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你的正直善良,留給值得的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519938
- 條形碼:9787514519938 ; 978-7-5145-199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的正直善良,留給值得的人 本書特色
1、 韓國Yes24、aladin書店讀者幾近滿分一致共鳴好評! 2、 韓國超人氣心理勵志作家、咨商講師金承煥先生,15年咨商經驗之作! 3、 撫平億萬人內心糾結的療愈之作!讀懂你內心的心靈之書! 4、 深度剖析“善良”面具下的真實人性,讓你正視自己,接納自己,愛自己。 5、 大量咨商實例助你走出內心糾結,不雞湯,不說教。 6、 溫柔且堅定的語言讓你重拾自信。愛自己,做自己。
你的正直善良,留給值得的人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大量真實案例,首先揭露了我們在善良的面具下,逐漸丟失了想法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家庭關系、人際關系都面臨著困難的現狀。然后讓讀者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只屬于自己,從而學會調節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內心。*后,自己獲得了成長,那令人疲憊的他我關系也就迎刃而解。 讀者可以學習到在復雜的關系中, 如何改善讓人疲憊的狀況,觀察到找回自尊心的過程。相信讀過這本書的人可以學會了解自己、慰藉自己,解決生活中讓人疲憊的關系,找到解決辦法,*終獲得成長。 為什么每次都只有我要體諒? 為什么說出“好累”那么難? 真正的我究竟是怎么樣的人? 我的想法和心情又有誰會懂? 被問到“想吃什么”時,總是回答“都可以”? 無法拒絕別人,經常被推銷買了沒有用的東西? 明明不覺得好笑,只因為旁邊的人笑了就跟著笑? 借錢給朋友,怕破壞關系所以不敢要求對方還錢? 討厭爭吵,即使受委屈也寧愿忍氣吞聲? …… 書中總有一個故事,總有一句話,會觸動你的內心,讓你感到有人理解,讓你產生共鳴,讓你感到被愛……我們不是不要善良了,是要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善良不該負重前行。 從此,你可以大膽拒絕,堂堂正正表達自己的意見,平和地說出我很累、我很難過……
你的正直善良,留給值得的人 目錄
**章 為什么每天都要我理解別人?
尋找“真我”,摒棄凌亂的思緒和情感
“善良”的面具下,藏著深深的孤獨 2
彼此的羈絆有多深? 11
是因為我喜歡嗎?是媽媽喜歡吧! 22
我本以為都是我的錯 30
過自己的人生,不要活在別人的視線里 34
并不是我善良,而是我懂得忍讓 44
過去的“被害者”成了如今的“加害者” 49
第二章 我的人生屬于我自己,先考慮自己吧
為埋在思想和感情堆里的“我”加油
摘掉沉重的面具 60
我的人生,不是任何人的替補 68
愛自己,愛自己,愛自己,緊緊擁抱自己 75
說“我好累”,真的很難嗎? 85
說“我做不到”,真的很難嗎? 93
接受自己,愛自己 99
環境是環境,我是我 105
說自己是*棒的,那就是*棒的 111
弱點,讓我更愛自己 116
第三章 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要搖擺
訓練自己,不要回到傷痕累累的過去
七個問題,幫你分析自己的情緒 122
調整心靈的平行線 133
回歸純潔之心的方法 140
成為自尊巨人的三種方法 144
用自己的聲音去擁抱情緒 151
作心三日,只需要反復七次 156
第四章 真心想和你好好相處
讓大家都感到幸福的溝通技巧
一直凝視著沒有波濤的大海會怎樣? 164
說心里話,一開始都會覺得尷尬 171
不要“爆發”,要“表達” 179
訴說苦惱時,放下自己扮演的角色 185
敞開共情之心 190
如果因為孤獨才結婚,那么結了婚也是孤獨的 194
