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陸游:愛國的詩中圣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6270
- 條形碼:9787205106270 ; 978-7-205-1062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陸游:愛國的詩中圣手 本書特色
宋朝往事系列**輯的出版獲得了市場的好評,本書是宋朝往事系列第二輯中的一部人物傳記,講述力壓李杜、上下五千年真正的詩神陸游的事跡
陸游:愛國的詩中圣手 內容簡介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圣”。古語有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陸游承李杜之后,被后人稱為“詩神”。那么,陸游何以在中國詩歌目前封神呢? 陸游的詩數量驚人,一生創作的詩歌超過了一萬首。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六十年間萬首詩”。老驥伏櫪的陸游,在生命的*后兩年更是創作了1087首詩歌,占其現存詩歌的 12%。陸游的詩質量上乘且風格多變,有慷慨激昂的一面,如鐵馬秋風里的大散關。也有雋永細膩的一面,如橋下碧綠的春波,驚鴻一瞥間鶯語傾香撲面而來。 陸游詩風的多變與他的人生經歷和愛國抱負有關,他是生于官宦人家、書香門第的公子,是阡陌間淡泊豁達的放翁,更是金戈鐵馬間立志北伐的愛國詩人。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陸游波瀾起伏的一生。"
陸游:愛國的詩中圣手 目錄
引 子 / 001
一、靖康之恥 / 002
二、建炎以來事略 / 007
三、南宋士人萬象 / 016
四、何日言北伐 / 026
**章
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 / 030
一、世宦之家 / 030
二、山陰故里 / 037
三、逃難生活 / 038
四、幼從父師 / 040
第二章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 044
一、生活的世界 / 044
二、孔雀東南飛 / 045
三、佳人不常在 / 047
四、綿綿無絕期 / 049
第三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055
一、初入仕途 / 055
二、福州決曹 / 060
三、臨安三年 / 067
四、被貶鎮江 / 085
五、再貶隆興 / 094
六、罷歸山陰 / 102
第四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 111
一、入蜀夔州 / 111
二、南鄭從戎 / 127
三、成都幕府 / 141
四、奉詔東歸 / 187
第五章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200
一、臨安夢碎 / 200
二、建安匆匆 / 202
三、撫州任上 / 226
第六章
長城萬里知誰許,看鏡空悲兩鬢霜/ 240
一、蟄居山陰 / 240
二、起用嚴州 / 246
三、臨安再任 / 255
四、隱居山陰十三年 / 259
五、*后的起用 / 264
第七章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269
一、隱居生活 / 269
二、至死不渝 / 275
三、*后的呼聲 / 284
后 記 / 287
陸游:愛國的詩中圣手 節選
“尤是中原有事時”,是由陸游的詩句“尤是中原無事時”化用而來,意在表明南北宋之際,中原大地遭受前所未有的大浩劫,生靈涂炭,趙宋王朝國將不國。成年后的陸游追溯其出生和成長的經歷時,將那段時光說成是中原無事之時,或許是詩人的自我安慰吧。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生于1125年,即宋徽宗宣和七年,事實上已處于靖康之變的前夜。此時,北宋王朝奸臣當道,腐敗不堪,內憂外患。在內,農民起義不斷,1119年宋江起義于北方,東擾南竄,影響很大,被稱為“河北劇賊”,直到1121年才被宋廷招安,消停了下來。而宣和二年即1120年,方臘起義于南方,掀起了北宋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至1121年,宋廷經過艱苦的戰斗,才艱難地撲滅了起義之火。在東北邊,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經過不斷的征戰,于1115年開始建立金國。金這股強大的勢力,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推翻了遼朝的統治,1125年金人擒獲遼天祚帝,遼朝滅亡,繼而對北宋王朝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然而北宋王朝腐敗無能,在金人的強勢進攻下,幾無招架之力。