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fā)明與發(fā)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鯡魚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36180
- 條形碼:9787200136180 ; 978-7-200-13618-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鯡魚 本書特色
《鯡魚》是本社從德國引進的“動物肖像”系列圖書之一,隸屬于本社圖書出版品牌“啟蟄”產品線,是一套從動物的文化史角度來梳理動物圖像演變的小叢書。這套書的裝幀從紙張材料到工藝都十分講究,是“小而美”出版品的典范。
“大海中的銀子”——一條無處不在的小魚的故事:鯡魚是一種不起眼的小魚,卻被搬到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民眾的餐桌,價廉而量大,因而被當作“大海中的銀子”來進行交易。作者通過圖書館、港口、小酒館、魚類加工廠和鯡魚博物館中的大量圖像,為我們講述了歐洲文化史上關于鯡魚的諺語和笑話,*后甚至拿出了鯡魚的菜譜。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自然史與文化史的完美結合:本書從文化史切入鯡魚的自然史,綜合探討了德國的古老魚梁,捕魚與鹽漬技術的發(fā)展,小冰期出現的鯡魚洄游路線的改變,對漢薩同盟衰落的影響,鯡魚與平民的生活、城市的興衰,以至今天仍然地位顯著的藝術、宗教與歷史緊密相連,其中穿插的德國美食與德式幽默令人五味雜陳。
美食還是產業(yè)?——句句不離鯡魚菜單的寫作視角:幾乎沒有哪位魚類研究專家是從菜譜開始討論魚的,但本書作者開篇就開始討論“鯡魚卷、香草腌小鯡魚、俾斯麥鯡魚、煎鯡魚或者西紅柿汁鯡魚罐頭。在德國,被端上餐桌的魚每4條中就有一條是鯡魚”,從這些餐盤中的魚來討論北海、波羅的海或北大西洋的55個屬、180種鯡魚。
“鯡魚資源是有窮盡的嗎?”——鯡魚與世界的未來:作者帶領讀者進入吹著古老海風和魚腥味的呂根島的薩斯尼茨,品嘗咸鯡魚、瑞典鯡魚蛋糕、燕麥糊鯡魚,等等,帶領我們看到這一口魚前面的歷史,以及由于過度捕撈、工業(yè)化養(yǎng)殖等等,鯡魚資源面臨枯竭,曾經龐大的魚群、悠久的歷史即將面臨新的危機。
“*美的書”——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設計:本套叢書用“*美的書”的標準來要求裝幀設計,控制每一個細節(jié),從成品尺寸到用紙的選擇,從整體色彩控制到飄口尺寸都經過多輪討論,做有質感的設計,做從未有過的設計。
鯡魚 內容簡介
鯡魚,這種約10厘米長的小魚肉質鮮美、產量巨大,又易于捕捉,很早便成了歐洲人餐桌上的美味。在中世紀的時候,鯡魚作為“大海中的銀子”是用黃金和獸皮來交換的。財富和帝國建立在鯡魚之上,如果鯡魚魚汛沒有來,帝國就會衰落。鯡魚作為一個文化符號深入到歐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荷蘭人對鯡魚的感情就非同一般,他們常說荷蘭的崛起就是從銀白色的鯡魚開始的,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見到鯡魚的圖案。這本書的作者極富冒險精神,追溯了幾個世紀以來鯡魚豐富的文化和自然歷史,并描述了它在幾個世紀內的冒險足跡,如果說今天很多人只知道鯡魚可以做成魚卷,本書作者則揭示了事實上這個物種是活潑而又優(yōu)雅的生物。作者對于鯡魚的捕撈工作,鯡魚在沿岸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極為熟悉,在本書中,他帶著幼時親切的生活體驗和成年后對人類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從文化學、歷史學、生物學、地理學等多角度追溯了鯡魚的文化象征,使本書的讀者在飽嘗了令人目不暇接的科學知識之余,體味到鮮活的創(chuàng)新精神。
鯡魚 作者簡介
霍爾格·特施克,1958年出生于民主德國呂根島卑爾根的漁民家庭,自己曾作為機械工駕駛漁船出海捕魚。1982年在柏林學習戲劇導演。1999年受聘為柏林人藝術團編劇。現為導演和劇作家,居住在柏林和美國馬薩諸塞州。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