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化時代化的視角(“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12583
- 條形碼:9787300312583 ; 978-7-300-3125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化時代化的視角(“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叢書) 本書特色
1.該書是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出版社主題出版選題,可作為廣大干部群眾和青年學生理論學習的輔導讀物。 2.本書是國內學界對“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這一基本問題作出的既全面系統又簡潔明了的、有說服力的回答;本書也是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新闡釋,力圖構建一個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新框架結構;本書不僅有對經典論斷、基本觀點本身的呈現,還有對質疑聲音的回應,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現實解釋力和未來預見性;本書堅持面向讀者的寫作方式,用通俗透徹的語言講述厚重的思想,讓讀者感悟到哲學的智慧、思想的力量。 3.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讀懂中國、認識世界的理論工具,也是我們洞察時代、引領時代的思想武器。北京大學陳培永教授認為,只要我們沉下心來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我們就一定會發現它的偉大,就一定會明白它對觀察我們的時代、社會、生活的作用和價值。陳老師深深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對自己的影響之大,遂對自己多年來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一些觀點進行總結升華,以期為讀者學懂、弄通、悟透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提供借鑒。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化時代化的視角(“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叢書) 內容簡介
不管對馬克思主義持何種態度,我們都沒辦法否定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一學說改變了世界的進程,尤其是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化時代化的視角(“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叢書)》力求提供系統的有說服力的答案,序言直入正題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究竟“行”在哪里,然后分十章全方位展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的理論特質,結語部分則突出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意蘊。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帶領時代、改變世界,就在于它堅持改變世界的哲學觀,提供唯物辯證的思維法則,貫穿立足實踐的認識智慧;它從現實的個人出發,揭示人類社會的結構,洞察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診斷現代社會的根本問題,預見未來社會的走向,指明通往理想的進路,塑造能動的主體力量。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化時代化的視角(“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叢書)》堅持用學理回答問題,以理論結合現實,對相關的一些模糊觀點進行回應,展示馬克思主義這一學說與當代中國實踐的密切關聯,提供一個理解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整體框架。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化時代化的視角(“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叢書) 目錄
一、新世界觀“天才”在哪里?
二、不能只是解釋世界
三、改變世界的哲學何以可能?
第二章 思維的法則
一、唯物的辯證法的本質
二、作為*根本法則的矛盾法則
三、謹防變成詭辯論、變戲法
第三章 認識的智慧
一、我們能否認識?
二、我們憑什么來認識?
三、如何做到深化認識?
四、究竟存在不存在絕對真理?
第四章 現實的個人
一、人不是“蟄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
二、生而為個體還是“社會關系體”?
三、人的本質的“變”與“不變”
第五章 社會的解剖
一、從“生產”角度看社會的構成要素
二、從“生活”角度看社會的四個領域
三、從存在與意識看社會的二元構成
第六章 歷史的規律
一、為什么歷史是有規律的?
二、歷史的客觀規律是什么?
三、如何看必然的社會變革?
四、歷史之人的主體能動性
第七章 資本的秘密
一、政治解放的進步與局限
二、現代社會的三大根本問題
三、資本究竟是什么?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資本問題
第八章 未來的走向
一、共產主義社會是什么樣的社會?
二、崇高理想為什么一定能實現?
三、通往共產主義社會的必經階段
第九章 革命的道路
一、“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
二、“社會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
三、“改革也是革命”有何深意?
第十章 主體的力量
一、作為“物質武器”的無產階級
二、相信人民群眾的力量
三、不同于一切舊政黨的新型政黨
結 語 依然在改變世界
后 記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化時代化的視角(“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叢書) 節選
究竟“行”在哪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擺在大家面前的這本書,從頭到尾就是要回答一個問題: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作為一種學說、一種理論、一種思想,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在歷史上“行”,在今天還“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說明的是,馬克思主義究竟“行”在哪里?回顧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后的世界歷史,可以看到,正是馬克思主義掀起了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使一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擺脫了依附地位,獲得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徹底瓦解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正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了國際工人運動的聯合和斗爭,激發了很多國家底層民眾的覺醒和抗爭,推動了人類社會公平正義和文明進步的進程。在當今世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依然遍布美國、英國、意大利等眾多國家,一些國家追求進步和解放的社會運動依然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幟。盡管受到意識形態的制約,馬克思主義沒有成為一些國家的主導性思想,但它早已深深融入西方思想文化價值觀念中。20世紀以來的思想家,如盧卡奇、葛蘭西、阿多諾、馬爾庫塞、阿爾都塞、薩特、福柯、德勒茲、德里達、鮑德里亞、哈貝馬斯、戴維·哈維等無不從馬克思主義這里尋找靈感,無不一次又一次地感嘆馬克思主義的力量。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20世紀前整個西方思想史是與柏拉圖對話的話,那20世紀以后的西方思想史基本上就是與馬克思對話。許多國外馬克思主義學者把馬克思主義與存在主義、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分析哲學、生態哲學、后現代主義等思潮結合起來,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來研判當今資本主義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的走向,來分析階級、性別、生態、不平等、消費、物化等眾多社會問題,形成了國內學界長期關注的蔚為壯觀的“××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或流派。中國的成功是馬克思主義“行”的*好證明。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下,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近代中國的命運得到了根本改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事實勝于雄辯,不管對馬克思主義持何種態度,我們都沒辦法否定一個事實,那就是這套學說真正改變了世界的進程,尤其是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對于這個無可爭辯的歷史事實,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推論,如果馬克思主義沒有思想的厚重性、沒有未來的預見性,它憑什么能夠引領時代、能夠改變世界的進程?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對馬克思主義的模糊理解、嚴重誤解、無知否定的觀念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待馬克思主義依然有不同的態度,有由衷佩服贊嘆之,有全心全意信仰之,有懷抱目的利用之,有客觀辯證對待之,也有極盡所能污蔑之。須知熟知非真知,對馬克思主義的熟知不一定是真知,真知也不一定是新知,新知也不一定是正知。面對馬克思主義,我們需要改變固有的成見、模糊的認知,理性思考、深入分析,去領會和感悟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力量、理論的魅力。馬克思主義究竟為什么行?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好好琢磨。我們需要把握這套學說究竟蘊含著哪些真知灼見?它有哪些其他學說所沒有的要素?回答這個問題,要有一個中國維度。近代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取得這么大的進步,是不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之下進行的,跟馬克思主義有什么樣的關系,跟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究竟有什么樣的關系?本書要回答的是作為一種學說、理論、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這意味著要同時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因為不把“馬克思主義是什么”說清楚,就不可能把“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這個問題回答好。本書將提供一個整體性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全面呈現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并試圖對一些相關的模糊觀點、質疑聲音進行回應,希望能為讀者提供有說服力的答案。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化時代化的視角(“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叢書) 作者簡介
陳培永,哲學博士,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北京大學博雅青年學者,教育部“********”青年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與基本范疇的當代闡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青年項目以及省部級課題多項,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 100 余篇,出版《什么是人民、階級及其他:以馬克思的名義》、《道路何以自信》、“經典悅讀系列叢書”(10 本)等專著。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