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包郵 牛漢散文

作者:牛漢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01-01
開本: 其他 頁數: 310
本類榜單:文學銷量榜
中 圖 價:¥28.4(7.5折) 定價  ¥3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牛漢散文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7272
  • 條形碼:9787020167272 ; 978-7-02-01672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牛漢散文 本書特色

以質樸而莊嚴的質地,提升了中國當代散文的質感 ——牛漢散文導讀 如果文學界也像當年的法國繪畫界那樣舉辦散文的“落選者沙龍”,牛漢(1922—2013)很有可能名列其中。這當然首先因為他作為詩人的名聲過于顯赫,遮掩了其他方面的成就,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在散文寫作方面所做的探索,并不體現在一般所說的表現形式上,他既不刻意謀篇布局,也無意雕琢辭藻,行文如云如風,或者更像從高山上奔騰而出的瀑布,在荒原里無盡燃燒的野火,率性而為,自然天成,完全不設置甚或是有意摒棄具有高辨識度的所謂“風格標記”,自然不易被習慣于“散文”特別是“美文”常規的閱讀者所體會,而這正是牛漢散文的特色之所在。 大約從20世紀90年代起,已經有了半個世紀詩齡且年近七旬的牛漢開始集中精力寫作散文,盡管其中僅有兩篇加了“童年牧歌”的副題,但因為這組作品大都圍繞著作家的童年生活和故鄉的人情風物展開,問世以來即被視為一個有整體聯系的系列。而在這組作品發表當時,就有評論者注意到,其間既無暮年的懷舊情緒,更沒有任何激情頹落的跡象,顯示出來的是不亞于一個作家鼎盛之年的強勁創造力(參見杜麗:《詩人的再生——讀牛漢的散文》),這可謂是敏銳而恰且的判斷。牛漢本人則說:“我不是返回童年世界,而是創造了一個童年世界。”(《詩和散文都是我的命》)。這是對進入他的散文世界的一個重要提示。牛漢所說的“創造”,當然不僅僅是在告訴我們,“童年牧歌”和所有的回憶性散文一樣無可避免地包含著虛構成分,更是在說,這組作品的著力點并不在于懷舊憶往,而是作者站在濃縮了數十年火與血般的人生經驗之上,重新矚望自己的人生原點,所做出的深沉思索和再度感悟。這決定了這組散文的結構方式:有意識地把“現在之我”和“童年之我”并置對觀,在表面層次,看似是從“現在”的視角追憶過去,而在深層次里,則是借助“童年”之眼凝視乃至審視童年之后長長的“現在”,并把內心里的理想渴求投射到“牧歌”意境的營造上。 就此而言,《離別故鄉》無疑是“童年牧歌”系列值得特別注意的一篇。此篇既是作者與故鄉和童年的告別曲,又是邁向獨立成人之路的贊歌,筆墨酣暢,語調悲愴,在情節脈絡上相當于整組散文的終章,而在輪廓鮮明的民族救亡大背景上,刻寫個人的命運變化和倔強成長,這寫法本身也標示了牛漢的思想和寫作從早期到晚期的一慣性。牛漢從1940年開始寫作并發表詩歌時候起,即投身到左翼的革命文學潮流之中,數十年歷經坎坷遍體鱗傷而其志無改,他晚年寫作的“童年”系列散文和他的詩作一樣,并無意經營超然世外的閑適境界和充滿閑情逸趣的故事,他所創造的“童年世界”,是和人間社會的苦樂悲歡息息相通,和中國革命的時代大潮血肉相連的世界。而牛漢的特異之處在于,他從不以公式化的“時代”或“革命”概念去切割或界定個性的人,而始終堅持從人的切身經驗,從人的個性的豐富發展和自由張揚去理解和展現時代與革命,在此意義上,《送牢飯和公雞打鳴》可謂是一篇典型的文本。題目看似兩件互不搭界事情的超現實主義式的連接,身陷囹圄的舅舅——一位知識精英型的共產黨人,屬于牛漢走向革命的啟蒙者,但他在牢房里留給牛漢的深刻記憶,卻不是通?梢韵胍姷挠⒂滦袨楹脱赞o教誨,而是意外地讓外甥學公雞打鳴,并且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參與進來,“鳴唱得十分盡興”,甚至“流出了眼淚”。如果說當時牛漢對此印象深刻可能出自童稚的好奇,那么,幾十年后,自己也多次經受了牢獄之災,牛漢用文字重述這一情景,狀寫公雞鳴唱的聲音和氣勢,特別是對其在黑沉沉的黎明之前傾注整個生命縱情歌唱的濃重渲染,顯然具有了更為深長的意蘊和象征意義,甚或可以說,是對革命和革命者應有境界和生命狀態的重新塑型。 牛漢的散文當然不限于“童年牧歌”,他的懷念師友之作自然成為另一個系列:胡風、雪峰、聶紺弩、蕭軍、艾青、路翎、呂熒……,都是左翼革命文學行列里的著名人物,都毫無例外地命運多舛而始終葆有高貴人格和自由不羈的精神,牛漢和他們命運與共的際遇,使得他下筆格外凝重遲滯,他說:“雪峰同志的一生,有如山脈一般的起伏,山脈一般的壯麗”(《以心靈關懷心靈》),但他僅僅記錄了“雪峰和呂熒的*后一段友情”。聚焦于山脈的一角,把更多的內容濃縮在文字之后,是這組散文的一致特色,而那些浮雕般呈現出來的情景、細節和意象,因為作者一直銘刻在心,醞釀已久,血肉相連,如他所激賞的艾青的《吹號者》吹出的帶著纖細血絲的號音,寫出來便具有特別的震撼力量。應該把這組散文和“童年牧歌”系列對讀,才能更好地理解,為何牛漢直到晚年也絕不肯做所謂士大夫文人狀,而是直向荒涼貧瘠的鄉野尋找自己的根;也才能更好地體認,為何牛漢會那樣誠摯地為僻居鄉間的親人們獻上心曲,那樣虔敬地為像大地一樣默默無言也默默無聞的底層人物寶大娘、禿手伯造像。他曾這樣評價艾青:“他的所有的詩都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藝術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一顆不滅的詩星》)這評價同樣可以移到牛漢本人身上。 牛漢對底層普通人的摯愛幾乎與生俱來,經過左翼革命文學的滋養而更為發揚,并深深滲透到了他的修辭表現里,尤其是在“童年牧歌”系列,他近乎迷戀地從故鄉“母語”里汲取營養,而那些帶著濃郁鄉野氣息和蓬勃生機、無法被現成的詞典所定義的詞語:綿綿土、砍山鞋、燈籠紅等,在他的散文情境中,都成為了“詩眼”般的意象。在詩歌寫作領域,牛漢自覺追隨艾青的傳統,努力從鮮活的日常口語里提煉詩的韻律和節奏,他說:“口語是*富于人性的親切感的,是直接從心靈里流出的脈息”。(牛漢《不可遺忘的聲音》)他的散文也表現出了同樣的追求,且因其廣闊的包容性而顯得更為汪洋恣肆元氣淋漓。牛漢的散文數量不多,但多為精品,以質樸而莊嚴的質地,提升了中國當代散文的質感。 王中忱 2022年1月16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牛漢散文 內容簡介

