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可惜從此無徽州-地名古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24976
- 條形碼:9787550724976 ; 978-7-5507-2497-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可惜從此無徽州-地名古今 本書特色
“地名古今”叢書是海天出版社繼“尋找中國”叢書之后精心打造的一套人文歷史叢書,叢書定位于“地名,我們回家的路”的主題,旨在喚起人們對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的地名的重視。地名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地名承載著文化,是中國人的一種自我認同方式和情感歸宿。地名如人名,與生于斯長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關。一個長期形成的地名,其實就是那個地方的符號,那個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標志。即便遠在他鄉,故鄉名字,在人們心中永遠不會忘記。“地名古今”叢書為讀者展現歷史文化名城地名的古今傳奇,作者通過親身經歷,尋訪地名的歷史、文化故事。
可惜從此無徽州-地名古今 內容簡介
《可惜從此無徽州》是一本文化隨筆,李輝、馮驥才、錢念孫等人心系徽州,細細探究撤徽設黃的前因后果,娓娓道來徽州的歷史、文化故事,以鮮活的筆觸把沉淀的歷史寫活,展現了千年徽州的燦爛輝煌。
可惜從此無徽州-地名古今 目錄
失去地名,我們還要失去什么?(李輝)
可惜從此無徽州(李輝)
徽州,徽州,欲說還休(李輝)
徽州,歸來吧!(李輝)
地名的意義(馮驥才)
恢復“徽州”地名的文化思考(錢念孫)
地名是解讀歷史的密碼(胡野秋)
徽州地名消失背后的隱情(胡野秋)
亂改地名就是沒文化 (潘采夫)
地名與文脈存續——以“徽州”為個例(方利山)
徽州的前世今生(舒甘來)
掩卷問李白:詠的是哪座黃山?(舒甘來)
黃山原本不叫黃山(舒甘來)
詩文里的徽州(劉瓊)
從這十本書開始認識徽州(綠茶)
徽州許村,古村落走出四院士 (徐玉基)
歙縣昌溪:唐伯虎名畫換水龍 (徐玉基)
徽州過年,清清吉吉 (徐玉基)
徽州民國**祠——祁門渚口“貞一堂” (吳孫民)
那些徽商老字號(吳孫民)
良書聲聲喚徽州(于志斌)
初賞齊云山石刻(于志斌)
舒余慶堂考察記(于志斌)
許國石坊小記(于志斌)
寶綸閣??呈坎村??歙俗 (于志斌)
可惜從此無徽州-地名古今 作者簡介
李輝,當代作家。1956年生于湖北隨縣。198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曾任人民日報社文藝部高級編輯。以傳記、隨筆寫作為主。主要作品有《沈從文與丁玲》《蕭乾傳》《滄桑看云》《百年巴金》《封面中國》等;譯著有《枯季思絮》《福斯特散文選》《走進中國——美國記者的冒險與磨難》《中國股市繪本》等。
馮驥才,浙江寧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和文化學者。現任國務院參事、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等職。他是“傷痕文學”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說”在當今文壇影響深遠。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已出版各種作品集百余種。代表作《啊!》《雕花煙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一百個人的十年》《俗世奇人》等。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韓、越等十余種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種譯本四十余種。他倡導與主持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傳統村落保護等文化行為對當代人文中國產生巨大影響。
錢念孫,1953年生,安徽蕪湖人,民盟成員。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79年畢業于安徽師 大中文系。歷任《江淮論壇》編輯,安徽社科院文學所副所長、所長,研究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中國文學史演義》《重建文學空間》《藝術真諦的發掘與闡釋》《無法塵封的歷史——抗戰舊書收藏筆記》等。專著《文學橫向發展論》獲全國首屆比較文學優秀成果評獎二等獎,《朱光潛與中西文化》獲安徽優秀圖書一等獎、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起點——中國農村改革發端紀實》及《公民道德歌》分獲第十一、十五屆中國圖書獎,《跨世紀的豐碑》《中華三德歌》獲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