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尋覓張愛玲》-吳邦謀/編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733893
- 條形碼:9787550733893 ; 978-7-5507-3389-3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尋覓張愛玲》-吳邦謀/編著 本書特色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著名學者陳子善作序推薦 書中部分藏品屬首次曝光,包括: 張愛玲*早刊登的英文作品The School Rats Have a Party 收錄張愛玲短篇小說處女作的境外孤本《鳳藻》 張愛玲獲《西風》雜志征文比賽榮譽獎的《天才夢》 電影《不了情》的試映戲票 張愛玲欽印的首作《傳奇》 ◇著名畫家李志清為此書創作了多幅插畫,展示風格多變的張愛玲 ◇書中有二百多件珍貴藏品,展示張愛玲的人生和創作
《尋覓張愛玲》-吳邦謀/編著 內容簡介
《尋覓張愛玲》的作者為香港收藏家吳邦謀,他將多年來收集關于張愛玲的罕見書刊資料整理成書,包括張愛玲早期著作初版,報刊雜志上的原刊小說,電影宣傳刊物、廣告及照片等,向讀者展示了張愛玲跌宕的一生、矢志不渝的文學創作路以及她與香港的故事。 書稿內部分藏品屬首次曝光,包括收錄張愛玲收錄真正的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和英文處女作The School Rats Have a Party的境外孤本《鳳藻》,張愛玲代表香港于《西風》雜志征文比賽中獲獎的《天才夢》、電影《不了情》的試映戲票等。 此書稿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具有難得的學術價值,為研究張愛玲的學界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和新的視野。
《尋覓張愛玲》-吳邦謀/編著 目錄
目錄
序一陳子善
序二關景輝
序三湯遠敬
序四康妮.虞
序五吳凱程
自序吳邦謀
愛玲,俗不可耐的名字 / 001
《傳奇》中的傳奇 / 007
收錄《不幸的她》的孤本《鳳藻》 / 019
*早的英文創作 / 031
出生日期之謎 / 039
我的弟弟張子靜 / 046
我的姐姐張愛玲 / 054
讀書或嫁人 / 062
張愛玲與港大 / 068
《燼余錄》中的香港與人心 / 082
傾城之戀 / 091
淡紅的披霞 / 101
《紫羅蘭》的沉香屑 / 106
愛,沒有早一步 / 116
勝過韋小寶 / 122
常德公寓 / 126
登門拜訪 / 130
低到塵埃里 / 134
簽訂婚書 / 139
千里尋夫 / 144
處女譯作《謔而虐》 / 149
首篇影評 / 159
桑與張的《不了情》 / 164
《太太萬歲》背后的風波 / 171
誰是《哀樂中年》的編劇 / 183
首個筆名—世民 / 194
《十八春》的梁京 / 197
霜廬三譯毛姆 / 207
范思平與《老人與海》 / 220
從“張愛珍”到“愛珍” / 229
跋 / 239
張愛玲大事年表 / 240
參考資料 / 252
鳴謝 / 263
特別鳴謝 / 264
《尋覓張愛玲》-吳邦謀/編著 節選
節選一 *早的英文創作 雙語作家 在文壇上能兼用中英文創作的人不是沒有,但像張愛玲這樣寫得如此流暢及精彩,同時還可自行翻譯的,實在令人佩服。若細究原因,可能與她從小的雙語學習經歷有關。除了母親灌輸給她的西方思想外,*重要的是她入讀了上海著名的圣瑪利亞女校,以及后來在香港大學遇到的名師,如文學院的中文系教授許地山、翻譯老師陳君葆及歷史系副教授佛朗士(N. H. France),再加上張愛玲自己孜孜不倦地鉆研翻譯文學、中英文學史、英國小說選讀、英國散文及詩歌等,這些都為她日后的雙語寫作打下了穩固的基礎。張愛玲的首篇英文作品究竟在何時發表的?作品名又是什么? 2014 年,上海《檔案春秋》雜志第1 期刊登了徐如林的文章《鳳棲于梧:張愛玲的中學時代》,《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則刊出祝淳翔的《新發現的張愛玲早期英文習作》,前者首次發現張愛玲載于1936 年《鳳藻》年刊第102 頁的早年英文習作The Sun Parlor,后者則發現兩篇寫于1937 年的英文習作The School Rats Have aParty和A Dream on the Journey 。祝淳翔的文章提及,因從上海圖書館借出的館藏紙質版有破損,經合理推斷,該兩篇英文習作應當都載于1936 年《鳳藻》年刊上(第48 頁和第72—74 頁)。