用反應培養自尊感 198
和對方心意相通的四句感性用語 204
被“人”傷害,被“人”治愈 211
后記 218
你的正直善良,留給值得的人 節選
**章 為什么每天都要我理解別人? 尋找“真我”,摒棄凌亂的思緒和情感 “善良”的面具下,藏著深深的孤獨 為什么我要成為“善良”的人? ·當別人問我“想吃點什么?”時,總是回答“都行”。 ·因為不懂得拒絕,平白無故買了好幾份保險。 ·并不想笑,但大家都笑了,我也跟著擠點笑容。 ·別人向我借了錢,怕關系鬧僵,不敢讓人還錢。 ·再生氣也不能講出來,只是故意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讓別人先察覺出來。 你會不會感覺“咦?這不是在說我嗎?”有些人會認為,雖然別人都夸自己善良,但內心依然空虛和孤獨。這些人覺得自己沒有特別討厭的人,但也沒有特別喜歡的人。比起以“我”為中心,他們更注重以“你”為優先。在這種被禁錮的觀念中,他們執著于成為別人口中“善良的人”和“性格好的人”。如果去練歌房,只翻看一下歌單目錄,勉強地唱上一曲,然后心里默默埋怨給我們免費加時的練歌房老板。為了迎合他人,自己從沒有喜歡的音樂類型,也沒有喜歡的電影演員和導演。總是戴著“善良”的面具生活至今。這是不是你的真實寫照? 在大學的課堂上,我認識了仁國。他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就和中風的奶奶一同生活。他的奶奶左胳膊和右腿不能動彈,話也說不清楚,仁國每次放學之后就趕緊回家照顧奶奶。每當奶奶要上廁所,他就需要幫忙打開折疊式便池,還要清理排泄物,處理后續的事情。因為爸爸媽媽都在上班,仁國覺得“都是一家人”“家里只有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但在進入青春期之后,這些他曾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就不那么理所當然了。放學之后,其他朋友有的出去玩,有的去補習班,只有自己還要回去照顧奶奶,他逐漸變得心煩、暴躁。 仁國*終離家出走了。在他離家出走的這段時間,奶奶去世了。他見奶奶*后一面不是在家中,而是在殯儀館。據說在葬禮結束后,父母回到家中并沒有責備仁國,反而說道:“這段時間照顧奶奶辛苦了吧,爸爸媽媽感謝有你這樣的兒子,對不起。”說著,就把仁國抱在懷中,仁國的眼淚也嘩啦嘩啦掉了下來。然而他心里卻覺得:“但我并不是這樣的兒子啊……我只想快點去玩游戲,所以就糊弄糊弄,隨便照顧一下奶奶就完事了……”仁國在*后一堂課的時候這樣說道: 我們為什么和自己*親近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沒有好好珍惜,當他們離去的時候卻后悔不已?從那以后, 我戴上了虛偽的面具,因為我背著深深的罪惡感和負疚感。罪惡感,是因為作為奶奶的孫子,我沒有盡到義 務;負疚感,是因為父母的稱贊讓我產生了愧疚之情。我從不拒絕別人的請求,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善良。 不,是應該真的很善良。但我卻總是后悔,因為我太累了。聽了這門課,我明白了為什么要這樣做。實際上, 我都不知道自己一直戴著面具生活,但現在知道了。我決心摘下罪惡感的面具,接受一個真實的我。 難道戴著“善良”面具生活的人,只有仁國一個嗎? 賢雅在小學六年級時犯了一個錯誤,于是導致她在后來的八年里要無條件地做一個善良的女兒。有一天,朋友對賢雅說: “一個小混混要找我,我一個人去害怕,能不能陪我一起去?”接到朋友的請求,賢雅爽快地答應幫忙。但是她沒想到,“和朋友一起去看電影”的謊言被媽媽揭穿了,所以*后沒能幫到朋友。 當天那個小混混欺負了朋友,恐嚇朋友說“不許穿漂亮的衣服”,朋友甚至還被搶走了錢。從那以后,朋友不接賢雅的電話,也裝作不認識她。賢雅非常恨媽媽,于是用另一個號碼給媽媽發了一條短信,短信上寫了“去死吧”三個字。沖動的賢雅當時想即使換個電話號碼,也要給媽媽發那條短信。媽媽知道后流下了眼淚,說道:“她從來沒讓我傷心過。她這是要讓我消失嗎?”媽媽一邊說,一邊抽泣著。媽媽的反應讓賢雅懊悔不已,從那以后,賢雅產生了一定要以謝罪的心態,無條件成為善良的女兒、聽話的女兒的想法。