《牛漢散文》 牛漢的散文如高山上奔騰而出的瀑布,如荒原里無盡燃燒的野火 童年牧歌系列,以質樸優美而莊嚴的質地,提升了中國當代散文的質感。 (中國現當代名家散文典藏) 【作品評價】 如果文學界也像當年的法國繪畫界那樣舉辦散文的“落選者沙龍”,牛漢很有可能名列其中。這當然首先因為他作為詩人的名聲過于顯赫,遮掩了其他方面的成就,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在散文寫作方面所做的探索,并不體現在一般所說的表現形式上,他既不刻意謀篇布局,也無意雕琢辭藻,行文如云如風,或者更像從高山上奔騰而出的瀑布,在荒原里無盡燃燒的野火,率性而為,自然天成,接近不設置甚或是有意摒棄具有高辨識度的所謂“風格標記”,自然不易被習慣于“散文”特別是“美文”常規的閱讀者所體會,而這正是牛漢散文的特色之所在。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王中忱 “這幾年,我不是返回童年世界,而是創造了一個童年世界。” 牛漢是在長時間的“詩歌階段”之后,進入“散文時期”的,他的散文,以自己離開故鄉前的十四年生活為母題,將之前未納入詩歌創作的童年、故土、自然、鄉鄰、父親、母親等早期生命體驗融進童年回憶——降生在厚厚的“綿綿土”上,成長在滹沱河上游的苦寒之地,心底里流淌出深沉的生命之歌,與讀者產生強烈的共情。 本書精選牛漢散文60余篇,包括童年名篇《綿綿土》《打棗的季節》《月夜和風箏》《海琴》《父親,樹林和鳥》等;懷人佳作《一顆不滅的詩星》《荊棘和血液》等,以及散文漫談《詩和散文都是我的命》《談談我的土氣》等。配以作者不同時期照片二十余幅,圖文并茂,給讀者豐富的閱讀體驗。

