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萬古江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43829
- 條形碼:9787547743829 ; 978-7-5477-4382-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古江河 本書特色
極具世界眼光的中國通史大歷史敘述的經(jīng)典之作全面修訂,史實更精確,論述更可信 ★ 與黃仁宇、余英時、楊聯(lián)陞、何炳棣、張光直比肩的海外華裔史學大家中國通史力作★ 第三屆“文津圖書獎”獲獎作品★ 余英時、葛兆光、姚大力、許紀霖、王子今、白巖松一致推薦★ 放寬歷史視界看“文化圈”的中國走過的道路★ 聚焦數(shù)千年中國人的生活起居、心靈關懷和信仰世界★ 探索豐富多樣的中國區(qū)域文化交織融合★ 比較世界舞臺上的中國與其他文明★ 全面修訂,史實更精確,論述更可信余英時:許先生好學深思,遍涉人文—社會諸學科,能將廣博的知識加以融會貫通,而納入一種由深思熟慮得來的分析系統(tǒng)之中,著作宏觀與微觀交互為用、古今一貫、雅俗共賞。 葛兆光:許先生的筆下,是一個大歷史。“所謂'大歷史',不能從單獨的事件著眼,必須從各種現(xiàn)象的交互作用,觀察整體的變化。”大歷史要有大判斷,非博覽碩學之士,不能下大斷語。 姚大力:用許倬云先生自己的話來講,政權的遞換并不一定與中國這個復雜共同體的變化周期或者節(jié)律完全一致。這個周期實際上是一個更長的時段,它超越朝代。如果把中國通史按照朝代一個個講下來,那它內(nèi)在的經(jīng)濟、文化、社會演變的線索是掐斷的。《萬古江河》非常好,就在于它是以超越時代的時間幅度來講中國歷史的。 許紀霖:許倬云先生是中國史研究的大家,他的西周史、春秋戰(zhàn)國與漢代的社會史研究獨步天下,但影響更大的是他打通中西、縱觀古今的通史研究。只有學問到了爐火純青、閱歷通透人情世故、人生看盡江山滄桑的時候,方能夠化繁為簡,將歷史深層的智慧以大白話的方式和盤托出。有學問的專家不謂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家實在太少,而許先生,就是當今在世的大智者之一。 王子今:怎樣在真實描繪社會運動的洪峰和大潮時,兼及社會生活的微瀾和細流呢?怎樣通過一個具體社會事件個案的了解,觀察總體社會風貌,如同通過分析一支試管中的水樣,察知大河的水質(zhì)呢?《萬古江河》是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一部論著。要知道江河的位置和流向,可以使用1:10000的地圖,也可以使用1:25000000的地圖。前者便于察知細微,后者便于理解大勢。二者的合理結合,就是《萬古江河》的成功。 白巖松:我們是誰?一直以來,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看了許倬云先生的書,才明白,其實我們基本不太知道,先生行走與寫作都不便,卻讓思考走到*遠,穿越了歷史與成見。我們的不知道,正是一種對他致敬的方式。
萬古江河 內(nèi)容簡介
在世界文明存在與變化的劇烈大潮之中,中國如何自處,如何看待自身的歷史與文化?中國從何處來,中國文化從何處來,又要向何處去?
這本《萬古江河》即心懷中國文化的著名史家許倬云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為今天中國人撰寫的歷史,為中國文化的成長發(fā)展作的一部傳記。隨著歷史的進展,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與中國文化占有的空間不斷發(fā)生變化:從考古發(fā)現(xiàn)所見的中國文化的發(fā)端,到“中原”的出現(xiàn),中原變成了中國,“中原的中國”慢慢擴張變成“中國的中國”,然后超越中國之外,慢慢將四鄰吸收進來,通過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勢力范圍的擴大,變成了“東亞的中國”,然后在亞洲范圍之內(nèi)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是“亞洲的中國”,再經(jīng)過百多年顛簸與蹣跚進入世界,成為“世界的中國”。在對這各個超越王朝、政權的長時段文化圈的敘述中,中國文化和生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許先生圍繞國家體制與時代特色,思想、宗教與文化變遷,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與經(jīng)濟網(wǎng)絡,民族、文化的融合與互動,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與生活資源,民間社會與信仰世界,文化、科學技術的進步轉變,對外關系及與他者文明的比較互動等一系列主題展開。在在講述著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多彩鮮活的成長故事。
更可注意者,每一個階段,中國都要面對別的族群及其締造的文化,經(jīng)過不斷的接觸與交流,或迎或拒,終于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鄰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還與“別人”融合為一個新的“自己”。
萬古江河 目錄
序 / i
**章 古代以前:中國地區(qū)考古略說 / 001
第二章 中國文化的黎明(公元前16世紀—前3世紀) / 057
第三章 中國的中國(公元前3世紀—公元2世紀) / 109
第四章 東亞的中國(2世紀—10世紀) / 165
第五章 亞洲多元體系的中國(10世紀—15世紀) / 243
第六章 進入世界體系的中國 上篇(15世紀—17世紀) / 309
第七章 進入世界體系的中國 下篇(17世紀—19世紀中葉) /391
第八章 百年蹣跚 (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 469
后 記 / 535
萬古江河 作者簡介
許倬云,1930年生于江蘇無錫,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先后執(zhí)教于臺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1986年榮任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學貫中西的史學耆宿,精通中國上古史、文化史、社會史,熟悉西方歷史及其理論與思想,擅長利用不同學科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歷史,尤其是考察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不囿于書齋,時時心懷天下,關心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與走向。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漢代農(nóng)業(yè)》《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萬古江河》《我者與他者》《說中國》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