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紀實文學-紅灘涂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262631
- 條形碼:9787540262631 ; 978-7-5402-6263-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紀實文學-紅灘涂 本書特色
百年很短,滄海變成桑田。百年很長,人生走進傳說。灘涂在生長,像一條游走的魚,從長江、黃河的源頭一路而來,一切是那樣的遙遠而親近。 在祖國東沿海的灘涂濕地上,生長著一種草,這種草抗鹽耐堿,叫“海蓬子”,又叫“鹽蒿子”。每到秋天,灘涂上通紅一片,作者將這種草融入一個時代,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以及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故事之中。所以說,紅灘涂是具像的,又是意向的。同時這部作品采用大時代、大背景、小人物,從時間、空間,立體構架,描寫敘事。這部作品既可以當長篇紀實文學來讀,也可以當長篇紀實小說來讀。作者以灘涂為寫作的母體,傾訴的對象,順著南黃海無垠的大灘涂,世界遺產地的遼闊的濕地,以及村莊、老屋、小河、大海……走向生活的細節與縱深,淡墨描繪,精細入微,解讀家國情懷,民族大義,百年中國的滄桑變遷。
紀實文學-紅灘涂 內容簡介
本書為長篇紀實文學,以主人翁裕貞和趙又廷為坐標圓點,沿著海鹽文化脈絡,演繹100年來,鹽民裕光祖與棉英夫婦,與組織派來的趙天問和蔡彌夫婦,以及他們的兒女裕貞和趙又廷,裕家和趙家二家四代人悲歡離合,錯綜復雜的家庭矛盾,凄厲悲壯的愛情故事,波蘭壯闊的曲折人生。作品中錯綜復雜的人物命運故事,重溫紅灘涂蘇中鹽阜區鹽民翻身求解放,裕貞與國禮、趙又廷等人物之間,在烽火硝煙中,勇于犧牲的悲壯之舉,用鮮血和生命報效黨和國家,從小我到大我的個人成長史和英雄成長史。是大海變灘涂,灘涂變綠洲的一部人生勵志劇。該作品列入江蘇省作家協會2020年重大題材簽約項目。
紀實文學-紅灘涂 目錄
錄
前言 穿越百年的一束光.................................001
**章 血色的花............................................007
第二章 天出異象...........................................015
第三章 日子豁了個缺口.................................020
第四章 閃光的金字塔....................................025
第五章 清亮的啼哭........................................031
第六章 告狀無門...........................................037
第七章 揭竿而起...........................................043
第八章 墾務捐...............................................046
第九章 咸淡人生百味嘗.................................049
第十章 蛟龍騰躍千重浪.................................054
第十一章 不速之客........................................058
第十二章 曙光初現........................................063
第十三章 春天里的一把火.............................069
第十四章 近鄉情更怯....................................072
第十五章 “搖搖快”與“影光戲”..................076
第十六章 燎原之火........................................079
第十七章 人禍天災........................................084
第十八章 步步淪陷........................................090
第十九章 官鹽分銷.........................................092
第二十章 挑籮的日子....................................095
第二十一章 云中怪物....................................097
第二十二章 流水有情....................................102
第二十三章 老槐樹下的遺憾.........................105
第二十四章 螞蟻兵........................................108
第二十五章 滿目瘡痍....................................111
第二十六章 關門打狗....................................118
第二十七章 花開花落花無知.........................121
第二十八章 打壩埋樁....................................126
