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曾國藩全傳:成大事者必自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230152
- 條形碼:9787516230152 ; 978-7-5162-3015-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曾國藩全傳:成大事者必自律 本書特色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啟超 革新守舊同時舉行,這是曾國藩對中國近代史的大貢獻。我們至今還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為他有這種偉大的眼光。 ——蔣廷黻 曾氏學問、事業,何以能互相輝映,而各有其卓絕的成就,一面固是由于其意志之堅毅,生活之嚴整;而另一面,則在其眼光之遠大,與方法之切實。 ——錢穆 今日之年輕人,若無心做大事則罷,若有心做一番實實在在的事業,則千萬不要視修身為迂腐空疏,應從曾氏成功的人生過程中,看到此種功夫的實際作用。 ——唐浩明
曾國藩全傳:成大事者必自律 內容簡介
從鄉村草根到中興名臣,曾國藩的傳奇人生是什么樣子?為什么曾國藩會有“近代圣人”之稱?為什么許多人將曾國藩視為千古完人、政商楷模?本書是民國時期的學者、曾氏侄兒蔣星德創作的一部曾國藩傳記,作者用現代視角詳盡介紹曾國藩生平的同時,還為讀者解讀了他的修身、為官、創業、治軍、治家、育人之道,讓我們可以近距離了解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和處世智慧。
曾國藩全傳:成大事者必自律 目錄
**章 少年時代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背景 / 002
曾國藩的家世 / 005
少年時代的生活 / 008
到北京去 / 009
第二章 京官生活
刻苦自勉 / 014
留心時務 / 019
觀察人才 / 022
耿直敢言 / 025
第三章 督辦湘勇
丁憂回籍 / 028
創辦團練的意義和方法 / 030
湘軍之形成——創立水師 / 033
第四章 繼續不斷的奮斗
**次交戰失利 / 040
湘鄂間的互爭雄長 / 043
坐困南昌 / 047
父喪回籍與奉詔援浙 / 051
第五章 對抗太平天國
先立定腳跟 / 056
祁門之急 / 059
曾國荃的戰功 / 062
重用李鴻章的經過 / 066
克復南京 功成思退 / 072
第六章 晚年生活
剿捻的經過 / 082
刷新吏治與整飭營務 / 086
留心洋務 / 091
患病與逝世 / 097
湘鄉遺聞 / 102
第七章 曾國藩不凡的人格
律己以嚴 / 108
治家勤儉 / 111
“拙誠”的實效 / 115
虛心求過 / 118
待人忠恕 / 121
第八章 曾國藩的政治思想
離不開儒家的范圍 / 124
和太平天國政治思想的根本沖突 / 127
第九章 曾國藩的行政方法
作育人才 / 132
整飭吏治 / 135
清厘財政 / 137
講立法度 / 139
振興教育 / 142
救濟民生 / 144
厲行建設 / 146
第十章 曾國藩的治兵方略
馭將 / 150
治兵 / 153
戰 術 / 156
軍制 / 160
團練 / 161
聯絡紳士 / 163
實干精神 / 167
第十一章 曾國藩的文學修養
好讀書 / 172
勤寫字 / 175
家書與日記 / 176
論詩文 / 179
喜作楹聯 / 182
曾國藩的幽默 / 185
第十二章 曾氏對于當時及后世的影響
中興事業 / 190
一代風氣 / 193
對于后世的影響 / 196
附錄
曾國藩年表 / 200
梁啟超論曾國藩 / 210
清史稿·曾國藩傳 / 212
曾國藩刷新舊社會 / 232
曾國藩全傳:成大事者必自律 節選