這些是否為她*早的英文習作? 發現張的英文處女作 看過以上兩文的敘述,即時產生疑問,為何1936 年出版的《鳳藻》年刊上竟可刊登兩篇1937 年的英文習作?顯然推斷的年份存有疑問,但要如何證明?筆者翻開自己收藏的1932 年《鳳藻》年刊,看看能否找出一些線索來。誰知張愛玲的英文習作The School RatsHave a Party(《校鼠派對》)竟出現在該年刊上,跟《不幸的她》是同年發表的!由此確定張愛玲的英文處女作寫于1932 年,推翻了以往認為1936 年為張愛玲首次發表英文文章的論斷,同時也解答了張愛玲何時開始英文創作這個困擾了張學研究者多年的疑問。 1932 年,張愛玲只有十一歲,為初中一年級乙組的學生,英文名字是Tsang Ai-ling,畢業年份是1937 年,年刊文章之下的作者署名都尾隨畢業年份,故找到“TSANG AI-LING, 1937”以作識別。The School Rats Have a Party 是一篇虛構的英文短篇作品,講述學校里一只名叫Miss Black 的母老鼠,嫁給了一只名叫Mr.Brown 的公老鼠。婚禮儀式后它們舉行了一場盛宴,又跳舞又唱歌。第二天早上,筆者穿過大門時突然聽到一陣嘈雜的聲音,看到老鼠群正在開派對,她感到非常驚訝,還大喊路人來看。也許是因為筆者的聲音太大了,所有老鼠都迅速回家了。 節選二 《紫羅蘭》的沉香屑 1941 年12 月8 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一天進攻香港,即使香港守軍頑強抵御,但日軍的精銳部隊及先進武器還是令香港守軍在十八天的戰事中節節敗退。在缺彈缺糧及傷兵重重的情況下,為減少無謂傷亡,時任港督楊慕琦(Sir Mark Young)終在12 月25 日圣誕節當天,向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香港正式淪陷,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歲月。香港大學的重要建筑物包括大禮堂(今陸佑堂)在戰火下被嚴重毀壞,部分教室倒塌,有些校舍更被日方占用,大部分師生被迫撤離校園。當時仍是學生的張愛玲在香港經歷了這場無情的戰火,她將之形容為“港大停止辦公了”,于是只好被迫停學逃離香港,于1942 年5 月返回家鄉上海。 張愛玲回到上海后,入讀由美國圣公會創辦的享有盛譽的圣約翰大學,但不得不兼職以應付昂貴的學費。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因力所不及而入不敷出,她*后決定輟學轉而投身寫作,以賣文為生,唯望早日成名,出人頭地。 賣文為生 1943 年3 月,不足二十三歲的張愛玲,帶著一份由園藝家黃岳淵撰寫的推薦信和自己的兩篇中篇小說《沉香屑——**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來到上海愚園路608 弄94 號,小心翼翼地叩響了“紫蘭小筑”的大門,屋內住著《紫羅蘭》半月刊的主編周瘦鵑。周瘦鵑為鴛鴦蝴蝶派作家、文學翻譯家、編輯,亦醉心于園藝工作,開辟了蘇州有名的“周家花園”。1916 年至1949 年,他在上海歷任中華書局、《申報》、《新聞報》等的編輯和撰稿人,其間也主編《半月》《紫羅蘭》《樂觀月刊》《禮拜六》等報刊。往后周瘦鵑回憶起張愛玲登門到訪的情景,寫道: 一個春寒料峭的上午,我正懶洋洋地待在紫羅蘭庵里,不想出門,眼望著案頭宣德爐中燒著的一枝紫羅蘭香裊起的一縷青煙出神。我的小女兒瑛忽然急匆匆地趕上樓來,拿一個挺大的信封遞給我,說有一位張女士來訪問。我拆開信一瞧,原來是黃園主人岳淵老人介紹的女作家張愛玲女士,要和我談談小說的事。我忙不迭地趕下樓去,卻見客座中站起一位穿著鵝黃緞半臂的長身玉立的小姐來向我鞠躬,我答過了禮,招呼她坐下。接談之后,才知道這位張女士生在北平,長在上海,前年在香港大學讀書…… 周瘦鵑與張愛玲兩人談了一個多小時,分別時周告訴張需要一些時間看稿,請她一周后再來聽回音。一周后,張愛玲一早就來到周家,周瘦鵑指著兩篇小說稿,稱贊不絕,問道:“我主編的《紫羅蘭》即將復刊,你是否愿意將這兩篇小說發表在這本雜志上?”她滿懷歡喜,一口答應了。
《尋覓張愛玲》-吳邦謀/編著 作者簡介
吳邦謀,香港收藏家協會高級副會長,熱衷于收藏及歷史文化研究,致力于收藏有關張愛玲的著作、文獻、舊照、報刊、雜志及戲票等,曾多次在香港舉辦藏品及圖片展覽。著有《點紙咁簡單》(合著)、《回到啟德》《香港航空125年》《說航空??論飛機》《再看啟德》及《從啟德出發》。 2015年10月,《香港航空125年》獲第二屆香港金閱獎之圖文書類“最佳書籍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