牛漢散文 目錄

【目錄】

導讀

綿綿土

*初的記憶

騾王爺

——童年牧歌一章

去摘金針菜的路上

上學**天和墨刺的梅花點

我偷了孔夫子的心

——追念死去的**個朋友

我的腳與砍山鞋

燈籠紅

祖母的呼喚

我的**本書

**次繪畫創作

打棗的季節

吃螞蟻

玉米漿餅

心靈的呼吸

月夜和風箏

陽婆和月明爺

——祖母講的神話

海琴

塑造夢的泥土

喂養小雀兒

寶大娘

掏甜根苗

苦香的,柳笛聲聲

掃霽人兒

早熟的棗子

少年與螢火蟲

——父親對我講的童話

父親,樹林和鳥

迷人的轉蓬

禿手伯

活著的傷疤

母親的**次人生經歷

一斗綠豆

滹沱河和我

一窠八哥的謎

接羔

活吞小魚仔的悲劇

送牢飯和公雞打鳴

——童年牧歌之一

高粱情

離別故鄉

我的祖先和一把劍的傳說

含羞草的冤屈

水仙的晚年

我和小白

童心

重逢**篇:路翎

以心靈關懷心靈

——憶雪峰和呂熒的*后一段友情

漫說老聶

一顆不滅的詩星

——痛悼尊師艾青

一個不相信死的人

——記與蕭軍*后一次見面

詩人天藍騎馬去了

詩和蘇金傘和我

一個鐘情的人

——曾卓和他的詩

荊棘和血液

——談綠原的詩

散文這個鬼

詩和散文都是我的命

談談我這個人,以及我的詩

談談我的土氣

我是怎樣寫《鄂爾多斯草原》的

詩的新生代

——讀稿隨想

關于文字與創作的關系

——與鄭敏的通信

我仍在苦苦跋涉


展開全部

牛漢散文 節選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無邊無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蕩著近乎重逢的狂喜。沒有模仿誰,我情不自禁地五體投地,伏在熱的沙漠上。我汗濕的前額和手心,沾了一層細細的閃光的沙。 ——牛漢《綿綿土》 很小的時候,看到祖母和母親打棗,千百顆棗子從她們身上朝四面八方濺射著,映著秋天濃艷的陽光,那種夢境般的情景,到今天仍歷歷在目。光芒四射的紅棗墜落下來,從祖母和母親身上濺射出去,祖母和母親變成了兩個能發光的神話里的人物。 ——牛漢《打棗的季節》 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它大,我小,我永遠長不到它那么大。但是,我又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里,包括它那深褐色的像蠕動的大地似的河水,那顫栗不安的岸,還有它那充滿天地之間的吼聲和氣氛。幾十年來,每當瀕于絕望時,我常常被它的呼吼聲驚醒過來。 ——牛漢《滹沱河和我》 我們家鄉有一種香瓜叫做“燈籠紅”。這瓜熟透了以后,瓤兒紅得像點亮的燈籠。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燈籠紅。她面孔黧黑,布滿老樹皮般的皺紋,可是心靈卻如瓜瓤那么又紅又甜。我的童年時期見過不少這樣的老人,他們經歷了艱難的一生,*后在生命的內部釀出并積聚起雋永而仁慈的美好性靈。 ——牛漢《燈籠紅》 在一篇文章里,我說過“鼻子有記憶”的話,現在仍確信無疑。我還認為耳朵也能記憶,具體說,耳朵深深的洞穴里,天然地貯存著許多經久不滅的聲音。這些聲音,似乎不是心靈的憶念,更不是什么幻聽,它是直接從耳朵秘密的深處飄響出來的,就像幽谷的峰巒縫隙處滲出的一絲一滴叮咚作響的水,這水珠或水線永不枯竭,常常就是一條河的源頭。耳朵幽深的洞穴是童年牧歌的一個源頭。 ——牛漢《燈籠紅》 童年時,我沒有見過海,但我從海琴聲中聽到了大海美妙的旋律。后來,我見到大海,大海的濤聲當然比海琴的聲音要雄渾得多,但是它并不能代替我童年的海琴,即使是交響樂,也淹沒不了海琴聲音: ——牛漢《海琴》 泥土是我的另一個母親,我從泥土學到心靈的語言,它的辭語是奇特的,充滿了激情和幻夢。 ——牛漢《塑造夢的泥土》 挖下的土不是散的,酥的,是成片成片的,像花瓣兒似的會卷了起來。我裝了滿滿一籃子,仿佛采了一籃子鮮活的泥土的花朵。真的,不但像花,聞一聞還有些沁人心脾的奶汁的氣味。以后,我隔幾天悄悄來挖一次。這種土,質地為什么這樣的奇特,大概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否則為什么能透出光彩,還有著天然的可塑性?人還沒有去用它去雕塑什么,它自己已快活地綻成一片片花瓣。 ——牛漢《塑造夢的泥土》 我當年在家鄉做夢似的捏弄出那么多的泥東西,得到同伴們的喜愛,絕不是由于我的心靈手巧,而是因為那方土脈本身有靈氣,那片古老的純凈的黃土地渴望著把自身塑成*美的生命。 ——牛漢《塑造夢的泥土》 從口外草地回來的人,身上多半帶著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傷疤。