少年時代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背景 距今一百二十多年以前,當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時候,在湖南湘鄉地方,出生了一個小孩子。這孩子后來成就了一番大事業,替行將崩潰的清政府延長了六十年的壽命,而他的人格和辦事精神,比他的軍功更受人欽敬。這人是誰?便是清中興名將以文人而消滅太平天國的曾國藩。 大家也許要懷疑,曾國藩以一文弱書生,訓練鄉勇以保衛桑梓,卒將“傳警達十七省,奮斗垂十五年”的太平軍,加以消滅,倘若不是“奇跡”定是“天意”了。其實曾國藩的一生事業,絕非偶然的成功。我們研究他一生奮斗的經過,先得看清曾國藩所處的時代背景。 曾國藩的初年,距清開國近二百年,承平日久,官吏不免習于荒嬉,政事也就日非,當時的情形是: 時值承平日久,朝野酣嬉,習于虛偽,軍事吏治,腐敗已極,無可撥之餉,無可戰之兵。(《崇德老人八十自訂年譜·附錄》) 當時吏治的腐敗,日甚一日,清政府掌握政權,排擠漢人,一般自愛的人,都潔身退隱山林,為官的都是些尸位素餐、消玩時日的人,而一般官吏,更肆暴戾,作威作福,為所欲為。 道光三十年(1850年)曾國藩描寫當時的官僚現象如下: ……大率以畏葸為慎,以柔靡為恭,京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外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退縮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動輒請旨,不肯任咎是也;瑣屑者利析錙銖,不顧大體,察及秋毫,不見輿薪是也;敷衍者裝頭蓋面,但計目前,剜肉補瘡,不計明日是也;顢頇者外面完全而中已潰爛,章奏粉飾,而語無實際是也,有此四者,習俗相沿,但求茍安無過,不求振作有為,將來一有艱巨,國家必有乏才之患。(《應詔陳言疏》) 當時兵營的腐敗,也已達了極點。綠營兵平時做小販,撥亂民間,戰時互相推諉,敗則逃,勝則相嫉,毫無紀律可言。曾氏說: 兵伍之情狀,各省不一,漳、泉悍卒,以千百械斗為常,黔、蜀冗兵,以勾結盜賊為業。其他吸食鴉片,聚開賭場,各省皆然。大抵無事則游手恣睢,有事則雇無賴之人代充。見賊則望風崩潰,賊去則殺民以邀功……(《議汰兵疏》) 另一位中興名將胡林翼又描寫當時一個清將軍勝保的情形說: 勝保每戰必敗,每敗必以勝開。 勝保在蔣壩,殘敗不復能軍,山東人向呼此公為“敗保”。蓋其治軍也,如鄭公子突所謂“勝不相讓,敗不相救;輕而不整,貪而無親”者矣。(《胡林翼遺集》卷六十五) 政治的不良,兵營的腐敗,成為種種社會不安的因素,在上者不知民間疾苦,造成“官逼民反”的事實,所以在太平天國發生以前,長江上游常生亂事,此外瑤亂于湖南、廣東、廣西。尤以廣西的苗亂為甚。但因為規模不大,組織不善,所以經官方加以壓制,不能釀成大患。道光二十七到二十八年(1847—1848年)間兩廣大饑,于是群盜紛起,到處劫掠,洪秀全乘機擴充勢力,組織會堂,號召民眾,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間起事于廣西桂平金田村,咸豐元年(1851年)稱太平天國,遂成不可收拾之勢。 匪患擾亂和天災流行,使民間疾苦更深。道光年間黃河下游時常決口,河南一帶,饑民極多。此外淮水變亂常生,同時南北運河時常出漕,兩岸堤墻塌卸,民無寧日。那時民間的苦況: 地方之苦,百物蕩然,公私赤立,民固無以自活,官亦幾難自存。又或到任未久,寇氛踵至,縱有賢員,莫能措手,即行軍所過,亦往往百里不見炊煙,竟日不逢行人。(《致吳竹如書》) 此外曾國藩所處時代的一個*大特點,便是海禁大開,帝國主義對華開始侵略。在曾國藩以前,中國還是因襲著幾千年的閉關時代,而他適逢其時,親啟了這個新時代的序幕。從鴉片戰爭到英法聯軍,是中國對外開始大失威信的時期。太平天國起于鴉片戰爭失敗之后,盛于英法聯軍進攻津、京之時,當時的內亂外患,使得國家日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曾國藩身經目睹,奮力掙扎,其遭遇之苦可以想見。 從上面說來,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所處時代的一個概況。曾國藩的時代,簡單地說,是一個政治黑暗、軍隊腐敗、社會不安、天災流行、內亂外患交相侵迫的一個時代,但曾國藩卒能赤手空拳,任勞任怨,平定內亂,使瀕于危亡的清政府,延長了六十年的壽命。我們看察曾氏事業的成功,雖說是基于天生過人的才力,但也是艱難困苦的環境,造成他的驚人事業。
曾國藩全傳:成大事者必自律 作者簡介
蔣星德,歷史學者,曾氏侄兒,著有 《曾國藩之生平及事業》《中國四大政治 家評傳》《國父孫中山先生傳》《我們 的公民》等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