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國家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7000
- 條形碼:9787030707000 ; 978-7-03-07070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可供從事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環境戰略、環境政策、水生態環境的科研和管理人員閱讀。
國家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國家中長期水環境保護需求,針對我國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關鍵問題,結合"十一五"以來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在水專項技術體系、管理體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總結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我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面臨的形勢,補充調研流域水環境管理和治理需求,開展國家水環境管理和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提出水環境管理和治理中的分階段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形成國家水環境管理和治理中長期發展重大建議,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我國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能力的持續提升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技支持。
國家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 目錄
前言/i
摘要/1
第1章 總論/4
1.1 研究目標/4
1.2 研究內容/4
1.3 技術路線/6
第2章 我國水生態環境變化趨勢及特征/7
2.1 水污染物排放變化趨勢及特征/7
2.1.1 全國水污染物排放趨勢/7
2.1.2 分地區水污染物排放情況/10
2.1.3 分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情況/13
2.1.4 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13
2.2 水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及特征/17
2.2.1 水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趨勢/17
2.2.2 水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特征/24
第3章 國內外水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對比分析/27
3.1 國外水生態環境保護經驗與啟示/27
3.1.1 美國水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戰略目標的變遷/27
3.1.2 歐洲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經驗/37
3.1.3 日本水生態環境保護的經驗做法/40
3.1.4 國外常見的流域治理模式/42
3.1.5 國際流域水環境保護經驗對我國的啟示/44
3.2 我國水生態環境管理現狀和趨勢/48
3.2.1 我國流域水環境管理現狀/48
3.2.2 我國流域水環境管理存在的不足/53
3.2.3 我國流域水環境管理的發展戰略趨勢/55
第4章 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新形勢與新需求/59
4.1 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新形勢/59
4.1.1 “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中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59
4.1.2 生態文明建設面臨“三期疊加”形勢,經濟下行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突出/60
4.1.3 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對生態環境壓力加大/61
4.1.4 人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與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突出/62
4.1.5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整體系統觀需進一步貫徹落實/62
4.2 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新趨勢/63
4.2.1 水生態環境保護戰略控制范圍和思路轉變/63
4.2.2 水環境保護對象的戰略轉變/64
4.2.3 控制手段和管理模式轉變/65
4.3 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需求分析/67
4.4 水生態環境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需求分析/68
4.4.1 水環境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的必要性/68
4.4.2 水環境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相關研究及政策進展/69
4.4.3 存在問題/77
4.5 水污染物排放預測/77
4.5.1 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分析/77
4.5.2 水污染物排放預測方法/78
4.5.3 水污染物排放預測結果/83
第5章 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戰略思路與目標/92
5.1 總體戰略思路分析/92
5.1.1 我國水環境保護戰略的演變/92
5.1.2 未來水環境保護戰略思路/93
5.2 指導思想/94
5.3 基本原則/94
5.4 發展戰略目標依據/96
5.4.1 與我國現有的環境政策目標相銜接/96
5.4.2 國外重點流域治理目標解析/98
5.5 水環境保護戰略目標和具體指標/99
5.5.1 水環境保護戰略目標/99
5.5.2 具體指標分析/100
第6章 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戰略任務/110
6.1 河流、湖泊、城市水體、飲用水源分類保護/110
6.1.1 河流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111
6.1.2 湖泊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112
6.1.3 城市水體生態環境保護修復/113
6.1.4 飲用水水源保護/116
6.2 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風險統籌治理/118
6.2.1 優化水資源利用,保障生態流量/118
6.2.2 建立完善水生態環境管理體系/120
6.2.3 深化推進水生態監測評估和水生態保護修復/125
6.2.4 建立完善水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129
6.3 主要流域的水生態環境保護策略/131
6.3.1 長江流域/132
6.3.2 黃河流域/142
6.3.3 珠江流域/144
6.3.4 松花江流域/146
6.3.5 淮河流域/148
6.3.6 海河流域/151
6.3.7 遼河流域/152
6.3.8 其他/154
6.4 工業源、城鎮源和農業面源全過程管控/157
6.4.1 工業污染源/157
6.4.2 城鎮生活源/159
6.4.3 農業面源/162
6.5 水生態環境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166
6.6 水生態環境治理市場化政策創新/168
6.6.1 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推進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169
6.6.2 優化水資源價格政策/172
6.6.3 深入推進綠色稅收政策/175
6.6.4 構建多層次綠色金融體系/177
6.6.5 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多元共治/178
