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碾壓混凝土壩滲流機制及預警指標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077243
- 條形碼:9787563077243 ; 978-7-5630-772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碾壓混凝土壩滲流機制及預警指標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十章,前七章以汾河二庫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廊道積水問題為導向,綜合應用實測數據分析和數值模擬分析技術對廊道積水的影響因素和敏感性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第八章給出了相關研究結論。本書第九章對數字孿生工程建設進行了系統研究,突出了關鍵模型庫和方法庫;第十章給出了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的模型和方法體系。*后兩章為今后的數字孿生工程和流域建設工作提供參考。
碾壓混凝土壩滲流機制及預警指標研究 目錄
1 概述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的關鍵要素
1.2.1 主要研究內容
1.2.2 解決的關鍵問題
1.2.3 技術難點及創新點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碾壓混凝土壩廊道滲流分析
1.3.2 大壩材料與結構多場耦合研究
1.3.3 積水監測方法
2 工程概況
2.1 工程特性表
2.2 工程基本情況
2.3 大壩除險加固前工程完成情況
2.3.1 固結灌漿工程
2.3.2 帷幕灌漿工程
2.3.3 壩基接觸灌漿
2.3.4 并縫灌漿
2.3.5 壩體排水
2.3.6 壩基抽排系統
2.4 大壩除險加固實施方案
2.4.1 灌漿工程
2.4.2 廊道自動排水系統
3 汾河二庫大壩質量檢測資料分析
3.1 大壩混凝土工程質量
3.1.1 混凝土的原材料及質量檢測
3.1.2 混凝土配合比
3.1.3 混凝土施工質量檢測
3.1.4 混凝土的缺陷及處理
3.2 大壩層間結合及分縫特征
3.2.1 大壩下游
3.2.2 大壩廊道
3.3 大壩施工灌漿情況分析
3.4 小結
4 汾河二庫大壩實測廊道滲流監測資料分析
4.1 滲流監測項目與布置
4.1.1 揚壓力監測
4.1.2 滲流量監測
4.2 滲流監測資料整理檢驗及修正
4.2.1 揚壓力
4.2.2 滲流量
4.2.3 廊道壁滲流量
4.3 滲流量時間過程及特征值分析
4.3.1 繞壩滲流歷史測值評價
4.3.2 測點滲流量
4.3.3 上游水位、溫度滲流量歷史關系過程線
4.3.4 滲流量相關性分析
4.4 小結
5 多場耦合數值計算方法
5.1 滲流場、應力場和溫度場多場耦合分析
5.1.1 滲流場與應力場耦合
5.1.2 溫度場與滲流場耦合
5.1.3 溫度場與應力場耦合
5.2 基于雙重介質的三場耦合模型
5.2.1 數學模型建立
5.2.2 模型的數值解法
5.3 模型在COMSOL Multiphysics中的實現
5.3.1 計算軟件選擇
5.3.2 軟件二次開發
6 汾河二庫廊道積水機理研究
6.1 有限元模型
6.1.1 計算坐標系
6.1.2 幾何模型與有限元網格
6.2 計算參數
6.2.1 材料參數
6.2.2 氣溫
6.2.3 水溫
6.2.4 裂縫寬度
6.3 計算工況
6.4 有限元成果分析
6.4.1 工況1和工況2對比
6.4.2 工況3和工況4對比
6.4.3 工況5和工況6對比
6.4.4 計算值與實測值對比分析
6.5 積水成因分析
7 廊道積水預警方法研究
7.1 監測方法選擇
7.1.1 基于接觸式積水監測的方法
7.1.2 基于非接觸式積水監測的方法
7.1.3 基于圖像識別的監測方法
7.1.4 監測方法確定
7.2 預警方法建立
7.2.1 數據采集模塊選型
7.2.2 數據接收模塊選型
7.2.3 數據傳輸模塊選型
