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文經濟學視野下的清代小說(精)/陳慶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9547
- 條形碼:9787101159547 ; 978-7-101-1595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文經濟學視野下的清代小說(精)/陳慶著 內容簡介
書稿以人文經濟學為理論工具,主要以清代有名小說《儒林外史》、《紅樓夢》、《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鏡花緣》為研究對象,分別從經濟人和社會人兩個角度加以考察。從文本解讀入手,對清代小說中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的經濟關系、個人意志與經濟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及經濟影響與社會影響的交錯進行行了剖析,以期讓人文經濟學服務于清代小說的深入解讀。
人文經濟學視野下的清代小說(精)/陳慶著 目錄
**章 經濟人與社會人:清代小說家的兩個層面
**節 蒲松齡的科舉挫折與藝術理想
第二節 吳敬梓的人格升華與創作轉向
第三節 小說家紀昀的個人關切與社會關懷
第二章 個人意志與經濟因素:清代小說的情節展開
**節 《黃英》《白秋練》中的拔俗與世俗
第二節 《儒林外史》中的炫耀性消費和公益性捐贈
第三節 賈府的經濟困境與大觀園之夢的破滅
第三章 經濟視角與人文視角:清代小說的人物定位
**節 “謀食”與“謀道”
第二節 在“謀食”與“謀道”之外
第三節 《紅樓夢》中的饋贈與回報
第四章 文人結社與文化傳承:清代小說的雅集敘述
**節 《儒林外史》的雅集敘述
第二節 《紅樓夢》雅集敘述的三重視角
第三節 《鏡花緣》雅集敘述的焦點轉移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人文經濟學視野下的清代小說(精)/陳慶著 節選
中國古代小說,一部分是用文言寫的,即文言小說,另一部分是用白話寫的,即白話小說。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區別,不僅是語言形式的不同,同時還伴隨著其他方面的不同。例如,小說家是否具有無所不知的權力,兩類小說就各有其傳統理念。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文言小說,無論是《世說新語》這一類子部小說,還是唐人傳奇這一類傳奇小說,都大體遵守一個共識:人的外在言行可以記敘,人的內心活動則是不能記敘的,因為一個記敘者不可能觀察他人的內心世界,而只能根據外在的言行來做推斷。因此,直接心理描寫這樣一個在白話小說中廣泛使用的技巧,在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文言小說中卻不見蹤影。與此相應,有些外在言行,例如一個人獨處時的自言自語,或者兩個人的私密行為,這些在白話小說中可以自由敘述的情形,在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文言小說中也是被禁止的,因為,既然是無外人在場的自言自語或私密行為,就不可能被觀察到。甚至在清代,這一慣例也依然為許多人所信奉或認可。例如,晚于蒲松齡的紀昀,其《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就有這樣一則:“申蒼嶺先生言:有士人讀書別業,墻外有廢冢,莫知為誰。園丁言夜中或有吟哦聲,潛聽數夕,無所聞。一夕,忽聞之。急持酒往澆冢上曰:'泉下苦吟,定為詞客。幽明雖隔,氣類不殊。肯現身一共談乎?'俄有人影冉冉出樹陰中,忽掉頭竟去。殷勤拜禱,至再至三。微聞樹外人語曰:'感君見賞,不敢以異物自疑。方擬一接清談,破百年之岑寂。及遙觀豐采,乃衣冠華美,翩翩有富貴之客,與我輩緼袍,殊非同調。士各有志,未敢相親。惟君委曲諒之。'士人悵悵而返,自是并吟哦之聲亦不聞矣。余曰:'此先生玩世之寓言耳。此語既未親聞,又旁無聞者,豈此士人為鬼揶揄,尚肯自述耶?'先生掀髯曰:鉏麂槐下之詞,渾良夫夢中之噪,誰聞之歟?子乃獨詰老夫也!…紀昀的這則筆記,以詼諧的筆調說明了一點:那些沒有旁人在場的言行,且當事人又不可能自己講出去,記敘者就沒有權力記敘,因為一看就知道是虛構出來的。紀昀不僅認可這一源自文言敘事傳統的共識,并曾根據這一共識批評過蒲松齡。他的門人盛時彥,在《姑妄聽之跋》中引了紀昀這樣一段批評《聊齋志異》的話:“小說既述見聞,即屬敘事,不比戲場關目,隨意裝點。伶玄之傳,得諸樊嬺,故猥瑣具詳;元稹之記,出于自述,故約略梗概。楊升庵偽撰《秘辛》,尚知此意,升庵多見古書故也。今燕呢之詞、媒狎之態,細微曲折,摹繪如生。使出自言,似無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則何從而聞見之?”②紀昀的理論依據,正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文言敘述傳統。在這種傳統中,種種私密生活場景,除非是作者本人的自述,或者是親歷者的講述,否則就不能細寫。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卻是在這兩種情形之外,一概“細微曲折,摹繪如生”,所以紀昀質疑道:“使出自言,似無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則何從而聞見之?” 紀昀的質疑,從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文言敘事傳統來看,當然是有其道理的。不過,假如站在蒲松齡的立場,這些質疑都沒有提出的必要,因為.蒲松齡雖然是用文言寫作的,卻也從唐宋以來的白話敘事中吸取了大量養分。在現存的宋元話本如《錯斬崔寧》等作品中,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和種種私密場景的例子時有所見,表明白話敘事并不把這類描寫視為禁區。蒲松齡是一個長期生活在鄉村的文人,不僅熟悉和擅長以文言寫的傳奇文體,也熟悉和擅長以白話寫的各種民間文體如俚曲之類。他的下層文人身份和文化素養,使他在跨越文言敘事和白話敘事的壁壘時沒有任何心理障礙①。他的不同凡響的才能,又使他的《聊齋志異》兼有文言敘事和白話敘事之長,同時避免了雜糅之弊。其突出的長處在于,對人物形象和生活場景的描繪,洋溢著生氣勃勃的現場感,那種熱烈靈動、龍騰虎躍的筆墨,那種風流跌宕、多姿多彩的風度,絕非傳統的文言敘事或白話敘事所可比擬。聊齋處處以此會之。“②”昔人謂:莫易于說鬼,莫難于說虎。鬼無倫次,虎有性情也。說鬼到說不來處,可以意為補接;若說虎到說不來處,大段著力不得。予謂不然。說鬼亦要有倫次,說鬼亦要得性情。 ……
人文經濟學視野下的清代小說(精)/陳慶著 作者簡介
陳慶1985年生。經濟學博士,中國史博士后。現為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韓國首爾大學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小說與經濟社會。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其中重要期刊十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