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百年-無盡山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128242
- 條形碼:9787556128242 ; 978-7-5561-282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百年-無盡山河 本書特色
★何向陽的每一篇都是認真準備、深入思考的產物,不愿輕率出手。倘若從氣質稟賦上看,她的一部分非常用力的文章,是含著一種詩的氣質和生命意識的……我特別看重何向陽的,主要不是她在資料占有和細心爬梳方面的努力,而是作為一個批評家的出色的想象力和穿透力,即從文學本體和審美特性出發的整體把握能力和大膽假設能力。 ——作家、評論家雷達 ★主體性仍是她行走美學的基本構架……她選擇的場景,都與闊大、遼遠、急峻或蒼茫有關。這是內心英雄情懷的另一種表達,是“安得成軍如娘子,直氣端能捷秦楚”的當代版。溫文爾雅的向陽,表面含而不露,內心也有激烈的一面。當然,這個激烈不是偏執,更不是小兒女的執拗,那是對父兄英雄氣概和熱血噴涌的向往和敬慕。 ——作家孟繁華 ★文字的流動,簡直有生命再造的力量。讀《如汝須眉巾幗》及其他一些篇章,令我陷于恍惚和驚詫。文本的英豪之氣與作者其人的形容反差如此之大,竟教人難辨其孰為真偽。作者不單激活了她的對象,自己也一道被激活。或則,文本居然就成了一眼新掘的汩汩泉水,物我無間的新生命力從中噴涌而出。 ——作家李清非
文學百年-無盡山河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了作者何向陽的16篇散文作品。何向陽視野寬闊,思路活躍,治學嚴謹,她能將細膩的藝術感受與深湛的理性思考融于一體,使其文本展現出豐沛的人文意蘊。其寫作以歷史意識和生命體悟見長,散文作品純粹樸實,情感真摯飽滿,文字清新、積極,讓人體驗到久違的單純和力量。
文學百年-無盡山河 目錄
澡雪春秋
木蘭辭
如汝須眉巾幗
長河行
第二輯
靜謐與狂飆
信仰坐在我們中間多少時候了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紀念冰心120周年誕辰
相互饋贈的想象力
第三輯
碎銀
靈魂的翅膀
喀什
海風下
第四輯
大禹的寂寞
源
百姓黃河
德之鄰
后記
我為什么寫作
文學百年-無盡山河 節選
《無盡山河》: 整整15年,文天祥在出仕與罷官間反復,做了無數個大大小小不同職位等級的官,而那名稱也著實讓人記不得了,但文天祥這個名字,卻是刻人了歷史。文天祥的*后一個官職做到了丞相,卻是在國家危難到覆滅之時,在那特別的前夜,道義鐵肩已是責無旁貸。按照一般人的觀點,盡職盡忠也就足矣,可他偏要力挽狂瀾。在此之前,先是應召組織義軍,這時朝廷中的許多大將都棄城而逃了;后是在能否被允進入臨安而待命城外,這時競還有讒臣懷疑他會對大宋起兵,心虛若此。文天祥早該從中看出江山社稷的結局,可他偏偏要迎上去。南宋末年,由地方官組織的勤王兵似只有江西這一支逾萬的隊伍。有人勸他放棄,說元兵長驅直入,足下以烏合之眾,前去迎敵,這與驅群羊斗猛虎,有何區別?他的回答卻是:“我未嘗不知強弱之比。不過國家養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兵天下,沒有一人一騎前去。我深恨此事,所以不自量力,決心以身殉國。只望天下忠義之士,聞風而起,人眾勢大,那么社稷便可保全了。”大敵臨近,他心里放下的早不再是一己的利害與安全。那個早年曾想在和平年代里隱居,并真的騎馬走了江西老家的幾座山想找一適居之地的儒生文天祥不見了,代之以金戈鐵馬、沙場點兵、堂堂劍氣的武士。“平生讀書為誰事?臨難何憂復何懼!”正是這個起意才會產生后來《指南后錄》《言志》詩中如此擲地有聲的話語。 文天祥總是夾在兩間。因為正義,因為有意識地要為儒——平生讀書的人一個詮釋、一個集解、一個“正義”,所以那個動蕩的時代才會把他夾在中間。先是夾在南宋朝內主戰還是主降的本國人中間,再是夾在投降派與侵略者中間,夾在元人的勸與南宋的棄之間,夾在生還是死這個亙古至今的問題和選擇中間。先是他率領的義軍如此,后是他一人如此。兩間的客觀與一人的決意是那么直線來去,文天祥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了毫不猶豫。他*后做的與他起初做的是一件事。他的選擇,從臨安作為國都的城內大臣紛紛棄國而逃——上朝官員曾一度只剩下6個人——而他一個文職人員卻于危機時挺身而出、領兵作戰的那一刻起,就已做出了。而他的這個選擇,更早在他少年時的答卷中便可尋見發端。那中了狀元的御試策中寫道:“今之士大夫之家,有子而教之。方其幼也,則授其句讀,擇其不戾于時好,不震于有司者,俾熟復焉。及其長也,細書為工,累牘為富。持試于鄉校者以是;較藝于科舉者以是;取青紫而得車馬也以是。父兄之所教詔,師友之所講明,利而已矣。其能卓然自拔于流俗者幾何人哉?”這種與當時“士習”的利欲之風的劃界,這種對“利”的批駁,與《孟子》開篇《梁惠王章句上》的開卷相吻合。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劈頭就問不遠千里而來的孟子:“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答得坦蕩而直接:“王!何必日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可見,中間隔了13個世紀,一千二三百年,儒的義、利之分仍然不濁。而“利之儒”與“義之儒”的區分卻也只是到了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處才可看得分明。“卓然自拔于流俗者”,這是文天祥給自己的人生定的調子,此后的身體力行,對于一個內心義利涇渭分明的儒士來講,一切都基于那并不難做的知行相疊上。 后儒時代對于義的闡釋多在語言層面,太多的文牘案卷簡直要把文人儒士的背都壓彎了,紙上的東西弄得學人忙于應付,少有人再對儒之本有的骨頭的東西加以關注。自孟子的戰國起到漢,再到北宋,大師不絕,層出不窮;同時,學理式儒的方式亦在悄悄走離春秋時孔子的路。翻讀歷史,似乎漫長的釋義時期只是一個準備似的,直到行動產生,直到有人續寫上儒之實踐派的斷章。 ……
文學百年-無盡山河 作者簡介
何向陽,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主任,二級研究員,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人選。全國三八紅旗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出版詩集《青衿》《剎那》《錦瑟》,理論集《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夏娃備案》《立虹為記》《彼黍》《似你所見》,學術隨筆《思遠道》《肩上是風》《夢與馬》,長篇散文《自巴顏喀拉》《鏡中水未逝》《萬古丹山》,專著《人格論》等。作品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被譯為英、俄、韓、西班牙文。獲魯迅文學獎、馮牧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上海文學》獎等20多種文學獎項。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