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太陽鳥文學精選:跨越時空,只為與你相遇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4955
- 條形碼:9787205104955 ; 978-7-205-1049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太陽鳥文學精選:跨越時空,只為與你相遇 本書特色
追憶古人的文學走入市場能夠滿足大眾讀者的需求,體驗到各位作者對古今圣賢無盡的追思,充滿真情,這是喜愛文學作品的大眾讀者的精神享受。
太陽鳥文學精選:跨越時空,只為與你相遇 內容簡介
文學有一種直擊人心靈的魔力,不知不覺中讓你感同身受,不能自拔。十多位知名作家聯合打造的文學佳作,讀來令人酣暢淋漓。聽聽古今文人大家的二三事,了解孔子、莊子、杜甫等古代圣賢以及路遙、楊絳、汪曾祺、史鐵生和孫犁等現代文人大家不為人知的經歷與往事……
太陽鳥文學精選:跨越時空,只為與你相遇 目錄
太陽鳥文學精選:跨越時空,只為與你相遇 節選
齊魯的曠野里,北風獵獵地吹著。病了嗎?腳步怎么會如此輕盈?踏在這片生于斯長于斯并將要沒于斯的土地上,孔子的心里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踏實的感覺。73年的歲月,正踏出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他欣慰地看到,是他罄盡生命,在中國的大地上犁出了一片文化的沃野。孔子捋了一下被北風吹得有些凌亂的胡子,將目光投向空曠的田野,也灑向自己曲折斗轉的一生。雪在翻飛。孔子望著窗外混沌的世界,有一縷留戀的火苗在胸中躥起。他*是難舍自己的學生。一個一個,幾千個學生就在這雪的翻飛中挨個從自己的面前走過。多想讓他們停留一下,好再摸摸他們的臉他們的頭他們的手。就是閉上眼,光憑手,也能摸出是顏回還是子貢。多想為他們撣去身上的雪,再為他們端上一碗開水,讓他們捧著慢慢地喝,既暖手又暖身還暖心。但是得提前交代那個性急的子路,水燙,要慢慢地喝。不然,肯定會燙著他。多想聽聽他們讀書的聲音,那是比天籟、比韶樂都要美妙百倍的音樂啊,那是可以忘生忘死的聲音啊!不管是滴水成冰的數九寒天,還是汗流浹背的三伏酷暑,一旦學習起來,大家總會忘掉了寒暑,出神入化于精神的妙境里。更想再與學生們來一番越磨越深、越磋越透的辯論,哪怕受更多的搶白、更多的質疑。那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有照亮靈魂的火焰燃燒不息。顏回走過來了,我得告訴他,還是要好好保養一下身子。這不是樊須(即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亦名遲)嗎?不要走得這樣匆忙吧,是不是還對于我罵你的“小人哉,樊須也”有所不滿?那次你問種莊稼和種菜的事,我確實是不懂,當時也有些躁,話是說過頭了。我現在想起來,學會種田與種菜有什么不好呢?我不是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話嗎?老師也有不知的事情,你問得好,你不想再問問別的什么嗎?問吧,問吧,老師真想聽你的提問呢!可是,誰也沒有停留,還是一個一個的,從孔子的面前走過,向前走去。但是,在這雪落中華的時刻,無限留戀的孔子,從學生那浩浩蕩蕩的隊伍里,聽到了一個嘹亮的聲音,在雪野中回響:仁者愛人,仁者愛人。老師笑了,這是樊遲的聲音啊。老師繼而哭了,笑著哭了,因為他聽到了這整支隊伍共同發出的生命的大合唱:仁者愛人,仁者愛人……“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有道德的君子從此再也不會孤單了,這一列學子的隊伍,還會無限地延長、延長,壯大、壯大。