第二十九章 宣撫班........................................128
第三十章 見不得人的事.................................130
第三十一章 搶親...........................................133
第三十二章 淚光中的新娘.............................136
第三十三章 夢幻泡影....................................139
第三十四章 大花轎........................................142
第三十五章 節外生枝....................................145
第三十六章 隔墻有耳....................................150
第三十七章 埋頭推磨人.................................153
第三十八章 血灑鳳凰垛.................................156
第三十九章 無語凝噎....................................160
第四十章 晨梓堂...........................................162
第四十一章 雙喜臨門....................................165
第四十二章 攀高枝如花得道.........................173
第四十三章 花公子橫行鄉里.........................177
第四十四章 局外局........................................183
第四十五章 椿樹上開出大紅花......................186
第四十六章 掌心里的寶.................................192
第四十七章 不堪受辱....................................196
第四十八章 客死他鄉.....................................203
第四十九章 苦難如影隨形.............................210
第五十章 闖江湖...........................................214
第五十一章 海巴子........................................218
第五十二章 海上猛虎團.................................224
第五十三章 經營三倉....................................233
第五十四章 江南**舟.................................236
第五十五章 情到濃時....................................238
第五十六章 七里丫灣排斧聲.........................241
第五十七章 鐵姑娘........................................244
第五十八章 雪中情........................................248
第五十九章 海上生命線.................................250
第六十章 后院起火........................................253
第六十一章 舍生取義....................................257
第六十二章 “儒僧”智救裕貞........................263
第六十三章 還鄉團還鄉.................................270
第六十四章 虎口拔牙....................................272
第六十五章 喋血龍王村.................................274
第六十六章 奶媽...........................................277
第六十七章 “鐵叉船”與“兩打伙”...............281
第六十八章 明朗的天....................................284
第六十九章 英雄誤........................................289
第七十章 攜手御敵........................................295
第七十一章 斷頭今日意如何.........................298
第七十二章 興風作浪....................................303
第七十三章 風和日麗....................................307
第七十四章 車輪滾滾....................................313
第七十五章 送你渡江....................................316
第七十六章 國禮的憂傷.................................319
第七十七章 砸鍋............................................323