7.2.4 報警裝置選型、計算機終端
7.2.5 軟件設計
7.2.6 廊道積水預警方法
7.3 小結
8 結論與建議
8.1 結論
8.2 建議
9 基于數字孿生的水庫管理一體化平臺研究
9.1 概述
9.2 平臺搭建的基本要求
9.2.1 數據收集與數據底板建設
9.2.2 模型分類及建模技術選擇
9.2.3 知識梳理與知識庫構建
9.3 配套感知設施建設與完善
9.3.1 大壩和邊坡安全監測設施
9.3.2 信息分析處理設施提擋升級
9.4 日常管理及“四預”
9.4.1 日常管理
9.4.2 預報
9.4.3 預警
9.4.4 預演業務
9.4.5 預案
9.5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的關鍵要素
1.2.1 主要研究內容
1.2.2 解決的關鍵問題
1.2.3 技術難點及創新點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碾壓混凝土壩廊道滲流分析
1.3.2 大壩材料與結構多場耦合研究
1.3.3 積水監測方法
2 工程概況
2.1 工程特性表
2.2 工程基本情況
2.3 大壩除險加固前工程完成情況
2.3.1 固結灌漿工程
2.3.2 帷幕灌漿工程
2.3.3 壩基接觸灌漿
2.3.4 并縫灌漿
2.3.5 壩體排水
2.3.6 壩基抽排系統
2.4 大壩除險加固實施方案
2.4.1 灌漿工程
2.4.2 廊道自動排水系統
3 汾河二庫大壩質量檢測資料分析
3.1 大壩混凝土工程質量
3.1.1 混凝土的原材料及質量檢測
3.1.2 混凝土配合比
3.1.3 混凝土施工質量檢測
3.1.4 混凝土的缺陷及處理
3.2 大壩層間結合及分縫特征
3.2.1 大壩下游
3.2.2 大壩廊道
3.3 大壩施工灌漿情況分析
3.4 小結
4 汾河二庫大壩實測廊道滲流監測資料分析
4.1 滲流監測項目與布置
4.1.1 揚壓力監測
4.1.2 滲流量監測
4.2 滲流監測資料整理檢驗及修正
4.2.1 揚壓力
4.2.2 滲流量
4.2.3 廊道壁滲流量
4.3 滲流量時間過程及特征值分析
4.3.1 繞壩滲流歷史測值評價
4.3.2 測點滲流量
4.3.3 上游水位、溫度滲流量歷史關系過程線
4.3.4 滲流量相關性分析
4.4 小結
5 多場耦合數值計算方法
5.1 滲流場、應力場和溫度場多場耦合分析
5.1.1 滲流場與應力場耦合
5.1.2 溫度場與滲流場耦合
5.1.3 溫度場與應力場耦合
5.2 基于雙重介質的三場耦合模型
5.2.1 數學模型建立
5.2.2 模型的數值解法
5.3 模型在COMSOL Multiphysics中的實現
5.3.1 計算軟件選擇
5.3.2 軟件二次開發
6 汾河二庫廊道積水機理研究
6.1 有限元模型
6.1.1 計算坐標系
6.1.2 幾何模型與有限元網格
6.2 計算參數
6.2.1 材料參數
6.2.2 氣溫
6.2.3 水溫
6.2.4 裂縫寬度
6.3 計算工況
6.4 有限元成果分析
6.4.1 工況1和工況2對比
6.4.2 工況3和工況4對比
6.4.3 工況5和工況6對比
6.4.4 計算值與實測值對比分析
6.5 積水成因分析
7 廊道積水預警方法研究
7.1 監測方法選擇
7.1.1 基于接觸式積水監測的方法
7.1.2 基于非接觸式積水監測的方法
7.1.3 基于圖像識別的監測方法
7.1.4 監測方法確定
7.2 預警方法建立
7.2.1 數據采集模塊選型
7.2.2 數據接收模塊選型
7.2.3 數據傳輸模塊選型
7.2.4 報警裝置選型、計算機終端
7.2.5 軟件設計
7.2.6 廊道積水預警方法
7.3 小結
8 結論與建議
8.1 結論
8.2 建議
9 基于數字孿生的水庫管理一體化平臺研究
9.1 概述
9.2 平臺搭建的基本要求
9.2.1 數據收集與數據底板建設
9.2.2 模型分類及建模技術選擇
9.2.3 知識梳理與知識庫構建
9.3 配套感知設施建設與完善
9.3.1 大壩和邊坡安全監測設施
9.3.2 信息分析處理設施提擋升級
9.4 日常管理及“四預”
9.4.1 日常管理
9.4.2 預報
9.4.3 預警
9.4.4 預演業務
9.4.5 預案
9.5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