如果傷在手上臉上,誰都看得見,而有些傷是很難看見的;首先,他就不愿讓誰看見,而有些傷,即使讓你看,你也看不見。這些傷,痛在骨頭里,深深地藏在倔強而沉默的心靈里,只能從他們艱難的步態(并非由于衰老,他們大都不過三十幾歲的人)和深重的哮喘聲中,猜想到他們曾經遭受過難以想象的磨難和病痛,小災小病難不倒他們。 ——牛漢《禿手伯》 綿綿土 那是個不見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黃昏。天地灰得純凈,再沒有別的顏色。 踏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個夢境。幾十年來,我從來不會忘記,我是誕生在沙土上的。人們準不信,可這是千真萬確的。我的**首詩就是獻給從沒有看見過的沙漠。 年輕時,有幾年我在深深的隴山山溝里做著遙遠而甜蜜的沙漠夢,不要以為沙漠是蒼茫而干澀的,年輕的夢都是甜的。由于我的家族的歷史與故鄉人們走西口的說不完的故事,我的心靈從小就像有著血緣關系似的向往沙漠,我覺得沙漠是世界上*悲壯*不可馴服的野地方。它空曠得沒有邊沿,而我向往這種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無邊無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蕩著近乎重逢的狂喜。沒有模仿誰,我情不自禁地五體投地,伏在熱的沙漠上。我汗濕的前額和手心,沾了一層細細的閃光的沙。 半個世紀以前,地處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鄉,孩子都誕生在鋪著厚厚的綿綿土的炕上。我們那里把極細柔的沙土叫做綿綿土!熬d綿”是我一生中覺得*溫柔的一個詞,辭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說的意思。孩子必須誕生在綿綿土上的習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輩輩的先人從沒有解釋過,甚至想都沒有想過。它是圣潔的領域,誰也不敢褻瀆。它是一個無法解釋的活的神話。我的祖先們或許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還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從土地里長出來一樣的不可懷疑。 因此,我從母體降落到人間的那一瞬間,首先接觸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熱炕上焙得暖呼呼的。我的潤濕的小小的身軀因沾滿金黃的沙土而閃著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園老姑姑那雙大而靈巧的手用綿綿土把我撫摸得干干凈凈,還湊到鼻子邊聞了又聞,“只有土能洗掉血氣。”她常常說這句話。 我們那里的老人們都說,人間是冷的,出世的嬰兒當然要哭鬧,但一經觸到了與母體里相似的溫暖的綿綿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體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們這些詩一樣美好的話,并沒有什么神秘。 我長到五六歲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廝混。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邊,小聲說:“限你兩天掃一罐子綿綿土回來!”“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 “這事不該你問。”祖母的眼神和聲音異常莊嚴,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時那種虔誠的神情,“可不能掃粗的臟的!彼撐乙欢ㄒ獟呔墼诖皺羯系木d綿土,“那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凈土,別處的不要! 我當然曉得。連麻雀都知道用窗欞上的綿綿土撲棱棱地清理它們的羽毛。 兩三天之后我母親生下了我的四弟。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軀,紅潤潤的,是綿綿土擦洗成那么紅的。他的奶名就叫“紅漢”。 綿綿土是天上降下來的凈土。它是從遠遠的地方飄呀飛呀地落到我的故鄉的,F在我終于找到了綿綿土的發祥地。 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軟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夢到了我的家鄉,夢到了與母體一樣溫暖的我誕生在上面的綿綿土。 