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文藝敘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系列叢書:文化記憶·新疆非遺刺繡傳承人群口述實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72959
- 條形碼:9787503972959 ; 978-7-5039-7295-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藝敘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系列叢書:文化記憶·新疆非遺刺繡傳承人群口述實錄 本書特色
這本書的內容分別從回憶記憶、存儲記憶、功能記憶三個圍繞著“記憶”的主題展開,通過追索新疆各民族非遺刺繡傳承人群的個體記憶,以其真實發生的人生歷程與技藝磨礪的往事為事件,重述個體奮斗不息的回憶空間。通過厘定新疆各民族非遺刺繡傳承人群口頭敘事中存儲記憶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興傳統工藝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到存儲傳承人群記憶在非遺傳承事業中的重要價值。通過探討新疆各民族非遺刺繡傳承人群記憶的功能,進而剖析記憶作為傳統技藝傳承的關鍵,如何有效促進富民興疆和鄉村文化振興。
“文藝敘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系列叢書:文化記憶·新疆非遺刺繡傳承人群口述實錄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記憶理論的探索與實踐,以訪談、口述方式搜集歷史資料,記錄見聞和撰寫新疆非遺刺繡傳承人群“身體技藝”的經驗知識及相關的民間“文化記憶”。全書的口述實錄共分為三個篇章:**篇章以“鄉愁記憶:記憶作為苦難寶藏”為題,圍繞新疆各民族刺繡傳承人群回憶人生史、技藝磨礪的往事等展開,通過個體記憶與交流記憶的闡述重述回憶空間;第二篇章以“存儲記憶:記憶作為傳承要素”為題,突出新疆各民族刺繡傳承人群口頭敘事中的存儲記憶不僅是傳統文化“復興”的前提條件,而且是技藝傳承、文化知識更新的基本資源;第三篇章以“功能記憶:記憶作為致富關鍵”為題,討論功能記憶可以使存儲記憶獲得方向和動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匠精神,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文藝敘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系列叢書:文化記憶·新疆非遺刺繡傳承人群口述實錄 目錄
緒論 / 001一、非遺傳承人群進高校研培的背景 / 003二、教育扶貧與高校非遺傳承人群研培實踐的結合 / 009三、教育扶貧與高校基層非遺傳承人群的創業實踐 / 014結語 / 017鄉愁記憶:記憶作為苦難寶藏 / 019我心向陽,無畏悲傷 / 023一顆助人心,永遠刺繡情 / 031道路在腳下,繡針在手中 / 039刺繡創造美好明天 / 046針連針促親情,心貼心傳文化 / 055織就五彩生活,開啟燦爛明天 / 063小結 / 072存儲記憶:記憶作為傳承要素 / 073刺繡中交友,奮斗中成長 / 077一片赤誠刺繡心 / 087與繡針相遇的2016 / 096刺繡成就人生,努力創造未來 / 102順時代之潮流,揚刺繡之風骨 / 110傳非遺文化,承刺繡精神 / 118筑夢新時代,圓夢刺繡人 / 129小結 / 135功能記憶:記憶作為致富關鍵 / 137刺繡繡出致富路,技藝實現幸福夢 / 141傳非遺文化,織錦繡生活 / 148刺繡成就自信人生 / 154鞠耕刺繡,脫貧致富 / 162刺繡:永恒的一束光 / 169攜長輩之期望,成自己之生活 / 177小結 / 184后記 / 185
“文藝敘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系列叢書:文化記憶·新疆非遺刺繡傳承人群口述實錄 作者簡介
金蕊,新疆烏魯木齊人,文學博士、博士后,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民間文藝學等。長期在新疆各地開展田野調查,在民俗學(含民間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等方面有一定積累。近年的學術興趣集中于民眾集體記憶、地方性文化研究,注重文化人類學、文學人類學理論方法的實踐研究。在《西北民族研究》《寧夏社會科學》等學術刊物獨立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朱賀琴,新疆奎屯人,文學博士,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民間文藝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等,在新疆各民族民俗文化生態、新疆各民族多樣文化家底的調查研究、新疆各民族民間技藝的調查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積累。近年來學術興趣主要集中于中華文化的地方傳承、交往交流交融視域下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民間生態文化研究等方面。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主持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1項,出版學術著作2部。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