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大轉型之前:從亞當·斯密到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8963
- 條形碼:9787549638963 ; 978-7-5496-389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轉型之前:從亞當·斯密到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本書特色
采集古典經濟學史的吉光片羽,回溯300年經濟思想的賡續演進。《大轉型之前》揭穿了有關古典經濟學家廣為流傳的迷思,采集他們的生平逸事,剖析其主張、理論、思想的關聯,在歷史語境中審視,超越傳統認知地大膽針砭,啟發讀者借古通今——理解英國脫歐、人口規模、糧食危機等當下政治、經濟現象。
大轉型之前:從亞當·斯密到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古典經濟學家的逸聞故事集:講述從路易十四的財政部長科爾貝到“新古典學派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等經濟學家的故事——采集傳統書寫之外的歷史遺珍,豐滿人物性格與形象: 約翰·穆勒的父親也是望子成龍心切的“直升機家長”? 以哲學家身份聞名的大衛·休謨是重商主義的批判者? 理查德·坎蒂隆偽造了自己的死亡? 大衛·李嘉圖本可繼承大筆遺產,卻走上了自力更生之路? 這是古典經濟學300年的思想發展史:展示古典經濟學理論是如何萌發—更迭、交鋒—對立、延續——發展,以至其作為學科的正式確立。 大衛·休謨緣何舉旗反抗科爾貝實踐的重商主義? 西斯蒙第是與自由主義傳統決裂的**人? “谷物法”的廢除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馬爾薩斯預言的糧食危機只是危言聳聽嗎? 采集古典經濟學史的吉光片羽,回溯300年經濟思想的賡續演進:既有人物的生命溫度,也有理論于批判中前進的堅毅冷峻。 閱古通今,回顧經濟學發展的歷程,更能理解今日之經濟現象。
大轉型之前:從亞當·斯密到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目錄
引 言:啟人心智的 20 位大師
讓·巴蒂斯特·科爾貝 / Jean-Baptiste Colbert 1619—1683
替罪羊
威廉·配第爵士 / Sir William Petty 1623—1687
經濟學的創立者
伯納德·曼德維爾 / Bernard Mandeville 1670—1733
18世紀的米爾頓·弗里德曼
理查德·坎蒂隆 / Richard Cantillon 1680—1734
偽造自己死亡的經濟學家
弗朗索瓦·魁奈 / Francois Quesnay 1604—1774
“自由放任主義”的源起
大衛·休謨 / David Hume 1711—1776
為什么重商主義是錯誤的?
亞當·斯密 / Adam Smith 1723—1790
偉大和錯誤的觀念
尼古拉·孔多塞 / Nicolas de Condorcet 1743—1794
法國的亞當·斯密
大衛·李嘉圖 / David Ricardo 1772—1823
《谷物法》的深遠影響
讓·巴蒂斯特·薩伊 / Jean-Baptiste Say 1767—1832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假想的對手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 / 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
憎惡窮人的悲觀傻瓜?
西蒙·西斯蒙第 / Simonde de Sismondi 1773—1842
資本主義的良心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 /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極端的資本主義擁護者還是社會主義者?