我相信故鄉現在還有綿綿土,但孩子們多半不會再降生在綿綿土上了。我祝福他們。我寫的是半個世紀前的事,它是一個遠古的夢。但是我這個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對故鄉綿綿土的眷戀之情。原諒我這個癡愚的游子吧。 打棗的季節 麥熟一晌,從收割到凈場,不過三五天工夫。打棗也有個季節,記得是在農歷的八月中旬,也不過三五天,全村的棗樹差不多就打光了。打棗多半是在半前晌,多由女人和娃娃們操持和盡情享受;是的,打棗確是一種使心靈快活的享受,可惜一年只能有一回。那幾天,整個村莊此起彼落地爆響著一陣陣的歡騰聲:先聽到成千的棗子在地上蹦蹦跳跳的聲音,接著就響起了孩子們噢噢的歡呼。熟透的紅棗,在陽光的照耀下,忽閃忽閃地瀑布般濺落下來,在院子里滾來滾去,總有那么幾顆跑到誰也難以找到的角落躲起來。打棗撿棗都十分有趣。 我家有兩個院子,地勢高的上頭院有四棵棗樹,下頭院只有一棵。下頭院的一棵不大結棗,它彎腰駝背,老態龍鐘,有半邊樹干沒有皮。下頭院早年有個牲口圈,曾祖父在世時,我家還趁一套大車和一匹騾子。這棵棗樹的皮就是被那匹騾子蹭癢蹭掉的,這是曾祖母對我說的。這棵傷殘的棗樹沒有人管,棗子剛見點紅圈兒,就被孩子們摘去大半,實際上扔的比吃的多。我不吃這棵樹的棗子,我總是摘上頭院挨門的那棵樹的棗子,它汁多,核小,又大又甜。我們家收棗,實際上只有兩棵樹上有棗可打,一棵在羊圈的門口,一棵緊靠父母住的房子。這兩棵樹的棗子我和弟妹們都不大敢摘。 打棗前個把月,已經摘過一回,是由我攀到樹上一顆顆地摘的。揀個兒大五六成熟的,滿滿地摘一大籃子。母親把它們洗凈裝在瓷罐里做醉棗。村里做醉棗的人家不是很多。醉棗的壇子嚴嚴地封著,擱在父母房里的條桌上,開壇的一瞬間,孩子們都屏著氣團團圍著母親,壇蓋一開,一股濃烈的酒香棗香噴發了出來,正在院子里的祖母立刻便可聞到,笑笑說:“醉得正合適!币亲淼镁莆秹旱沽藯椢,就不算合適。開壇時,醉棗的香氣隔幾家院子都能聞到,仿佛綻開了一朵奇異的香噴噴的仙花。開壇的當天,金祥大娘照例來我家要一碗醉棗,回去給當屠夫的大伯下酒。我家收棗時節,父親從不插手,寧神靜氣地在屋里看他的書,炕桌上擺一碟剛剛出壇的紅艷艷的胖胖的醉棗?磶醉摃,吃一顆醉棗。 打棗的事由我祖母主持,先命令我把整個院子掃凈,一粒羊糞蛋都不能留。打棗前,我早已高舉竹竿,威風凜凜站在樹下聽候發令。祖母再三叮嚀我,切不可使勁太大,下手要輕。當棗子噗拉拉墜落,擊打在我的頭上、肩頭上、手臂上,不但不感到疼,還有一種酥癢的快感。而且凡是落在人身上的棗子,彈跳得格外遠。很小的時候,看到祖母和母親打棗,千百顆棗子從她們身上朝四面八方濺射著,映著秋天濃艷的陽光,那種夢境般的情景,到今天仍歷歷在目。光芒四射的紅棗墜落下來,從祖母和母親身上濺射出去,祖母和母親變成了兩個能發光的神話里的人物。如果我四十多年前把畫學成,早已把這情景畫了出來。 我自小認為,我的祖母是個內心靈秀的女人,她常常說出一些極有詩意的話。打棗時,她似乎詩興大發,說,“樹上的棗子不能打得一干二凈,要留十顆八顆。到下雪時,這幾顆留下的棗子會出奇的紅,出奇的透亮。”祖母指著樹尖上的那幾顆晶紅的棗,又說,“一來看著喜氣,二來冰天雪地時,為守村的鳥雀度饑荒。”老人們說,一個村子,總會有幾只不愿飛走,忍饑挨餓死守著村子過冬的鳥雀。樹上的棗很難打盡,樹梢的棗大都是后結的“老生子”,*后的果實往往不會成熟,棗樹總是格外地護著它們,有時使著勁兒打,它們像焊在樹枝上一樣牢固。祖母對我說:“老生子不能打,再打,棗樹會生氣,明年不結棗子,或者結出來的也是苦的! 打棗,不但女人和娃娃們快活,棗樹何嘗不快活!聽到棗子濺落到地的聲音,光芒四射地從樹身上飛濺出去,晶亮如飛虹,那情景,那聲音,那光彩,棗樹能不感到快活嗎?祖母深信不疑,我也信。 燈籠紅 我們家鄉有一種香瓜叫做“燈籠紅”。這瓜熟透了以后,瓤兒紅得像點亮的燈籠。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燈籠紅。她面孔黧黑,布滿老樹皮般的皺紋,可是心靈卻如瓜瓤那么又紅又甜。我的童年時期見過不少這樣的老人,他們經歷了艱難的一生,*后在生命的內部釀出并積聚起雋永而仁慈的美好性靈。 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歲以上,我四歲那年,她無疾而終。我跟她在一盤大炕上挨著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鋪好,像往常那樣,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動地盤腿坐在上面,為的是把被窩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鉆進被窩,曾祖母隔著被子撫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為止。