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蕭紅作品精選集:又是春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853114
- 條形碼:9787548853114 ; 978-7-5488-531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蕭紅作品精選集:又是春天 本書特色
蕭紅的創作多有自敘傳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作,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本書是蕭紅自傳式的散文精選集,通過文字,“觸摸”一個真實、率真的蕭紅。
蕭紅作品精選集:又是春天 內容簡介
《又是春天》收錄了蕭紅多篇經典散文《中秋節》《鍍金的學說》《回憶魯迅先生》《感情的碎片》《歐羅巴旅館》等。蕭紅的散文兼具詩化和稚拙氣韻,通過其散文作品,立體呈現蕭紅的文學和人生面貌,展示了這位女作家不平凡的一生。
蕭紅作品精選集:又是春天 目錄
煩擾的一日
破落之街
蹲在洋車上
鍍金的學說
小六
餓
祖父死了的時候
三個無聊人
初冬
過夜
春意掛上了樹梢
冊子
劇團
白面孔
歐羅巴旅館
拍賣家具
*后的一個星期
女子裝飾的心理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提籃者
感情的碎片
度日
飛雪
他的上唇掛霜了
當鋪
借
買皮帽
新識
十元鈔票
同命運的小魚
女教師
小偷、車夫和老頭
又是冬天
一個南方的姑娘
又是春天
患病
十三天
失眠之夜
天空的點綴
魯迅先生記(一)
魯迅先生記(二)
記鹿地夫婦
無題
滑竿
林小二
放火者
長安寺
茶食店
回憶魯迅先生
骨架與靈魂
給流亡異地的東北同胞書
蕭紅作品精選集:又是春天 節選
像猜謎似的,使人想不出她是什么命運。雪琦她歡喜,她想幸福是近著她了,她在感謝我: “玉瑩,你看,今天你若不來,我怎能去找這個老媽子來呀!” 那個半老的婆娘仍然講著:“我的男人他打我罵我,以先對我很好,因為他開柳條包鋪,要招股東。就是那個人二十元錢頂大的股東,他替我造謠,說我娘家有錢,為什么不幫助開柳條包鋪呢?在這一年中,就連一頓舒服飯也沒吃過,我能不傷心嗎!我十七歲過門,今年我是二十四歲。他從不和我吵鬧過! 她不是個半老的婆娘,她才二十四歲。說到這樣傷心的地方,她沒有哭,她曉得做老媽子的身份。可是又想說下去,雪琦眉毛打鎖,把小孩子給她:“你抱他試試! 小孩子,不知為什么,但是他哭,也許他不愿看那種可憐的臉相? 雪琦有些不快樂了,只是一刻的工夫,她覺得幸福是遠著她了! 過了一會,她又像個瓷人,*像瓷人的部分,就是她的眼睛,眼珠定住。我們一向她看去,她忙著把眼珠活動一下,然而很慢,并且一會又要定住。 “你不要想,將來你會有好的一日……” “我是同他打架生氣的,一生氣就和個呆人樣,什么也不能做。”那瓷人又忙著補充一句,“若不生氣,什么病也沒有呀!好人一樣,好人一樣。” 后來她看我縫衣裳,她來幫助我,我不愿她來幫助,但是她要來幫助。 小孩子吃著奶,在媽媽的懷中睡了。孩子怕一切音響,我們的呼吸,為著孩子的睡覺都能聽得清。 雪琦更不歡喜了。大概她在害怕著,她在計量著,計量她的計劃怎樣失敗。我窺視出來這個瓷人的老媽,怕一會就要被辭退。 然而她是有希望的,滿有希望,她殷勤地在盆中給小孩在洗尿布。 “我是不知當老媽子的規矩的,太太要指教我!彼f完坐在木凳上,又開始變成不動的瓷人。 我煩擾著,街頭的老人又回到我的心中;雪琦鉛板樣的心沉沉地掛在臉上。 “你把臟水倒進水池子去!彼驍[在木凳間的那瓷人說。捧著水盆子,那個婦人紫色毛邊鞋子還沒有響出門去,雪琦的眼睛和偷人樣轉過來了:“她是不是不行?那么快讓她走吧!” 孩子被丟在床上,他哭叫,她到隔壁借三角錢給老媽子的工錢。 那紫色的毛邊鞋慢慢移著,她打了盆凈水放在盆架間,過來招呼孩子。孩子懼怕這瓷人,他更哭。我縫著衣服,不知怎么一種不安傳染了我的心。 忽然老媽子停下來,那是雪琦把三角錢的票子示到面前的時候,她拿到三角錢走了。她回到婦女們*傷心的家庭去,仍去尋她惡毒的生活。 毛邊帽子,毛邊鞋子,來了又走了。 雪琦仍然自己抱著孩子。 “你若不來,我怎能去找她來呢!”她埋怨我。 我們深深呼吸了一下,好像剛從暗室走出。屋子漸漸沒有陽光了,我回家了,帶著我的包袱,包袱中好像裹著一群麻煩的想頭——婦女們有可厭的丈夫、可厭的孩子。冬天追趕著叫化子使他絕望。 在家門口,仍是那條欄桿,仍是那塊石道,老人向天跪著,黃昏了,給她的絕望甚于死。 我經過她,我總不能聽清她祈禱的文句,但我知道她祈禱的,不是我給她的那些報紙,也不是半角錢的票子,是要從死的邊沿上把她拔回來。 然而讓我怎樣做呢?她向天跪著,她向天祈禱…… P6-9
蕭紅作品精選集:又是春天 作者簡介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張廼瑩,1911年端午節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7年在哈爾濱就讀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接觸五四運動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并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返取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