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如何管理學生行為:系統改善學生行為的關鍵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67101
- 條形碼:9787515367101 ; 978-7-5153-6710-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管理學生行為:系統改善學生行為的關鍵 本書特色
1.該書作者保羅·迪克斯是資深的教師、教師培訓師和企業領導者,具有豐富的學生行為管理經驗。 2.該書出版后常年占據亞馬遜“課堂規劃”、“教育管理與組織”和“霸凌與反霸凌策略”分類榜前列。 3.該書倡導積極正向的行為管理,以及教育工作者們自身的積極一致性。 4.書中具體的行為管理方法可操作性強,指導細致,從場所到話術,即學即用。 5.本書榮獲Foreword IDIES Book Awards教育類銀獎;被Bookauthority評為“歷年20本杰出教育改革書籍之一”。 6.文字通俗易懂,閱讀輕松。
如何管理學生行為:系統改善學生行為的關鍵 內容簡介
本書中,作者通過對豐富案例的研究,提出了適用于多種類型的學校且可即學即用的學生行為管理方法,比如,積極的一致性、反直覺管理、刻意“干擾”、劇本式干預、保持確定性、恢復性談話,等等。每個方法都包含著創新、包容,以及對教育工作者與學生雙方的充分尊重。本書每章后附有實用的實踐清單——“小試牛刀”、“注意事項”和“錦囊妙計”,讓書中的方法在現實工作中能切實落地,幫一線教師解決現實難題,給學校管理者指明方向,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充分的專業支持。
如何管理學生行為:系統改善學生行為的關鍵 目錄
本書贊譽
引 言
第1章 積極的一致性
簡單的一致性 :見面和問好
創新的一致性 :“精彩行走”
讓團隊接受一致性
維護一致性
領導力決定成敗
實踐清單
第2章 用反直覺的方法管理班級
警惕“記名羞辱法”陷阱
明確師生各自的行為規范
巧妙有效的輕微處罰
設置“表揚板”:用正確的方式表揚學生
拒絕“行為游戲”:對學生行為獎懲分明
避開“代幣法”旋渦 :給予學生恰當的獎勵
“躺在地板上的學生”
實踐清單
第3章 刻意“干擾”
給予學生認同與欣賞
日積月累,點滴滲透
關注并表揚學生的進步
如何獲取“情感貨幣”
表揚信的意義
妙用表揚信
重視學生行為管理
給予學生歸屬感
實踐清單
第4章 教師行為的確定性
控制情緒是**要務
學習專家級教師的確定性 070
自己的學生自己管
建立確定性的10種方法
維持可見的確定性
避免輕率的處罰
實踐清單
第5章 課堂的重要常規
避免教條
優秀教師離不開的5條重要常規
巧妙解決上課遲到的問題
實踐清單
第6章 以劇本式干預應對行為問題
終結行為管理中的即興發揮
30秒干預 :從容應對行為問題
30秒劇本 :有效的固定話術
完美執行劇本式干預的重點
如何更好地開啟劇本式干預
全員參與的劇本式干預
實踐清單
第7章 增加包容,減少處罰
學生需要包容
接納每一個學生
應對次要行為問題的10個方法
給學生一個友善包容的空間
探索處罰的替代方案
提醒 — 警告 — *后機會 — 暫停 — 糾錯
額外作業的妙用
用恢復性會議取代嚴厲處罰
實踐清單
第8章 用恢復性談話培養良好行為
組織恢復性會議的關鍵
5個恢復性問題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恢復性問題
維護班主任權威
美好的道歉
將恢復性思維融入處罰的實踐
實踐清單
第9章 成為學生愿意追隨的人
用正確的解釋和干預應對學生的怒火
應對學生*棘手行為必須做出的6種改變
優秀的學校,做對了這些事
教育學生,而不是治療癥狀
與學生家長談話的5個建議
實踐清單
第10章 優化行為管理原則的關鍵
制訂行為管理計劃的3個問題
讓人記得住,才算“黃金法則”
塑造成功班規、校規的重點
讓規則真正融入學校生活的方法
正確引導處罰措施
降低處罰依賴
一張A4紙上的“行為藍圖”
合理設計處罰標準
實踐清單
第11章 堅持30天
