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如何閱讀與思考:中國當代作家、學者訪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517714
- 條形碼:9787550517714 ; 978-7-5505-177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閱讀與思考:中國當代作家、學者訪談錄 本書特色
遼寧日報社高級記者,歷時三年約訪當代百余名家探討*新力作!從哲學、文學到社會、歷史,深刻思辨,智慧問答。人文社科精品圖書全面推介!這是一本屬于高慧斌個人的采訪史,包含公開的訪談對話錄和私人的訪談札記;這是一次對當代著名作家、學者是如何閱讀和思考的深度觀察錄;這本書從側面體現了近年來中國出版市場的行業情狀。
如何閱讀與思考:中國當代作家、學者訪談錄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以“如何閱讀與思考”為主題的中國當代作家、學者訪談錄。作者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以當代中國著名作家、學者的新書為切入點,采訪作家、評論家、文化學者一百多位,就如何閱讀與思考進行對話和深入觀察,所創作的訪談文章發表于省級黨報《遼寧日報》的名人訪談專欄。本書從中選擇了四十多篇,訪談對象包括遲子建、何建明、康震、王蒙、金宇澄、王安憶、王蒙、賈平凹、張煒、馮驥才、韓少功、畢飛宇、流沙河等等,訪談話題從出版到閱讀,從經典解讀到文學創作,從哲學、文學到歷史,十分豐富,并按年度順序編為三輯,每篇訪談主要由提示(名家及其新作介紹)、對話、札記等內容構成。
如何閱讀與思考:中國當代作家、學者訪談錄 目錄
賈平凹:《極花》
金宇澄:《繁花》
王安憶:《匿名》
馮驥才:《俗世奇人》
王蒙:《這邊風景》
遲子建:《群山之巔》
趙柏田:《南華錄》
第二輯 群山之巔
鮑鵬山談孔子
康震談李白
林賢治、李新宇談魯迅
劉夢溪談大師與傳統
劉文飛談普希金
揚之水談詩經名物
葉嘉瑩談中國古典詩詞
李建中談《文心雕龍》
第三輯 美的遺產
錢穆講授、葉龍記錄整理:《中國文學史》
陳曉明談《創業史》
畢飛宇:《小說課》
陳子善:《一瞥集:港澳文學雜談》
張煒:《陶淵明的遺產》
艾朗諾:《才女之累》《美的焦慮》
洪子誠:《在北大課堂讀詩》
西川:《大河拐大彎:一種探求可能性的詩歌思想》
顧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第四輯 瓊琚薈萃
沈津與古籍善本:不修大典難出大師
《李國文評注酉陽雜俎》:一部唐代“百科全書”
《字看我一生》:流沙河講解漢字源流
《走向世界叢書》:*早走向世界的先輩不應被忘記
《魯迅回憶錄正誤》:朱正眼中的魯迅
《王國維與馬衡往來書信》:還原王國維與馬衡金石學緣30年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鄭天挺在西南聯大的經典書單
《瓊琚集》:一本重要的當代藏書史的史料
第五輯 興衰浮沉
朱大可:《華夏上古神系》
張國剛:《《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
張宇燕:《美洲金銀和西方世界的興起》
錢乘旦:《英國通史》
汪丁丁:《行為社會科學基本問題》
趙汀陽討論哲學問題
徐則臣、李浩、馬笑泉、弋舟、石一楓討論“70后”作家
何建明討論“暢銷書”泛濫
附錄
記者高慧斌是如何攻下那么多名家的
后記
如何閱讀與思考:中國當代作家、學者訪談錄 節選
為了向讀者推薦這部可讀性強又接地氣的長篇小說,也為了請賈平凹與讀者分享他多年來對鄉村生態的思考,《極花》甫一出版,我便對賈平凹進行了專訪。稿件2017年3月12日刊于《遼寧日報》閱讀版,被中國作家網等轉載。 這是那個年代的故事 高慧斌:您是怎么想到要關注一個婦女被拐的話題?10多年前遇到的真事,怎么時至今日才訴諸筆端? 賈平凹:10多年前一夏無雨,認為兇歲,在西安城南的一個出租屋里,我的老鄉給我訴苦。他是個結巴,說話時斷時續,他老婆在簾子后的床上一直嚶嚶泣哭。 “人走了,”他說,“又回,回那里去了。” 那一幕我至今還清清晰晰,他抬起腦袋看我,目光空洞茫然,我驚得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他說的人,就是他的女兒,初中輟學后從老家來西安和收撿破爛的父母僅生活了一年,便被人拐賣了。他們整整三年都在尋找,好不容易經公安人員解救回來,半年后女兒卻又去了被拐賣的那個地方。 事情竟然會發展到這樣的結局。他老婆還是在哭,我的老鄉就突然勃然大怒,罵,抓起桌子上的碗向簾子砸去。