第七十八章 浮腫病........................................327
第七十九章 東風那個吹.................................331
第八十章 蛻變...............................................336
第八十一章 拓荒人........................................340
第八十二章 奇跡森林....................................343
第八十三章 東遷戶........................................345
第八十四章 墻上的“發報機”........................349
第八十五章 孩兒灣夢想.................................352
第八十六章 鹽土農業....................................356
第八十七章 植物鹽........................................358
第八十八章 鴛鴦濼........................................361
第八十九章 “織女”千里會“牛郎”...............364
第九十章 寫在鹽堿地上的論文......................368
第九十一章 樣板戲........................................372
第九十二章 扳塢牽海....................................375
第九十三章 魚水情........................................380
第九十四章 寸草春暉....................................383
第九十五章 海的女兒....................................387
第九十六章 神奇三水灘.................................396
第九十七章 “咸菜瓢兒”................................398
第九十八章 笆斗慢時光.................................400
第九十九章 候鳥“加油站”...........................402
**百章 百年風雨一幕戲.............................404
后記 光耀千秋...............................................407
紀實文學-紅灘涂 節選
**章 血色的花 風從東方來,帶著大海的氣息,吹過茫茫灘涂,掠過遼遠的天空,灘涂上彌漫著腥腥的、咸咸的味道。在南黃海的西邊,裕貞的身后,是長江黃河裹泥攜沙、沉積托起的蘇北平原,甸張莊像綴在老婦裙裾上的一粒紐扣,裕家墩就藏在她的皺褶里。裕貞以及她的父母、父老鄉親,都是這方水土里蹦出的泥娃娃、鹽猴子。 泥娃娃、鹽猴子,是灘涂人特有的稱呼。一直以來,裕光祖總是這樣告訴自己的女兒裕貞,她是怎樣從土里蹦出來的。多年后,當十歲的裕貞再次向母親棉英求證自己是從何而來,又將到哪里去時,棉英臉上騰起兩朵紅霞,笑而不答。裕貞再去問父親,裕光祖搖搖頭,嘆口氣,目光越過灘涂,飛向遠方,臉上漾起一圈圣潔的光暈,腦海里浮現這樣一幅畫面:那一片紅色的灘涂,火一樣,無涯無際,漫向天邊,這是他此生見過的*壯美的場景。雖然多年過去了,但他覺得,這一幕在腦海中早已被定格,在眼前漸漸凝固。 生命就是這樣奇特,一切皆來自偶然。裕貞的父親裕光祖、母親周棉英,沐著南黃海特有的泥氣息、鹽堿地的土滋味,不約而同走進1921年的春末夏初,一前一后,走在正午的南黃海灘涂上,采摘海蓬子。 陽光當空照射,灘涂上的鹽堿粒,閃耀著白花花的光。成群結隊的鳥,掠過一人高的蘆葦。葳蕤的草木間,海蓬子是灘涂的主角,是適應海邊鹽堿地生長的一種小草,只生長在蘇北沿海堤東的茫茫海灘。 在南黃海之西的東臺,人們總習慣用“堤東”“堤西”來進行地域區分。所謂的“堤”就是“范公堤”。范仲淹當年見海潮每每侵襲村莊農田,便上奏朝廷,提議修復興筑防風防海潮的捍海堰。這條大堤將東臺從南北方向切分成堤東堤西兩個片區。從此,同一地域,有了不同的風土人情。 堤西與堤東成陸于不同時代,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堤西。按當地考古發現的良渚文化遺跡推算,堤西怎么也有五六千歲的年紀了。就拿“東臺之根”的西溪來說,漢代有了董永七仙女,唐代有了海春軒古塔,從唐代往宋代走了三百多年,就形成了三里路。宋代范公堤筑成之后,長江黃河泥沙沖積淤長,大海漸漸東退,堤東水洼草蕩泥沙漸漸成陸,遍地蘆葦,浩浩蕩蕩,無垠無際。于是,陸陸續續從外地或本地遷徙來了鹽民,在海灘上支鍋砌灶,煮海煎鹽。明清時范公堤沿線灶火三百里的場景漸漸東移。鹽場從堤西轉移到了堤東,漸漸地,堤西成了農田,堤東成了海蓬子的舞臺、鹽民海水煎鹽的主場地。 每年春天,海蓬子從灘涂上探著腦袋,冒出細細尖尖的葉片來。經過夏天,往秋天生長,長成瘦瘦長長的、一株株似樹非樹的草中異類。當地鹽民稱之為“鹽蒿草”,這種草又稱“堿蓬”。它們仿佛奔走在灘涂上的一群孩子,高舉著一團團火把,風風火火地一路瘋跑著。風吹向哪里,它們就蔓延到哪里,直將茫茫無際的灘涂染得紅艷艷的。這種色彩,紅得似血,紅得驚心動魄,艷得奇崛,似天上的云霞。