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人權:中國道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550015
- 條形碼:9787508550015 ; 978-7-5085-500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權:中國道路 內容簡介
中國是從社會普遍缺乏人權意識、國家嚴重缺乏人權保障資源的狀態中開始人權建設的,這注定了中國必須走出一條與自身國情相適應的人權道路。對1個多世紀以來、尤其是過去30多年中國的人權發展實踐進行經驗提升,進而對其間蘊涵的內在邏輯作出規律性的理論抽象和普遍性的價值闡釋,為中國的人權道路提供合理性和合法性支持,是本書寫作的基本出發點。 人權的中國道路不僅是過去1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歷經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而漸進式走出的一條始終與國家建設和民主進程相一致的獨特道路,同時也是隨著中國的進一步成長和民族復興目標的逐步實現而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之中的動態進程。這樣的道路與中國的發展步伐和民眾的權利訴求相一致,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權發展道路一起構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共生并存的世界人權發展局面。
人權:中國道路 目錄
**章 人權的中國道路:內涵、價值與內生邏輯
一、基本概念的再辨識
二、中國人權道路的價值特性
三、合法性支持
四、中國人權道路的內生邏輯
第二章 中國人權道路變遷和衍進的歷史脈絡
一、專制困境與晚清政府保障人權的失敗嘗試
二、辛亥革命與民國時期人權發展的曲折經歷
三、新型道路的萌芽:根據地時期的人權建設
四、新中國早期:探索一條人權保障的新道路
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人權道路的漸進形成
第三章 理論創新:中國人權道路的思想基礎
一、“西學東漸”與人權思想的引進
二、馬克思主義人權思想:為建構的中國人權觀奠定基礎
三、毛澤東的人權思想:對中國特色人權理論的初步探索
四、鄧小平的“以人為本”人權思想
第四章 中國式民主與中國的人權道路
一、中國式民主:人權道路的核心價值與制度基石
二、中國式民主與西方式民主:不同民主理念決定人權道路的不同選擇
三、中國式民主的發展取向:為人權道路提供新的目標指引
四、中國式民主凸顯人權道路的制度優勢
第五章 在制度化和法治化軌道上保障人權
一、人權保障的制度化和法治化進程
二、人權的制度化和法治化保障
三、以制度化和法治化方式提升人權保障水平
第六章 嵌入式人權保障體制:中國人權道路的組織方式和運行機制
一、中國共產黨在人權保障體制中的領導地位
二、人權保障體制中的政府職責
三、功能嵌入:中國人權保障體制的主體構成
三、人權保障的主體資源吸納
五、人權保障的運行機制
第七章 比較視角下的中國人權道路:世界人權發展的多元抉擇
一、人權理念的世界性傳播
二、不同國家人權道路的多元化選擇
三、文明的多樣性決定人權道路的差異性
四、人道主義干預:對人權道路自主選擇權的挑戰
第八章 中國人權道路的普遍性寓意:在開放和合作中發展人權
一、中國是世界人權發展的積極參與者
二、中美人權對話:在差異中尋求共識
三、為人權發展提供多元選擇:中國人權道路的普遍性意義
第九章 發展中的人權道路:人權建設的新態勢和新導向
一、中國人權道路的經驗性成就
二、變遷中的人權建設生態
三、轉型與中國人權發展的雙重制約和難題
四、以人權建設推動國家建設和國家成長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人權:中國道路 作者簡介
劉杰,1965年生,1995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政治學會副會長。個人出版過《國際人權體制》《當代美國政治》《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家主權》《人權:中國道路》等專著13部,發表《黨政關系的歷史變遷與國家治理邏輯的變革》等學術論文200多篇,曾20多次獲國家和上海市優秀學術成果獎。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政治發展、人權理論等方面的研究。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