那時正是嚴寒的冬天。當我在溫暖的被窩里做著夢的時候,曾祖母在我身邊平靜地向人生告別了。 我睡得死,醒來時天大亮。平時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說話,今天為甚仍穩睡著?側臉一瞧,一雙繡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頭外面,不是過大年,為甚穿新鞋?還有,她怎么頭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來,看見姐姐立在門口嚶嚶地哭泣,屋里有幾個大人靠躺柜立著。我坐起來。剛喊了聲“老娘娘”(家鄉對曾祖母這么叫,**個“娘”讀入聲),就被一雙有力的手臂連被窩一塊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著,我并不曉得曾祖母已死,喊著“老娘娘……”這時我才聽見我的幾個姐妹也都哭喊著“老娘娘”。 我家的大門口平放著一扇廢棄的石磨,夏日黃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從遠遠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著嗓門喊我:“漢子,漢子,快過來!”我們家鄉女人把丈夫才叫“漢子”。曾祖母“漢子漢子”的叫我,引得過路的人狂笑不止。這個細節一直沒有忘記。我跑到她身邊,她牽著我的手走進大門。一進大門,有一間堆放麥秸的沒門沒窗的房子,麥秸經過碌碡壓過以后很柔軟,我們叫“麥滑”。當年的麥秸都有股濃馥的太陽味兒,我自小覺得凡太陽曬過的東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兒。在收割季節的莊稼葉子上能聞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聞到,熟透的“燈籠紅”香瓜散發出的太陽味兒*濃。 曾祖母叮嚀我:“你看著,不要讓人來!蔽倚睦锶靼祝傺b著懵懵懂懂,隔著麥秸,我早聞到了誘人的燈籠紅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麥秸上,雙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個身子幾乎埋進麥秸里,麥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陽味兒被揚了起來,刺得鼻孔直癢癢。她終于掏出三五個“燈籠紅”,逐個聞一聞,挑出其中*熟的一個遞給我,把剩下那幾個又深深地寄在麥秸里面。家鄉話中的“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麥秸里兩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釀得全熟,濃濃的香味溢出了瓜皮。香味正如同燈放射出的光芒,只不過不像燈光能看得見。其實跟看得見也差不多,一聞到香味就等于看見紅爍爍的瓜瓤了。我們回到大門口磨盤上坐著,曾祖母眼瞅著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我連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給我的只有上面說的一些夢一般的事跡。隱約地記得她個子很矮小,穿的襖肥而長,寬大的袖口卷起半尺來高,里面總寄放些小東西,她會從里面給我掏出幾個醉棗或麥芽糖。對曾祖母的手我還有記憶。她總用干澀的手撫摸我的面孔,晚上當我鉆進被窩,她的手伸進被窩久久地緩慢地撫摸著我,從胸口直撫摸到腳心,口里念念有辭:“長啊,長啊!”我現在仍能隱隱感觸到她的手微微顫動著,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別的,關于她,我什么也記不得了。她早已隱沒進了無法憶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歷史的內腔之中了。 聽說曾祖母年輕時性子很剛烈,說一不二,村里有個姓王的武舉人(是全縣有名的摔跤場的評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卻異常的溫厚,像收完了莊稼的一塊田地,安靜地等著大雪深深地封蓋住它。她從人世間隱沒了,回歸到了生養她的渾然無覺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們(無以數計)生命的靈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月夜和風箏 在我童稚的心里,父親很深沉,與父親的生命能以融合的月夜和風箏也很深沉。