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月下槳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6058220
- 條形碼:9787226058220 ; 978-7-226-0582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月下槳聲 本書特色
本書是2022年“讀者叢書”中的一本,以“改革開放精神”為主題,聚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闖敢試、勇于創新,互利合作、命運與共”的精神內涵,圍繞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實踐、探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選取具有較強的文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的散文,是一本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的通俗讀物。
月下槳聲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高考,我生命中的1977;六十年前的功與過;我的同學董小蘋;理想的光亮;碧澗一杯羹;綠皮火車時代的燒雞;尋找“國漫之父”;網絡初年的中國故事;綠的力量;呂夢琦王菲菲承認孩子是“學渣”;葬花詞、打膠機與情書;月光燒成的灰;肩抗生活,心懷希望/;那是一條愛的天路;在奮斗中講述“春天故事”;小崗精神,是要一代一代傳下去的等。
月下槳聲 目錄
六十年前的功與過/裘山山
我的同學董小蘋/王安憶
理想的光亮/陳曼
碧澗一杯羹/桑飛月
綠皮火車時代的燒雞/小寬
尋找“國漫之父”/張星云
網絡初年的中國故事/不太老
綠的力量/趙東輝 呂夢琦 王菲菲
承認孩子是“學渣”/尼羅德
葬花詞、打膠機與情書/安小慶
月光燒成的灰/董改正
肩抗生活,心懷希望/周科 李思佳
那是一條愛的天路/曉麗 韓俊杰 張桂洲
在奮斗中講述“春天故事”/張惠清
小崗精神,是要一代一代傳下去的/劉華東
不可戰勝的夏天/嚴明
女孩孫玲/王耳朵先生
用真情譜寫經典/李揚
雪山見證愛情,人生始終攀登/樊曉敏
歸鄉,誤入時空交錯的小徑/明前茶
鼓舞/李桂
更難走的那條路/何帆
荀子與牛仔藍/任多
用互聯網思維擺地攤/粥左羅
爸爸不上班/王夢影
馬車夫/阿來
柴米油鹽之上/酷玩實驗室編輯部
致所有正在經歷青年危機的人/朵拉陳
紙上王國/鄧安慶
從騎毛驢見毛主席,到坐飛機開兩會/小鹿 隋唐
到那山上去/和菜頭
說多就沒意思了/喬葉
帶著漢語的鄉愁離去/艾江濤
重新認識白求恩/陶短房
草莓的滋味/李云雷
味蕾的記憶/丁帆
在美國賣古董/盛林
想飛的男人/申賦漁
月下槳聲/韓少功
禾下長夢/摩登中產
想去中國/李永兵
我們還能無所顧忌地老去嗎/陳迪佳
火爆日本的中國IP/沐蘭
中國瓷器與法國“竊賊”/畢淑敏
致謝
月下槳聲 節選
高考,我生命中的1977 周曉燕 1977年10月,中央決定恢復中斷了11年的高考。這是一次特殊的考試,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軌跡,甚至是我們的命運。離開學校多年的我們,重新拿起書本,白天勞動,晚上備考,570萬人于1977年寒冬走進了考場,競爭27萬個大學生名額! 記得那是1977年的寒冬臘月,我們知青點的32名知青中大多數人都回家過年了,僅有5人留下來參加高考。高考的前一天,我們幾個背著凍硬的饅頭,在瑟瑟寒風中走了20多公里。那天天氣冷得出奇,我們走了將近3個鐘頭后,終于到達了縣城。那時天色已晚,我們找到一家很小的旅店住了下來,旅店很簡陋,房間里只有6張床、l張桌子,住宿費每人僅5毛錢。 我們放下書包,圍著火爐就開始看書。那時沒有任何輔導材料,也不知要考什么,但大家在各自看著自認為有用的資料。屋里漸漸黯淡下來,之后便是一片漆黑,我們方知是全縣停電。找到店老板,他給我們提供一盞煤油燈,實際上燈里裝的是柴油。我們就在這盞燈下,拿著書本反反復復地一直看到深夜。第二天,我們很早就爬了起來,互相看著對方,忽然間都大笑起來——原來頭天晚上點著柴油燈看書,每個人的臉都被熏得黑黢黢的,就連眼窩都是黑的。 我們啃完冰涼的饅頭,懷著忐忑的心情奔向了縣一中的考場,拿著準考證對號入座后,突然聽到外邊有銅鑼在一聲聲響著——因為當時沒有電,只好用銅鑼來代替電鈴。聽著銅鑼有節奏的聲音,我腦海里浮現出電影里古代學子趕考的場面。我當時的心情恐懼又振奮,緊張又興奮,以至手心居然冒出了汗。 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了。**門考的是政治,第二門是語文。我匆忙掃了一遍語文考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作文題讓我瞪大了雙眼:天啊!這是一道什么題目?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但是沒有一個考生考完走出去。當時我也蒙了,只知道這是毛主席詩詞里的句子,但還是琢磨不透,看來看去,鎖定了“朝夕”一詞,認為作文主旨應該與時間有關,要爭分奪秒。我沿著這個思路艱難地寫完了這篇作文。當我走出考場時,發現很多考生在作文卷面上連一個字都沒有寫——這個題目確實難倒了很多考生。就這樣連續考了兩天,考試終于結束了。 考完之后,我們背著書包,疲憊不堪、垂頭喪氣地回到了知青點,迎接我們的是空蕩的院子和冰冷的鍋灶。站在院子里,孤獨、沮喪、無助、委屈,油然而生。 在“漫長”的等待后,我歡欣鼓舞地拿到了高考錄取通知書。那一刻我落淚了:憑借自己的勇氣、努力和能力,我終于考上了大學! 1978年3月,我開始了4年的大學生活。上了大學才發現同學們的年齡參差不齊,思想迥異,原先的職業各不相同,但這些并不影響我們之間的同窗情。我們一同經歷了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同經歷了那場特殊的高考,一同懷著強烈的求知欲走進課堂…… 從寒冬走過來的我們有著不同尋常的韌性:不屈不撓,孜孜以求,敢于擔當,富于創新,且是不可復制的一代,這些已構成了中國1977級高考生特有的精神。這種精神被一屆又一屆的學子傳承下來,不僅成為一代人的財富,也成為國家的財富。 (摘自《讀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刊》) P1-3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