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唐詩鑒賞辭典:彩圖珍藏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657650
- 條形碼:9787532657650 ; 978-7-5326-576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詩鑒賞辭典:彩圖珍藏本 本書特色
本書共三冊,共收錄唐詩名作1100余篇,選目涵蓋各家各派,全面精到。每篇詩作由古典文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俞平伯、蕭滌非、周汝昌、施蟄存、程千帆、周振甫、錢仲聯、馬茂元、霍松林等撰寫鑒賞文章,講解詳盡,深入淺出,幫助讀者領略唐詩之美。插配了當代國畫家如劉旦宅、賀友直等著名畫家的數十幅彩色詩意圖,令讀者獲得更佳的閱讀體驗。
唐詩鑒賞辭典:彩圖珍藏本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冊,選收唐詩名篇1100余篇,由蕭滌非、程千帆、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學專家撰寫賞析文章。所收唐詩作品面廣,各種藝術流派的詩篇兼收并蓄,較全面地展現了唐詩絢麗多彩的藝術風姿。插配了當代國畫家如劉旦宅、賀友直等畫家的數十幅彩色詩意圖,令讀者獲得更佳的閱讀體驗。
唐詩鑒賞辭典:彩圖珍藏本 目錄
【目錄】
虞世南蟬3
王績野望5
秋夜喜遇王處士6
王梵志吾富有錢時8
詩(選二首)10
寒山杳杳寒山道12
上官儀入朝洛堤步月14
盧照鄰長安古意16
駱賓王詠蟬23
于易水送人一絕25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27
渡湘江29
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31
王勃詠風33
滕王閣詩35
別薛華3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9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41
山中43
楊炯從軍行46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48
宋之問送別杜審言51
題大庾嶺北驛53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55
靈隱寺57
渡漢江59
沈佺期雜詩三首(其三)61
宿七盤嶺63
獨不見65
郭震古劍篇67
李適之罷相70
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72
感遇三十八首(其四)74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75
燕昭王78
登幽州臺歌79
晚次樂鄉縣81
送魏大從軍84
春夜別友人86
賀知章詠柳87
回鄉偶書二首89
沈如筠閨怨91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93
張說蜀道后期99
送梁六自洞庭山101
蘇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103
汾上驚秋105
張敬忠邊詞107
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110
感遇十二首(其四)112
感遇十二首(其七)114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116
望月懷遠118
歸燕詩120
賦得自君之出矣121
王之渙登鸛雀樓122
涼州詞125
宴詞127
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128
夏日南亭懷辛大130
彭蠡湖中望廬山132
夜歸鹿門歌135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137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138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140
早寒有懷142
留別王維144
與諸子登峴首146
晚泊潯陽望廬山148
題義公禪房150
過故人莊151
舟中曉望154
歲暮歸南山156
春曉158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160
宿建德江162
送杜十四之江南164
渡浙江問舟中人165
李頎古從軍行167
送陳章甫170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172
古意174
送劉昱177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179
送魏萬之京182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184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一)186
從軍行七首(其二)188
從軍行七首(其四)190
從軍行七首(其五)192
出塞二首(其一)194
采蓮曲二首(其二)196
宮曲197
西宮春怨199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201
長信秋詞五首(其三)203
長信秋詞五首(其四)204
青樓曲二首206
閨怨208
聽流人水調子210
送魏二212
芙蓉樓送辛漸214
送柴侍御216
祖詠望薊門218
終南望馀雪220
王維隴西行222
送別224
青溪225
渭川田家227
春中田園作229
新晴野望230
夷門歌232
隴頭吟234
老將行236
桃源行239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243
酬張少府245
送梓州李使君247
過香積寺249
山居秋暝251
終南別業253
歸嵩山作255
終南山257
觀獵260
漢江臨泛262
使至塞上264
秋夜獨坐266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267
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270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272
酬郭給事274
出塞作276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278
積雨輞川莊作280
息夫人283
孟城坳284
鹿柴286
欒家瀨288
白石灘289
竹里館290
辛夷塢292
漆園293
鳥鳴澗295
山中送別296
雜詩(其二)298
相思299
書事301
山中302
田園樂(其六)304