深沉,意味著識不透底蘊。對于月夜和風箏,父親有許多自己的哲學和具有哲理的玄想。他當年不到三十歲,經歷了五四運動和大革命,人顯得有點蒼老。我正在童年,對父親困惑不解。經過五六十年心靈的反芻,現在才漸漸地有些理解了:父親當時精神上很困厄,活得不舒展。 父親從來不在白天放風箏。祖母說他的風箏是屬蝙蝠的。父親說:“白天不需要風箏,白白亮亮的天空,要風箏干什么?”父親總是當天地黑透了之后才去放風箏。奇怪的是,白天沒有風,黃昏以后,常常不知不覺地來了微風,似乎不是從別處刮來的,風就藏在我們村子里一個角落,它覺得應該醒了,站直身子,輕飄飄地跑起來。有時候,白天風刮得很狂,一到黃昏便安生些,仿佛事先與父親和風箏有過默契。 放風箏在春二月,天日漸長起來。天暗下來時,不用父親喚我,我會跟在他后面,幫著把風箏從我家的東屋弄出來。丈把高的人形的“天官”風箏由父親自己扛,我用雙臂抱著放風箏的麻繩,纏得很緊,足有西瓜那么大那么沉。父親悠然地看看天,說:“又是個月明的天!”只有我知道,他并不是贊美月夜,他希望的是沒有月亮和星星的黑夜,“沒有月亮多好!备赣H慨嘆一聲。實際上黑透了的夜極少。我對父親說:“有月亮放風箏才好。”我想,天黑會悶人,有月亮能看見升天的風箏,看見紅燈籠與星星在一塊閃爍,還能望見海琴振顫的翅羽。父親不答理我。到得街上,他說:“沒有月亮和星星,天是囫圇的,完完整整的!薄盀槭裁?”我問。父親回答:“天黑透了,天才能安靜下來,風箏在天上才自在。天空只有風箏和燈,只有海琴的歌,一個完美的世界!备赣H像是在吟詩。我當時還是喜歡在月明的夜放風箏,我喜歡望著朦朧的天,它越看越深,越看越高,風箏飄帶上的月光跳來跳去,還能看見變化莫測的飛云。紅燈搖搖晃晃,比所有的星星快活得多。如果天全是黑的,我們什么也看不見,天也看不見我們。父親搖搖頭不作解釋,他清楚他那套玄想無法讓我理解,而我也有我自己童稚的玄想。 父親年輕時喜歡寫詩、吹簫。他有時自言自語,以為我聽不懂,聽到我的某一句問話以后,他驚愕地回過頭來望一望我,似乎我不應該聽懂他的話。 總有一群小孩跟在我們后面吵吵嚷嚷,如果我和父親不放風箏,這些孩子都不會到街上來,家里老人不放心他們在月亮地里跑動。我和父親照例在一個小的廣場上停下來。這里實際上是村里的一個十字路口,沒有車馬,就成為一處注滿月光的開闊的地方?勘边,有個高坡,父親站在上頭就能把風箏放到天上去,不需要助跑,他讓我把風箏直立在丈把遠的地方,在背后扶著風箏。父親高高揚起雙臂,猛地向上一拽,風箏抖動一下,被驚嚇得跳起來。父親手中的繩子一抖一拽地就把風箏逗到了空中。風箏顯得很高興,它和父親配合得很好。一會兒風箏就升高了。風吹著,月光撫摩著“天官”的彩衣,發出瑟瑟的聲音。 一到春天,村里的棗樹上,總有風箏掛在樹上,都是孩子們的瓦片風箏,父親的風箏從來沒有掛在樹上過。我們村家家院子里,多半有幾棵棗樹,棗樹是長不高的,風箏很容易就能越過。等到風箏放得很高以后,父親橫著身子一步一步地移到五道廟前。五道廟有結實的柵欄,父親把繩子放盡,手里只剩下一根光滑的木棒,他把木棒橫別在柵欄上。 五道廟前是個熱鬧的人場,這時父親掏出煙鍋,抽著后,就坐進人群里去,似乎風箏跟他無關了。這時我感到風箏只歸我所有了。我擔心天上風大,風箏會倒栽下來。我不時用手摸摸繩子,如果繩子繃得太緊,發出嘎吱的聲響,我就對父親說,“繩子怕要斷!薄皼]事!备赣H對我說,“你快回去把燈籠和海琴拿來。” 這時才是我*高興的時刻。我跑得飛快,幸虧有月亮,看得清路,身后跟著一串孩子,仿佛我是風箏,身后的一長串孩子是風箏的飄帶。“成漢哥,今天的海琴讓我拿!”“成漢哥,燈籠由我拿!” 父親的海琴和燈籠擱在東房的供桌上,蠟,我得向祖母要,蠟不能隨便放,擱在供桌上,一會兒就會被老鼠吃光。我和孩子們又是一陣小跑,我當然地跑在前頭,同伴們有的拿蠟,有的提燈籠。海琴由我拿,我從不讓別人碰的。 父親站起來,用手摸摸風箏的繩子,如果繩子繃得不夠緊,海琴常常放不上去。父親放海琴和燈籠不讓別人插手,他先把海琴聯到繩子上,再把燈籠掛在海琴下邊。他總是當風箏穩定到*佳狀態時,才小心地把燈籠點亮。我和孩子們鴉雀無聲,等待著海琴和燈籠開始升起的一剎那,父親異常專心,眼睛也明亮起來,不住地看天、看燈籠和海琴,只聽孩子們一聲喊:“海琴動了,動了!”海琴在一片歡呼聲中沿著琴弦似的繩索嗡嗡地歌唱著升了上去,越升越快。我把耳朵貼著繩子諦聽,真能聽到遠方大海的聲音,嘿,大海的聲音原來像一群蜜蜂在飛。父親目不轉睛地看著海琴和燈籠升到風箏那里。 天空出現了一顆與眾不同的紅色的星,搖搖晃晃的星,會歌唱的星。燈,在天空,也不過亮半個鐘頭。燈滅了以后,放風箏的高潮便結束。孩子們紛紛回家。我仍忠實地守望著天上的風箏。失去燈,風箏看去更明顯些,它搖曳著,隱約能聽到飄帶撲瑟瑟的聲音。