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散文集:風從遠方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44673
- 條形碼:9787547744673 ; 978-7-5477-4467-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散文集:風從遠方來 本書特色
風格清新溫柔,使讀者在濃濃煙火氣中感受到人間冷暖,傳達出生活的溫情無處不在,從而抒發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散文集:風從遠方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記錄身邊事物和心情變化的散文集,共分為《這世界那么多人》《且聽風吟》《常生歡喜心》《愛在寸縷間》和《風從遠方來》五章內容,分別對應身邊的人、事、物,以作者本人的視角寫出了對緣分和親情的理解。作品以身邊熟悉的人物和本人的心情為主要脈絡,用溫暖的筆觸描寫了生活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
散文集:風從遠方來 目錄
**章 常生歡喜心 001
種一畝花田在心間 002
秋山小景 005
月下識香 008
冷冷的雨,淡淡地愁 010
玉蘭染墨香滿園 012
采幾許光陰,書一紙年華 014
半日清閑半日悠 016
月下聽濤 018
閑窗小記 020
一輪明月入夢來 023
常生歡喜心,步步有清風 025
杏花雨落深閉門 027
閑看落花暮看云 029
第二章 這世界那么多人 033
何以解憂 唯有讀書 034
我在煙臺看海 036
紙短情長 039
中隱,隱在塵世煙火中 042
走在路上看風景 044
這世界那么多人 047
遇見 051
別陷入人生的泥潭里 054
向陽而生 057
苔花 060
墩臺山烽火臺 063
壬寅年正月醒心帖 066
三月的鄉野 070
青春祭 072
第三章 且聽風吟 077
清淺夏夜 078
長長的路,慢慢地走 081
晚歸,一路所見皆是心靈的風景 084
初見,是落在心口的朱砂痣 087
五月槐飄香 089
彎腰是為了更好地扎根 092
一個中年女人的愛情觀 095
生與死的距離 098
柳中情懷 101
江南煙雨中 104
立春:春水初生,草木漸醒 106
春歸舊廬 且聽風吟 109
蘆花深處秋正濃 111
秋雨滴梧桐 一任相思長 113
雪落已知春信至 115
第四章 愛在寸縷間 117
春芽 118
父母的財富 121
愛在寸縷間 124
那山 那海 那地方 127
無言的父愛 130
又見一樹梨花白 133
合歡花開 135
父親的大海情結 137
藏在糖果里的愛 141
陪著你 慢慢走 144
年味,是父母期盼的目光 147
臘八節的溫度 149
追蒲公英的孩子 152
對土地的眷戀 154
秋風乍起 思鄉情濃 157
第五章 風從遠方來 161
消逝的快樂 162
人生從四十歲開始 165
野菜物語 168
又是一年春風至 170
野草的春天 173
一片陽光 177
風從遠方來 180
母愛為殼 184
唯見山青 187
帶著夢想去旅行 189
摒棄紛擾,做一個安靜的人 191
樹的姿態 194
黑白之境 196
晚開的槐 199
散文集:風從遠方來 節選