如何堅持30天
以堅持贏得學生信任
以堅持鞏固積極改變
實踐清單
結 語
致 謝
如何管理學生行為:系統改善學生行為的關鍵 節選
【應對次要行為問題的10個方法】 教師追蹤次要行為時會陷入瘋狂爭吵和尖叫命令狀態:“看著我,看著我,把帽子摘下來,我跟你說看著我,把手機收起來,坐下,收起那副表情,把帽子摘下來,把電話放下。”試著找到次要行為問題的本質——偏離主題,能讓你專注于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當憤怒的學生離開教室并砰的一聲把門關上時,他的主要行為是離開,次要行為是挑釁。盡管摔門可能會刺激你跟著學生到走廊里去,對摔門的事大發雷霆,但不要這樣做,因為沒有好結果。處理次要行為問題的恰當時機總會有的,但絕不是在情緒*激動的時候。 追蹤次要行為似乎完全是本能反應。當學生因為不良行為被找去談話 時,如果他們的反應極其惡劣,教師就很容易想去首先壓制他們的無禮、好斗或沒有絲毫尊重的嘟嘟囔囔。然而,追蹤次要行為會把事情搞砸,毫無成效。你對學生抗議行為的追蹤,會讓他們幾乎不再需要為*初行為負責,因為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個對于枝節問題的爭論中,完全迷失了方向。 *10個應對次要行為問題的方法: 1.不要反唇相譏。 2.不要追蹤次要行為或參與權力博弈。 3.條件允許時,可以選擇在當時解決問題,但如果發現你的做法很可能激化矛盾,則馬上放棄。 4.忍住不提過去的不良行為,如:“這是你這學期第23次不聽命令!” 5.不要在學生離開時跟他們走,除非出于安全考慮(例如教室門對著主干道)而不得不這樣做。通常,緊隨其后會再次激怒對方。 6.記住,你是教師,關注想要的結果,而不是爭論。 7.多問問題,不要指責學生。 8.關注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稍后再回顧剛剛發生的事情。 9.可能的話,把學生帶到安全的地方,遠離公眾視線和觀眾壓力。 10. 切換到傾聽模式。現在不是長篇大論的時候,幾乎可以肯定,此時無聲勝有聲。 【設置“表揚板”:用正確的方式表揚學生】 設置“表揚板”是改變班級文化*簡單的方法,它并不妨礙你積極處理不良行為,只是會減少處理的次數。宣傳不良行為無濟于事,但經常宣傳你期望的行為就會對學生行為管理有所幫助。 你只需在表揚板的頂部寫上你想關注的行為,比如,可以在經常有學生插話的班級的表揚板上寫上“傾聽他人”,用“文明表達”來強調禮貌,或者用“注意舉止”來要求那些在他人面前過于隨意的學生。如果你關注的不是社交行為,而是學習行為,那么可以寫上“準確的同學反饋”“有說服力的語言”或“優秀的作業”。當你看到學生表現優異時,就把他們的名字寫在表揚板上。表揚板的目的不是要對某個學生大肆表揚,而是一種集體策略:我們是一個團隊,專注于同一種學習行為,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所以應該努力追求并積極強化你期望的行為。表揚板能夠讓班級形成一種積極的相互依存關系,但沒有獎狀,也沒有物質獎勵。在一節課、一個半天或一整天結束時(視情況而定),力求讓每個人的名字都出現在表揚板上。 當一個學生做出不良行為時,他必須為此承擔后果;而當他表現優異時,也應該得到正面鼓勵。但必須注意的是,不良行為和優異表現二者不能相互抵消。舉個例子:如果我車開得太快,并因超速被抓,就會被罰款和扣分。我做錯了事情,因此受到了處罰。開了半英里后,我停下來,讓一群學生和教師過馬路。教師對我微笑,我也回之以微笑。我表現良好,得到了正面鼓勵。交警看到后,會不會跑過來主動撕掉剛才貼上的超速罰單?不,當然不會。事實上,這是兩個獨立的事件,有不同的結果。然而,在許多班級(和很多家庭中),各種或不當或良好的行為被糾纏在一起,以至于難以很好地管理。所以,想真正解決班級里的行為問題,我們務必要做到獎懲分明。 【拒絕“行為游戲”:對學生行為獎懲分明】 表面上看,“行為游戲”是圍繞簡單想法的天真創意。然而,對于受其蒙蔽的學生來說,后果難以想象。人們很少能看到行為問題的兩面,但在下面的案例中,因為主人公切爾西的父親是我的朋友,所以我清楚地知道,那些看起來不錯的計劃和想法是如何出現問題的。 