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紀念碑 愛與真的啟示:張愛玲的晚期風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3318
- 條形碼:9787559853318 ; 978-7-5598-5331-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紀念碑 愛與真的啟示:張愛玲的晚期風格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研究張愛玲晚期作品的重量級著作,特別推崇張氏的《小團圓》,并突出張愛玲與西方現代主義和后現代的關系。陳建華教授集多年的研究功夫,在資料搜集和理論掌握方面無出其右,采用很多珍貴圖片,情文并茂,令“張學”研究更上一層樓。——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陳建華教授以研究周瘦鵑和茅盾而享譽海內外學界,而本書的問世,表明他在“張學”研究上也獨領風騷。從《傳奇》到《小團圓》,從與塞尚到與《惡之花》,作者對張愛玲的創作歷程及其與中外文藝的關系作出了全新解讀,尤其對張愛玲晚期風格的細致梳理和探討”。——陳子善,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借助近些年陸續整理出版的張愛玲遺作及大量書信和研究資料,對張愛玲后半生際遇和“晚期風格”(包括《小團圓》《對照記》以及她對《紅樓夢》《海上花》的翻譯與研究,)作了一次整體性考察,在各種文本的互文關聯中理清頭緒:《小團圓》跟她“含蓄的中式寫實小說傳統”有何關系?她為《紅樓夢》《海上花》費心竭力難道是浪擲時光?怎么看晚期那些為數不多的短篇小說?現代文學研究學者陳建華教授的五篇論文,集三十年“張學”研究之心得,在我國傳統美學與西方現代主義的發展系譜中探討張氏晚期寫作的敘事形式與語言美學,系統地揭示其“現代性”與“先鋒性”特征。——編輯
文學紀念碑 愛與真的啟示:張愛玲的晚期風格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探討了張愛玲的晚年生活及其創作體現的“晚期風格”。借助薩義德“晚期風格”的概念,作者著重剖析張愛玲移居洛杉磯之后的二十余年里那種極其復雜而困難的書寫:在與二十世紀文學現代性的雙重語境中,她扮演了多重角色,所謂 “文本” 也產生多重含義――不單包括她的作品,也包括她的行事,或許尤為奇特的――包括她的沉默。此外,作者還具體分析了其“晚期風格”特有的質地——金石風格,諸如時空交疊、穿插藏閃、人物造型、戲劇性情節、詩性語言、電影典故、震驚效果等。
文學紀念碑 愛與真的啟示:張愛玲的晚期風格 目錄
自序
悼張愛玲
質疑理性、反諷自我――張愛玲《傳奇》與奇幻小說現代性
張愛玲與塞尚――一九四〇年代的“寫實”與“超寫實”主義
《惡之花》與《小團圓》
愛與真的啟示
一、前言
二、英文寫作之旅
三、《小團圓》:欲望與記憶
四、“我不能與半個人類為敵”
五、“人生往往是如此——不徹底。”
六、“含蓄”與傳統的再生
七、晚期的“金石”風格
八、挽狂瀾于既倒:《紅樓夢》與《海上花》
九、欲進還止的創作轉型
十、結語:愛與真的啟示
文學紀念碑 愛與真的啟示:張愛玲的晚期風格 作者簡介
陳建華,生于上海,復旦大學、哈佛大學文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現任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Revolution and Form: Mao Dun’s Early Fiction and Chinese Literary Modernity , 《“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從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