人們叫這片土地為紅灘涂。 棉英蹲在灘涂上,捏著拇指和食指,兩只手上下飛舞,采摘著海蓬子。紅紅的海蓬子,映得棉英的腮幫子更加嬌艷。在裕光祖眼里,這樣的紅,紅得樸素,紅得嫵媚,令人心動,漲滿燃燒的欲望,讓人心里發狂,騰起一團火,想壓也壓不下去。 仿佛接到某種信息,收到一個指令。裕光祖從后面一遍又一遍,偷偷地看著棉英。棉英猛然回頭,四目相對,電光火石,瞬間碰撞,又迅即避開,直羞得情竇將開未開的棉英滿臉通紅,喜得裕光祖心里“怦怦”直跳。 圓臉鳳眼的棉英,十七歲的年紀,正是一朵花含苞初綻的年華。她的兩根長辮子油黑烏亮,直拖到屁股;青春的身軀高挑健壯,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成熟的氣息。這種氣息足以讓人心動,令人迷醉。特別吸引裕光祖的是棉英有一雙民間少見的大肥腳丫子。 在裕光祖眼里,見慣了別的女子曳著三寸金蓮,走起路來一步三搖,病懨懨的樣子。再看棉英,扇動她那一雙大肥腳丫子,走起路來霍霍生風。腰裙隨著兩條腿的擺動前后飄飛,有如風擺楊柳、畫舫輕搖,特別的風韻,要多誘人就有多誘人。呼之欲出的風情,撩起人的欲望,要多招搖就有多招搖。 棉英的一雙大腳,有著含淚帶血的原因。棉英的母親因為生棉英,難產大出血,離開了人世。所以,棉英出世就沒了母親。沒有奶喝,餓得皮包骨頭,跟在外婆后面,遭受舅媽的白眼。肚子餓了,棉英就將手指頭放在嘴里吮。棉英的父親周正拓,抱起棉英,撥開她的小手,發現她的手沒了皮,憐惜地說,這孩子命又硬又苦,也不知道可長得大。外婆氣得大罵:“瞎嚼!盡說損話!” 棉英的外婆,沒人知道她的名字。因為外公姓吳,所以人們都稱呼她吳王氏,三十多歲就守了寡。外婆頭上盤著一個螺絲髻,整天曳著一雙小腳,到羊圈里擠羊奶給棉英喝。萬物有靈,家里剛下了四只小羊崽的母羊,竟撇下自己的孩子,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任外婆擠走本該屬于自己孩子的口糧。小羊羔似乎明白了怎么一回事,乖乖地站在一旁,不吵不嚷。外婆端著一碗奶,放到棉英嘴邊。“咕咚咕咚”,棉英竟然一口氣喝了個精光。從此,棉英天天和小羊羔分享羊奶喝,漸漸地白嫩圓潤起來,人也有了生氣。 棉英三歲了,腳抽風一樣往大處長。外婆找出幾尺白布,撕成布條。燒水給棉英泡腳,用手使勁地搓揉棉英的腳,再一層一層地,往棉英腳上纏上白布。剛開始幾天,棉英還覺得新奇,只是覺得有點緊,也不那么疼。可是后來外婆給她纏足的力度越來越大,越纏越緊。一雙扁平的腳,被生生纏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粽子。那種疼,抓也抓不掉,抹也抹不去,疼得噬骨鉆心。棉英殺豬般地哭叫,死去活來,不吃不喝。沒辦法,外婆就放開裹腳布,由它去自由生長。于是,就有了棉英那雙鴨蹼似的、到處扇動的大肥腳丫子。 粗茶淡飯倒也養人,棉英順順溜溜長到十五歲,到了婚嫁的年紀,卻沒人愿意娶她。坊間傳說,這丫頭命硬,從小克母親,將來還要克丈夫。周正拓急了,就去找媒婆麻美香。麻美香專門給人做媒。麻美香見到周正拓,高高興興地攬下活。她曳著小腳,走莊串戶,將手中的手絹甩成了一朵花。她給棉英說了一戶人家,誰知這家人見了棉英的一雙大腳直搖頭。同族的一位長者給棉英介紹了幾戶人家,人家見棉英生得俊俏,心生歡喜,但見到她的一雙大腳,就搖頭走人了。 棉英跟著周正拓在草蕩割草燒鹽。裕光祖也在草蕩幫父親裕昌福燒鹽。兩家的鹽灶靠著鹽灶,誰家的活兒忙不過來,就相互幫襯。兩家一起攤灰淋鹵,燒鹽賣鹽。一來二去,棉英住進了裕光祖心里。兩家人一合計,就許下一門親事。 漸漸地,大海又往東退了,燒鹽的鍋灶也往東挪,如此,兩家也就散開了。但兩家原先許下的親事還是算數的。只是年景不好,裕光祖家燒的鹽越來越少,所得收入交了稅,還得過日子,總是捉襟見肘,遲遲下不起一份聘禮。周正拓見女兒大了,整天撲騰著兩只大肥腳丫子到處亂跑,就讓媒人捎話,聘禮可以意思一下,裕家只要抬個花轎來迎娶,里子不重要,面子過得去就行了。 裕家窮得發愁,聞言自是歡喜。開始蒸糕做饅,布置婚房,忙得團團轉。周正拓著手準備女兒的嫁妝,細細盤算,家中余糧還有一些大麥片。就吩咐棉英到灘涂去采摘海蓬子,給抬轎和迎親的人吃一頓飽飯。 棉英的一雙大腳,踩在松軟的沙灘上,穩實而厚重。裙裾在風中搖擺的樣子,裕光祖怎樣看怎樣喜歡,越看心里越高興,這不期而遇的相見,莫非是菩薩的恩賜? 裕光祖掰指頭數,還有半個月的光景,棉英就要當自己的新娘了。他的內心有千萬只貓爪在抓,癢得要命,一刻也等不得,整個人像掉在蜜罐里的螞蟻,既甜蜜又急躁,恨不得一腳跨進期待已久的日子,踏進令人向往的洞房。 陽光暖暖的、柔柔的,照得裕光祖心里酥酥的。一個迫切的希望在慢慢升起。裕光祖心里燃起一團火,他試圖將火壓下去,卻越燒越旺,快將自己吞噬。他渾身燥熱難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他不知道如何撲滅體內這一團火,怎樣去安撫蠢蠢欲動的身體。
紀實文學-紅灘涂 作者簡介
趙峰旻,筆名:嬗禪。媒體人,作家。出版散文集《一樣花開為底遲》《與太陽一起行走》(中小學教輔書)《董永故里行》《煙火流年》《路過幸福路過你》,紀實文學《因愛而生》《紅灘涂》等。作品散見各大報刊,選入多種選本選刊,中小學教輔書和高考閱讀,設計成中考、高考模擬試卷。曾獲孫犁文學獎、蒲松齡散文獎、全國微型小說年度獎、首屆沙灣微文學獎、江蘇省報紙副刊好作品獎、鹽城市政府文藝獎等獎。江蘇省2017年,2022年項目簽約作家。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