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dú)(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聆聽萬物的歌唱:《詩經(jīng)·國風(fēng)》講讀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13109492
- 條形碼:9787213109492 ; 978-7-213-10949-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聆聽萬物的歌唱:《詩經(jīng)·國風(fēng)》講讀 本書特色
闡明陳隱的《詩經(jīng)》奧義,講透純粹的古人詩情。 《詩經(jīng)》文本,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輾轉(zhuǎn)流徙,經(jīng)過春秋以降歷代酸文腐儒有意無意的曲解和誤讀,已然根枯葉爛,面目全非。拯救《詩經(jīng)》,是每個(gè)中華兒女的使命和擔(dān)當(dāng),因?yàn)檎取对娊?jīng)》就是拯救這個(gè)時(shí)代深處的詩意,就是拯救那根植于我們內(nèi)心的、偉大傳統(tǒng)的一點(diǎn)靈明。
聆聽萬物的歌唱:《詩經(jīng)·國風(fēng)》講讀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將十五國風(fēng)的160篇風(fēng)詩,分為“頌美與同情”“憂時(shí)與怨政”等11個(gè)大類,又將其中數(shù)量*多的大類“情詩”分作戲謔、企慕、贊美、歡會等7個(gè)小類,每類1講,加上基礎(chǔ)知識提要部分,共18講。
作者破除陳陳相因數(shù)千年的儒家教條主義的“詩教”傳統(tǒng),解開糾纏在《詩經(jīng)》文本上的道德主義枷鎖,本諸性情,以詩解詩。注解融通百家,獨(dú)出心裁;譯文推志移情,別開生面。本書將學(xué)術(shù)性與鑒賞性完美結(jié)合,使讀者能在愉快閱讀中入境討源,尋芳覽勝,隨作者回到我們民族早春時(shí)節(jié)那個(gè)天人一體的世界深處,回到遠(yuǎn)古先民生活的具體場景,去聆聽那來自大地的萬物的歌唱,去感受那個(gè)剛剛步入文明時(shí)代的偉大民族的日常歡樂和哀愁。
希望讀者能通過本書讀懂《詩經(jīng)》,真正領(lǐng)略民族精神的文采風(fēng)流。
聆聽萬物的歌唱:《詩經(jīng)·國風(fēng)》講讀 目錄
**講:情詩之一:戲謔
《山有扶蘇》(鄭風(fēng))、《狡童》(鄭風(fēng))、《蹇裳》(鄭風(fēng))、《將仲子》(鄭風(fēng))、《北風(fēng)》(邶風(fēng))、《草蟲》(召南)、《羔裘》(唐風(fēng))、《芄蘭》(衛(wèi)風(fēng))《汝墳》(周南)、《候人》(曹風(fēng))
第二講:情詩之二:企慕
《漢廣》(周南)、《關(guān)雎》(周南)、《有女同車》(鄭風(fēng))、《出其東門》(鄭風(fēng))、《野有蔓草》(鄭風(fēng))、《宛丘》(陳風(fēng))、《東門之枌》(陳風(fēng))、《東門之池》(陳風(fēng))、《澤陂》(陳風(fēng))、《羔裘》(檜風(fēng))、《蒹葭》(秦風(fēng))
第三講:情詩之三:贊美
《汾沮洳》(魏風(fēng))、《碩人》(衛(wèi)風(fēng))、《淇澳》(衛(wèi)風(fēng))、《簡兮》(邶風(fēng))、《椒聊》(唐風(fēng))、《叔于田》(鄭風(fēng))、《大叔于田》(鄭風(fēng))、羔裘(鄭風(fēng))、《綢繆》(唐風(fēng))
第四講:情詩之四——?dú)g會
《東門之楊》(陳風(fēng))、《靜女》(邶風(fēng))、《野有死麇》(召南)、《風(fēng)雨》(鄭風(fēng))、《桑中》(鄘風(fēng))、《九罭》(豳風(fēng))、《木瓜》(衛(wèi)風(fēng))、《君子陽陽》(王風(fēng))、《籜兮》(鄭風(fēng))、《溱洧》(鄭風(fēng))
第五講:情詩之五:思戀
《子衿》(鄭風(fēng))、《東門之墠》(鄭風(fēng))、《考槃》(衛(wèi)風(fēng))、《竹竿》(衛(wèi)風(fēng))、《采葛》(王風(fēng))、《丘中有麻》(王風(fēng))、《十畝之間》(魏風(fēng))、《河廣》(衛(wèi)風(fēng))、《月出》(陳風(fēng))、《隰有萇楚》(檜風(fēng))
第六講:情詩之六:求嫁與咒誓
《摽有梅》(召南)、《旄丘》(邶風(fēng))、《匏有苦葉》(邶風(fēng))、《著》(齊風(fēng))、《豐》(鄭風(fēng))、《匪風(fēng)》(檜風(fēng));《江有汜》(召南)、《大車》(王風(fēng))、《東方之日》(齊風(fēng))
第七講:情詩之七:怨訴、愛憐與傷悼
《柏舟》(鄘風(fēng))、《日月》(邶風(fēng))、《終風(fēng)》(邶風(fēng))、《遵大路》(鄭風(fēng))、《甫田》(齊風(fēng)),《采苓》(唐風(fēng))、《防有鵲巢》(陳風(fēng))、《晨風(fēng)》(秦風(fēng))、《素冠》(檜風(fēng))
第八講:諷君與刺上
《羔羊》(召南)、《狼跋》(豳風(fēng))、《新臺》(邶風(fēng))、《墻有茨》(鄘風(fēng))、《鶉之奔奔》(鄘風(fēng))、《君子偕老》(鄘風(fēng))、《敝笱》(齊風(fēng))、《南山》(齊風(fēng))、《載驅(qū)》(齊風(fēng))、《株林》(陳風(fēng))、《墓門有棘》(陳風(fēng))、《黃鳥》(秦風(fēng))。《清人》(鄭風(fēng))
第九講:頌美與同情
《兔苴》(周南)、《甘棠》(召南)、《何彼襛矣》(召南)、《猗嗟》(齊風(fēng))、《盧令》(齊風(fēng))、《還》(齊風(fēng))、《終南》(秦風(fēng))、《駟鐵》(秦風(fēng))、《定之方中》(鄘風(fēng))
第十講 憂時(shí)與怨政
…………
第十七講:《豳風(fēng)·七月》
第十八講:《詩經(jīng)》基礎(chǔ)知識提要
聆聽萬物的歌唱:《詩經(jīng)·國風(fēng)》講讀 作者簡介
李憲堂:南開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教授,曾師從著名歷史學(xué)家劉澤華先生,研究領(lǐng)域?yàn)橄惹厥贰⒅袊枷胧贰⒅袊幕罚诠诺湓娫~與現(xiàn)代詩歌皆有所造詣,代表作有《先秦儒家的專制主義精神:對話新儒家》、《大一統(tǒng)的迷境:中國傳統(tǒng)天下觀研究》、《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譯)等。散文《我們應(yīng)如何面對世界中的無助和憂傷——〈詩經(jīng)〉的魅力及其人生啟迪》獲第三屆“伯鴻書香獎(jiǎng)”。
- >
唐代進(jìn)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史學(xué)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