖橫切,示角隅細胞增厚(左圖放大) 58
圖1.4-29 刺槐幼莖橫切,示角隅細胞增厚(上圖放大) 58
圖1.4-30 苦楝幼莖 59
圖1.4-31 苦楝三年生老莖 59
圖1.4-32 一年生桃莖1/4橫切,示桃幼莖結構 60
圖1.4-33 二年生桃莖1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