一種莫大的歡樂與幸福,就這樣充盈于孔子蒼茫的胸際。不遠的將來,又有一個叫孟子的君子大儒,還在感嘆著孔子當年的歡樂與幸福。他告訴世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一樂也,而王天下不與焉。”這種歡樂與幸福,給個皇帝也不換!豈止不換,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歡樂與幸福。雪下著。孔子笑著哭了。他知道母親在等著他。那個叫顏徵在的女性,注定要因為孔子而流芳永遠。母親墓前的樹已經長得又大又粗了,而母親的容顏卻越來越清晰如同就在眼前。雖然學無常師,但是母親當然是自己的**個老師了。母親在困境中的從容與果敢,母親對待生活的樂觀與進取,還有母親一視同仁地照顧撫養身有殘疾的哥哥,以及母親待人接物的得體與大氣,都是那樣潛移默化地教育著年幼的孔子。那座尼山和尼山上的那個山洞,好多年沒有登臨了吧?母親生前可是常常會停下手中的針線活,朝著那個方向走神呢。尤其是母親的笑容,美,還帶著一種莫名的寬容。身體病著,可是只要一看見兒子,笑容就會自然地浮現在臉上,是那樣的溫馨。流亡的14年里,母親的笑容就常常地浮現在自己的眼前,從而給自己艱難的行旅增添力量。她曾為父親獻出過如花的青春,她更無言地為自己的兒子獻出了整個生命。如果沒有年輕時做乘田、委吏的經歷,怎會有后來“棄天下如敝屣”的胸懷與氣度?在孔子內心*柔軟的地方,除了母親,還有自己的妻子亓官氏。太苦了她了,在那14年里,她是怎樣度過的“守寡”一樣的時日呢?其中的艱辛當是一言難盡的。一絲愧疚就在心上浮起了,還有一聲輕輕的嘆息。對了,還有那個南子。她也早已不在人世了。但是她的好心她的照撫雖然被世人,包括自己的學生所誤解,但是孔子心里是有數的。一種感激總也在記憶的深處藏著。14年的流亡之旅,70多個國君與大夫,沒有哪個能夠真正理解孔子重用孔子,倒是這個擔著好多“風言風語”的南子,對孔子有著真正的敬重。多少年了?也不用去計算了,但是那次相見卻如昨天一樣。還有她在帷幔后面的回拜,和回拜時所披戴的環佩玉器首飾發出的叮當撞擊的清脆聲響,都歷歷如新。如果母親健在并且知道南子對自己兒子的好,肯定也會對南子有著好感與感激的吧?雪一定會把母親的墓蓋得嚴嚴實實的。等著我,母親,兒子就要來了。黃昏。點上那盞燈吧。多少個這樣的黃昏與多少個夜晚,就是在這盞燈下,孔子讓自己整個的身心,投入在這些文化典籍之中。投入其中,猶如魚在海中鷹在云上。雙腿已經有些麻木與僵直了,只好斜靠在床頭的墻上。把那斷了牛皮繩子散落了的竹簡重新穿好,再打上牢穩的結。手也不聽使喚了,一個結就要打好久好久。但是孔子的頭腦卻空前的清楚,猶如雨后的春晨。就是閉上眼睛,他也熟悉每一片竹簡和竹簡上的每一個字。有時,他會覺得,這些竹簡比自己的兒子還親。那些個權貴們是不把這些東西真當回事的,他們沒有工夫去想它們的價值,當然更沒有工夫去看上一眼。即使迫于應酬必須要學習,也總是在皮毛間打轉,很少能從肌膚深入靈魂中了。連睜開眼睛都覺得難了。干脆閉上眼,只用手輕輕柔柔地摩挲。有風從窗子的縫隙中探進來,燈光好似春天的柳條般搖曳著。孔子的身影,也便在墻壁上蕩來蕩去,是那樣龐大,又是那樣堅定。那只一條腿受傷的麟已經死去還是回歸了山林?手中的這些竹簡,卻是比麟更有生命力的生命啊!它們就如這盞燈吧,看似脆弱得很,輕輕的一口氣就可以把它吹熄。但是,當它們已經刻在人們尤其是仁人的心上之后,那是再也熄滅不了的啦。人,人的情感與思想,還有煙霧繚繞的歷史,都會因為它們而不朽,因為它們而再生。它們就是一盞盞的燈,再黑的夜、再長的夜,也能被它們照亮。一旦把心靈點著,就是點著了一顆顆星辰,那就更是黑夜與大風都無法撲滅的了。后來有一個叫秦始皇的愚蠢的皇帝,以為把這些手持燈盞的知識分子和正在亮著的燈盞一起撲殺,他的皇帝位子就可以萬歲了。但是歷史早已證明,“焚書坑儒”只是宣告了一個專制王朝的短命,并將這個專制制度的罪孽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是孔子后人的一面小小的魯壁,護下了這粒文化與文明的火種。