種一畝花田在心間 從前讀李太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時,總覺得畫面過于清冷孤寂。如今再看,那不再是清冷,而是一種寂寞的美麗。我心即我欲,如果我愿意,月下對影的又豈止三人?可以牽花影識香,邀樹影相依,與云影相聚。這,不過是心境不同,所想亦不同。 人到中年后,看到落花流水,已不再是落花無情,流水無意。花自有花的歸處,凋零只是為了成全下一場花事罷了;水自有水的流向,不論流到哪里都是自己的情懷。 都說心境如天上云朵,隨風聚又隨風散,而我只愿在塵世間修行一顆禪定的心。 佛家有云:境隨心轉。我們心中混沌,看花開自然覺得它少了嬌艷,聽琴音也會聒噪不安,世界在眼中沒有一點點光亮;我們心中歡喜,眼中的世界便開了一扇窗,隨便哪里都是美景。從此,不會再傷春悲秋,四季輪轉各有美好。 春天里,我撒下一把花籽,不管收獲多少,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如若得了一畝花田,我心雀躍。清晨的露水滴上心頭,心里便豐盈無比,一日的時光如山澗中的小溪歡快地流著,就盼著暮色四合,可以坐在心靈的茅舍中,喝一杯香茶,吟誦一首古詞,頗有“夜深籬落一燈明”的意境,只是不見“兒童挑促織”了。 熱騰騰的仲夏,送給自己一縷清風,吹走燥熱的煩惱。 夜晚聽一段古曲,隨琴音走入千年前的山谷,采一片流云為我遮陰,掬一池泉水為我潤足,摘一朵山花為我簪發。 我赤著足,行走在繁花碧草之間,也許我會為一朵小花驚嘆,也許我會對枝上鳥鳴傾心,我送給自己一片蔚藍天空和遼闊大地,只要我愿意,可以清涼一夏。 晚秋時節,樹木落了一地憂傷,拾起一片愁情,卻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這時,我送給自己一片歡樂,像我的影子緊緊地跟在身后。 坐在一方枯石上,一枚落葉飄飄搖搖地落在我的發梢,取下,放在手心,萎縮的葉子上文字般的脈絡仍然清晰,那是生命的注解。我不再傷感,因為這樣無怨無悔地零落生命才有意義。 我喜歡飄雪,卻厭惡冷酷無情的天氣,于是在天氣惡劣的時候送自己一室陽光。 獨自一人擁衾圍爐,溫上一壺茶,看著茶葉在壺中輾轉翻騰,開出一朵朵花,那是生命之花吧!看茶煮沸,氤氳之氣彌漫開來,如兒時的光陰,在滿室的茶香中越來越近,只要一伸手,就能碰觸到曾經稚嫩的面龐,手指一戳,我便能進入往事,追隨著童年的自己。 我常常在心煩意亂時靜坐,坐在超越紅塵俗世外的空間,回望過去的自己,原來很多事情都可以改變模樣,長出綠葉開出花朵。 心中無塵,便歲月安然,落花流水,自在隨心。 心中住著一片海,那一定會有寬廣的心量;心中住著一座山,那必定高遠無比;心中住著一位老僧,那定是禪定睿智。而我只在心中,種下一畝花田,嗅花香,淋花雨,在滾滾紅塵中能看到萬事美妙,一切都是*美的結果就好。 秋山小景 幾日里,雨下個不停,好不容易太陽露出了笑臉,出門一看,秋已經靜悄悄地來了。 陽光撲棱棱灑下來,透過身上的薄長衫撲進懷里,身上暖暖的,仿佛剛熬煮的米粥,香氣撲面。粥未入口,心已滿足。 此時的心頭藏著一只興奮的貓咪,眼中所見,都是新鮮的世界。當下決定去山中走走。 山徑無人。路的兩邊有涓涓流水,從山頂流下,遇到低洼處,又匯聚一起。沿路尋源,也不見具體出處。看著路邊植被豐盈,猜想這幾日雨水連連,定是青山喝飽了水,陽光一出,消化不了的雨水便隨性而流。 山間的樹木,在秋的蠱惑下,披上多彩的羽衣,層林盡染。 那片楓樹,定是秋用妙手裁一匹夕陽,送給它做了新衣。一葉葉,一樹樹,一坡坡,滿山都是斜陽焰火。細細地側耳傾聽,每片火紅的新葉都是一段歷史,那里停駐著歡快的笑聲,有農人的,還有兒童的;有久遠的,也有不久前的,它們洋洋灑灑散落在崎嶇的山徑,清脆,悠遠,宛如平靜的湖面,“撲通”一聲投入石子,漣漪便一圈圈地蕩漾開來。 銀杏的白果落了一地,經過雨水的洗刷,清新的泥土將它掩埋了大半。秋風乍起,綠葉泛黃,在這風起的日子里,一樹樹金黃,載滿秋對大地的思念,如蝶般飄灑而下。忍不住拾起一葉,看著分明的脈絡,如觸碰到秋天的骨骼,清奇中多了幾許沉穩。 陽光照過,樹影綽約,落葉枯黃。目濯空山,已是“樹樹皆秋色”,愈發感到秋山沉靜。 站在原地,不說話,看一山的枯葉老枝,聽滿耳的風吹落葉,我閉目冥想,無波無瀾,靜成一座老山…… 青山瘦了,消瘦的枝葉上,有飛鳥在樹間嬉戲。一只喜鵲拖著長尾巴,立在樹梢。左右觀望,突然鳴叫,幾枚樹葉應聲落地,不知是鳥鳴驚擾了葉,還是落葉驚動了鵲。 行至山頂,才發現除了果樹外,多數的樹種都叫不出名字,倒有些野花蓬蓬而開。 那是野菊花。