我沒攔他,也沒一句勸說。桌子上還有一個碗,盛著咸菜,旁邊是一篩子蒸饃和一只用黑塑料筒做成的花盆,長著一棵海棠。這海棠是他女兒回來的第三天栽的、那天,我的老鄉叫我去喝酒,我看到他女兒正往塑料筒里裝土。我趕緊把咸菜碗、蒸饃篩子和海棠盆挪開,免得他再要抓起來砸老婆。 我終于弄明白了事情的緣由。是他女兒回來后,因為報紙上、電視上連續地報道著這次解救中公安人員的英勇事跡,社會上也都知道了他女兒是那個被拐賣者,她被人圍觀,被指指點點,他們說她生下了一個孩子。從此他女兒不再出門,不再說話,整日呆坐著一動不動。我的老鄉擔心女兒這樣下去不是要瘋了,就是會得大病,便托人說媒,希望能嫁到遠些的地方去,有個誰也不知道女兒情況的婆家。但就在他和媒人商量的時候,女兒不見了,留下個字條,說她還是回那個村子去了。 高慧斌:小說中,您通過一個農村女孩的命運關注一個人的活法,但其實又不僅僅是關注一個人的活法,您講述的是那個年代的故事。如今,您如何看待那個年代?如何看待城鄉的變化? 賈平凹:《極花》的素材來源是10多年前的一個真實事件,而這10多年來,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的力度很大,但拐賣婦女兒童的事仍在發生。《極花》是寫了一個被拐賣的婦女,卻并不是一個拐賣故事,它繼續的仍是我多年來對鄉村生態的思考與認識。 盡力超拔到存于人性的層面 高慧斌:您在寫作中沒有去關注案件本身,而是去挖掘當地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小說提醒我們的是即使在當下中國如此充分發展的情況下,鄉村仍然存在著“前現代”的生活和經濟狀況,但您的描寫卻不是一團糟的黑暗,這是有意為之,傳播正能量嗎? 賈平凹:關注社會是這一代作家的使命,也是這一代作家的“品種”而小說又是小說,《極花》也不是寫社會的小說,它在盡力超拔到存于人性的層面。中國的鄉村有過去的鄉村常態生活,更有如今城市化進程中的鄉村衰敗凋敝,這種劇烈的變化,使我們有一種痛,卻說不清是欣然,是悲苦,但我也意識到,正是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才是我在小說里要寫的。 高慧斌:寫作中您稱“一些事像刀刻在心里”,是什么事使您如此刻骨銘心?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情結? 賈平凹:人的一生總有一些事結在心上,這些是難以向人說的,有些說出來又全不是。寫作也有許多心結,比如現在讀李商隱的詩,他肯定是有所指的,否則沒有那種生命的體驗,是難以寫出那么好的句子來的,但李商隱并沒說過。 高慧斌:《極花》的名字是您小說中的一種植物,在冬天是小蟲子,夏天又變成草和花。起這樣的名字有何寓意呢? 賈平凹:我的小說喜歡追求一種象外之意,《極花》中的極花、血蔥、何首烏、星象、石磨、水井、走山、剪紙,等等,甚至人物的名字如胡蝶、老老爺、黑亮、半語子,都有著意象的成分,我想構成一個整體,讓故事越實越好,而整個的故事又是象征,再加上這些意象的成分渲染,從而達到一種虛的東西,也就是多意的東西。可惜我總做不到滿意處。 寫了幾十年我仍弄不清小說是什么 高慧斌:您在《帶燈》中生動地呈現出鄉村的現實情境,《老生》您又回到古老的情境中反照當代的生活。與這兩部作品相比,《極花》的成功之處在哪里? 賈平凹:《帶燈》《老生》《極花》各是各的事,題材不同,要表達的東西不一樣,寫法也就不一路了。《極花》的情節非常簡單,人物又不多,只能現在這種處理,字數也當然短了。 高慧斌:評論家施戰軍說“極花”表達了另一種生命觀,它有一種對人的命運的體恤。“極花”似乎是一種女性立場,但隱現著作家更寬憫的情懷和人性立場。您認可這樣的評價嗎? 賈平凹:《極花》在《人民文學》雜志上發表后,我讀到了六七篇報刊上的評論,我感激著他們對我的關注。施戰軍的文章很好。一部作品的實際功能就是作者、讀者
如何閱讀與思考:中國當代作家、學者訪談錄 作者簡介
高慧斌,遼寧日報社高級記者、專刊部主任、一級首席編輯。2000年獲得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學位,同年進入遼寧日報社,主編出版、教育等多個版面,主筆財經報道12年,歷任遼寧日報社產經新聞部副主任、專刊部主任、綜合新聞部一級首席編輯等職。在業界以采訪國內外文化、經濟等領域名人著稱,開創《遼寧日報》采訪國內名人之先河,入職第二年即被遼寧日報社重獎1萬元,開創遼寧日報社重獎員工創新之先河。10余年間采訪國內外各界名人300多位,因具有廣博的知識和新聞敏感其采訪在業界有一定影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