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外交流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8232
- 條形碼:9787522708232 ; 978-7-5227-082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交流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研究 內容簡介
13-14世紀的中國由于蒙古人的世界征略活動,實現了沙漠與海洋兩大出口的全球性開放格局,以中國為中心的東、西方經貿與文化交流臻于鼎盛,這個時期的絲路紀行文學也成為中華文明多元與包容的典型代表《中外交流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 “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成果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配合研究生省級精品在線課程《中外交流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研究》而撰寫和出版的線下輔助教材,全書由緒論、正文及附錄組成,在文獻總述之外,主要圍繞“西游紀行系列” “西南絲路紀行系列”“草原絲路紀行系列”“海上絲路紀行系列”“東游紀行系列”“絲路與城市系列”等六個系列的主題,全面梳理與深度闡析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文獻面貌及其成就,揭示13-14世紀時期中國與世界的密切交流與對話歷史該書對于理解13-14世紀“中國形象”在全世界尤其是歐洲產生深遠影響,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可作為高校研究生學習的教材,也對專業研究者具有參考意義。
中外交流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研究 目錄
緒論
**章 中外交流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創作的繁榮
**節 13-14世紀漢文紀行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第二節 13-14世紀非漢語紀行文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第二章 中外交流視角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創作的研究及深度解讀·西游紀行系列
**節 西游紀行系列之一:《長春真人西游記》的研究與細讀
第二節 西游紀行系列之二:《西游錄》及西域詩研究與細讀
第三節 西游紀行系列之三:《黑韃事略》研究與細讀
第四節 西游紀行系列之四:《西使記》研究與細讀
第三章 中外交流視角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創作的研究及深度解讀·西南絲路紀行系列
**節 西南紀行系列之一:李京《云南志略》及其云南詩研究與細讀
第二節 西南紀行系列之二:黎崱《安南志略》及相關安南紀行詩研究與細讀
第四章 中外交流視角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創作的研究及深度解讀·草原絲路紀行系列
**節 元代上京紀行詩中的行旅詩細讀
第二節 上京紀行詩中的蒙古風俗詩細讀
第三節 上京紀行詩中的氣候風物詩細讀
第五章 中外交流視角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創作的研究及深度解讀·海上絲路紀行系列
**節 海上絲路紀行系列之一:《真臘風土記》研究及細讀
第二節 海上絲路紀行系列之二:《島夷志略》研究及細讀
第三節 海上絲路紀行系列之三:高麗-中國紀行詩研究及細讀
第四節 海上絲路紀行系列之四:日本-中國紀行詩研究及細讀
第六章 中外交流視角與13-14世紀紀行作品的深度解讀東游紀行系列
**節 東游紀行系列之一:《出使蒙古記》研究及細讀
第二節 東游紀行系列之二:《魯不魯乞東游記》研究及細讀
第三節 東游紀行系列之三:《馬可·波羅行紀》研究及細讀
第四節 東游紀行系列之四:《伊本·白圖泰游記》研究及細讀
……
第七章 中外交流視角與13-14世紀紀行作品的深度解讀城市生活系列
代結語篇 13-14世紀絲路拓通背景中的跨文化書寫
——以元人作品為中心
附錄一 線上課程講稿內容
附錄二 13-14世紀絲路紀行作品目錄提要
參考文獻
中外交流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研究 節選
在金元易代之際,有不少人員西行蒙古。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受金朝皇帝派遣出使蒙古的官員,如馬慶祥、馮延登等,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代表金朝向蒙古求和,消弭戰爭,也有一些是因受到成吉思汗征召,為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而西行,耶律楚材即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 耶律楚材是遼國開國皇帝阿保機長子圖欲的八世孫,到伯祖父德元始歸金朝。從遼到金,耶律楚材的家族雖有榮枯,但是基本上都屬于詩書仕宦之門。耶律楚材的八世祖圖欲的遼漢文章都做得很好,而且善畫,又酷愛書籍,曾藏書萬卷。耶律楚材的父親耶律履更是一位通儒教、重儒術的人。這樣的家庭給耶律楚材*深的影響便是宗儒重教和建功立業。耶律楚材也常以先輩為榜樣,有詩云:“我受先人體,兢兢業業。”①《元史》記載耶律楚材“及長,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例、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者”②。在投效蒙古政權之前,耶律楚材已經在金朝為官,從十七歲做省掾,到二十四歲便已經做到了開州同知。在中都淪陷后的1218年,耶律楚材應成吉思汗征召西行,此后隨成吉思汗征戰花刺子模,在西域歷時六年,行程六萬里。東歸中原的四年之后,撰成《西游錄》一書,記錄下其西行經歷。 《西游錄》分為上、下兩卷及序言一篇,全書共五千余字。上卷著重記敘了1218年耶律楚材受成吉思汗征召西行,在此后數年中隨成吉思汗征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多涉及自然景觀和人文風俗的記載;下卷以“三圣人教正邪之辨”為主要內容,用近兩倍于上卷的篇幅抨擊長春真人丘處機,表達了其佛教思想。《西游錄》在成書之后并沒有產生很大影響,但近代以來,由于其在歷史、地理方面的價值,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角,對于《西游錄》的研究也開始旁及方方面面。 一 研究現狀 《西游錄》成書于1228年,刊行于1229年,原刊本末有“燕京中書侍郎宅刊行”的字樣,可以表明是家刊自印之本。自刊行不久之后就成為人所罕見之書。據陳垣先生研究,應該是耶律楚材父子信仰之異趣所致,耶律楚材在文中猛烈抨擊丘處機及全真教,而其子耶律鑄則非常喜歡道教,故耶律楚材去世后便不再刊行,從而成為人所罕見之書。
中外交流與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研究 作者簡介
邱江寧,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博士后,英國劍橋大學、北京大學訪問學者,浙江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主要從事元明清地域文化與文學研究,近十年來主要從事元代館閣文人詩文及13-14世紀絲路紀行創作研究。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等文科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出版《奎章閣文人群體與元代中期文學研究》《元代館閣文人活動系年》《元代奎章閣學士院與元代文壇》等專著,《元代文人群體的地理分布與文學格局》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多項,其中“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 唐云芝,浙江大學文學博士,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元代文學研究。在《民族文學研究》《浙江學刊》《浙江大學學報》等文科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篇,參撰《元代中期館閣文人傳記研究》《清代浙江集部總目》等著作,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3-14世紀絲路紀行文學文獻整理與研究”“明代文學智慧大數據及平臺建設”,主持省廳級、市級課題2項。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