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流動性經濟學(貨幣幻覺美元周期與資產配置)(精)/首席經濟學家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29753
- 條形碼:9787308229753 ; 978-7-308-2297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流動性經濟學(貨幣幻覺美元周期與資產配置)(精)/首席經濟學家系列 本書特色
一切經濟金融現象,歸根結底都離不開貨幣現象,本書從流動性視角切入,把全球的邏輯跟中國的宏觀串到一起,重點闡述未來流動性供給水平可能發生的變化、中國金融市場的未來走向以及大類資產配置。本書所揭示的規律和觀點,不僅能夠給予政府機構相關政策制定者一定的啟發,也可以幫助金融行業從業者和投資者理解中國金融市場的未來走向,還可以在投資與大類資產配置方面給予讀者一定的啟發與建議。
流動性經濟學(貨幣幻覺美元周期與資產配置)(精)/首席經濟學家系列 內容簡介
一切金融市場現象,歸根結底都離不開貨幣現象。理解貨幣流動性對于我們理解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流動性的變化涉及貨幣供應方式的調整、資本管制政策的變化、人民幣國際化的布局,以及資本市場投資理念和風格的轉變,這其中既充滿著挑戰,也充滿機遇。本書從流動性視角切入,把全球的邏輯跟中國的宏觀串到一起,重點闡述未來流動性供給水平可能發生的變化、中國金融市場的未來走向以及大類資產配置。全書分為三大部分,**部分主要論述全球和中國流動性的變化及其關系;第二部分則基于流動性,分別對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資本市場發展進行了分析與闡述。第三部分則聚焦流動性與大類資產配置的關系,指導投資者不同的流動性條件下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本書旨在幫助從業者和投資者理解市場的未來走向,以及在投資與大類資產配置方面給予讀者一定的啟發與建議。
流動性經濟學(貨幣幻覺美元周期與資產配置)(精)/首席經濟學家系列 目錄
序:流動性經濟學
第1章 全球資本流動與經濟運行規律
美元驅動的三個世界
安全資產短缺
國際資本如何收割新興經濟體?
廣義資本流動視角下的中美關系
通脹灰犀牛
第2章 全球流動性和貨幣之錨:拆解美聯儲資產負債表
從誕生到獨立
戰時債務管理政策
一次完美的縮表
第3章 中國一路狂奔:從迷失貨幣到流動性過剩
經濟貨幣化
貨幣化到資本化的過渡
從快速資本化到資本泡沫化
高潮來臨:泡沫全球化的同步升騰與跌落
第4章 金融抑制與中國金融改革下半場
從金融抑制到金融深化
財政赤字貨幣化與中國金融開放
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邏輯與思路
第5章 匯率市場化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
匯率波動的原因
人民幣匯率70 年
內生的人民幣匯率
對人民幣的猜想
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命
數字貨幣有助人民幣國際化
第6章 流動性變局下的中國資本市場變革
國內資本市場改革“背水一戰”
經濟轉型的關鍵在資本市場
科創板的使命
北交所是新三板改革的“質變”
以對外開放激活證券市場新發展
第7章 新時代下的投資邏輯和大類資產選擇
六個維度展望權益市場配置
非常規貨幣政策退出與大類資產配置
后疫情時代:科創、雙碳與共同富裕
未來中國有大量的資產配置機會
流動性經濟學(貨幣幻覺美元周期與資產配置)(精)/首席經濟學家系列 節選
**章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全球經濟 美元驅動的三個世界 二戰結束以后,得益于穩定的貨幣環境,歐洲一體化起步,東亞模式崛起,殖民地紛紛獨立,各國都在各自的路徑上打造現代性。穩定的石油價格正符合歐、美、日的利益,而實現了主權獨立的殖民地也繼續廉價地輸出自己的資源,換取國家發展的初始資本。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比較優勢”的概念有了新的發展。由于加入國際競爭的經濟體的發展水平很不一致,資源稟賦和勞動力成本的差異成了構成比較優勢的*大要素。信息和技術能讓企業獲得更高的利潤,且容易復制和傳播,它們的進步使得企業有可能將制造商品的各個環節分解開,分布到全世界,從生產要素而不是成品上尋求比較優勢。跨越國境的不只是商品,還包括商品的生產流程。各國選取的發展路徑、美蘇冷戰的布局,加上比較優勢的差異,使得世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構筑的國際貨幣環境下形成了**次全球大分工的格局,消費國、生產國和資源國這三個大集團的雛形基本形成。 信用貨幣體系下,美國成為全球貨幣政策的實際制定者,全新的美元霸權模式開始驅動全球經濟,整個世界都為綠紙片瘋狂。美國的貨幣、中國和印度的勞動力、日本和西歐國家的技術、中東國家和俄羅斯的石油、全球的市場——各主體入局的時間雖然各不相同,但美國在這套模式中通過鑄幣權和技術開放的優勢,始終居于食物鏈的頂端,并引領了“盎格魯-撒克遜”經濟體的狂歡。 生產國不一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日本和德國就是發達生產國的代表,而南美和東歐的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經常賬戶也常常背負著赤字。消費國的集中度則比生產國高得多,它們的領導者就是居于國際貨幣體系核心的美國,其他主要是引發歐債危機的南歐國家。與生產國綁在一起的資源國的經常賬戶也是長期順差,且其幅度變動與生產國往往一致。資源國的出口與生產國綁在一起,既受到消費國的制約,又被拴在由美元驅動的價值鏈上。美元供給的每次擴展都直接導致大宗商品的國際價格上漲,這增加了生產國的成本,削減了它們的儲備,并造成了輸入型通脹。隨后到來的美元貶值更是直接降低了生產國和資源國的實際購買力。這種國際經濟中的三元結構,在美元霸權的驅動下,導致一個世界擴張的成本*終由其他兩個世界承擔:*被動的是資源國,*痛苦的是生產國(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大型生產國,買什么什么漲,賣什么什么跌),而消費國則憑借國際鑄幣權,始終位于食物鏈的頂端。就如同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那些明麗奇幻的畫面背后隱含著陰暗的人性一樣,在三個世界貌似和平、繁榮的自由貿易背后,是一條全球經濟殘酷剝削的食物鏈。
流動性經濟學(貨幣幻覺美元周期與資產配置)(精)/首席經濟學家系列 作者簡介
邵宇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高級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覆蓋全球宏觀、中國宏觀、權益債券投資策略和金融工程。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中國財新網專欄作者。代表作品包括《預見未來》《全球化4.0》《新政機遇》《穿越鍍金時代》《危機三部曲》《微觀金融學及其數學基礎》等。 陳達飛 東方證券財富研究中心總經理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高級研究員 研究領域涵蓋全球與中國宏觀、多元資產配置、創新經濟學與國際政治經濟學。在《財經》《新財富》《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等報刊,以及FT中文網、澎湃新聞、界面新聞等媒體擔任專欄作者/特約撰稿人,發表評論文章200余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