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王樹枏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37261
- 條形碼:9787520537261 ; 978-7-5205-372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樹枏傳 本書特色
王樹相(1851~1936年)字晉卿,祖籍熱河承德直古北口小興州,生于直隸保定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鄧家莊耕讀之家,是中國近代著名邊吏,一生致力于中國西部開發,銳意改革,興利除弊,積極促進社會近代化,引進推廣先進技術機器設備,改革金融貨幣,興辦教育,推動新疆近代**次開發建設高潮;治學涉足廣博,參與編撰《清史稿》、《新疆圖志》等一系列巨著,在社會上和學術界產生深遠影響。他在西部開發建設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給后續者留下許多有益的啟示。本書《王樹相傳》較為全面地再現了一代名儒王樹相的人生歷程。
王樹枏傳 內容簡介
李鴻章器重,張之洞賞識,陶模提攜重用,西域邊陲成就著名邊吏。 曾國藩提點,黃彭年授業,“曾門四弟子”皆為摯友,蓮池書院造就一代名儒。 編修《清史稿》,創修《新疆圖志》,纂修《畿輔先哲傳》,數十年筆耕不輟著鴻篇巨制。 徐世昌青睞,桐城派推崇,“南陳北王”以文會友,陶廬陋室撰錦繡文章。 作者以時間為經,以人物、事件、詩文、情感為緯,編織出一個生動、鮮活、立體的王樹枏。去探尋一名近代知識分子的人生軌跡,感受一位晚清地方官員的游宦生涯,領略一代文史方志名家的筆墨春秋。
王樹枏傳 目錄
**節 書香之家
第二節 少年篤學
第三節 進學成婚
第四節 謁曾國藩
第五節 藻泳樓下
第六節 家中不幸
第七節 研經著述
第八節 會試不第
第九節 主講冀州
第十節 蓮池之邀
第十一節 憂國憂民
第十二節 自醫頑疴
第十三節 金榜題名
第二章 游宦四川
**節 別李鴻章
第二節 又見恩師
第三節 蜀道之難
第四節 錦城謁憲
第五節 主政青神
第六節 與民同樂
第七節 調署資陽
第八節 新津剿匪
第九節 山雨忽來
第三章 兩入幕府
**節 香帥之請
第二節 孤舟遠行
第三節 兩江幕府
第四節 風雪西征
第五節 陶模幕府
第四章 復起隴上
**節 開復原官
第二節 中衛治水
第三節 擢升道臺
第四節 署理蘭州
第五章 施政新疆
**節 西北大局
第二節 治理南疆
第三節 發行貨幣
第四節 興辦實業
第五節 創設郵政
第六節 大興教育
第七節 新疆圖志
第八節 迪化大火
第九節 開缺離疆
第六章 歸隱京師
**節 綿山腳下
第二節 纂修清史
第三節 同年菊人
第四節 桐城師友
第五節 東瀛之行
第六節 吊王國維
第七節 康君墓表
第八節 主講奉天
第九節 桑梓之情
第十節 南陳北王
第十一節 永居京西
附錄
一、陶廬摭憶——王樹相先生部分遺墨與收藏
二、王樹枏與《新疆訪古錄》
三、王樹枏先生簡略年譜
四、王樹枏先生主要著述名錄
五、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王樹枏傳 節選