那些統治者應當明白,多少知識分子,包括普通百姓的心靈,不都是一面永遠站立的“魯壁”?這是任何焚燒與虐殺都無法抹滅的。也許孔子早已看見了這一切?搖曳的燈光里,有微笑正在孔子的胡須間游走。這個冬日的黃昏聽見,有蒼涼的詠唱正從這棟屋子的門縫間逸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沒有一點寒冷。孔子真切地聽見了雪花的腳步,那是堯的腳步舜的腳步禹的腳步周公的腳步吧?“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知音的接踵而至,真是讓孔子喜出望外了。攜手間,已經在飛了。輕靈的魂魄,也如這紛揚的雪花,翔舞在天地之間。是飛舞在泰山的峰巔間嗎?只有醒目的松柏,在這銀白的世界里吐著勃郁的綠色。這當是泰山上的君子了,“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齊魯莽莽,世界茫茫,壁立萬仞的泰山也如這輕靈雪花,在宇宙間飛翔。從來沒有過的解放,從來也沒有過的自由,就這樣彌漫在孔子的生命中。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個音符,共同組成了無邊無際、無上無下的和鳴。這是天上的音樂嗎,可分明又是在人間,而自己的每個細胞,也都成為這個和鳴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一種大安詳、大歡樂降臨了。是寒冷的銳利刺痛了孔子?他從夢中醒來。已經無力翻身了,他看到有銀色的東西正侵入到床頭上。是雪嗎?他艱難地微微側過臉去。一種喜悅一下子就亮起在這深夜里:雪霽了,這是月亮的吻痕。孔子沒有擔心,也沒有疑惑。雪花,泰山,知音,他們存在過,就不會丟失。或者,這眼前的月光,就是夢中的雪花變的?全身也許就只剩下心口窩處還有一點溫熱,他清醒地意識到死亡的來臨。一輩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的孔子,就要直面死神了。平靜如水的孔子甚至有了一個大膽的念頭,要用這心口窩處僅有的一點溫熱,去溫暖那個被人誤解的死神。它是多么美好的一個精靈啊!是它給人以*終的休息與解脫,也是它給人以*終的平等與自由。這種自由,是自由得連軀殼都拋棄了的。死亡也是這樣的美麗。可以是一片樹葉飄揚著從樹上降下,也可以是一顆星辰燃燒著從天空隕落。可以是山溪滲入渴念的田野,也可以是黃河跳下萬丈的壺口。但是它們,都帶著生命的光芒,升華于安詳而又歡樂的至境。寒冷又在慢慢地離去,那顆臻于圓融的靈魂,輕柔得如天鵝的羽毛,飄逸著似天上的白云。就這樣,靈魂飛揚在漫天的月光里。
太陽鳥文學精選:跨越時空,只為與你相遇 作者簡介
林建法(1950-2022),男,福建連江人。1982年1月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1991年1月始為《當代作家評論》法人代表,主持編輯部全面工作至今。2000年5月為主編。先后榮獲1995年遼寧省十佳編輯、1996年東北三省優秀社科編輯稱號、2006年獲第四屆遼寧文學獎文學評論獎、遼寧省首屆“遼寧期刊人獎”、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艾明秋,女,畢業于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遼寧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審閱數百部圖書。責編圖書曾獲得國家大獎。出版《編讀五味》。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