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塑料之父 本書特色
本書講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僖為中國高分子事業殫精竭慮的一生。徐老是如何從一個南京玄武湖畔出生的富商之子轉變成為中國高分子界*杰出的科學家,如何懷揣五棓子塑料之夢遠赴美國,再輾轉回到家鄉重慶開辦棓酸塑料廠,從而搖身變為新中國塑料事業的奠基人,成為中國“塑料之父”,如何七十年如一日地勇于開拓,為我國高分子材料工業從無到有并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支柱、為推動高分子材料及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做出了卓越貢獻,本書都做了解答。本書在描述徐僖院士人生故事之余,也希望喚起青少年學生努力求學,一心上進,艱苦奮斗的優秀精神及愛國情懷。
塑料之父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僖為中國高分子事業殫精竭慮的一生。徐老是如何從一個南京玄武湖畔出生的富商之子轉變成為中國高分子界*杰出的科學家,如何懷揣五棓子塑料之夢遠赴美國,再輾轉回到家鄉重慶開辦棓酸塑料廠,從而搖身變為新中國塑料事業的奠基人,成為中國“塑料之父”,如何七十年如一日地勇于開拓,為我國高分子材料工業從無到有并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支柱、為推動高分子材料及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做出了很好貢獻,本書都做了解答。本書在描述徐僖院士人生故事之余,也希望喚起青少年學生努力求學,一心上進,艱苦奮斗的優秀精神及愛國情懷。
塑料之父 目錄
**節 原點
第二節 啟蒙
第三節 一匹野馬
第二章 旋渦(1937—1943)
**節 鑄在人類史上的悲慟
第二節 立志
第三節 立身
第三章 抉擇(1943—1947)
**節 抱負
第二節 絕望
第三節 亂世遇溫情
第四章 搏(1947—1949)
**節 轉機
第二節 決戰
第三節 實踐
第五章 升平(1949—1954)
**節 歸潮
第二節 輝煌的沖刺
第三節 異類
第六章 波折(1951—1978)
**節 沉浮
第二節 曙光
第三節 漸入佳境
第四節 大獲全勝
第七章 盛世·中華(1978—2013)
**節 春回大地
第二節 老樹新花
第三節 展望新世紀
第八章 堅持原則不驕不躁
**節 榮譽
第二節 公正
第三節 驕傲
第四節 謙恭
第五節 虔誠
第六節 堅毅
第七節 犧牲、憐憫
第八節 奔向朝陽
安息
后記
大師的長鏡頭
附錄
徐僖生平主要學術成就
徐僖年表
塑料之父 節選
**節原點 兒童感受社會,不是用理論,而是用心。 徐僖從歷史深處的南京走來。 這座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都城,輕巧地糅合了大氣磅礴的底蘊和煙雨朦朧的秀美,為徐僖的童年抹上一層夢幻的底色。 正如詩詞所云,它深沉——“千里澄江似練,六朝舊事如水!彼娜弧皾舅疅o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20世紀20年代的南京還沒有今天這樣琳瑯滿目的建筑、錯綜復雜的道路。它寧靜、疏朗,充滿了野趣。每到春天,便開滿了櫻桃花。到了夏天,則滿湖都是荷花。 1921年1月16日,這座美麗的城市靜靜地迎來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他便是日后的“中國塑料之父”——徐僖。但誰能料想到以后呢?此刻,他正柔弱地依偎在母親胸脯前,感受著她濃濃的乳香和溫柔的注視。 *小偏憐,徐僖格外受母親疼愛。母親與家鄉的溫柔懷抱,令他有幸在坎坷的人生經歷之前品嘗了一段歲月靜好的日子。 不似許多大師出身貧寒,徐僖來自于一個堪稱輝煌的富商家庭。他的父親徐沅是廬山照相館的創始人,曾為孫中山、蔣介石等人的照相師,以極其講究的用光行走于各色達官貴人的府邸,為徐家基業打下了基礎。 徐沅是一個聰明而有魄力的創業者。他十幾歲時由姑父介紹在寧波一家錢莊當學徒,滿師后又跑到上海一個廣東人開設的照相館里打雜。這家照相館的主人施德之深諳生財之道,并且通照相、懂醫學,偶爾還監管制造“濟眾水”業務,因此徐沅對他非常崇拜。 徐沅在照相館工作了幾年后,除了在施德之那學會了一套手藝,還積累了一些資金,于是雄心勃勃地回到南京成家立業。 在家鄉立起“廬山照相館”的招牌時,照相館還是南京街頭的新鮮玩意兒。普通老百姓很少去,而老年人是絕不肯照相的,說“照一次相掉一次魂”,因此光顧照相館的主要是一些達官貴人。 南京繁華,政商云集,徐家的崛起宛若命中注定。除懂得搶占商機,徐沅還非常精通經營之道。他率先使用了在當時國內照相行業領先的國外相機和影樓布景板,有的布景是美麗湖景,綠樹環繞,小船悠悠,頗像頤和園;有的背景是歐式風景,一條寬寬的河道,對岸有尖頂樓群,聳立在一排綠蔭之后。 在徐沅的精心治理下,廬山照相館很快便小有名氣。孫中山北上之前,曾專程到廬山照相館留影,這張照片很快傳遍世界。 直到1927年蔣介石入主南京,徐沅就開始多次出入蔣家,為其拍攝照片。誰知照片尚未印出,蔣介石就被迫下野。政治動蕩的時代加劇了徐沅對財富積累的迫切感,他心里火急火燎:若蔣介石一敗涂地,則照相館血本無歸。 命運再次眷顧了他:當蔣介石再入南京之后,廬山照相館的照片被蔣介石以重金取走,徐沅也趕上了發財的機會,不到十年便在南京搞得風生水起,不但一家影樓一日入賬便有數十上百銀元,還兼顧照相器材業務,同時與一些廣東朋友合伙開設了分店和飯店。秉承他的理想,日后徐僖的哥哥們亦在南京、上海等地將家業繼續發展壯大,轎車、家仆鞍前馬后,前呼后擁,風光不可一世。 然而,比起經商有道的父兄,徐僖更愛自己的母親。當家里所有人的境況都在榮華中冉冉上升時,他母親卻因黯然的家庭背景而逐步退出家庭舞臺中心。 徐母原本姓李,是南京城北馬家橋一個李姓綢緞工人的女兒。因為徐僖外祖父家境貧窮,無力撫養母親成人,于是在他母親出生后,便抱養給另一姓張的綢緞工人,故婚后稱張氏。 張氏為人勤儉,徐僖記得:“她給全家扎的布鞋鞋底,就裝了一大籮筐”對于父親,在徐僖的印象中卻是:“生意人的習氣則十分濃厚,歡喜夸耀自己,希望他的兒子們都走他的道路,開創繼承他的家業! 徐僖父親與母親在結婚*初的幾年當中,彼此情感尚好。但徐父“在自以為非常得志之后,便開始嫌貧愛富,瞧不起妻子與她娘家,經常向妻子無事挑釁”。 為了避免引起徐父的憤怒,徐母每次去自己娘家時總是隱瞞著丈夫和徐僖的哥哥們。因為徐僖從未泄露過她的秘密,所以他能成為她的跟隨者。 徐僖外祖父家非常貧窮,然而舅舅和表兄表姐們在他們每次去的時候都非常熱情地把他們當作上客對待。母親經常向徐僖說起她娘家“命苦”,年少的徐僖只覺得外祖父家充滿了和氣,卻不知道什么叫“命苦”。 徐家雖富,但始終是舊式買賣人家,又逢亂世,徐僖父親認為孩子們上不上學均無所謂,而母親又不能主持家中的一切事務,因此他的姐姐(徐惠如)、二哥(徐仲侃)和三哥(徐袆如)在幼年的時候僅讀了幾年私塾,有的讀到初中便中途輟學。徐僖的大哥(徐儼)在姐夫張祖培影響下雖然多讀了幾年書,然而在讀到大學一年級時也放棄了學業。 在此情況下,徐僖和兄姐們從小便享受著“放養式”的童年。母親雖然非常愛他們,但是因為自己是個文盲,因而對管教孩子往往不知所措。在徐僖八歲開始進小學讀書那年,母親竟把他送到了家附近的一所女子小學(祟淑小學)讀了一年書。 在童年時得到天馬行空般的自由—_j塞是一件幸事,但也蘊含危險。他不必遵守什么規矩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