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新手媽媽不知道的育兒常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513679
- 條形碼:9787512513679 ; 978-7-5125-1367-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手媽媽不知道的育兒常識 本書特色
小家伙出生后,在寶媽的奶水還沒有正式下來時,只有幾滴發黃的奶液流出來,這些“初乳”“前奶”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吃?還有,老一輩兒人認為母乳到六個月就沒營養了,現代科學的研究是這樣的嗎?……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從日常護理方法到寶寶用品的選擇,從喂養方式到生病護理,明明剛查到的是*新的養育知識,轉眼就看到有專家出來辟謠。真的是步步踩雷,剛出坑又人坑啊。所謂的“養兒路上坑太多,就看父母怎么養!”本書為新手媽媽們提出多項健康建議,伴她們愉快度過孩子出生后的每一天!
新手媽媽不知道的育兒常識 內容簡介
新媽媽沒有育兒經驗,有許多常識都不知道。 本書**作者作為專業的醫生,對嬰幼兒養育、護理有著深入研究,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和經驗,同時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育兒理念,針對新手爸媽們***忽略的育兒常識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希望能幫助每個寶寶健康成長。 針對這些育兒常識,本書第二作者糖糖媽根據自己的育兒經歷,和讀者分享育兒心得。
新手媽媽不知道的育兒常識 目錄
奶嘴的開口、奶瓶的型號,都不是擺設
嬰兒著裝“六忌”
選擇嬰兒枕頭,高度、寬度是重點
寶寶盡量穿滿襠褲,開襠褲不安全
挑選學步鞋,軟硬、大小、款式*重要
第二章 日常護理,這些關鍵問題不容忽視
新生兒有幾個異常現象,不要反應過度
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裸著不如穿件薄衫涼快,再熱不能光著小腳
不要寶寶一哭就用乳頭哄,找準“淚點”才是止哭的關鍵
寶寶出生后。*好與爸爸媽媽分床睡
寶寶睡不好,智商、學商、情商都受影響
讓寶寶安睡到天亮的竅門
護理用品擺放到位,可以快速制止嬰兒夜間哭鬧
寶寶的睡覺環境應該擠一點,“鬧”一點
寶寶睡覺時,不可“以衣代被”
剪睫毛、剃眉毛、捏鼻子,不會變美,只有危險
乳牙也要防蛀
寶寶口水橫流,要注意清潔
媽媽的幾個清潔行為會傷害寶寶
讓寶寶適當臟一點,對健康有益無害
給寶寶洗澡的注意事項
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坐便盆
想讓寶寶早說話,少用疊詞等“兒語”,別遷就寶寶說錯
第三章 純母乳喂養,這些常識和技巧要知道
母乳喂養的寶寶不容易得慢性病
母乳喂養要趁早,產后2小時以內*好
初乳、前奶都不可丟
寶寶在初次吃母乳前,不要吃其他食物,否則會排斥母乳
吃母乳的寶寶更容易餓,不可拘泥定時定量
配方奶不能想加就加
媽媽奶水少,勤喂才是王道
代乳品不是乳品,不能作為嬰兒的主食
一次哺乳時間過長,易引起諸多不適
媽媽情緒波動過大,影響母乳質量
職業媽媽要提前做準備,讓寶寶順利適應奶瓶
解決乳頭混淆,媽媽要學會“斗智斗勇”
喂完奶后隨意“折騰”寶寶容易溢乳
哺乳媽媽不可代替嬰兒服藥
第四章 混合、人工喂養,*怕營養不良
選擇配方奶,避開7個認識誤區
混合喂養要以母乳為主,母乳和奶粉不可同一頓喂食
喝剩的奶粉不能留到下次,沖調太濃太淡都不行
配方奶中不可隨便加東西,一加一的結果可能為負
寶寶一吃奶粉就吐,可能是牛奶過敏
牛奶忌煮太久,忌用文火
新生兒、早產兒睡眠時間長,要注意叫醒吃奶,否則易致低血糖
從第2個月起,就要開始培養寶寶晚上少吃奶的習慣
判斷人工喂養的嬰兒是否缺水有竅門
白開水是*好的飲料,不要隨便讓寶寶喝白糖水
第五章 添加輔食,這些知識要知道
添加輔食階段意義重大,1歲定終身
何時添加輔食,要看寶寶的表現,不要照本宣科
1歲以前的嬰兒仍以乳類為主食,但不可偏廢輔食
過敏體質的寶寶和早產兒不可添加輔食過早
輔食要慢慢地替代奶,不可操之過急
添加輔食要有章法,不可隨心所欲
添加輔食分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目標不同,食物也不同
輔食制作的原則
寶寶忽然拒絕輔食,把對“脈”才能解決問題
嬰兒大便有奶瓣,不可停加輔食
1歲以內的嬰兒不吃或少吃的食物
要想長一口好牙。長牙期的喂養很重要
保護味蕾,離乳期很重要
飲食過分干凈會影響寶寶腸道益生菌的生長
第六章 這些疾病常識要知道
病從口人,許多嬰兒疾病與飲食有關
保護好寶寶的呼吸系統會避免很多的病痛
帶寶寶去就診,家長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嬰兒要防“火”,有火才生病
防“蔫”防“干旱”,寶寶少得病
幾種情況下需推遲疫苗接種
寶寶接種疫苗前后一定要做或不能做的事
經常給寶寶做按摩,不僅長個兒,還防生病
注意寶寶尿液變化,它是疾病的風向標
