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關于權力的對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20372
- 條形碼:9787547320372 ; 978-7-5473-2037-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關于權力的對話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碩士20世紀德國政治思想家施米特戰后思考的起點,聚焦權力與現代技術的關聯 同書收錄施米特與恩斯特·榮格爾相關書信材料,理解對話錄背后復雜的時代脈絡 復旦大學德語系學者據*新德文版譯出,完整呈現施米特克制且機警的文風
關于權力的對話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著名法學家、思想家卡爾·施米特在1950年創作的簡短對話,他通過虛構了一位年輕提問者,以一問一答的方式討論了關于權力的本質、如何獲得并保有權力等問題,并對霍布斯的“人對人是狼”這一命題提出了質疑。政治權力問題一直是施米特知識生涯中關心的議題。
關于權力的對話 目錄
關于權力的對話
卡爾·施米特與恩斯特·榮格爾相關書信選
卡爾·施米特與萊因哈特·科澤萊克相關書信選
《對話集》西班牙文版序言(馬德里,1962)
后記
人名索引
關于權力的對話 節選
J. 我們所談論的是人對人所施行的權力,例如斯大林或羅斯福在千百萬其他人身上所施行的那種巨大權力,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C.S. 從前人們可能會這樣回答:權力要不來自自然,要不來自上帝。 J. 恐怕我們當今世界的權力不再是來自自然的。 C.S. 恐怕是這樣的。今天,我們覺得自己是高于自然的。我們不再懼怕自然。只要我們還將自然視為疾病或災害,并為此悶悶不樂,就會渴望征服自然。人類生來就是柔弱的生物,借助技術獲得了對周圍世界的控制。人類讓自己成為自然以及一切塵世生物的主宰。昔日,自然曾為人類設下各種可以感知到的限制,例如寒冷和炎熱、饑餓和匱乏,例如野生動物和各種危險。這些自然限制顯然正在消退。 J. 的確如此。我們不用再害怕野生動物了。 C.S. 赫拉克勒斯的行為對今天的我們來說算是很有節制的了;如果今天有一只獅子或狼進入了現代大城市,那*多引起一點交通堵塞,甚至都不一定能引起孩子的恐慌。如今,人在面對自然時感到高高在上,覺得自然保護公園是人自己建造的。 J. 那么上帝呢? C.S. 至于上帝,現代人類——我指典型的大城市人——同樣也覺得上帝正在消退,或是已經從我們中間撤離了。每當出現“上帝”這個字眼時,受過良好教育的普通現代人會自動援引尼采的話:上帝死了。知道得更多點兒的另一些人會援引法國社會學家普魯東的話,這句話比尼采的超前了四十年:誰說上帝,誰就想騙人。 J. 假如權力既不來自自然,也不來自上帝,那么它到底來自哪里? C.S. 可能只剩下一種可能了:一個人對其他人所施行的權力來自人類自己。 J. 那倒挺好的。我們都是人類。斯大林是個人,羅斯福也是個人,這里可以填上任何一個人的名字。 C.S. 這聽上去的確讓人心安。假如一個人對其他人所施行的權力來自自然,那么這種權力要不就是創造者凌駕于其骨肉的權力,要不就是牙齒、犄角、鉤爪、蹄子、毒腺等各種自然武器的優勢。關于創造者凌駕于其骨肉的權力,我們在此可以忽略,因為人類現在不再是在家族中,而是在醫院里出生的。 J. 因此只剩下狼對羔羊的權力。 C.S. 一個擁有權力的人,在面對無權者時可能就像一頭狼。而沒有權力的人則覺得自己仿佛就是羔羊,直到他自己獲得權力,承擔狼的角色。拉丁文諺語“人于人而言是一頭狼”(Homo homini lupus)就證明了這一點。 J. 這太丑陋了!那么假如權力來自上帝呢? C.S. 施行權力的人就成了神性特質的擔負者,他就通過自己的權力感知到某些神性的東西。即使不是人自己,也是人里頭出現的上帝的權力,就必須受到崇敬。拉丁文諺語“人于人而言是一個神”(Homo homini Deus)就證明了這一點。 J. 這可有些過分了! C.S. 假如權力既不來自自然,也不來自上帝,那么權力和實施權力所涉及的一切就都僅僅發生在人類之間,我們就是除了我們自己之外別無他物的人類。當權者面對無權者,大能者面對無能者,都僅僅是人面對人。 J. 就是這樣:僅僅是人!人對于人來說只是人。 C.S. 這用拉丁文諺語來說就是“人于人而言是一個人”(Homo homini homo)。 J. 這是否就是您的*終答案呢?
關于權力的對話 作者簡介
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1888-1985),德國法學家、政治思想家,他以“決斷論”的法學立場聞名,是實證主義法學、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重要批評者。他被西方學界公認為“最后一位歐洲公法學家”,至今仍對人文知識界有重大影響。他的主要作品有《政治的概念》《政治的神學》《政治的浪漫派》《霍布斯國家學說中的利維坦》《大地的法》等。 譯者
姜林靜,德國海德堡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德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德語文學中的政治學與神學思想、德奧古典音樂與文學的交互關系、19至20世紀德語詩歌。譯作有《什么是德意志音樂》《盼望:為了尚未完滿的世界》《哈姆雷特還是赫庫芭》,另著有《德語“音樂詩歌”的藝術》《沙侖的玫瑰》(合著)。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