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章學誠評傳(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4131
- 條形碼:9787100214131 ; 978-7-100-21413-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章學誠評傳(增訂本) 本書特色
全面系統地論述章學誠的生平事跡和學術思想成就的專著。 章學誠是中國古代史學大家,其對中國文史傳統的系統闡釋總結,超邁前賢,可為集大成式的史學理論高峰。本書資料翔實,論點有據,行文流暢,全面詳盡地介紹了章學誠的行跡與思想,對其在中國古代學術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作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
章學誠評傳(增訂本)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論述章學誠的生平事跡和學術思想成就的專著,資料翔實,論點有據,行文流暢,頗多精彩之處。章學誠是清代有名的學者、思想家。他一生坎坷,卻能在學術文化方面取得杰出的成就。特別是在史學、方志學、校讎學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真正做到了集古之大成,成一家之言。他在社會政治、哲學、文學、教育學、譜牒學等方面,也都提出過許多富有時代意義的獨到見解。全書共分11章,分別闡述了章學誠生活的時代背景、生平事跡和著述、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史學理論、方志學理論、校讎學理論、譜牒學理論、文學理論、教育思想以及與浙東學派的關系等等,并對章學誠在中國古代學術文化目前的地位和影響作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
章學誠評傳(增訂本) 目錄
**節 專制政策及其對學術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 盛極一時的乾嘉考據學風
第三節 在“乾嘉盛世”的背后
第二章 窮困潦倒的坎坷一生
**節 “意氣落落,不可一世”的青年時代
第二節 “不合時好”,不敢入仕的中年時代
第三節 為人幕僚,“坎坷潦倒”的晚年
第四節 集古大成,成一家之言的史志著作
第三章 倡言改革的社會政治思想
**節 “三王不相襲,五帝不相沿”的社會變革思想
第二節 “以吏治為急”的政治改革方案
第三節 “時會使然”的人才論
第四章 樸素唯物論的哲學思想
**節 “道不離器”的天道觀
第二節 “效法成象”的認識論
第三節 “不負我生”的人生觀
第四節 “天德天位”的倫理觀
第五章 杰出的史學理論家
**節 史學經世論
第二節 六經皆史論
第三節 史義論
第四節 史德論
第五節 史書編纂論
第六章 方志學理論的奠基人
**節 方志的起源、性質和作用
第二節 方志編纂理論
第三節 章學誠方志理論的三大來源
第七章 集古之大成的校讎學理論
**節 校讎學的目的和任務
第二節 校讎學的起源和發展
第三節 校讎學的理論和方法
第八章 “史部支流”的譜牒學理論
**節 譜牒學的性質和作用
第二節 譜牒學的起源和發展
第三節 譜牒的編纂原則和方法
第九章 別具一格的文學理論
**節 文貴“明道”、“用世”
第二節 倡導“文德”
第三節 “文理”說
第四節 “清真”說
第十章 蘊意豐厚的教育思想
**節 “學以致其道”的教育目的
第二節 “通經服古”的教學內容
第三節 “盡人達天”的教學方法
第四節 可貴的治學經驗
第十一章 浙東史學的殿軍
**節 浙東史學的概況
第二節 章學誠是浙東史學的殿軍
結束語
后記
附記
章學誠評傳(增訂本) 節選
《章學誠評傳(增訂本)/倉修良文集》: 一、手段成為目的,博古而不通今 由于清政府鎮壓與懷柔相結合的文化專制主義政策的推行,造成了乾嘉時期社會學術風氣大變,與清初相比顯然已經大不相同。清初學者治學所關心的是當世之務,他們所提倡的考據,確是為了矯正宋明理學空言心性、束書不觀的弊病,并且與反對清初民族壓迫的現實斗爭形勢密切相關。他們提倡“實學”,要求研究歷史真相,是為了博古通今,經世致用。所以,研究歷史上的得失成敗和地理形勢也就成為他們治學的重點,而各自著作,亦多言有所指,有理論,有思想,觀點鮮明,決不作“無病呻吟”?墒牵慰紦䦟W者雖然在治學方法上繼承了清初大師們所開辟的道路,但卻拋棄了大師們治學的精神實質。盡管他們把訓詁、?钡瓤紦钊氲浇浭纷蛹鞣矫嫖墨I,可惜的是,他們把治學的手段變成了目的,為考據而考據,他們囿于古而蔽于今,博古而不通今,拋棄了“當世之務”的目標?紦䦟W成為清廷用來粉飾所謂“乾嘉盛世”的點綴品,成為統治者歌頌“升平氣象”的工具。生活在當時的章學誠對這種局面己深表不滿,他在寫給朋友的書信和許多文章里都批評了這個怪現象,指出:“自四庫館開,寒士多以校書謀生,而學問之途,乃出一種貪多務博,而胸無倫次者,于一切撰述,不求宗旨,而務為無理之繁富,動引劉子駿言‘與其過廢,無寧過存’,即明知其載非倫類,輒以有益后人考訂為辭!