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數字城市治理:科技賦能與數據驅動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28138
- 條形碼:9787308228138 ; 978-7-308-2281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城市治理:科技賦能與數據驅動 本書特色
本書嘗試從科技賦能治理和數據驅動治理兩個角度來理解數字城市治理。從科技賦能角度看,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應用到城市治理領域,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等全環節,服務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市民等多主體,創新城市治理機制,促進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從數據驅動角度看,城市治理的過程伴隨著海量城市數據的產生。如此豐富的城市數據有助于我們科學理解城市治理過程中涉及的政府、企業等治理主體特征和建筑、道路等治理客體特征。這些實時收集的海量數據也使得人類行為變得可預測,進而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以及提供精準、高效和便捷的服務。
數字城市治理:科技賦能與數據驅動 內容簡介
數字城市治理是指通過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促進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一種新的治理模式。數字城市治理為解決日益復雜的城市問題提供了新機遇。本書主要關注數字城市治理的基本內容和實踐案例。具體而言,本書介紹了數字城市治理的相關概念、發展脈絡和理論背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及其城市治理的賦能潛力,新型城市數據及其潛在的治理應用。本書選取健康碼、城市大腦兩個案例示意科技如何賦能城市治理,選取手機信令大數據、交通大數據示意如何利用數據驅動城市治理研究。*后,全書還探討了數字城市治理面臨的挑戰,并展望未來的數字城市治理。
數字城市治理:科技賦能與數據驅動 目錄
一、城市治理與數字城市治理
二、數字城市治理的發展演變
三、數字城市治理的理論基礎
四、全書結構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數字城市治理
一、物聯網與數字城市治理
二、大數據與數字城市治理
三、云計算與數字城市治理
四、移動互聯網與數字城市治理
五、人工智能與數字城市治理
六、區塊鏈與數字城市治理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新型城市數據與數字城市治理
一、智能卡刷卡數據
二、手機數據
三、興趣點數據
四、社交媒體數據
五、軌跡數據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科技驅動城市治理的具體案例
一、城市大腦
二、健康碼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數據驅動城市治理的具體案例
一、利用地鐵刷卡大數據識別結伴出行行為
二、利用用戶騎行大數據支持電子圍欄規劃
三、利用手機信令大數據識別個體移動軌跡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數字城市治理的未來
一、人工智能時代的城市治理
二、數據開放為城市治理帶來的機遇
三、未來城市治理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數字城市治理:科技賦能與數據驅動 節選
一、物聯網與數字城市治理(一)何謂物聯網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不同傳感設備之間按約定的協議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物聯網就是“萬物相連的互聯網”,它能將各種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物聯網將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連接擴展到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從而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和物的互聯互通。物聯網具有三個基本特征。**個特征是整體感知,即物聯網可以利用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二維碼(quick response code)、紅外感應器(infrared sensor)、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激光掃描器(1aser scanner)等感知設備獲取物體的各類信息。第二個特征是可靠傳輸,即物聯網可以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送,以便信息交流和分享。第三個特征是智能處理,即物聯網使用各種智能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實現監測和控制的智能化(甘志祥,2010)。傳感器、射頻識別和二維碼是使用極為廣泛的一些物聯網傳感設備。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檢測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和控制等一系列要求。例如,農業傳感器可以用于監測止壤、水和植物的溫度。傳感器可以分為物理傳感器和化學傳感器兩大類。物理傳感器主要基于諸如壓電效應、磁致伸縮效應,以及極化、熱電、光,電、磁電等物理效應感知外部世界。化學傳感器則主要包括以化學吸附、電化學反應等現象為因果關系的傳感器。射頻識別可以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須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的接觸,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代表性技術。射頻識別并不需要連接雙方的物理接觸,所以能夠無視塑料、紙張、木材以及各種障礙物建立連接和通信。它的信息處理速度很快,傳輸過程通常不到100毫秒。高頻段的射頻識別閱讀器(RFID reader)可以識別和讀取多個標簽的內容,從而極大地提高信息傳輸效率。它還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抗干擾能力強,可以在不同氣候條件下使用,不受污染、潮濕和機械磨損的影響。此外,射頻識別還具有標簽結構和讀取設備簡單的特點,極大增加了易用性和普及率(陸鋅渤,2018)。二維碼,也稱為二維條碼,是采用特定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分布在二維平面的、黑白相間的、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圖形。相對于一維條碼,二維碼能承載更多數字信息,且能記載網絡鏈接等更為復雜的內容。因為具有信息豐富、成本低廉、容錯能力強、編碼范圍廣等特點,二維碼在商業活動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例如,通過阿里巴巴的支付寶,用戶可以方便地通過二維碼進行銀行轉賬和送紅包等交易。P36-39
數字城市治理:科技賦能與數據驅動 作者簡介
張蔚文,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浙江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美國公共管理學會中國分會常務理事(2021—2024)。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系訪問學者(2007—2008)、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客座研究學者(2011—2014)。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型城鎮化、土地經濟與政策、環境經濟與管理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課題10余項,科研成果發表在Land Economics,《管理世界》等國內外權威期刊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