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讀懂新發展階段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228067
- 條形碼:9787516228067 ; 978-7-5162-280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懂新發展階段 本書特色
1.全方位、立體化解讀“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戰略判斷 黨的十九大以來,特別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之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發展階段,并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該書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闡述新發展階段的任務與目標,解讀新發展階段提出的依據,闡發新發展階段的歷史經驗,闡明新發展階段與社會主要矛盾、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關系,探討如何更好地推動新發展階段的高質量發展,對新發展階段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深刻解讀,幫助黨員干部了解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時中央各項部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實施路徑,進而得到理論上的豐富、思想上的啟發、行動上的指導,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和實踐能力。 2.堅持問題導向,闡釋關于新發展階段的理論與現實問題 本書內容共八章,圍繞新發展階段,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等展開了多維度分析、多角度探討,無論是篇章結構還是具體論述,都是圍繞新發展階段的相關問題展開,而對問題的分析,又可謂抽絲剝繭,層層展開,絲絲入扣。 3.論述有理有據且透徹鮮活,既嚴謹又生動,具有普及性、系統性、學理性,對開展實際工作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立勝領銜創作,集合了多個高校相關領域的學者,共同深入探討新發展階段這一重大命題。他們瞄準前沿,緊跟時勢,準確把握發展動向,對新發展階段這一重大判斷的解讀專業、全面、嚴謹、通俗。 本書對于廣大讀者來說,能夠幫助其明晰我國發展政策、發展方位,緊跟時代,準確洞察時與勢;對于黨員領導干部來說,能夠幫助其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開展工作。
讀懂新發展階段 內容簡介
本書以大歷史觀為背景,從理論和現實出發,闡釋了新發展階段的歷史邏輯、提出依據、目標和任務,以及新發展階段與黨的歷史經驗、社會主要矛盾、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等,對新發展階段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深刻解讀,旨在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明晰新發展階段的任務與目標,理解新發展階段提出的依據,熟知新發展階段的歷史經驗,把握好新發展階段與社會主要矛盾、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關系及更好地推動新發展階段的高質量發展等,是黨員干部讀懂新發展階段的輔助讀物。
讀懂新發展階段 目錄
**章 論新發展階段的歷史邏輯
一、階段性是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特征 / 002
二、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社會邁向共產主義的必然環節 / 005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階段性與新發展階段 / 009
四、新發展階段的初級階段性與過渡性 / 011
第二章 新發展階段的依據
一、新發展階段的理論依據 / 016
二、新發展階段的歷史依據 / 034
三、新發展階段的現實依據 / 050
第三章 新發展階段的目標與任務
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新發展階段的現實目標 / 066
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具體化 / 077
三、漸進推進新發展階段目標的實現 / 088
第四章 新發展階段與黨的歷史經驗
一、黨的歷史經驗為新發展階段奠定了智力支撐 / 096
二、堅持黨的領導 / 106
三、堅持人民至上 / 112
四、堅持理論創新 / 115
五、堅持獨立自主 / 120
六、堅持中國道路 / 122
七、堅持胸懷天下 / 125
八、堅持開拓創新 / 129
九、堅持敢于斗爭 / 136
十、堅持統一戰線 / 143
十一、堅持自我革命 / 148
第五章 新發展階段與社會主要矛盾
一、深刻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 156
二、 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體現 / 170
三、 新發展階段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 179
第六章 新發展階段與新發展理念
一、新發展階段為什么需要新發展理念 / 190
二、完整準確全面理解新發展理念 / 198
三、新發展階段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 / 210
第七章 新發展階段與新發展格局
一、充分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兩個大局 / 220
二、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236
三、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好戰略謀劃 / 242
第八章 新發展階段與高質量發展
一、為什么要高質量發展 / 250
二、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 256
三、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 272
后 記 / 285
讀懂新發展階段 節選
一、階段性是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特征 人類社會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轉化過程,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走向。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需要通過共產主義運動從思想到實踐的自覺推進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初始階段,是實現共產主義必須經歷的階段。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一定的社會條件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它必然隨著時空條件的不同而呈階段性發展。特別是在落后的不發達的國家實現共產主義目標,更需要在遠景目標的指引下,執政黨根據時代條件的變化制定諸多階段性目標和采取階段性措施,才能*終實現共產主義目標。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共產主義運動實踐中提升對共產主義階段性的認識 馬克思、恩格斯基于對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及經濟結構的發育程度的考察,得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將在歐洲幾個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和陸續取得勝利的一般規律的結論。馬克思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發展又是分階段的。1848 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共產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這些認識是馬克思、恩格斯依據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得出的。 然而,在19 世紀70 年代后期,西歐各國社會主義運動低潮,特別是1871年巴黎公社的失敗,使馬克思、恩格斯更加關注“在相對落后的國家如何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1875年,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次明確地把資本主義制度被消滅以后的未來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劃分為三個相互銜接、循序漸進的歷史階段: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共產主義社會**階段,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1880年,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將共產主義的社會特征描述為:“無產階級革命,矛盾的解決:無產階級將取得公共權力,并且利用這個權力把脫離資產階級掌握的社會化生產資料變為公共財產。”可見,在具體的共產主義運動實踐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產主義運動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進而為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理論武器。 (二)共產主義運動的實現需要通過多個階段性目標的遞進完成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描繪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必須在共產主義社會所存在的社會基礎條件完全滿足的前提下才可能實現,而這些條件的滿足又不可能是同步實現的,而是逐步發展推進的。因而,共產主義運動是在多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中不斷向前推進的。 可以說,共產主義運動的階段性目標在東方社會得到了實踐的驗證。列寧認為,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搞社會主義,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開始困難,繼續比較容易”相反,是“開始容易,繼續比較困難”。這是因為,不發達國家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卡夫丁峽谷”,但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可能超越生產的社會化階段來建立社會主義。1917年,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指出,“社會主義同共產主義在科學上的差別是很明顯的”,決不能把社會主義看成是一種僵死的、凝固的、一成不變的東西,它只有經過若干階段才能達到共產主義,俄國也必須分階段過渡到社會主義。他明確地把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共產主義**階段”稱為“社會主義”。1920年,列寧又進一步把共產主義分為低級、中級、*高階段,這說明了他對社會主義社會的認識是一個從片面、不成熟到全面、成熟的發展過程。列寧晚年還曾提出要區分“發達的”和“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等概念。這些都說明了共產主義的實現是需要分階段來完成的。 在共產主義目標的設定上,社會主義國家也提出了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如蘇俄在1920年提出了“蘇維埃政權+ 全國電氣化”的共產主義目標;朝鮮在1959年提出了“吃米飯、喝肉湯、穿綢緞、住瓦房”的共產主義目標;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飯前葡萄酒”的共產主義新農村目標,這些都是社會主義國家特定時期階段性奮斗目標的體現。“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階段性上提出了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階段性目標等。在這些具體的階段性目標上又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分階段目標,例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目標中,提出了解決溫飽、達到小康、基本小康、全面小康的分階段具體目標。這些都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更高層面發展。
讀懂新發展階段 作者簡介
王立勝,哲學碩士,法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哲學研究雜志社社長,兼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毛澤東思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等。曾擔任中共山東省委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中共濰坊市委副秘書長,中共昌樂縣委副書記、縣長,中共青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副總指揮、濰坊市副市長、山東省對口支援辦公室副主任,中共喀什地區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喀什地區行署常務副專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多次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頒發的優秀對策獎、山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優秀科研成果獎、全國黨校系統優秀研究成果獎等。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