庇终f:“方四庫征書,遺籍秘冊會萃都下,學士侈于聞見之富,別為風氣,講求史學,非馬端臨氏之所為整齊類比,即王伯厚氏之所為考逸搜遺。是其研索之苦,襞績之勤,為功良可不少,然觀止矣。至若前人所謂決斷去取,各自成家,無取方圓求備,惟冀有當于《春秋》經世,庶幾先生之志焉者,則河漢矣。余嘗語君,史學不求家法,則貪奇嗜瑣,但知日務增華,不過千年,將恐大地不足容架閣矣!彼堰@些“逐于時趨,而誤以襞績補苴謂足盡天地之能事”的考據學者斥為“俗儒”,嘲諷他們“幸而生后世也,如生秦火未毀以前,典籍具存,無事補輯,彼將無所用其學矣”。遺憾的是,在當時考據學以壓倒一切的優勢籠罩整個學術領域的情況下,像章學誠這樣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考據學風所囿而予以批評的學者,實在是太少了,他們依舊無法扭轉整個時代的學術風氣。誠如學誠死后5年出生的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1806-1873)所言:“在精神奴役的一般氣氛之中,曾經有過而且也會再有偉大的個人思想家?墒窃谀欠N氣氛之中,從來沒有而且也永不會有一種智力活躍的人民。” 本來,在當時資本主義繼續萌芽發展,新的市民階層不斷出現并與封建經濟體系產生矛盾的社會條件下,思想意識形態領域里應該出現一種新與舊、生與死的對立沖突和尖銳斗爭,產生一股生機勃勃、代表新事物新勢力的力量。鞭撻舊世界,向往新的未來世界。但是,由于清政府推行嚴厲的文化專制主義政策,壟斷控制了學術,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從而限制和扼殺了任何進步思想的產生和發展。在這種局面下出現的乾嘉考據學,絲毫不代表社會的進步思潮,依然是封建專制主義幽靈的頑固體現。他們缺乏對現實社會的大膽揭露和批判,更沒有對未來新世界的憧憬和追求。他們甚至高呼“回到漢代去”的口號。他們從博古、求古、存古,發展到尊古,甚至是“舍古無是”,泥古不化?纯此麄儗τ诋敶粉E的關心和記載情況,并與宋代稍作對比,便可一清二楚。宋代史學的*大特色,便是詳于當代史跡的記述,能夠及時地把現實的社會變化和政治得失編寫成書。有的學者早就指出,這是宋代史學*成功的地方。當時由于統治者非常注意時事的編纂,所以激起學者們私人編修當代史的勇氣,許多人把畢生精力投入到當代史著的編撰上。如李燾著《續資治通鑒長編》,自稱“網羅收拾垂四十年”,“精力幾盡此書”。這與乾嘉學者的“皓首窮經”,把畢生精力埋在故紙堆中形成鮮明的對照。宋代學者私人所編當代史著之多,除李燾所著外,著名的還有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徐度的《國紀》、王偶的《東都事略》、熊克的《中興小紀》和《九朝通略》、趙牲之的《中興遺史》、李丙的《丁未錄》、彭百川的《太平治跡統類》、江少虞的《皇朝事實類苑》、李攸的《皇朝事實》以及杜大珪的《名臣碑傳琬琰集》等等。雖然宋統治者偶爾也曾有過幾次“野史之禁”,但多為統治集團內部的黨派和權臣挑起,而且時間相對短暫,危害面也不大,絕沒有像清朝一樣,上自*高統治者,下至一般的權臣奸佞,一致行動,貫穿始終,波及全國。所以,乾嘉學者私人編修當代史,幾付闕如! ∏螌W者的“博古而不通今”,再次證明清統治者文化專制主義政策的殘暴及其危害之極!誠如郭沫若同志早已指出的:乾嘉時代考據之學,“雖或趨于繁瑣,有逃避現實之嫌,但罪不在學者,而在于清廷政治的絕頂專制,聰明才智之士既無所用其力,乃逃避于考證古籍”!
章學誠評傳(增訂本) 作者簡介
倉修良(1933-2021),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名譽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囤地方志學會學術委員,浙江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獻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史學研究所、寧波大學、溫州大學兼職教授等。畢生致力于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方志學、譜牒學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建華,1987年碩士畢業于杭州大學歷史系(導師倉修良教授),現為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民營經濟發展中心研究員,浙江省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歷任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市場導報社社長等。長期從事中國史學史、方志學、浙江歷史文化、浙商和民營經濟等方面的研究。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