切爾西上二年級時,她的老師**次給了她一張“特殊行為表”。這張表格的目的似乎很簡單。表格有兩欄:一欄標上加號,記錄良好的行為,另一欄標上減號,記錄不良行為。加號欄下面畫鉤,減號欄下面畫叉。放學時,她的老師會統計鉤與叉的總數。如果鉤多于叉,切爾西就會得到獎勵,反之就會受到處罰,通常是在家里受到一些限制。 表面上看,這似乎完全合理。但是,為什么不在孩子做出錯誤行為時追究孩子的責任?為什么他們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事實上,這樣做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作為成年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不是指要對著日程表在一天結束時做*后清算,即用你所犯的所有錯誤與你所做的所有好事進行相互抵扣。 你能想象一個7歲的孩子每天都這樣做嗎?切爾西不僅在7歲時就這樣做了,而且還一直持續,直到中學。a在她的心目中,每個錯誤都可以用一件好事抵消,這種認知會嚴重影響她的行為。這種影響雖然緩慢,但一定會產生。 事情在切爾西11歲時發展到了非常令人擔憂的地步。有一次,她和朋友在外面玩,晚了2小時才回家。雖然她的父親想當場發火,但還是忍住了,只是讓她去睡覺,并告訴她第二天早上再談。 第二天早上,切爾西起得很早。她的父親聽到客廳傳來一陣忙亂的聲音,過去一看,發現她正在使勁地拍打靠墊使之蓬松,他一直在門口等到她做完。切爾西看到父親,說:“看!”“什么?”父親問。“你別想處罰我,看看我做了什么。”切爾西的行為標準已經進入誤區,竟然相信任何好的行為都會抵消不好的行為。但是,這畢竟是她多年來在學校里被灌輸的思想,那張行為記錄表一直影響著她。 現年20歲的切爾西仍然在努力接受她的行為產生的后果。她辛苦地與失敗做著斗爭,因為失敗不能用良好行為來彌補,而表揚一直是一種有利可圖的商品,并不是自律能力的真正反映。 *有效利用表揚板的9種方法: 1.表揚板的目的是改變學習態度,而不是簡單地實現某些功能。確保對學生提高要求,而不僅僅局限于表揚他們已經可以做好的事情。 2.在表揚板上記名或計分,以表揚那些學習態度好的學生。 3.不要擦掉表揚板上的名字或分數,如果有學生搗亂就私下處理。學生的名字因良好行為而出現在表揚板上,但不能因為出現不良行為而被擦除,應該采用其他的方法對待不良行為。 4.學生可以推薦其他同學,并把他們的名字寫在表揚板上。嘗試在課堂上給學生們15分鐘進行推薦,要求他們寫出4個一直表現很好的學生名字,并在下課時總結一下。 5.強調同學責任。表揚板不是在鼓勵個人之間的競爭,而是希望全班同學齊心協力,爭取讓每個人的名字都出現在表揚板上。 6.根據學生年齡和你的工作環境,每小時、每天或每個星期更新表揚板。 7.認可學生的努力,而不是取得的成績。表揚板應該適用于所有人。成績*好的學生可能永遠成績*好,但是只有當他們表現出應盡的努力時,他們的名字才會出現在表揚板上。 8.當每個人的名字都出現在表揚板上時,就可以一起慶祝一下,但沒有必要過度獎勵,這是該活動成功的關鍵。如果你在下課時給出大獎,那么當有些學生的名字沒有出現在表揚板上時,獲獎的學生們就會受到責怪。我想,你也不希望學生認為“她讓我們錯過了獎品”,或者更糟的是“我們會在休息時間找他算賬”。為了保持班級里互幫互助的氣氛,下課時小小慶祝一下就可以了。你會發現,當所有人的名字都很有可能出現在表揚板上時,更多的學生會選擇幫助那些表現相對一般的同學。 9.通過表揚板,堅持不懈地尋找表現出正確行為的學生。 ************
如何管理學生行為:系統改善學生行為的關鍵 作者簡介
保羅·迪克斯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教師培訓師和企業領導者,在過去近30年里,他一直在充滿挑戰性的環境中與多種棘手的學生行為問題打交道。他曾與各種類型的學校合作,幫助眾多教育工作者有效改善了課堂教學效率、師生關系和學校文化。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