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新生兒嬰兒喂養護理百科(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321666
- 條形碼:9787571321666 ; 978-7-5713-2166-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生兒嬰兒喂養護理百科(第2版)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如何努力實現母乳喂養? 寶寶總是哭鬧有什么原因? 怎么鍛煉寶寶的語言和運動能力? …… 寶寶出生后,新手父母幾乎沒有緩沖時間,得直接“上崗”帶娃。雖然有一句老話叫“只愁生,不愁養”,但寶寶養得好才是所有父母都追求的。 但**次當父母,難免“驚”“喜”交加:不停地喂孩子、換尿不濕導致幾乎睡不了整覺;一聽到寶寶哭鬧就六神無主,在焦慮邊緣徘徊;和老一輩帶娃觀念有沖突,孩子冷不冷,能不能抱睡,矛盾僵持不下……很多父母吐槽,沒養過娃,都不知道自己那么能熬。 這些在父母看起來很復雜的育兒問題,在兒科醫生傅宏娜看來,都是可以手到擒來的。她從業20余年,不遺余力地看門診、參加醫療援助,因極具耐心和關懷,被人親切地稱為“傅姥姥”。她關心寶寶的生長發育,也理解年輕父母的不易,所以借此機會,抓住所有家庭“養得好,不焦慮”的精準需求,決定將自己的心血付諸于一字一句中,順應自然養育的方法,分享國際先進育兒理念,讓父母在了解寶寶的同時,對養育更有信心。 傅醫生的文字條理清晰,簡單易懂,只為順應年輕父母碎片化的閱讀特點;工作之余還逐字逐句修改,對書稿有著和對醫學一樣的敬畏之心,只為呈現嚴謹的內容。 翻開本書,體會為人父母的偉大,觸摸兒科醫學的溫度。
新生兒嬰兒喂養護理百科(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首版印刷18次,常銷7年。第二版全新升級,暖心來襲!天津和睦家兒科主任傅宏娜凝聚20余年兒科從醫經驗,專為0~3歲中國寶寶定制的育兒百科全書。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前隊長魏秋月、天津和平區電視臺主持人郝爽傾情推薦。 從準媽媽待產說起,順利地迎接“小生命”,到新生兒期、嬰幼兒期,時間劃分到周,解析寶寶不同階段身心發育的特點。父母可根據書頁切口索引,速查喂養護理知識。 全書包含8大養育課題:解讀寶寶生長發育情況;特別關注的養育要點;科學喂養、輔食添加指南;吃喝拉撒等日常護理;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寶寶常見疾病應對方法;性格培養方案;早教啟蒙促進寶寶智力和情感開發。圖文并茂,碎片化閱讀,10秒鐘學會一個知識點。 更有聚焦疫苗、入園、自閉癥、三胎等百萬家庭關注的熱點問題,作者結合國際育兒理念,給新手父母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科學指導和合理建議。 100多張實用可愛的演示插畫,90余條寶媽經驗談+醫生叮嚀,過來人的貼心話是給新手父母的“定心丸”,認準就不用東查西找。 手邊備上這本育兒寶典,讓父母擁有完備的育兒知識,解決不必要的焦慮。
新生兒嬰兒喂養護理百科(第2版) 目錄
新生兒嬰兒喂養護理百科(第2版) 節選
