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縣聯(lián)社(“文藝新實力”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853152
- 條形碼:9787517853152 ; 978-7-5178-531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縣聯(lián)社(“文藝新實力”系列)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集,作家黃薇把自己的情感史與四川邊地一座小縣城的生活史緊密地融為一體,她以女性獨特的視角,以工筆一般的細膩筆觸,描繪了這座山中小城的氣候、植物、民風和多張面孔,不但記錄下邊城“縣聯(lián)社”內(nèi)外的一批群像,而且也寫出了這座小城的沉浮和愛恨情仇。
縣聯(lián)社(“文藝新實力”系列)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童年與家鄉(xiāng)的人事之散文集。全書以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四川某縣城為基本背景,以一個叫“縣聯(lián)社”的居民大院的百姓生活為主軸,以“縣聯(lián)社”為舞臺布景,構筑起全部文本。“縣聯(lián)社”是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產(chǎn)物,由農(nóng)資公司、生資公司和日雜公司3家單位組成。作者從小城敘事入手,多向度展開,對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四川縣城的風貌與世情進行文學描繪。
縣聯(lián)社(“文藝新實力”系列) 目錄
安寧河谷北段的壩子
縣城
縣聯(lián)社
一家三口
當知青的四表叔
四表叔講的故事
公安局背后的縣革委
伙食團
雷紅旗、雷紅霞、瞿小白和瞿小桃
壇壇背后
爸爸的畫冊
關于奶奶
“叛徒”的百無聊賴
種花這樣的事情
刺梨、葛根與香棍
麥穗辮兒和白月亮
媽媽們
劉江北的鷂子
開滿梨花的院子
爸爸去了阿普落
第二輯
報名
跟爸爸學念詩
住在地震棚
阿普落
蘇婷瑤老師家的水缸
三年級當了好學生
農(nóng)忙時節(jié)
再去阿普落
后山浮動而來的薄暮
爸爸回城了
爸爸的朋友
離別
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周姐
五年級
第三輯
暮春的回憶
鄭小果
秘密
給鄭小果的信
出賣
背叛
情書
降班生
一枚石子投入了深潭
新鄰居譚力力
又來了一個彭曉丹
懷著遙遠的單相思
幻想去南河壩決斗
跟別的孩子不一樣
南河壩
風流云散
寫在后面的話
縣聯(lián)社(“文藝新實力”系列) 節(jié)選
安寧河谷北段的壩子 我的母親通過熟人找到了一輛開往渡口的大貨車,司機姓彭。母親對外公說,去渡口的車往回都是拉貨,好不容易碰上一回拉人的車子,我們得趕緊走。 為了趕上去渡口的車,天還沒亮,我們就動身了。外公背著我,母親背著包包裹裹,我背著外婆村上的火生用過的一個書包,里面裝著城關鎮(zhèn)1的姐姐念過的幾本書。我在外公的背上睡著了,醒來才發(fā)現(xiàn)天已經(jīng)大亮。 外公把我們送到了。我們在邛崍上車,坐上大貨車去尋找我的父親,我們要去一個遙遠又陌生的地方。 上車的地方是一個大院,有許多解放牌大汽車,滿地都是難聞的汽油味兒。 外公說:“朵朵,去爸爸那里好生念書哇。” 外公伸出棉衣的袖子擦眼睛。 解放牌大汽車上鋪著席子,讓人們坐。許多人也同我們一樣,帶著包包裹裹。有一個婦女同母親一樣,拖著孩子。 大貨車在崇山峻嶺中行駛,山兩邊就是懸崖,一層又一層,沒完沒了,猶如海中的波浪。