燈籠和海琴也像我一樣陪伴著風箏,還有天上的月亮和星星。直等到半夜,父親和廣場上的人都立起身來,父親才和幾個大人把風箏收了下來。如果大人們的“自樂班”還忘我地吹奏響器,何時收場就難說了。風箏在天上多半很安生,只有幾次,忽然起風,父親提早收下風箏來。風箏靠墻立著,我守著它,還守著燈籠和海琴。大人們仍吹吹打打,不愿散場。 父親年年都要放風箏。每年都認真地把風箏修補一番,重新染一次顏色。村里放風箏的人有好多家,都沒有我父親放風箏那樣虔誠和認真。我們村和附近幾個村流行一個諺語:“史桂林的風箏頭一份兒!辟u豆腐的老漢夸自己的豆腐說:“我的豆腐是史桂林的風箏。”父親的風箏掛上燈籠之后,三五里內的幾個村莊都看得見。 這放風箏的一套技能父親是怎么學來的,可能是我們家鄉自古傳下來的,也可能是他從北京城學來的。但是,我在北京待了這么多年,為什么沒有見過有人夜里放風箏,更沒見過掛海琴和燈籠的風箏,真感到奇怪和遺憾。 父親為什么總在月明的夜放風箏,而且特別喜歡在黑夜掛燈籠和海琴,我此刻真有點理解了。如果我現在放風箏,我也一定在黑夜放,而且一定掛上燈籠和海琴。 當風箏放穩了之后,父親就不停地抽煙,很少跟誰說話,他仿佛很深地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他放風箏跟他吹簫的神情很相近。他有自己放風箏的哲學,希望風箏帶著燈籠的光亮和海琴的歌,也帶著他的心靈,升向高高的空曠的夜空。 后來,到了四十年代,我知道,父親在家鄉那些年寫過不少的詩,有舊詩,也有新詩,從來沒有發表過,他似乎沒有想到過要發表。 還有,父親一生嗜酒。他放風箏之前,喜歡先喝點我祖母釀的黃酒。我們家鄉的春二月,大地還沒有完全解凍,夜間是很冷的,有月光的夜更加清冷清冷。 似乎一旦風箏連同海琴和燈籠升到天上,月夜就變得溫暖起來。至少我父親的感覺是這樣。

牛漢散文 作者簡介

牛漢 (1923—2013) 原名史成漢,又名牛汀,蒙古族,山西定襄縣人。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1940年開始文學創作,以詩聞名,同時也是散文大家。已出版詩集、散文集二十余本。詩集《溫泉》獲全國優秀新詩集獎。歷任《中國》執行副主編、《新文學史料》主編,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名譽委員、中國詩歌協會副會長。近年來在日本、韓國、馬其頓等國出版了詩歌選集。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av | 国产做爰免费视频观看 | 成人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色一欲一性一乱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 资源站在线 | 黄漫在线免费观看 | 激情丁香开心久久综合 |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在线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 中文字幕无码视频手机免费看 | 久久天堂影院 | 小12萝裸体自慰出白浆 | www.黄网| 国产精品天天干 |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 毛片片 | 青青草原在线免费观看 |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 国产欧美精品aaaaaa片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 ssswww免费久久 | 丝袜 中出 制服 人妻 美腿 | 91亚色视频在线观看 | 特黄特黄一级黑寡妇 | 色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三区 |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啊v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西瓜色吧 |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 国产免费高清视频 | 97国产在线视频 |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亞洲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免费看a级| 高清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