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共享福祉,至善求索 : 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之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46529
- 條形碼:9787569946529 ; 978-7-5699-4652-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享福祉,至善求索 : 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之路 本書特色
1. 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作序,中國社會科學院知名學者杜志雄領銜撰寫 2. 全面呈現共同富裕問題的復雜性,貫通經濟學、社會學、哲學等學科領域,形塑了階層、職業、地域、代際的立體化考察維度。 3. 旗幟鮮明地把人群置于推進共同富裕的中心地位,低收入人群是主要目標群體,高收入人群是積極貢獻者和先行者,中等收入群體則是“不在的在場者”,是可以拼搏成就夢想、充分享受生活的理想社會主體。 4. 觀點鮮明地把至善求索看作貫穿歷史與未來的人類逐夢主線,論證共同富裕既是從小康到大同的必經通道,也是社會主義從空想走上康莊大道的真切體現。 5. 旗幟鮮明論證共同富裕的本質內涵從全體人民來說就是共享福祉,這對于大部分著述側重于收入和財富增長以及公平分配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彌補。 6. 突出兩類人群。青年是共同富裕的生力軍,但面臨諸多問題,容易被忽視;高收入人群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角色可能被誤解了,他們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帶動作用,甚至做追求自我實現的先行者。 7. 將二十大報告中共同富裕政策、精神充分融入書中 一部原創通俗理論作品,具有歷史厚度、理論深度、社會熱度、人本溫度。
共享福祉,至善求索 : 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之路 內容簡介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之一。本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中國具體實際,科學把握共同富裕的內涵要求,圍繞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的內涵、解決低收入問題是共同富裕的核心問題、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促進西部地區居民的共同富裕、青年群體的共同富裕、高收入人群在共同富裕中發揮更積極作用,以及共同富裕的中國道路等八7個方面,闡釋了推動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我們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關于共同富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穩步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提供了重要參考。
共享福祉,至善求索 : 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之路 目錄
導言 觀照處于新的時代方位的我們
第
**章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一 新時代中國強調共同富裕的必然性 / 3
二 新發展階段推動共同富裕的必要性 / 15
三 共同富裕社會:從小康到大同的至善求索 / 24
第二章 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的內涵
一 全面發展的富裕 / 35
二 所有人的富裕 / 50
三 循序漸進的共同富裕 / 56
第三章 低收入群體困難是共同富裕的關鍵問題
一 低收入人群的規模和分布 / 63
二 低收入人群的兩種類型 / 66
三 低收入人群共同富裕的條件與挑戰 / 72
四 低收入人群共同富裕總體思路 / 82
第四章 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
一 鄉村是共同富裕的“洼地”/ 93
二 鄉村落后的歷史軌跡 / 99
三 新世紀城鄉關系的重構 / 103
四 正確認識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 109
五 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兩大路徑
第五章 促進西部地區居民的共同富裕
一 西部區域發展的政策回顧 / 121
二 各區域共同富裕的愿景 / 128
三 增強西部內生發展能力 / 131
四 健全區域共同富裕的協同機制 / 139
第六章 青年群體的共同富裕
一 當代青年的總體特征 / 149
二 青年農民工 / 156
三 白領青年 / 161
四 發揚當代青年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 167
第七章 高收入人群在共同富裕中發揮更積極作用
一 積極參與第三次分配 / 175
二 發揮全面帶動作用 / 181
三 率先追求自我實現 / 187
四 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大有可為 / 192
第八章 中國共同富裕的現實路徑
一 走高質量發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 201
二 走區域協調發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 207
三 走共享發展成果的共同富裕之路 / 215
四 走民生服務發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 222
共享福祉,至善求索 : 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之路 節選
發揚當代青年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青年一代是中國當前*年富力強的群體,他們是勞動力大軍中的中堅力量,在勞動力市場上是*有競爭力的群體,他們的知識水平、勞動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可塑性都是非常強的,實現共同富裕需要他們的貢獻與創造,他們也應收獲與其付出相匹配的收入和財富。就共同富裕的建設而言,不僅要求青年群體參加到建設中來,更重要的是要切實地讓青年群體共享建設共同富裕的果實,要讓青年群體在共同富裕的建設過程中切實改善自身的生活處境,通過共同富裕的建設來減輕青年群體的生活壓力,提振青年群體的生活信心。 (一)青年是推進共同富裕的生力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目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全體人民攜手共進、努力奮斗,以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終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勞動力構成中的主體,青年群體在共同富裕的建設中擔負著更為重要的責任。 與此同時,在參與建設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青年群體也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和挑戰。從特征上來講,青年勞動力是結構性差別非常大的群體,這種差異帶來的不均衡性后果影響著共同富裕的實現。在就業方面,我國當前勞動力市場存在著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學歷歧視、地域歧視等問題,阻礙了青年的成長發展。在生活方面,青年群體面臨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贍養父母等負擔過重,導致其失去發展動力,阻礙其創業創新的熱情。青年時期需要解決立業、成家等人生重大問題,他們遭遇的挫折和困境可能導致一些負面影響,比如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從而給其人生發展帶來較大壓力。此外,由于代際流動的繼承性得到強化,青年群體的社會流動出現了“階層固化”現象。這表明,青年所受的教育和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無法決定其社會地位,降低了青年群體競爭和奮斗的積極性,導致個體采取“躺平”方式面對壓力以及不公平社會現狀。 這種消極心態不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社會氛圍,且已成為當前實現共同富裕進程中的阻力之一。