在線試讀: 第1周 寶寶的生長發育 經歷了艱辛的十月懷胎和刻骨銘心的分娩,那個在子宮里和媽媽朝夕相處的小天使迫不及待地降臨人間。 他(她)那一聲嘹亮的哭聲像是在告訴爸爸媽媽:“你們等了很久吧,快來歡迎我吧!” 體重約3千克 剛出生的小家伙看上去很柔弱,體重約3千克,身長約50厘米。如果與這個標準稍有差異,媽媽也不必太過擔心,隨著一天天地成長,寶寶的身高、體重會趨于正常值。 寶寶出生時與滿月體格發育對比 項目 出生時(中位數) 滿月時(中位數) 體重 男嬰 3.32 千克,女嬰 3.21 千克 男嬰 4.51 千克,女嬰 4.20 千克 身長 男嬰 50.4 厘米,女嬰 49.7 厘米 男嬰 54.8 厘米,女嬰 53.7 厘米 頭圍 男嬰 34.5 厘米,女嬰 34.0 厘米 男嬰 36.9 厘米,女嬰 36.2 厘米 注:數據來自原國家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2009年發布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數據采用中位數,后同。 小臉和眼睛有些腫 剛出生的寶寶,由于在產道中受過擠壓,所以小臉和眼睛都會有些水腫,一般兩三天后水腫就會消失。另外,新生兒早期眼球尚未固定,而且眼部肌肉的調節能力很弱,常有短暫性斜視的情況發生,看起來有點像“斗雞眼”,這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 寶寶的體重為什么不升反降 細心的新媽媽抱寶寶或給寶寶稱體重時,發現寶寶在出生后的幾天里體重下降了,于是感到很著急。其實這個現象是正常的。由于這幾天寶寶喝奶較少,同時有不顯性失水和胎便排出,所以體重有所下降,較剛出生時體重減輕6%~9%,即生理性體重下降。只要體重下降在合理范圍內,就不用擔心。隨著寶寶的進食,這種狀況在出生后10天左右逐漸改善,寶寶開始進入快速生長階段。 只能看到20厘米內的事物剛出生時,寶寶雖然可以看見,但視力還很弱,只能看清20厘米范圍內的東西。也就是說,當寶寶躺在媽媽懷里吸吮乳汁時,基本只能看清媽媽的乳房,至于媽媽的樣貌,那就太模糊了。這種狀況大約要持續1個月。除了視覺能力較弱外,寶寶能辨識的色彩也很少,除了黑和白,唯一能看到的是紅色。 聽力還未發育完全 寶寶的聽力發育得相當早,當他(她)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能聽到聲音了,但這并不代表寶寶一出生就擁有和成人一樣的聽力。此時,寶寶的外耳與內耳之間的鼓室里沒有空氣,因此聽覺靈敏度很差。所以正在酣睡的寶寶只有聽到很大的聲音時,才會驚醒啼哭。雖然寶寶聽力還不是很發達,但他(她)對聲音是有喜好的,尤其喜歡媽媽的聲音。在出院前,醫生會給新生兒做聽力篩查,如果此時有單側未通過或雙側未通過的結果,爸爸媽媽也不用特別擔心,等寶寶做42天體檢時復查一次聽力,即可知道確切結果。 新生兒的觸覺、嗅覺很靈敏 除了視覺和聽覺,新生兒也會有冷、熱、疼痛等感覺。寶寶還能感受物體的質地,并且喜歡接觸質地柔軟的東西。嘴唇和手是寶寶觸覺*靈敏的部位,所以新生兒都喜歡吸吮手指。他(她)還特別喜歡依偎著媽媽,喜歡媽媽溫柔地用雙手撫摸、擁抱自己。另外,寶寶的嗅覺能力也很強。剛出生兩天的新生兒就可以聞出自己媽媽的乳墊和別的媽媽的乳墊味道不一樣,這可能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 【寶媽經驗談】多給寶寶做撫觸 別因為寶寶軟就害怕碰他(她),他(她)可是很喜歡爸爸媽媽溫暖的手掌的。多撫觸可以刺激寶寶感覺器官的發育,還能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
新生兒嬰兒喂養護理百科(第2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傅宏娜 天津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 天津市兒科質量控制中心委員 從事兒科臨床工作20余年,面對“關心則亂”的父母,傅醫生總用微笑來緩解他們心中焦慮,她還在公眾平臺上與媽媽分享科學養育之道。從2015年開始,她投身于“百人援貴”“百人援甘”“百人援寧”等義診活動,除了提供專業的診療,傅醫生更用自己的慈母之心溫暖孩子們。著有《兒科醫生健康公開課》。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