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明月清風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97872
- 條形碼:9787536097872 ; 978-7-5360-9787-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月清風我 本書特色
兩百多篇小品文,冀文簡而意深,言近而旨遠。不以鴻篇巨制取勝,而以短小精悍爭長。關于歷史典故、哲理、人生感悟、文化生活和文學藝術的思考和追問
明月清風我 內容簡介
本書由兩百多篇小短文組成,每篇小短文四五百字。作者從人文、自然、思辨、日常、歷史的角度,通過一篇篇短文,將自己的生活閱歷及人生體悟揉于其中。冀文簡而意深,言近而旨遠。不以鴻篇巨制取勝,而以短小精悍爭長。觀點皆為己見,務求獨樹一幟;文句常有創新,必當陳言務去。
明月清風我 目錄
歷史典故篇
哲理篇
人生感悟篇
文化生活篇
文學藝術篇
明月清風我 節選
美丑易幟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分別用來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人之容貌的,生動形象,別具一格。沉魚是說西施浣紗時,魚兒望見她美麗的倒影,迷得忘了游動,結果沉到了水底。落雁是說王昭君出塞,于馬背撫琴悲歌,恰有飛雁路過,聞聲驚見美人,竟忘了扇動翅膀,自天上掉了下來。閉月是說貂蟬深夜拜月,月亮覺得自己沒有她明艷,躲在云層中不肯露面。羞花是說楊玉環賞花時,花兒見了她的容顏,羞得不敢綻放。后人但凡見到絕色美女,便妙贊其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然而魚沉雁落,真是因為見到絕美尤物?莊子的解釋似乎恰恰相反。他說,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意思是說,像毛嬙、麗姬這種人類認為絕色的美女,也許動物見了會覺得奇丑無比,乃至于魚趕緊鉆進水中,大雁趕緊高飛入云,麋鹿趕緊絕塵而去。因為它們的審美標準與人類不一樣,人之以是,它則為非。所以魚雁月花,它們可能不是因為見美而自愧,而是因為聞丑而回避。 推物及己,我們常常聽到各種溢美之詞,或許不是因喜而誠賞,而是因厭而謬贊。不要聽到沉魚落雁之形容,真以為自己美得不可方物,好得無與倫比;事實上,人家心中可能認為你丑得無法形容,俗得庸庸碌碌。 令人生悲的歷史場面 讀史,有幾個場面不敢細品,因為有不勝之悲穿越時空而來,無關窮秋或盛夏,不論獨坐或群聚。 一是孟嘗君稷下聞琴。桓譚《新論;琴道》載,雍門周攜琴見孟嘗君,說:“你西困強秦,南伐勁楚,以秦楚之強而報弱薛,無異于以大斧而砍朝菌。君死后,高臺既傾,曲池亦平,墳墓生荊棘,狐兔穴其中,后人經此徒然傷悲。”孟嘗君一聽,頓起身世之感,慘然嘆息。雍門周引琴鼓之,孟嘗君更是悲從中來,唏噓感泣。 二是荊軻易水訣別。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荊軻刺秦王,臨行,燕太子于易水送別。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三是項羽之晨起帳中。《史記;項羽本紀》說項羽被劉邦圍于垓下時,“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四是李陵之徘徊歧路。《漢書;蘇武傳》云,蘇武拘留匈奴十九年,將歸漢,名將李廣之孫李陵置酒為蘇武送行,說“異域之人,一別長絕”。陵泣數行下,因與武決,寫《與蘇武詩》相送,中有“徘徊溪路側,恨恨不能離”。 孟嘗君、荊軻、項羽、李陵皆不世出之英雄,然亦行至窮途末路,像常人一樣流淚悲泣,不可自抑。每讀及此,我都難免心酸感嘆,從此但凡翻閱歷史長卷,都要故意略過這幾個畫面,不愿輕易觸及英雄之悲。
明月清風我 作者簡介
王國猛,江西師范大學古代文學碩士,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深圳市委辦公廳綜合一處、會議處副處長,深圳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現任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早期有詩歌、散文、論文上百篇散見于報紙雜志,撰寫各種調研文章、通訊報道、文字材料數百篇。對傳統文化用力較深,力求遍覽百家經典。已出版學術專著《朱熹理學與陸九淵心學》《創意背景下的創意城市建設》,散文集《今日方知我是我》《別有根芽》《微言大義》《經略天下——另眼看三國》《吹盡狂沙》。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