哈麗雅特·馬蒂諾 / Harriet Martineau 1802—1876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安·蘭德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 William Stanley Jevons 1835—1882
政治經濟學與經濟學的區別
達達拜·瑙羅吉 / Dadabhai Naoroi 1825—1917
指出房間里的大象
羅莎·盧森堡 / Rosa Luxemburg 1871—1919
質疑馬克思的女人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一個樂觀的結局
注 釋
致 謝
參考文獻
大轉型之前:從亞當·斯密到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節選
早在亞當·斯密之前 配第并非出身名門望族。1623 年,他生于漢普郡的貧民區,父親是個裁縫。他是個聰明的孩子。約翰·奧布里是一位 17 世紀的作家,也是配第的**位傳記作者,他說配第年輕時*大的樂趣是“看著工匠們干活,比如鐵匠、鐘表匠、木匠、細木工匠,等等。配第12歲時,這些手藝中的任何一種都不在話下”。不久,對知識的無限渴求使他開始周游各地。除了在烏得勒支、萊頓和阿姆斯特丹待過一段時間外,他還曾在巴黎學習,并在那里遇見了托馬斯·霍布斯。很快,配第成為霍布斯的研究助理,霍布斯則向他灌輸了經驗主義哲學,該哲學主張從感官體驗中衍生出有關世界的理論。 不久之后,配第成為牛津大學的研究員。此后不久,他又被格雷舍姆學院任命為音樂教授,并在那里講授數學。配第是一個很難與之共事的人,他要求同事在任何時候都要精確地表達。有位同事在某次演示中用了“相當大”這個短語,配第叱責那位粗心大意的同事,指出“除了用數字、重量或尺寸標記外,不能用任何詞”。在社交方面他同樣嚴格,慎重選擇加入的圈子,但這些圈子*終匯聚到一起,組成了英國皇家學會,其座右銘是“不人云亦云”(nullius in verba)。配第是創始成員之一。 通過對周圍世界的觀察,配第積累了很多經濟學見解,這讓他在一小群書呆子中一舉成名。例如,關于勞動分工,他發表了一些有趣的看法,這要比亞當·斯密著名的大頭針工廠案例早一個世紀。 配第以“懷表的制造”為例,在1682年指出:“如果一個人制造轉輪,另一個人制造彈簧,再有一人來做表殼,那么,這只表比所有工序都由任何一個人完成要做得更好,也更便宜。” ...... 跨海撈金 然而,配第對經濟學*大的貢獻是在測量和統計方面。 ...... 1652 年,作為一名軍醫,配第動身前往愛爾蘭。剛到不久, 他就發現了一個機會。克倫威爾將征服而得的土地分配下去,首先需要測量。 ...... 據配第計算,愛爾蘭的人口在1652年為85萬,在1672年為110萬,在1687年時達到130萬。配第稱愛爾蘭整體上是一個貧窮之地。現代分析表明,平均而言,當時的愛爾蘭人的富裕程度只有 英國人的一半。配第還對收入和財富的分配進行了有趣的觀察。如亞當·福克斯所說,配第計算出愛爾蘭和古英格蘭天主教徒約占愛爾蘭人口的3/4,而新教定居者卻擁有3/4的土地。天主教徒還不得不忍受更差的住房條件。配第說,愛爾蘭天主教徒的房子通常“沒有煙囪,沒有門,沒有樓梯,沒有窗戶”。 配第如此詳細地編制關于愛爾蘭的統計信息,意欲何為?他想說服政府里的人——要舍得花錢,以便獲得更為準確的統計數據。當然,若是愛爾蘭的經濟好轉,身為大地主的配第自然會從中受益。這樣的印象是難以抹除的:配第幫助這個國家的渴望有利他的一面。他談到“野獸和害蟲以及(大多數人)生活在潮濕、發霉和散發著惡臭的環境里”。通過分析事關當地情況的大量信息,配第發現問題之所在,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終,他決定實施“改善”愛爾蘭的計劃。不無吊詭的是,為了促進該島的英國化,10萬個來自英格蘭的家庭將遭到驅逐。根據福克斯的說法,配第認為新教徒干活比天主教徒更賣力。他譏諷愛爾蘭天主教徒“假日過多”,而“不必要的神職人員和圣日禮拜對一個人口不多的國家損害巨大”。他認為,增加新教徒人口會促進經濟發展。盡管配第設法建立一個由英格蘭、威爾士和康沃爾郡新教徒組成的城鎮,但他的大規模驅逐計劃并未得逞。
大轉型之前:從亞當·斯密到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作者簡介
[英]卡勒姆·威廉斯 (Callum Williams) 著 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 《經濟學人》撰稿人。其報道的全球經濟趨勢問題涵蓋勞動力市場、住房,以及政治經濟的諸多領域;其對英國脫歐、前工黨黨魁杰里米·科爾賓政策主張等經濟、政治現象的觀察,揭示了古典經濟學思想在今天如何被“利用”。 先后就讀或任職于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 黃延峰 譯 經濟學碩士,中—英雙向職業譯者。中文譯作多達40余部,涉及經濟學、管理、投資理財、心理學、歷史等題材,也譯有小說等文學作品;發表漢譯英作品多部,含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且擔任漢譯英作品編審。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