少年行(其一)306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308
送元二使安西310
送沈子福之江東313
伊州歌314
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316
李白古風(其一)318
古風(其三)322
古風(其十五)325
古風(其十九)327
古風(其二十四)329
古風(其三十一)331
古風(其三十四)333
古風(其四十六)336
遠別離339
蜀道難342
梁甫吟346
烏夜啼351
棲曲353
戰城南355
將進酒358
行路難三首(其一)363
行路難三首(其二)365
日出入行368
北風行371
關山月375
楊叛兒377
長干行379
古朗月行382
妾薄命384
塞下曲六首(其一)385
玉階怨387
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一)389
清平調詞三首390
丁都護歌393
靜夜思395
從軍行397
春思398
子夜吳歌400
長相思403
襄陽歌406
江上吟408
玉壺吟411
梁園吟414
橫江詞六首(其一)418
橫江詞六首(其五)419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421
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423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425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427
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428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432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十一)433
峨眉山月歌435
清溪行437
臨路歌438
贈孟浩然440
江夏贈韋南陵冰442
贈錢征君少陽446
贈汪倫448
沙丘城下寄杜甫449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451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453
寄東魯二稚子458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460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464
夢游天姥吟留別466
金陵酒肆留別47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472
渡荊門送別474
南陵別兒童入京476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478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479
灞陵行送別481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484
送楊山人歸嵩山486
送友人488
送友人入蜀490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493
山中問答496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498
東魯門泛舟二首(其一)503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505
把酒問月507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509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511
登太白峰513
登金陵鳳凰臺515
望廬山瀑布517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519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521
望天門山523
客中作525
夜下征虜亭527
早發白帝城528
秋下荊門530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532
越中覽古534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536
望鸚鵡洲悲禰衡538
謝公亭540
夜泊牛渚懷古542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545
山中與幽人對酌547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548
獨坐敬亭山550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551
憶東山二首(其一)553
擬古十二首(其九)555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557
聽蜀僧濬彈琴559
勞勞亭561
春夜洛城聞笛564
長門怨二首565
哭晁卿衡568
哭宣城善釀紀叟570
劉眘虛闕題571
王灣次北固山下574
崔顥黃鶴樓576
長干曲四首(其一其二)579
行經華陰581
孫逖宿云門寺閣584
崔國輔怨詞二首(其一)586
采蓮曲588
小長干曲589
王翰涼州詞591
張旭山中留客593
戎昱移家別湖上亭595
詠史596
桂州臘夜598
早梅600
高適燕歌行601
人日寄杜二拾遺605
封丘作608
別韋參軍610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612
營州歌615
別董大二首(其一)616
塞上聽吹笛618
除夜作619
無名氏聽張立本女吟621
儲光羲釣魚灣623
江南曲四首(其三)624
張謂同王徵君湘中有懷626
題長安壁主人627
萬楚五日觀妓629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31
聽彈琴633
送靈澈上人634
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636
余干旅舍637
餞別王十一南游639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641
酬李穆見寄642
長沙過賈誼宅644
登余干古縣城646
送嚴士元648
李冶寄校書七兄651
杜甫望岳653
題張氏隱居二首(其二)656
房兵曹胡馬658
畫鷹660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662同諸公登慈恩寺塔667
兵車行671
飲中八仙歌675