小而素的白色花朵,在秋天里優雅地開放,風一掠過,淡淡的藥香若有若無,清涼入心,如觸到一塊冰涼的美玉,又如聽一曲久遠處傳來的琴音……花開得繁盛的還有黃色野菊花,遠觀近賞都有種小家碧玉的美。深黃的蕊、淺黃的花,抑或是黃的蕊、素白的花,在綠葉的映襯下,一朵朵,一簇簇,一蓬蓬,在秋山中撐起別樣的景。 挽起褲腳,踩著有些頹勢的草叢,采幾捧野菊,放在扯起的衣襟里,回家泡茶。可以挑一個日頭正好的中午,一朵一朵放在露臺上,曬干。用心意煮水,將干菊花沖泡在一杯熱氣騰騰的水中,看著野菊花在伸展,生命便有了不一樣的意義。也可采上一束,置于寬口的青瓷瓶中,每日剪枝換水,養出三分秋色。 日漸式微,攜菊而歸。 山下有河,上游有兩三農婦在浣衣,下游是一望無邊的蘆花。看一眼手中野菊,不禁想起“野菊他鄉酒,蘆花滿眼秋”的詩句。秋風吹起,蘆花飛舞。 淺灘有白鷺,時而踱步在沙汀,時而隱匿在蘆葦叢。每逢風起,便有幾只飛起,盤旋在蘆葦叢上空。 鳥影如雪,蘆花似月,清澈的白在河水中流轉。秋水正潺潺,白鳥鳴嘶嘶,春花秋景,醉了一片蘆花。 月下識香 窗外的月宛如安靜的少女披著一層薄紗,此刻她的心里已經裝著千萬人的美夢。夢中人的甜蜜在她心湖中漾起微瀾,一圈又一圈,溢滿整個夜空,如蜜的湖水嘩嘩地流向熟睡的人間。 裹衣出門,去庭院追逐充盈的明月,任月光在心中播撒一顆好奇的種子,隨著一地斑駁的光影不停地浮動。 夜晚在濃濃的草木香中沉沉地睡著。 微風送來一片清涼,吹醒了淺睡的草葉。幾只夏蟲剛剛還在做夢,清風一來,美夢碎了一地,這會兒正隨著風起,在草葉間忽閃忽閃地蕩著秋千。草堆中有幾只頑皮的蛐蛐兒,撲棱著羽翅跳上這叢草,蹦進那片葉上追尋草兒的清香,仿佛那是清爽可人的伴侶,又是滋養靈魂的良藥。凌晨的露水也貪戀草木的香氣,早早地在葉芽上安睡。 在休憩的長椅上,我嗅到木的香氣,好像一位侍者,從日光傾城的午后策馬奔來,為我獻上一杯溫熱的茶水。在月光如銀的夜里,伴著若有若無的香,邀上月光,陪我一飲而下。 陷在樹影中的身體,倚靠在寬大的木椅上,剛剛坐定便迎來清風傳遞的消息,滿架的薔薇早已悄然開放。濃郁的香氣穿過青磚花墻,慢慢走來,在素白的衣衫上安家。揮一揮衣袖,香氣就在亦步亦趨間流轉。晚風撩撥起我的青絲,挽一挽亂發,一束花香便簪在發間。 月影落了滿地,驚起一堆如煙的往事。那是白衣勝雪的少年,牽著十里濃香穿越時光來相會;那是溪邊浣紗的女子,在漫漫如水的花香中,深嗅出過往光陰的幽香。 將熟的葡萄藤癡纏著花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仿佛緊緊相擁的一雙人。藤蔓上殘留的花香,游蕩在蒼穹之中,尋尋覓覓,找尋一間安睡的處所。于是,在月光下,樹影里,長椅上,衣衫中都暗暗染滿花香的希冀。 曉風拂月色,樹影搖花香,夜晚的美景,只需看一眼,只需聞一聞,便已深深沉醉。 坐在一方花影里,周身彌漫著香氣,熟悉的花香與果木,在月光的籠罩下,別有一番滋味。張開雙手,微閉雙目,任夜風吹拂,滿滿的香氣撲入懷中,仿佛一只興奮的小鹿,被我抱起,擔心它受驚,又怕它過于活潑,緊緊地擁在懷中,藏于衣內,方能護它周全。 穿過清涼的月色,繞過樹影,小心地躲過微風,回到屋里。慢慢地把懷中的香氣藏在書中,此刻猶如在一池平靜的墨湖中滴入一滴香。瞬間,高冷的墨色便在香氣的繞指柔中土崩瓦解,細碎的墨跡染了不落痕跡的溫柔,一寸寸占據文字的領域。
散文集:風從遠方來 作者簡介
董阿麗,筆名林之秋,遼寧省營口市人。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簡書創作者、《語林》雜志簽約作家。在簡書、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創作80多萬字,紙媒發表近20萬字,作品散見于《哲思》《團結報》《浙江工人報》《金陵晚報》《山西晚報》《女人坊??語林》《女友》《大眾文化休閑》等報紙雜志,著有散文合集《素心如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