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緬甸高地諸政治體系——對克欽社會結構的一項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66952
- 條形碼:9787100066952 ; 978-7-100-06695-2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緬甸高地諸政治體系——對克欽社會結構的一項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政治人類學的經典著作。身兼人類學家和英國軍官兩職的利奇在緬甸北部山區開展的田野工作幾乎與“二戰”相始終,其間經歷戰火困擾和資料散失之厄,而此書終成。全書以歷史的和動態的視角反思了社會科學中“社群”、“文化”和“儀式”等核心概念,用細致的民族志資料展現出了克欽人(在中國稱景頗)的政治結構變遷以及與周邊人群的互動,融理論之洞見與經驗之鮮活于一爐。它不但是人類學和民族學的推薦閱讀書目,對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和文化研究等學科亦深具參考價值。
緬甸高地諸政治體系——對克欽社會結構的一項研究 目錄
序
1964年重印版導言
鳴謝
**部分 問題及其背景
**章 導言
第二章 克欽社會的生態環境
第三章 撣人、克欽人及其分支
第二部分 克欽貢薩社會的結構
第四章 帕朗——一個不穩定的克欽貢薩社區
第五章 克欽貢薩社會的結構性范疇
**節 導言
第二節 地域區分的概念
第三節 人群聚類的概念
第四節 姻親關系和亂倫的概念
第五節 關于財產和所有權的概念
第六節 等級和階層的概念
第七節 超自然的概念
第八節 權威的概念:政治和宗教權位
第三部分 結構上的變數
第六章 貢勞和貢薩
第七章 貢薩和撣人
第八章 克欽歷史上的證據
第九章 為派系和社會變遷而辯護的神話
第十章 結論
附錄一 見于記載的一些語言變遷的案例
附錄二 官方報告中的帕朗世仇
附錄三 克欽“奴隸制度”的性質
附錄四 景頗語親屬稱謂
附錄五 克欽山區的“撣人”和“克欽人”的人口估計
附錄六 降雨:年度降水量(以英寸計)
附錄七 作者資歷小記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后記
緬甸高地諸政治體系——對克欽社會結構的一項研究 節選
第七章 貢薩和撣人 這是一本關于克欽的書,但是我在前面各章中所提出的觀點則是,克欽社會之所以表現出貢薩這種形式,是因為克欽山官們只要一有機會就會模仿撣族國王們的行為。 在本章中,我想要解釋這種模仿牽涉到了哪些方面,以及為什么總的來說并不成功。 首先,讓我們弄清楚普通克欽人與普通撣人生活方式的主要差別。撣人的定居點幾乎毫無例外地與一塊種植水稻的灌溉平地聯系在一起。房屋的建筑類型和聚居模式差異很大,但是定居點則是永久的。一個撣族農夫受制于他的土地,不可能像克欽人一樣很容易地從忠于一個地方的山官轉向忠于另外一位。一個撣人通常期望在自己村寨里娶一個女子,然后在此終老一生。他與村寨融為一體,這是他的家,哪怕受了形勢所迫背井離鄉,他也還是要說自己屬于故鄉的村落。即使一個村落里的人群因土地匱乏不得不分裂,新的村寨可能依然起和舊的那個同樣的名字。所以說,一個撣人首先效忠的是地區而非親屬集團。事實上就一般情況而言,并不存在清晰、確定的親屬集團。撣族平民不像克欽那樣有世系群姓氏。他們不限制表親通婚,可以想見,地方社區常常會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親屬內婚集團。然而似乎卻很少或者不存在親屬群體的團結,負責安排個人婚事的是家長而非親屬集團。一個男人為了娶妻,必須向丈人支付現金形式的聘禮,哪怕那女孩是他父親的兄弟的女兒。包括土地在內的財產所有權偏向有利于兒子而非女兒,有利于長子而非幼子,但是女兒無論如何也還是有一定權利的①。擁有土地的人群被認為都是**位所有者的后人,而后者獲得租佃權的方式一是先來先占,二是得自當權國王的賜予,土地使用權算是回報他提供的服務①。 實際上,所有權只限于那些仍舊定居于這塊土地并賴此為生的初始所有者的后人。嚴格說來,各種土地權利不能被出賣,只能被抵押。如果甲把他的土地抵押給了乙,那么大約三年之后,甲(或者任何甲的后人)只要有辦法的話都有權贖回土地,這個規則據說甚至適用到第十代之久! ∫粋克欽村落社區,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是由一群依靠氏族身份和姻親紐帶聯系到一起的世系群分支組成的,氏族身份和姻親聯系在撣人的地方組織中所起的作用則有所不同,在這里是擁有土地本身構成了結構延續性的要素。因此,在一個克欽人會說他自己是某某世系群某某支的人的情況下,一個撣人則會說:“我和我的祖先都是勐卯人,我們從有人能記事的時候起,就在和弄耕種這些田地了。”② 撣人村落的領導權似乎主要依賴于年齡和天賦的才能。領導權可以子襲父位,但也不是非如此不可。領導權不限于任何一個世系群③。 在撣人地區我們可以看到,取代克欽社會的世系群結構的,是一種夸張的世襲階層或者種姓的意識。撣人社會沒有前文提及的奴隸范疇,名義上有三個主要的種姓: 1.貴族。包括所有能在系譜上與當權的召帕追溯到有某種關系的人?紤]到雙系繼嗣的原則,夠格宣稱有這種親戚關系的人實在多不勝數,貴族的定義其實是“那些能夠說服他們的同伴用諸如召(Sao)、昆(Hkun)、囊(Nang)等頭銜稱呼他們的人”。人們認為貴族是一個世襲的種姓,但實際上總是有些聲稱是貴族卻得不到認可的人,他們處于種姓的邊緣④。這里父系的紐帶比母系更重要。財富也是維持貴族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