書香之家 皇戴南北,人杰地靈。沾濡圣化,賢俊挺生。人文之盛,炳耀日星…… 這段文字出自民國《新城縣志》卷八《地物篇》的開篇。 河北新城縣(今高碑店市)古為燕國督亢之地,交通便利,民風淳厚。及至宋遼以后,特別是明清以來,因地處京南保北京畿之地,得文化濡沐之先,文脈延綿,人才輩出。 提起新城縣,人們*先想到的或許是一條河,即曾為宋遼“澶淵之盟”界河的白溝河。事實上,后世的白溝河已變為南北走向,因其為大清河的重要支流,故而當地人多稱之為大清河。 這條縱貫南北的大清河將新城縣境一分為二,于是有了本地人常說的一句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在大清河東岸,有一個較大的村莊,名為鄧家莊。 清道光咸豐年間的鄧家莊頗有些名氣,這主要源于兩件事:一是村里開辦了當地*大的家塾,十里八鄉的學子大都受教于此;二是家塾的創辦者乃直隸名士,他就是道光十八年進士、會元公王振綱。 一個進士出身且為會元之人,為何會成為村里的教書先生呢?這還要從十幾年前的那次會試說起。 一八三八年,清道光十八年春,三十二歲的王振綱進京會試,在全國數千名應試舉子中奪得**名即會元,可謂一舉成名。 同科中試者中人才濟濟,有日后的中興名臣曾國藩,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廣西學政狀元鈕福保,侍讀學士榜眼金國均,廣東巡撫探花江國霖等人。 在隨后的殿試中,王振綱未能列入一甲,多少有些遺憾。 依照清朝科舉規定,殿試一甲取三名,其中**名狀元任翰林院修撰,第二名榜眼和第三名探花任翰林院編修,其他所有二甲、三甲考生還要參加一次朝考,綜合三次考試名次和成績再行安置。 在數日后的朝考時,王振綱不慎讀錯一字,因一字之差失去進入翰林院的機會,令他頗為懊悔。朝廷依慣例擬以“歸班”任用,外放知縣。 時任會試主考官大學士穆彰阿很是惋惜,建議他另考中書舍人,王振綱婉言謝絕。穆彰阿又挽留他在自己的府中教書,王振綱再次婉拒。 他以母親年邁需要侍奉為由,辭掉官職,回到老家新城縣鄧家莊,躬耕養親,刻志為學。他在村里辦起了家塾,教書育人,十數年間,門人弟子遍布鄉里,可謂桃李芬芳。 王振綱字重三,號竹溪,嘉慶十一年出生于直隸新城縣。他為人低調謙和,謹言慎行,忍嗜欲,勞體膚,入孝出悌,為人稱道。 他將顧炎武所說“恥做文人”和王懋竑所言“戒為名士”懸掛于廳堂之中,時刻提醒自己不慕虛名,不追求功名利祿,做懂得禮樂教化,遵章守典,胸懷天下道義之人。 王振綱學識淵博,不僅熟讀儒家經典,而且涉獵廣泛,對兵、農、禮樂、地理、河渠乃至佛道、占卜、堪輿之術均有洞究。日后,王振綱主講新城紫泉書院多年,應曾國藩、李鴻章之請,出任保定蓮池書院山長,并因協助官府治理河渠有功,保加同知銜。 王振綱與夫人田氏育有五個兒子,長子王鑒,次子王銓,三子王錫,四子王鈺,五子王鍔。這五個孩子均是年少時開始跟隨父親在家讀書,年紀稍長便一邊讀書一邊幫父親做事。 日后這五子均有所成。其中王鑒,甲子科舉人,任新城紫泉書院山長,選寧遠州學政;王銓,乙卯科舉人,任安肅鳳山書院山長,選授東安縣教諭;王錫,花翎補用都司;王鈺,為廩貢生;王鍔,乙酉科舉人,任紫泉書院山長。兄弟五人聯芳競秀,聲名遠播,一時傳為美談,這都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一八五一年,清咸豐元年十一月廿五日卯時,王銓的夫人李氏誕下一個男嬰。 李氏出身讀書人家,是本縣士人李文明之女,舉人李文鼎的侄女,此前她與王銓已育有一子,即長子樹粉。 此時已近臘月,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令全家人甚是歡喜。 P3-5
王樹枏傳 作者簡介
景元平,男,1965年生,河北省高碑店市人。1988年大學畢業后在黨政機關從事文字及相關工作30余年,曾參與編修《高碑店市志》。現為三級調研員,高碑店市督亢文化研究會研究員,紫泉書院文化研究院研究員,《高碑店文化集萃》叢書編委會成員,網刊《督亢文化》總編輯。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