因而,實現共同富裕需要依靠青年,同時也要理解青年、引導青年,促進青年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大限度發揮青年在實現共同富裕中的積極作用。 (二)理解、引導和服務青年 政府和全社會要為青年人參與共同富裕的建設、為青年群體實現共同富裕目標考慮,不僅僅是要解決青年群體的某些緊迫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推動青年群體借助共同富裕的國家政策機遇實現自身的發展,從而推進社會真正進步。青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能和機會,理所應當是“擴中”的主要對象,要讓青年群體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和生活機會躋身中等收入群體。這就需要提高青年群體的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切實解決青年群體面臨的主要問題,緩解青年群體的多重焦慮,推動更多青年群體進入中等收入水平行列,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多個方面理解青年、引導青年,使得青年人主動參與到共同富裕的建設中來,*終實現包括青年人在內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 1. 做好思想引領, 引導青年理性看待成長發展與共同富裕 青年群體具有迫切改變現實境況的愿望,焦慮情緒下對改變現實強烈的渴求容易把他們帶入對“共同富裕”烏托邦式的幻想中,并*終可能因這種幻想破滅而陷入虛無主義或更大的危機中。因此要做好思想引領,引導青年理性看待成長發展與共同富裕。通過多種宣傳教育工作,引導青年人正確理解共同富裕,*終達成社會共識。應讓青年明白 :新時代的共同富裕是基于高度的社會文明和經濟發展水平之上的公正社會的建立,而非簡單的平均主義 ;共同富裕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循序漸進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概念,要實現 14 億人共同富裕,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是所有人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水準,不同人群實現富裕的程度不僅有高有低,時間上也有先有后,不同地區富裕程度還會存在一定差異,不可能齊頭并進 ;共同富裕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要持續推動,不斷取得成效。 2. 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提升青年就業機會和就業質量 就業是青年群體生存的基本保障,伴隨著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高等教育學歷的不斷貶值,考研熱和考公熱不斷襲來,青年群體就業難的問題越發凸顯。因此要持續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提升青年就業機會和就業質量。促進青年群體的就業服務工作要標本兼治,既要解決眼前*緊迫的青年人就業安置問題,為失業青年提供就業指導和再就業培訓服務,又要從根本上增強國家經濟發展的能力,保證經濟的活力和發展態勢,保證就業市場和教育機構人才輸出二者之間供需關系上的匹配,發揮人才發展規劃的前瞻性作用,確保人才結構不發生大的失調,確保不發生大規模的行業內就業擁擠或行業人才緊缺現象。要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暢通社會流動渠道,同時健全城鄉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降低城鎮勞動力市場分割程度,對就業困難青年提供就業援助,出臺針對青年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3. 重視新業態新職業重要作用,著力擴大青年中等收入群體 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出了外賣騎手、配送員、網絡主播等適應互聯網經濟形勢的新職業,提供了大量的靈活就業崗位,為解決青年群體就業難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要重視新業態新職業的重要作用,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新業態新職業具有明顯優勢,更加符合青年的就業觀和價值觀。穩定新業態新職業群體就業,對于提高青年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內需、實現共同富裕都有重要意義。應創新完善勞動關系認定,發揮工會與行業協會作用,推動集體協商與平等對話機制,保障新業態群體勞動權益。健全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建立符合現實情況、適合新業態群體的參保繳保制度,核心應當是強制與激勵、便利相結合。重視推進職業培訓與素質培養,盡快完善出臺新職業相關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推動企業重視并積極推進靈活用工人員職業培訓,推動帶薪培訓制度,提升新業態群體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完善制度支持和公共服務,地方政府應有效利用新職業群體的人力資源,推動地區發展和鄉村振興,完善靈活就業群體的醫療、養老、子女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務,努力提升全社會對新業態群體的認識與了解,加強新業態群體的社會融入。 4.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效緩解青年群體的生活壓力 教育、醫療、住房成為當前青年群體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這些生活壓力也影響了青年人的結婚意愿和生育意愿, 中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青年群體撫養壓力增大。因此要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效緩解青年群體的生活壓力。 應不斷完善推進租購同權,降低嬰幼兒養育成本,減輕青年群體的生活壓力。同時,應繼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取消戶籍與就業、醫療、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掛鉤,降低青年城市就業準入門檻,淡化戶籍在獲取相關公共服務和福利中的關鍵作用,從制度層面破除青年發展困境,提升青年群體的生活幸福感、獲得感,激發青年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共享福祉,至善求索 : 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同富裕之路 作者簡介
杜志雄: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 展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宣傳闡釋項目首席專家。兼任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會長和第四屆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等。獲得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及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稱號。主要從事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理論與政策研 究。多項科研成果先后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及國家相關部委獎勵。 檀學文:經濟學博士,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貧困與福祉研究室主任。兼任中 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貧困與福祉、 農民工與城市化、農業可持續發展等。主要表作:專著《不穩定城市化——農村留守和流動兒童視角的城市化質量考察》、 論文《走向共同富裕的解決相對貧困思路研究》。曾榮獲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專著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特等獎。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