春日憶李白679
前出塞九首(其六)681
麗人行683
貧交行687
醉時歌688
后出塞五首(其二)691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693
月夜699
悲陳陶702
對雪703
春望705
哀江頭707
喜達行在所三首(其二)711
北征712
羌村三首719
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724
春宿左省726
曲江二首728
曲江對酒733
九日藍田崔氏莊736
日暮738
贈衛八處士740
洗兵馬743
新安吏747
石壕吏751
潼關吏755
新婚別758
垂老別762
無家別766
佳人770
夢李白二首773
秦州雜詩(其七)776
天末懷李白779
月夜憶舍弟781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七)783
成都府785
相787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790
南鄰792
狂夫794
江村796
野老798
恨別800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802
后游804
客至806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808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809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810
春夜喜雨811
江亭814
琴臺815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818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819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822
贈花卿826
不見828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830
堂成832
戲為六絕句834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840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841
送路六侍御入朝844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847
別房太尉墓849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四)851
登樓853
絕句二首(其一)855
絕句二首(其二)857
絕句四首(其三)858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859
宿府863
倦夜866
有感五首(其三)869
禹廟871
旅夜書懷873
八陣圖875
白帝876
夔州歌十絕句(其一)879
宿江邊閣880
諸將五首(其二)882
秋興八首885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892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894
詠懷古跡五首(其五)898
閣夜900
孤雁902
又呈吳郎904
九日907
登高909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911
漫成一首915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917
江漢919
登岳陽樓921
南征923
發潭州924
燕子來舟中作926
小寒食舟中作928
江南逢李龜年930
李華春行即興933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934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938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940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943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945
寄左省杜拾遺947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949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951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953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954
逢入京使956
磧中作957
戲問花門酒家翁959
春夢960
劉方平采蓮曲962
月夜963
春怨965
民謠神雞童謠967
裴迪華子崗969
元結舂陵行并序971
賊退示官吏并序975
欸乃曲五首(其二)978
云卿寒食980
張繼楓橋夜泊982
錢起省試湘靈鼓瑟984
贈闕下裴舍人987
暮春歸故山草堂989
歸雁990
賈至春思二首(其一)992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994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996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997
聽鄰家吹笙999
韓翃寒食1001
宿石邑山中1003
司空曙云陽館與韓紳宿別1005
金陵懷古1007
江村即事1009
喜外弟盧綸見宿1010
皎然尋陸鴻漸不遇1012
李端胡騰兒1014
拜新月1016
鳴箏1017
閨情1019
胡令能詠繡障1020
小兒垂釣1021
嚴維丹陽送韋參軍1023
顧況囝1024
公子行1027
過山農家1029
宣宗宮人題紅葉1030
竇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1033
嚴武軍城早秋1035
張潮江南行1037
于良史春山夜月1039
柳中庸聽箏1041
征人怨1043
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1045
三閭廟1047
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1049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1050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1052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1054