即使和朋友約好了,也會因為媽媽的話而毀約;即使在學校有難過的事情,也會一個人扛下來。所以她現在還覺得自己像父母的傀儡。 剛步入社會的德厚有很多的煩惱。他說:“在公司里我從來沒有先開口說過話。”他很謹慎,所以從來沒有先說過一句話。他從未和比自己年長的人交談過。選擇午餐菜單的時候也總是根據別人的喜好,吃炸雞的時候就說自己喜歡吃雞腿,*后卻只吃了口感發柴的雞胸肉。他總是迎合別人,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為了維持人際關系,他參加了很多聚會,每個聚會都表現出不同的性格。即使被朋友的話重傷,他也會告訴自己:“一定是開玩笑的,他沒有惡意。”然后就這樣算了。我問他: “不聽從自己的意見,只聽從他人意見的生活是幸福的嗎?” “當然不幸福啊。” “那么在下周來上課之前,我們做個約定如何?試著把你想吃的菜單推薦給你的老板吧。” “好的,那我挑戰一下。” 不是有句俗話叫“一口吃不成胖子”嗎?德厚*終還是沒能遵守和我的約定。不過德厚在此之后嘗試了勇敢說出自己的意見,也逐漸向他人展示真實的自己。當上司詢問點什么菜時,他的回答從“吃什么都行”,變成了“只要有米飯,吃什么都行”。有一天上司問他“吃面條怎么樣”,他糊里糊涂地回答道 “今天不想吃面條”,說完自己都嚇了一跳。德厚說道: 因為堂堂正正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導致和自己意見相左的朋友逐漸沒了聯系,這并非一種不幸。我再也不會因為人際關系而頭疼。況且,堂堂正正地表達自己,會讓自己和心意相通的朋友之間的關系變得更親密。 裝作若無其事,卻戴著面具歸來 我們小時候心里都受過傷。在家里受的傷,在朋友和身邊的人那里受的傷,都會讓你戴上面具。我們想要被認可,想要成為*好的人,想要有很多朋友,所以要裝作很開朗、很釋然、很優秀、很親昵。面具讓我們感到疲憊和孤獨。因為戴上面具后的自己,并不是真實的自己。 我們因為不想展現真實的自己,所以經常戴著面具。但總有一天,我們要摘掉面具。 我們在什么時候才會戴上面具,又會在什么時候摘掉它呢?通常會在想要好好表現自己時戴上面具,在可以不用表現自己時摘掉面具。比如有些父親對別人很好,唯獨對家人發火。他把怒氣發泄在家人身上,是因為在社會上戴著的面具,只能在家庭中摘掉。 戀人吵架的時候總會說:“我不知道你竟會這樣,你竟然是這種人!”這就是摘掉面具,表露真正自己的開始。人不會一直摘掉面具,百分之百表現出純粹的自己。但需要知道自己應該在什么時候,在誰的面前,戴上什么樣的面具。要承認、安慰、擁抱那些不得不這樣做的自己。不過可以把它變成一個更薄的面具,當你摘下面具的時候,它會變得更自然,你會變得更真實。 我喜歡《小巷餐廳》里的白種元和Camping Club 里的李孝利。喜歡白種元和李孝利的人不止我一個,這兩個人為什么會深受大家的喜愛呢?我認為原因在于他們不加掩飾,向世人展現了“真實”的自己。李孝利向時隔14 年再次聚在一起的FIN.K.L 成員們毫無拘束地展示了逐漸變老的自己,讓成員們一點點地敞開心扉。白種元在節目中提到了“因為使命感而做的事情”,雖然自己想盡力讓飯館變好,卻還是變回原來的樣子,他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每個人都想要真誠而不是謊言,想要真實而不是刻意的修飾,都想要追求自然而然的狀態。
你的正直善良,留給值得的人 作者簡介
金承煥:韓國超人氣心理勵志作家、咨商講師。成為講師十五年,他與超過三十萬名形形色色的人相遇。在進行咨商的過程中,他發現許多人因為說不出口的煩惱而備受煎熬,因此自愿成為一位傾聽者,透過教育課程、聚會、工作坊,整合出有效的改變方法,希望幫助所有人走出內心糾結,重新找回自己。另著有《致躊躇不定的青春》。 梁超:韓文譯者,中國翻譯協會會員,大連外國語大學韓日復語學士、韓國翻譯碩士。國家人社部二級口譯、二級筆譯,曾獲“CATTI杯”全國翻譯大賽職業組中韓口譯決賽三等獎。出版譯著《爸爸,我們去哪兒》《喵懂心理學》《幼兒數學故事繪本系列》《我的富翁計劃》等,編寫教材《韓國語CATTI二級筆譯綜合》等,發表中韓翻譯研究論文多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