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章田野寄東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88215
- 條形碼:9787561588215 ; 978-7-5615-8821-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章田野寄東風 本書特色
本書是廈門大學教授陳支平的學術隨筆集,用深情的筆觸回憶了他從少年時始求學讀書的學術生涯。陳支平教授的文字風趣幽默,富有自嘲精神,將讀者帶回四十年前“科學的春天”那個火熱的時代,描繪了傅衣凌教授、韓國磐教授等學界泰斗教書育人的場景,講述了陳教授自己不辭辛苦翻山越行田野調查、從事歷史學研究的故事。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廈門大學歷史學科來專注挖掘社會經濟史等方向,勤奮耕耘取得豐碩成果的圖景。
文章田野寄東風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走得更遠一些、我和南洋渤泥國國王、師門雜憶、我心中的韓國磐先生、福建人民出版社與我、家鄉感言、少年雜憶、校園雜憶、作為凡人的朱熹等。
文章田野寄東風文章田野寄東風 前言
我之所以出版這本《文章田野寄東風》,動因有三。其一,我的一位學生,前幾年說要組織各地的民俗學人撰寫一部《鶴鳴九皋:民俗學人的村落故事》,約稿于我。作為老師,不好掃學生的興,就寫了一篇《行路難》應付應付。不料這篇不太像“民俗學”的文章,經常被網站轉載,前不久還有“邊疆時空”公眾號的朋友們在他們的平臺上推出。是喜歡別人捧場戴高帽的。如此一來,多少提起一些興趣,不如再多寫一些。其二,這兩年的疫情,至今不見消停。本來一年到頭出差的時光大致要占三分之一,如今疫情彌漫,大部分出差任務取消了。就連自己服務的學校,也經常為了防疫穩妥,限制我校。這就弄出不少閑而無所事事的時間來。以我這種天生勞碌命的八字,閑得慌說不定要鬧出什么毛病來。為了健康起見,不如把剛剛提起的一點興趣發揚光大,接著寫些類似于“民俗學”的東西。其三,廈門大學出版社曾經組織出版一套“鳳凰樹下”學術隨筆叢書,當時的社長蔣東明先生催問了我好幾次。我因為沒有以上的兩點動因,也就遲遲不能完成任務。這下好了,前面的兩個動因加上這筆舊賬,就湊成了三個動因。事不過三,終于湊成了這本奇怪的書!皩W術隨筆”是一種極為高雅的說法。老實說,“學術”這種東西是很難定義的,我的這本《文章田野寄東風》,距離我們現在所定義的所謂“學術”,實在是差異太大。不過人老了是喜歡懷舊。我就把這本《文章田野寄東風》,當作自己學術生平的一種懷舊之作。從這點上看,或許對于自己后面的學生們,還是有一點點“學術”的價值吧。順便說一下,本書之所以取名為《文章田野寄東風》,便是從“卷下”的懷舊雜詠中引出來的。
陳支平
22年3月日
文章田野寄東風 目錄
三十多年前我所經歷的田野調查中的行、食、住
走得更遠一些
田野札記:怪力亂神
三出江湖——傅衣凌先生和研究生們
我和南洋渤泥
師門雜憶
我心中的韓國磐先生
往事知多少,應在笑談中
福建人民出版社與我
家鄉感言
少年雜憶
校園雜憶
我該如何說話?
作為凡人的朱熹
舉頭三尺有神明
吳晗先生《朱元璋傳》重版序
徐泓先生《明清社會史論集》序
《史學水龍頭集》自序
《虛室止止集》自序
《史學的思辨與明清的時代探索》自序
卷下:雜詠
小引
想想過去
看看現今
胡思亂想
文章田野寄東風 作者簡介
陳支平,1952年出生,歷史學博士,現任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明史學會會長、中國朱子學會常務副會長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