登樓寄王卿1056
寄李儋元錫1058
寄全椒山中道士1060
寒食寄京師諸弟1062
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1064
賦得暮雨送李曹1065
長安遇馮著1068
幽居1070
滁州西澗1073
聞雁1074
盧綸逢病軍人1076
塞下曲六首(其二)1078
塞下曲六首(其三)1079
晚次鄂州1080
送李端1082
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1084
喜見外弟又言別1086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1088
立秋前一日覽鏡1090
鷓鴣詞1091
洛橋1093
度破訥沙二首(其二)1094
汴河曲1096
塞下曲四首(其一)1098
邊思1099
從軍北征1101
聽曉角1103
宮怨1104
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1106
春夜聞笛1107
行舟1109
隋宮燕1110
上汝州郡樓1112
寫情1114
夜上受降城聞笛1115
江南曲1116
于鵠江南曲1118
巴女謠1120
孟郊游子吟1121
怨詩1123
巫山曲1125
古別離1127
古怨別1129
登科后1130
秋懷(其二)1132
游終南山1134
洛橋晚望1136
李約觀祈雨1138
陳羽從軍行1139
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1141
城東早春1143
元衡春興1144
贈道者1146
暢諸登鸛雀樓1148
竇牟奉誠園聞笛1150
無名氏啰唝曲六首(其一其三其四)1152
劉商畫石1156
崔護題都城南莊1157
權德輿嶺上逢久別者又別1159
玉臺體十二首(其十一)1161
常建宿王昌齡隱居1163
題破山寺后禪院1165
三日尋李九莊1167
塞下曲四首(其一)1168
張籍野老歌1170
猛虎行1172
牧童詞1174
節婦吟1176
湘江曲1177
成都曲1179
夜到漁家1180
秋思1182
涼州詞三首(其一)1184
王建江館1186
望夫石1188
水夫謠1190
羽林行1192
新嫁娘詞三首(其一)1194
雨過山村1196
贈李愬仆射二首(其一)1198
江陵使至汝州1199
十五夜望月1201
宮詞一百首(其九十)1203
薛濤牡丹1205
送友人1206
籌邊樓1208
韓愈山石1210
雉帶箭1215
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1217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1220
李花贈張十一署1224
青青水中蒲三首1227
聽穎師彈琴1229
調張籍1232
答張十一1236
題木居士二首(其一)1238
湘中1240
春雪1241
晚春1243
游太平公主山莊1245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1246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1249
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1251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1252
張仲素春閨思1254
秋夜曲1256
秋閨思二首1257
燕子樓1259
王涯秋思贈遠二首1260
呂溫劉郎浦口號1262
劉禹錫插田歌1264
平蔡州三首(其二)1267
蜀先主廟1269
金陵懷古1271
晝居池上亭獨吟1274
始聞秋風1276
西塞山懷古1278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1281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1283
望夫山1285
淮陰行五首(其四)1286
秋風引1288
竹枝詞二首(其一)1290
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1292
踏歌詞四首(其一)1294
踏歌詞四首(其三)1295
阿嬌怨1296
秋詞二首1298
竹枝詞九首(其二)1300
竹枝詞九首(其七)1301
竹枝詞九首(其九)1302
楊柳枝詞(其一)1304
浪淘沙九首(其六)1306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1307
再游玄都觀1309
與歌者米嘉榮1310
聽舊宮人穆氏唱歌1312
石頭城1313
烏衣巷1315
臺城1317
和樂天︽春詞︾1318
望洞庭1320
柳枝詞1322
白居易觀刈麥1324
宿紫閣山北村1327
村居苦寒1329
輕肥1331
買花1333
上陽白發人1335
杜陵叟1339
繚綾1341
賣炭翁1344
夜雪1348
長恨歌1349
琵琶行1356
花非花1362
邯鄲冬至夜思家1364
賦得古原草送別1365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1368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1370
惜牡丹花1372
望驛臺1374
江樓月1375
村夜1377
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1378
燕子樓1380
藍橋驛見元九詩1386
舟中讀元九詩1388
放言五首(其一)1390
放言五首(其三)1392
大林寺桃花1394
建昌江1396
問劉十九1397
南浦別1399
后宮詞1400
夜箏1401
勤政樓西老柳1403
暮江吟1404
寒閨怨1406
錢塘湖春行1407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1410杭州春望1412
秋雨夜眠1414
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1416
覽盧子蒙侍御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因贈子蒙題于卷后1418
楊柳枝詞1419
白云泉1421
李紳憫農二首1423
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1426重別夢得1428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1430柳州榕葉落盡偶題1432
別舍弟宗一1434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1436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1438
南澗中題1440