1124年金人開始進攻北宋所謂已收復的幽云地區。是年十月,金人開始南下侵宋,自此加快了侵宋的步伐。金人的鐵騎給宋人帶來天旋地轉之感,給后世留下了無限的惋惜、同情、不甘和錐心之痛。陸游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位典型的愛國主義詩人。“淚痕空對太平花”是陸游寫于淳熙元年(1174),宦游西蜀之時。全詩四句是“扶床踉蹡出京華,頭白車書未一家。宵旰至今勞圣主,淚痕空對太平花”。在這首詩里,陸游回溯他的童年,傷感于自己到了白發老翁時國家仍沒有統一,只有空流淚痕面對所謂的太平盛世,此時他是無能為力的,只有無可奈何淚痕相對。陸游自詡出生時的中原無事,也只是所謂的太平而已,即使是孩童時的所謂太平,陸游也是淚痕空對,更是對即將來臨的暴風驟雨的無能無力。因此,這里借用陸游的這句詩,是對陸游“中原太平無事時”的一個呼應,實際上中原是有事的,太平花也不太平,所以才會空流淚痕慰太平。一、靖康之恥靖康之恥歷史上稱之為靖康之變,或靖康之難。對于這段歷史,這里有必要回顧一下金人興起前后二三事。金人以女真人為主體,生活在東北長白山一帶,部落眾多,在其未強大之前依附于遼,接受遼的統治,并有部分女真部落來到北宋王朝朝貢。遼朝末年加重了對女真的統治力度和經濟搜刮。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部落后,展開了反抗遼黑暗統治的斗爭。金收國元年(1115)女真人建立金國,隨后不斷抓緊滅遼。金人在北方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宋人的關注。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金太祖天輔二年,宋朝遣使馬政、呼延慶、高藥師等使金,約同攻遼。宋宣和二年(1120),金天輔四年,宋廷再遣趙良嗣、王環以買馬為名使金,商議南北夾擊遼朝,收復幽云舊地之事。經過談判,雙方約定:宋金夾擊攻遼,金取中京,宋取燕京一帶。燕京之地歸宋,宋把原納給遼朝的歲幣50萬兩匹銀絹轉納給金。因雙方使者往來于海上溝通,得以訂立盟約,史稱“海上之盟”。宋徽宗君臣自以為得意,卻沒有想到“海上之盟”的簽訂,實際上是北宋滅亡的起點。所謂唇亡齒寒,遼朝覆滅了,宋朝也不會有什么好果子吃。況且,宋朝與遼朝訂立“澶淵之盟”時,曾經發過毒誓,如果違背盟約的精神,就要遭到上天的懲罰,亡國禍及子孫。盟約都是短期利益妥協的結果,一旦有利可圖了,盟約就會喪失它的存在基礎。宋朝、遼朝、金朝無不是如此。也許是毒誓得到了應驗,宋朝聯合金人滅遼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發人深省。宣和四年(1122)金人攻克遼中京,隨即約宋攻遼燕京。童貫領10萬宋軍進駐河北,停滯不前。是年五月,金人攻取遼西京,再次催促宋朝聯合滅遼。然而,此時宋朝統帥童貫發現宋軍幾乎無戰斗力,戰備松弛。于是,派出使者出使北遼勸降,結果使者被殺,童貫不得已大舉進攻燕京。結果被虛弱的遼軍打得大敗,損失慘重。攻遼戰*終以失敗告終。不久,遼天祚帝遠遁沙漠,燕京耶律淳病逝。這讓宋朝君臣看到了攻取燕京的希望,他們認為遼朝即將滅國,第二次攻遼就很快提上了日程。金人也再次催促宋朝攻遼。九月遼涿州守將郭藥師率常勝軍八千以涿、易兩州來降,燕京也表示歸降宋朝。于是,宋徽宗令童貫攻遼,童貫派劉延慶、郭藥師率10萬大軍渡白溝進攻,結果被遼軍所阻。郭藥師所率軍隊,由于沒有劉光世的接應,敗退而歸,遼軍乘機進攻,宋軍倉皇南逃,再次遭遇大敗。無奈,宋朝只好請金人攻打燕京。很快,金人攻占燕京。金人乘機以此責問宋廷:當初約定共同攻遼,為何未見宋軍一兵一卒?并強調當初約定只是燕京一帶歸宋,不包括營州、平州、灤州三地。經過談判和討價還價,宣和五年(1123)四月,宋朝以當初約定的50萬歲幣外加100萬貫代稅錢給金人,換取金軍攻取的燕京及所屬九州的六州歸宋。金人得到歲幣后,撤軍之前,把燕京一帶洗劫一空,將財富、人口席卷而去,而童貫接手的只是一座空城以及薊、景、檀、順、涿、易六州。此外,宋朝還要求金朝歸還云州之地。*初,金人只同意歸還土地,人口全部掠走,經過一番艱難談判后,雖同意歸還云州土地和人口,金太祖卻以20萬銀兩犒軍費作為交換條件。*終隨著金太祖的去世,金人拒絕歸還云州。
陸游:愛國的詩中圣手 作者簡介
王浩禹,江西余干人,歷史學博士,云南師范大學中國史博士后流動站在研人員,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在《近代史研究》《思想戰線》《清華大學學報》《云南師范大學學報》《云南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1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主持完成省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項,出版著作1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