6.7 國家水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路線圖/179
第7章 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科技發展戰略/181
7.1 國外水生態環境保護技術進展及經驗借鑒/181
7.1.1 水污染治理領域/182
7.1.2 水環境管理領域/183
7.1.3 飲用水安全保障領域/186
7.2 我國流域水環境治理和管理技術進展/186
7.2.1 水污染治理技術體系/186
7.2.2 流域/區域水環境管理技術體系/189
7.2.3 區域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體系/193
7.2.4 我國與發達國家水環境治理和管理技術水平比較/195
7.3 我國流域水環境治理和管理技術需求/197
7.4 科技發展戰略目標/200
7.5 主要任務/201
第8章 重大政策建議 /204
8.1 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經濟結構全面綠色轉型/204
8.2 堅持系統觀念,構建統籌協調的綜合治理體系/205
8.3 加強源頭管控,強化各類污染源的污染物減排/207
8.4 加強制度創新,推進水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208
8.5 加強科學治理,打造綠色流域科技支撐體系/210
8.6 聚焦雙碳戰略,推進水生態環境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210
8.7 加強綜合施策,推進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211
參考文獻/214
國家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 節選
摘要 水專項按照“控源減排”、“減負修復”和“綜合調控”三步走戰略實施,支撐了國家“水十條”的編制和實施,提升了國家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和水平,有力支撐了國家和地方的污染減排、水質改善和水環境修復。我國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長足進展,但形勢仍然嚴峻,從“十四五”期間及中長期發展來看,水質改善仍然是水生態環境保護的當務之急。本研究圍繞國家中長期水環境保護需求,針對我國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關鍵問題,結合“十一五”以來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在梳理總結水專項技術體系、管理體系等方面研究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我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面臨的新形勢和新需求,開展國家水環境管理和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提出水環境管理和治理中的分階段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形成國家水環境管理和治理中長期發展重大建議,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以及未來更長時間我國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能力的持續提升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技支持。 研判我國水生態環境變化趨勢及特征。“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間,國家不斷加大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我國水污染防治形勢總體向好,COD、氨氮和總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整體呈下降趨勢,但排放總量仍居于高位,超過環境承載能力。其中,工業污水減少,農業面源、生活源污染負荷仍占主導,常規污染物得到一定控制,重點行業地區排放污染特征突出。到2020年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消除率在98.2%;與城鎮供水相比,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嚴重滯后。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水生態嚴重失衡,水質性缺水和水量性缺水問題并存,制約流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安全受到威脅,突發性水污染事故頻發,一些化工、石化等重污染行業的不合理布局,水污染引起的健康問題日益受到廣泛關注。 分析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新形勢與新需求。進入新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面臨“三期疊加”形勢,經濟下行與生態環境保護矛盾突出,需堅持減污降碳協同治理,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實現;快速城鎮化、工業化對生態環境壓力持續加大,需不斷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之間的關系,實現城鎮化、工業化與生態環境良性互動;人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與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突出,與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相比差距依然較大,水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十分艱巨、形勢依然嚴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整體系統觀需進一步貫徹落實,要確保流域水生態環境的流域統籌、系統治理。水生態環境保護急需加強水生態保護,逐步實現“三水統籌”,急需構建完善水生態環境保護技術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完善綠色發展機制和政策,促進水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確定總體戰略思路和目標。從“十四五”期間及中長期發展來看,水質改善仍然是水生態環境保護的當務之急。戰略思路是,以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推進“三水統籌”,綜合考慮水質的改善、水生態的保護和水環境風險的防控,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原則,貫徹“安全、清潔、健康”方針,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強化源頭控制、綜合施策,著力構建現代化的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突出解決重點流域和區域問題,逐步推進美麗中國水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戰略目標是,面向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的愿景目標,以水生態保護為核心,積極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實現我國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入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有毒有害及部分新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得到保障,水生態流量基本保證,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制定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戰略任務。新時代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突出流域特色,實現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和根本好轉。按照“一點兩線”思路,以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抓,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治理。