我在車上搖晃的時候,我的父親正在遙遠的冕寧縣一家川劇團里放幻燈。 那個時候,成昆鐵路還沒有通車,到我們要去的地方只能坐汽車,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解放牌大貨車的目的地是一個叫作渡口1的城市。那里有一個三線項目正在建設。去往渡口的路徑為成都-邛崍-名山-雅安-泥巴山-九襄-漢源-石棉-拖烏山-冕寧-巨龍-瀘沽-禮州-西昌-德昌-米易-渡口。有五個省市的汽車運輸公司車隊在成都和渡口之間來回跑,被稱為五大公司,它們分別是北京、遼寧、山東、河南、安徽。北京的車號是1,遼寧是2,山東是3,另外兩個記不清了。母親大概是尋到了一輛車號為3的解放牌貨車,我也不確定。 我們離要去的地方瀘沽有506公里。成都到雅安150公里,雅安到瀘沽356公里。這些數(shù)字構成了母親離開一個地方前往另一個地方的距離。 那是一個一生中走過*遙遠路途的冬天。我們在通往泥巴山的道路上走走停停。泥巴山曾是108國道的死亡區(qū),在成昆鐵路還沒有通車前,108國道中段的泥巴山上不知道翻下多少車輛,冬天這里的道路上結滿了冰,夏天暴雨造成的塌方更是讓道路充滿了死亡的氣息。我后來認識的親密的人,為了生計在這條國道上奔波,然后翻車,死在了這里。一座山緊緊貼著另一座山,再一座山,又緊跟著貼過去。 我在汽車上晃動,隨我晃動的還有年輕的母親。她憂心忡忡,臉色蒼白,因為路途的疲憊,她的兩根長辮披散成一頭蓬松的亂發(fā)。我們在漢源一家旅館歇息。我餓極了。吃完面條,我的嘴唇糊上了厚厚的一層羊油。我想跟母親說話,但羊油沉重地糊往了我的嘴巴。 我醒來又睡著,睡著又醒來。我在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深處翻身,河流時而在我身體左側,時而在我的身體的右側。我在繁星下醒來,也在晴朗的天空下醒來。 母親身后的那個世界,那個一望無際的平原中叫作崇慶的地方。 在離開它之前,我們住在崇慶縣1的城關鎮(zhèn)。城關鎮(zhèn)隔壁是崇慶縣文化館,它在崇慶縣人民公園內(nèi),公園的前身是罨畫池,是一座唐代的衙署園林,陸游在蜀州任官時就住在罨畫池,他離開后,還寫下了“小閣東頭罨畫池,秋來長是憶幽期”的詩句。園中花木繽紛,湖池、樓橋亭閣、梅園、花徑已成勝景。這些東西滋養(yǎng)了陸游的生命,讓他在此地心靈得到了休養(yǎng)。這么說吧,我和陸游曾在那里同住,我們是“鄰居”。在離開崇慶之前,我身穿一條小花裙,將雙手背在身后,站在罨畫池一扇品字形的門前留下了一張照片,留下我在那里生活過的痕跡。 這些是我離開崇慶之前的記憶的一部分。我是想說,在我離開崇慶之前,有這樣的人給我的精神墊底,只是我絲毫沒有察覺。 城關鎮(zhèn)臨公園那面圍墻周圍栽有許多柑子樹,它們也給撬桿2留下了藏身之地。 P3-5
縣聯(lián)社(“文藝新實力”系列) 作者簡介
黃薇,筆名羽童。四川崇州人。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三屆西南班學員。著有散文集《夢著的蝴蝶》、《散文中國第五卷:七個人,七種散文》(合著)和詩集《水邊書》。在《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星星》詩刊、《詩選刊》、《中國詩歌》、《散文詩》、《四川文學》、《安徽文學》、《青年作家》、《西南軍事文學》等刊物發(fā)表散文、詩歌。作品入選《2014中國年度詩歌》《2008中國年度散文詩》等國內(nèi)多種詩歌選本。散文集《夢著的蝴蝶》獲攀枝花市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長篇散文《在鋼鐵中生活》獲首屆四川散文獎單篇類一等獎。五次獲攀枝花文學藝術獎(政府獎)。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