寶寶發高燒時,要注意呵護眼睛
嬰幼兒秋季腹瀉可能致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盡量不要吃藥
嬰兒發黃不一定是重病,但要積極干預
咳嗽不一定是病,不要隨意強制鎮咳
寶寶肚子疼可輕可重,*好去看醫生
哪些寶寶易缺鈣?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鈣
嬰幼兒缺鈣,多數是缺維生素D,曬太陽是關鍵
嬰兒腹瀉,要3天見效,補鹽液和護理比吃藥更有效
寶寶腹瀉久治不愈,可能是亂用抗生素、益生茵所致
嬰幼兒發燒并非都是重病,不可捂汗,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燒藥
別把鈣片、魚肝油當成營養品,易致便秘、中毒
維生素不是越多越好,不足和補過頭都有害
沒有專門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藥補不如食補
雖然DHA很重要,但并不需要額外補充
半歲后的寶寶抵抗力下降是正常現象
“吮指癖”是病,要糾正
新手媽媽不知道的育兒常識 節選
經常有新手媽媽問我:我買幾個奶瓶好啊?喝水的奶瓶和喝奶的奶瓶要分開嗎?奶嘴買什么開口的好?什么材質的奶瓶和奶嘴好呢?…… 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奶瓶、奶嘴都是必不可少的。選購奶瓶、奶嘴看似簡單,但真正選購時,要注意的小細節還真不少。如果選不好,很可能會讓寶寶出現抗拒喝奶、嗆奶等問題。假如奶瓶、奶嘴的材質不好,還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 要想選好奶瓶、奶嘴,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選擇有信譽的品牌及購買渠道,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買到劣質產品的機會。買之前多問問有經驗的人,他們會給你很好的建議。這一點適用于購買所有的嬰兒用品。 (2)奶瓶、奶嘴的數量夠用即可,以方便替換、消毒為準,不要一次買太多,如果買多了,放著浪費不說,還不衛生。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可以同時準備兩個奶瓶,分別用來喂水、喂果汁。人工喂養的寶寶則要視情況而定。比如寶寶在l歲之前,每天的喝奶次數較多,為保證及時消毒及替換,至少要準備兩三個奶瓶,*好有一個專門喂水的。 (3)奶瓶的容量要根據寶寶的一次喂奶量而定,并且隨著奶量的增加,及時更換。有些媽媽出于經濟考慮,直接買*大號的奶瓶,這樣并不好。一方面,如果用容量過大的奶瓶,喂奶時總是覺得寶寶吃得少,不知不覺就喂多了。另一方面,因為奶瓶一般4~6個月就需要更換,所以一開始就用*大號的并不能省錢。奶瓶的常見容量有60mL、120mL、160mL、200mL、240mL五種。具體選擇時,要根據嬰兒的一次喂奶量來決定,不可過大或過小,否則用起來不方便。一般來說,新生的寶寶食量小,一次的喂奶量*多不會超過120mL,因此推薦用120mL的奶瓶喂奶,用60mL的奶瓶喂水;2個月以后的寶寶,奶量增加,推薦用160~240mL的奶瓶喂奶,120mL的奶瓶喂水。 (4)要注意奶瓶的材質。市面上的奶瓶材質大體上可以分為玻璃和塑料兩種,其中塑料又可細分為幾種。玻璃奶瓶耐高溫、易消毒,但是易碎;塑料奶瓶輕巧不易碎,但耐高溫性能差一些。一般來說,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以玻璃奶瓶為主,這些寶寶由父母在家親自喂養,不必擔心奶瓶摔碎問題。3個月以后的寶寶可以自己拿奶瓶時,塑料奶瓶就可以派上大用場了。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的塑料奶瓶分為PC、PP、PPSu等材質,而Pc奶瓶多含雙酚A。如果使用合格食品級PC材料,一般雙酚A就不會超標是安全的。但由于塑料奶瓶在反復消毒后會磨損老化,溶出的雙酚A就會增多,所以建議大家在使用塑料奶瓶時,消毒溫度不要超過100%:不要將奶瓶放在微波爐中消毒,使用幾個月后就要更換。由于寶寶喝水的奶瓶通常會直接注入沸水,因此*好使用玻璃奶瓶。 (5)奶嘴開孔的形狀和大小都要講究。奶嘴的開孔形式有十字形和圓孔形。十字孔的奶嘴孔洞較大,吸吮起來比圓孔形的省力;圓孔奶嘴的孔洞也有大、中、小之分,圓孔越大,流量越大,吸吮起來也越省力。一般來說,大圓孔和十字孔奶嘴用來喝果汁和米粉這些流質食物更加合適。 P2-4
新手媽媽不知道的育兒常識 作者簡介
王海明,41歲。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擔任中國醫院協會衛生健康質量認證認可專業專委會委員、中國醫院協會移動專委會青年委員、內蒙古病案質控中心秘書等職。先后在廣東省佛山市、內蒙古等地醫院工作十多年,對婦產、育兒等相關領域有深入研究。曾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十多篇,參與國家、省、市級課題十余項,主持市級課題3項,獲市科技進步獎等獎項。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