主要任務包括:①實施河流、湖泊、城市水體、飲用水源分類保護;②實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風險統籌治理;加強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本研究針對典型湖泊、河流特點,依托水專項研究成果,通過對不同流域的水生態環境問題和特征研判,提出了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重點流域的“十四五”和中長期水生態環境保護戰略;③強化工業源、城鎮源和農業面源全過程管控;④推進水生態環境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⑤開展水生態環境治理市場化政策創新。 提出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科技發展戰略。到2035年,圍繞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基本實現的目標,針對水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領域的科學、工程技術和管理瓶頸問題,加強理念創新、共性技術、顛覆性技術和工程技術創新,構建我國水環境協同治理與水生態系統保護現代化理論技術體系,并在重點地區建立樣板標桿工程和先行示范區,從而提升我國山水林田湖草協同治理、水陸統籌生態環境整體修復、監測預警管理、飲用水質風險控制的科技水平。 凝練重大政策建議。主要政策建議包括: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經濟結構全面綠色轉型;堅持系統觀念,構建統籌協調的綜合治理體系;加強源頭管控,強化各類污染源的污染物減排;加強制度創新,推進水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加強科學治理,打造綠色流域科技支撐體系;聚焦雙碳戰略,推進水生態環境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加強綜合施策,推進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 第1章總論 隨著“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展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新時期。過去15年間,水專項攻克了一大批水污染治理、水環境管理和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美麗中國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也構成了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研究的重要依據。本章介紹水專項集成研究戰略研究任務的目標、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有助于全面了解本書相關章節的關聯性。 1.1研究目標 圍繞國家中長期水環境保護需求,針對我國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關鍵問題,結合“十一五”以來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在水專項技術體系、管理體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總結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我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面臨的形勢,補充調研流域水環境管理和治理需求,開展國家水環境管理和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提出水環境管理和治理中的分階段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形成國家水環境管理和治理中長期發展重大建議,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我國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能力的持續提升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技支持。 1.2研究內容 1.我國水環境及其控制與治理的趨勢及特征分析 以十大流域為重點,以水專項研究成果與集成為基礎,系統梳理“十一五”以來我國水環境質量演變趨勢,包括各時期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污染因子、污染空間分布等,總結水環境質量演變特征及存在的問題;系統梳理污染物排放情況演變趨勢,包括污染行業空間分布、不同區域不同時期的主要污染因子等,總結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演變特征及存在的問題。以本集成課題水環境管理體系、治理體系研究成果為主要基礎,整理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水污染治理保護方面主要法律法規、規劃計劃、政策文件等,歸納發達國家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思路和發展趨勢,為我國合理制定水污染管理和治理提供借鑒;梳理和總結我國水環境管理及治理技術發展歷程與發展趨勢,分析不同階段管理與治理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特征。 2.流域水環境保護面臨的新形勢與新需求 對接我國美麗中國建設目標,“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戰略,以及污染防治攻堅戰、“水十條”等各項戰役和行動計劃,結合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以及產業結構、消費水平、消費結構等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預測,在水環境及控制與治理趨勢特征分析的基礎上,開展我國水環境管理和治理戰略的調研和需求分析,重點研判“十四五”及后期我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特別是分析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逐步實施對流域水環境保護產生的影響及需要的配套措施等,進而深入剖析我國“十四五”及更長期水環境保護的戰略需求。 3.國家水污染控制和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 立足我國水環境管理現狀和生態文明制度改革要求,結合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趨勢,深入剖析“十四五”及更長時期美麗中國建設和水環境質量總體目標和要求,特別是針對未來我國水環境質量標準及水環境目標管理的重大變革,研究提出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和階段目標,根據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趨勢和需求分析,研究提出未來的發展方向、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等,繪制發展路線圖,形成科技發展戰略。同時,就國家水環境保護的重大政策和戰略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重大政策建議。相關成果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制定和實施,以及國家水環境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1.3技術路線 根據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本研究任務分設四個研究專題:專題一為我國水環境變化趨勢及特征,主要開展我國水污染物排放趨勢、水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問題及原因研究。專題二為水環境保護技術及管理發展趨勢,包括國外、國內的水環境保護技術及管理發展趨勢研究。依托水專項相關集成成果,通過調研和專家咨詢,重點論證相關技術發展前景,明確各項水環境技術的戰略定位,*終形成我國的水環境保護技術以及管理發展趨勢分析[1]。專題三為流域水環境保護面臨的新形勢與新需求,包括經濟社會發展情景分析、水環境污染物排放預測、流域水環境形勢預判、水環境保護需求分析等。專題四為水污染控制和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包括水污染控制和治理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發展策略、重大行動研究,在此基礎上給出重大政策建議。具體技術路線見圖1.1。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