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都云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的版本源流(劉心武說紅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442388
- 條形碼:9787547442388 ; 978-7-5474-423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都云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的版本源流(劉心武說紅樓) 本書特色
劉心武的紅學研究以秦可卿入手,獨樹一幟,延續胡適、周汝昌等大家的考據一脈,引證歷史資料,對成書年代和著書大時代背景分析研考,得到了金庸、夏志清等大家的大力支持,周汝昌先生認為其“有前人所未道及的貢獻”;其著作也是當代紅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查找參考的可據資料。這套“劉心武說紅樓”系列,由劉心武先生親自審定,經過一番修訂,敘述更加嚴謹,可作為進入《紅樓夢》世界的入門書,也可作為人們業余消遣、消閑的讀物。
都云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的版本源流(劉心武說紅樓) 內容簡介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版本的《紅樓夢》,讀者究竟應該選取哪一種版本來讀?這一冊《都云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的版本源流》主要介紹關于《紅樓夢》的版本知識,特別推薦周汝昌先生根據十幾種古本——古本多叫《石頭記》——匯校而成的“周匯本”,引導讀者欣賞古本《紅樓夢》的風采。這也是劉心武紅學研究成果的一個方面,讀來既有趣又有益。
都云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的版本源流(劉心武說紅樓) 目錄
古本和通行本的故事
不讀凡例真遺憾
曹雪芹的《紅樓夢》有回前詩
曹雪芹的《紅樓夢》以三種人稱靈活敘述
讀不懂第七回,莫讀《紅樓夢》
從《風月寶鑒》中擷取改造?
史湘云的原型:曹雪芹的一個李姓表妹——脂硯齋
“秦人舊舍”越發過露——秦之孝如何演化為林之孝
不可不知的幾條脂硯齋批語
六足龜·四月二十六·五月初三
四月二十六日是遮天大王圣誕
金麒麟的奧秘
誰是告密者·如何看襲人·賈母巧夸釵
枕霞閣十二釵
賈母論窗需細品·書至三十八回已過三分之一有余
不可小覷尤氏·李紈也有尖刻時
三個關于欲望的故事
蘆雪廣不是蘆雪庵·薛小妹燈謎詩大揭秘
不要忽略過場戲
“零碎雜角”“無意隨手”皆見功力
刺繡復雜的人生圖像
《紅樓夢》中*美的四個場景
“紅樓二尤”的自救悲劇
詠柳絮·放風箏
毛刺·臘油凍佛手·玻璃圍屏·官中
風起于青蘋之末——小鵲報信
缺中秋詩俟雪芹·玉田胭脂米
不稀罕那功名,不為世人觀閱稱贊
這兩回是否是曹雪芹原筆?如系補作,作者當非高鶚
都云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的版本源流(劉心武說紅樓) 節選
第四十回,賈母帶著劉姥姥逛大觀園,到了林黛玉住的瀟湘館,發現窗戶上的窗紗不對頭:“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了后就不翠了。這個院子里頭又沒有個桃杏樹,這竹子已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反不配。我記得咱們先有四五樣顏色糊窗戶的紗呢,明兒給他把這窗戶上的換了。”鳳姐聽了,說家里還有銀紅的蟬翼紗,有各種折枝、流云卍福、百蝶穿花花樣的。賈母就指出,那不是蟬翼紗,而是更高級的軟煙羅,軟厚輕密,有雨過天晴、秋香色、松綠、銀紅四種。銀紅的又叫霞影紗。 這個細節就讓人知道,中國人對窗的認識,與西方人有所不同。西方人認為窗就是采光與透氣的,古代中國人卻認為窗首先應該是一個畫框,應該使外部的景物構成一幅優美的圖畫,因此在窗紗的選擇上,也應該符合這一審美需求。外面既然是“鳳尾森森”的竹叢,窗紗就該是銀紅的,與之形成一種對比,從而營造出如畫如詩的效果。 后來賈母又帶著劉姥姥到了探春住的秋爽齋,她再一次注意到窗戶:“賈母因隔著紗窗往后院內看了一回,因說:‘這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細些。’正說話,忽一陣風過,隱隱聽得鼓樂之聲。賈母問道:‘是誰家娶親呢?這里臨街到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聽的見,這是咱們那十來個女孩子們演習吹打呢。’賈母笑道:‘既是他們演,何不叫他們進來演習,他們也矌了,咱們也樂了。’鳳姐聽說,忙命人出去叫來,又一面吩咐擺下條桌,鋪上紅氈子。賈母道:‘就鋪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著水音更好聽。……’”賈母嫌窗外的梧桐細,就是因為她把那窗框當作畫框來看,窗戶比較大,“畫面”中的梧桐樹也要比較粗才和諧悅目。中國古典的窗戶不大隔音,并不完全是因為工藝技術上的欠缺,而是有意讓窗戶起到一種“篩音”的作用,即使關閉了窗扇,也能讓外面的聲音透進來,以形成窗內和窗外的共鳴。所以她主張到水上亭榭里面,開窗欣賞貼著水面傳過來的鼓樂之聲。 林黛玉受家庭熏陶,也受賈母審美趣味的影響,非常懂得窗的妙處。瀟湘館有個月洞窗,第三十五回,林黛玉從外面回來,就讓丫鬟把那只能吟她《葬花詞》的鸚鵡連架子摘下來,另掛到月洞窗外的鉤子上,自己則坐在屋子里,隔著紗窗調逗鸚鵡作戲,再教它一些自己寫的詩詞。那時候窗外竹影映入窗紗,滿屋內陰陰翠翠,幾簟生涼,窗外彩鳥窗內玉人,相映生輝,令人如癡如醉。
都云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紅樓夢》的版本源流(劉心武說紅樓) 作者簡介
劉心武,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曾任《人民文學》雜志主編。1977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之作。1984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20世紀90年代后,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進行系列講座,對《紅樓夢》研究在民間的普及起到促進作用。2014年推出長篇小說《飄窗》,2020年推出長篇小說《郵輪碎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