溪居1442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1443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1445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1446
江雪1447
漁翁1450
李涉潤州聽暮角1452
再宿武關1454
井欄砂宿遇夜客1456
施肩吾幼女詞1458
望夫詞1459
崔郊贈婢1461
無名氏裴給事宅白牡丹1463
元稹遣悲懷三首1465
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二)1468
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五)1470
行宮1472
菊花1473
西歸絕句(十二首之二)1475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1476
得樂天書1478
酬樂天頻夢微之1480
重贈樂天1481
連昌宮詞1483
離思五首(其四)1488
楊敬之贈項斯1489
賈島劍客1491
李凝幽居1492
憶江上吳處士1494
雪晴晚望1496
暮過山村1498
寄韓潮州愈1500
題興化寺園亭1501
尋隱者不遇1503
姚合閑居1504
窮邊詞二首(其一)1506
項斯山行1508
張祜觀魏博何相公獵1510
宮詞二首(其一)1511
贈內人1513
集靈臺二首(其二)1515
題金陵渡1517
縱游淮南1518
劉皂長門怨(其一)1520
旅次朔方1521
皇甫松采蓮子(其二)1524
韓琮晚春江晴寄友人1526
暮春浐水送別1527
駱谷晚望1529
朱慶馀宮詞1531
閨意獻張水部1533
李德裕長安秋夜1535
謫嶺南道中作1537
登崖州城作1539
李賀李憑箜篌引1541
示弟1544
詠懷二首(其一)1546
詠懷二首(其二)1548
雁門太守行1549
蘇小小墓1552
夢天1555
天上謠1557
浩歌1560
秋來1563
秦王飲酒1565
南園十三首(其一)1568
南園十三首(其五)1569
南園十三首(其六)1571
南園十三首(其七)1573
南園十三首(其十三)1574
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1576
馬詩二十三首(其四)1580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1582
馬詩二十三首(其二十三)1583
老夫采玉歌1584
南山田中行1586
羅浮山人與葛篇1588
致酒行1590
長歌續短歌1593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其二)1595
感諷五首(其五)1597
開愁歌1599
楊生青花紫石硯歌1601
苦晝短1604
將進酒1607
官街鼓1610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1613
月蝕詩1616
劉叉冰柱1634
偶書1638
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1639
徐凝憶揚州1640
雍裕之自君之出矣1643
江邊柳1645
柳絮1646
農家望晴1648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1649
金陵懷古1651
登洛陽故城1653
咸陽城西樓晚眺1655
汴河亭1658
塞下曲1660
謝亭送別1661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隴因題1663
途經秦始皇墓1666
杜牧河湟1667
過勤政樓1669
念昔游三首(其一)1671
念昔游三首(其三)1672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1673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二)1675
沈下賢1676
長安秋望1678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1680
潤州二首(其一)1682
題揚州禪智寺1684
江南春1685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1687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1689
登九峰樓寄張祜1691
九日齊山登高1693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1695
齊安郡后池絕句1698
題齊安城樓1700
初冬夜飲1701
早雁1703
屏風絕句1705
赤壁1707
泊秦淮1710
秋浦途中1712
題桃花夫人廟1714
題烏江亭1716
寄揚州韓綽判官1717
題木蘭廟1719
贈別二首(其一)1721
贈別二首(其二)1723
南陵道中1724
遣懷1726
嘆花1727
山行1729
秋夕1731
金谷園1732
清明1734
雍陶題情盡橋1737
題君山1738
訪城西友人別墅1739
天津橋春望1742
溫庭筠達摩支曲1744
過陳琳墓1746
經五丈原1748
贈少年1750
蔡中郎墳1752
咸陽值雨1754
瑤瑟怨1755
過分水嶺1758
處士盧岵山居1760
碧澗驛曉思1762
商山早行1764
人東歸1766
蘇武廟1768
陳陶隴西行1770
李商隱錦瑟1772
重過圣女祠1776
霜月1779
蟬1781
贈劉司戶1784
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1786
樂游原1788
北齊二首1790
夜雨寄北1792
憶梅1794
贈柳1796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1798
風雨1800
夢澤1803
寄令狐郎中1805
哭劉1807
杜司勛1810
杜工部蜀中離席1812
隋宮1815
二月二日1817
籌筆驛1820
無題二首(其一)1822
無題四首(其一)1825
無題四首(其二)1827
無題四首(其四)1830
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1832
隋宮1835
落花1837
柳1839
為有1841
無題1844
碧城三首(其一)1847
端居1850
詠史1852
射1854
齊宮詞1855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1857
漢宮詞1859
...
附錄詩人年表2215
唐詩書目2241
名句索引2342
詩體詩律詞語簡釋2392
詩人筆畫索引2402
篇目筆畫索引2405
展開全部
唐詩鑒賞辭典:彩圖珍藏本 作者簡介
作者集合了中國現當代兩百多位古典文學界著名的專家學者,有蕭滌非、程千帆、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
書友推薦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