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教師:挑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8771107
- 條形碼:9787538771107 ; 978-7-5387-711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師:挑戰 本書特色
★兒童教育心理學經典之作,德雷克斯逝世50周年紀念版 德雷克斯是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開創性地將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理念融入教育中,在教育界掀起全新的思想浪潮,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和推動力。 ★讀完這本書,每位老師都能擁有正面影響力 學生不服管教、喜歡挑釁、自暴自棄、擾亂課堂,老師責罵、獎賞都無效而倍感挫敗,本書幫助教師找回面對這場挑戰的信心和方法,然后正面影響一個又一個孩子。 ★沒有行為不良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心理動機的成人 ·每個孩子都愿意做一個好孩子,只有當看不到可能性時,他才會去做個壞人。 ·過度保護、過度放縱、過度嚴厲、羞辱懲罰,都會帶給孩子沉重的挫敗感,因為這些做法都一次次剝奪了孩子體驗到自身克服困難的能力、感受自身力量的機會。 ·老師無意識回應孩子的行為,可能會強化孩子的錯誤態度和目的,還會強化過去的破壞性影響。 ·孩子的回應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取決于他有多少自信和勇氣。 .重要的是讓孩子意識到,不管現在他正在做什么,不管他是否會失敗,他的價值永遠在那里,老師一直都認可他的價值。 ★一線教師分享×課堂實例呈現,真實地看見孩子的轉變 書中有極豐富的課堂實例,展現了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與行為,分析了孩子的心理動機,并幫助孩子突破在家庭或學校形成的負面行為模式,找回自己原本的自信和力量。 ★《正面管教》《你的N歲孩子》譯者玉冰傾力翻譯
教師:挑戰 內容簡介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失去信心的孩子。過度保護、過度放縱、過度嚴厲、羞辱懲罰,都會帶給孩子沉重的挫敗感,一次次剝奪了孩子體驗自身克服困難能力的機會。 《教師:挑戰》是德雷克斯兒童教育心理學經典著作。如今我們正經歷著一場教育領域的革命,通過外部力量向孩子施壓已然失效,我們必須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教師若想有效且正確地引導孩子,就要熟悉心理學常識,深入地了解孩子成長經歷、家庭地位等生活方式,采用正面的方式,給予孩子自信和勇氣,引導孩子做出積極、有建設性的改變。
教師:挑戰 目錄
第1章 教師的角色
無論老師是否愿意,無論他是否已經意識到,他早已陷入學生與他的權力之爭中無法脫身。我們的學校正展開著一場場權力之爭。
第2章 理解孩子
青少年的叛逆,是對父母權威的藐視,其實這種叛逆早在童年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只不過是在青春期達到頂峰。
第3章 針對性的糾正方法
素質、能力和行為表現,只是孩子更深層次心理活動的具體表象,只有在理解并改變了他的深層心態后,他的行為才能真正得到改變。
第4章 非針對性的糾正方法
老師若希望自己能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學業成就都產生卓有成效的影響,那就必須擯棄施壓手段,轉而尋求、嘗試能贏得孩子的新方法,激發他的合作意愿,促進他的茁壯成長。
第5章 鼓勵
老師鼓勵孩子時的態度,應該始終保持著友善與溫暖。不過,要做好這樣的鼓勵,還需要接受特別培訓,需要經過反復的探討和實踐。
第6章 自然后果
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就讓他承受隨之而來的自然后果即可,既不需要探究他犯錯的原因,也不需要探究他不當行為的心理背景。
第7章 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
要清楚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靠的不僅僅是敏銳的觀察,還需要老師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長歷程、家庭地位、他與父母的關系、與兄弟姐妹的關系、家長的教養模式等詳細信息。
第8章 改變孩子的行為目的
老師在針對孩子的錯誤行為目的做出有效回應時,還應該將孩子整體的糾正效果也考慮進去,其中,“鼓勵”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第9章 班級討論
班級討論的關鍵因素,一是要共同承擔責任;二是認真思考討論主題的過程;三是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探索各種可能的方案。
第10章 集體環境
了解學生之間的關系和他們不同的動機,有助于老師了解這些孩子所構成的班級的整體狀況。
第11章 有效進程
如果一位老師能了解孩子的動機,并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孩子帶有錯誤目的的行為,他能取得多么大的成就。
結束語
教師:挑戰 節選
鼓勵 每一個行為不良或者有能力缺陷的孩子,都是一個灰心喪氣的孩子。只要他還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他就一定會用建設性的方式在群體中獲取一席之地。灰心喪氣,是所有用錯誤方式尋求自身定位的根源所在。每個孩子都愿意做一個好孩子,只有當看不到可能性時,他才會去做個壞人。只要我們的教導方式讓孩子備感沮喪,孩子就會出現行為不當。過度保護、過度放縱、過度嚴厲、羞辱懲罰,都會帶給孩子沉重的挫敗感,因為這些做法都一次次剝奪了孩子體驗到自身克服困難的能力、照顧好自己的能力的寶貴機會。他學到的是凡事可以依賴別人,而不是依靠自己。若是批評孩子、羞辱孩子,并不會增加他的自信和勇氣。自信和勇氣這兩種品質是適應社會和取得學業進步的基礎,而且自信和勇氣能讓孩子有安全感。 現代老師面對的孩子,往往因為家庭教育上的失誤而缺乏自信和勇氣。一方面,老師應該努力消除學生內心的氣餒與沮喪,另一方面,她發現自己常常很容易被孩子激怒,轉而繼續使用孩子父母正在使用的令孩子倍感挫敗的教導方式。孩子對這種方式習以為常,自然能預料到老師也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他,甚至會誘導老師落入他的圈套,以便用自己習慣的招數對付老師。要抵制孩子的這種“誘導”,老師需要予以孩子充分的理解,更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耐心。 老師在孩子的一生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除了父母之外,老師是**個專門負責教導孩子好好成長的人。她往往還是**個要求他好好工作、承擔起責任的人。如果老師的影響力讓孩子在某一方面對自己灰心,就可能永久性地阻礙了孩子在那方面繼續發展的可能性。 許多成年人在某方面的缺陷和無能就是這樣造成的。在他們zui初的校園生活中,老師無意中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深陷挫敗,zui終他相信自己在某方面能力不足,甚至完全無能。比如,一些頭腦聰明的人,明明博覽群書、見多識廣,偏偏在單詞拼寫方面一塌糊涂,正是因為老師沒讓他相信自己有這個本事。還有些人見到書就感到厭惡,因為書早已成了他“無能”的象征。還有些人一輩子扛著數學學不好的臭名聲。對任何學科知識的持久而強烈的厭惡,往往來自學生時代令人灰心至極的挫敗經歷。老師懷著一腔熱血,本著培養孩子學好知識、增長才能的美好愿景,卻因為朝著錯誤的方向用力,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良苦用心會對學生造成那么大的傷害。 掌握正確鼓勵的技巧,有意識地鼓勵孩子,是建設性地影響孩子和有效糾正孩子的先決條件。這是老師**的能力,這項能力不僅能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而且能幫助孩子消除以前受到過的不良影響。我們都知道如何打擊別人的信心,批評對方,看不起別人,我們各個駕輕就熟。但是,需要我們鼓勵對方的時候,我們就不知所措,往往適得其反。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所以,當我們想幫助對方的時候,我們指責他、糾正他的錯誤。我們自欺欺人地認為這么做是為了他好,卻沒有意識到他得到的益處遠比我們少。雖然孩子的所作所為一再遭到批評,他卻很少會做出改變。盡管如此,毫無效果的“教導”仍在不斷地重復,原因之一是許多人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做些什么。每當我們對自己毫無成效的努力感到沮喪時,往往會找個替罪羊。每當老師不知道該怎么影響孩子時,往往將自己的無能歸咎于孩子不聽話。即使他想改用鼓勵的方式,結果卻南轅北轍。她會對那孩子說,“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孩子”“只要你肯……”這些話好像是在鼓勵,卻明顯表達著他其實不夠好,如果他繼續不夠好的話,那就是他的錯。這當然不是鼓勵,也很難對孩子有所促進。
教師:挑戰 作者簡介
[美]魯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 1897—1972)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德雷克斯曾與阿德勒共同合作,深入研究家庭與兒童咨詢,他開創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直接影響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訓練(P.E.T.)等方法的提出,在教育界和心理學界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