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管控危機/批判傳播學譯叢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28348
- 條形碼:9787576028348 ; 978-7-5760-2834-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管控危機/批判傳播學譯叢系列 本書特色
批判傳播學譯叢。伯明翰學派代表人物、當代文化研究之父霍爾經典著作。深入剖析戰后英國社會。 ●伯明翰學派代表人物、英國文化研究領軍人物斯圖亞特·霍爾經典著作,從社會暴力問題入手,探討戰后英國社會文化機制問題。 ● 一部廣闊的道德恐慌及其背后文化霸權與政治合法性的社會史。 ●因其宏大的歷史視野、獨特的社會政治批判視角以及對葛蘭西理論的創造性運用,成為霍爾在伯明翰時期的巔峰之作。
管控危機/批判傳播學譯叢系列 內容簡介
本書考察了在20世紀60至70年代,英國經濟衰退、階級矛盾加劇以及由此導致的社會共識瓦解和政治合法性危機的背景下,英國社會文化霸權斗爭和意識形態合法性重構的文化機制問題。本書以20世紀70年代英國社會出現的對“行兇搶劫”的社會恐慌為切入點,考察“行兇搶劫”如何被標簽化,其影響力如何被放大,直至滲透進社會各階層的肌理,并觸動從普通市民到傳播媒體再到司法機構直至國家行政各個層面的聯動反饋。作者從一個十分普通的社會治安議題入手,展現了特定歷史時期中,英國社會的道德恐慌及其背后西方資本主義文化霸權和政治合法性危機與重建的社會史。
管控危機/批判傳播學譯叢系列 目錄
中文版作者序
致謝
第二版序
**版導言
**部分
**章 “道德恐慌”的社會史
第二章 社會控制的起源
第三章 新聞的社會生產
第二部分
第四章 平衡敘述:報道漢茲沃思事件
第五章 引導公眾意見
第六章 犯罪的解釋與意識形態
第三部分
第七章 犯罪、法律與國家
第八章 法律—秩序主導的社會:“合意”的枯竭
第九章 法律—秩序社會:走向“超常國家”
第四部分
第十章 “行兇搶劫”的政治
后記
譯者后記
管控危機/批判傳播學譯叢系列 節選
譯者后記 《管控危機》一書是以斯圖亞特·霍爾為核心的伯明翰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發表的一部重要著作。無論是研究主題,還是作者所調用的理論資源,采用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都體現了文化研究作為一個剛出現不久的新興學術研究領域在這一時期的某些關鍵特征:從跨學科視角出發,實現微觀經驗分析與宏觀歷史情勢研究的結合,話語和意識形態研究與主體實踐分析的結合,以及文化分析與歷史制度分析的結合。這種研究的旨趣主要不在于發展抽象理論,而是在綜合文化主義傳統、結構主義傳統和葛蘭西理論的基礎上,針對現實社會過程中的文化與政治議題,從學術上做出介入性反應。在這些原則指導下完成的《管控危機》,篇幅宏大,視野開闊,具有突出的問題意識和鮮明的現實關懷色彩。尤其是書中詳細分析的危機與社會控制、媒體與道德恐慌、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合法性問題等議題,至今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基于這種考慮,我們認為,把這本在文化研究和傳媒研究史上,乃至西方社會科學史上的重要著作翻譯并推薦給中國讀者,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在譯稿即將付梓之際,我想簡要交代一下翻譯過程的來龍去脈。我初次接觸《管控危機》是2005年。雖然距今已經過去16年,但我依然清晰記得當時為了完成導師陳衛星教授布置的傳播批判理論研究課題的任務,我在位于中關村南大街的國家圖書館的外文圖書館藏書目中借閱到《管控危機》一書的情景。那是該書的1978年版,即**版。在翻閱全書并精讀了部分與傳播研究關系密切的章節后,我認真做了閱讀筆記,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導師布置的課題任務。該書篇幅巨大,內容復雜,閱讀尚且困難,遑論翻譯。當時絕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我會成為這本書的中文版譯者。2014年,趙月枝和呂新雨兩位教授主編的“批判傳播學譯叢”決定收入《管控危機》一書。在尋找譯者的過程中,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彭文曼老師通過中國傳媒大學張志華副教授聯系到我,問我是否對翻譯此書感興趣。雖然考慮到篇幅和翻譯的難度,一開始有所猶豫,但思忖再三,還是毅然決定接下這個艱巨的任務。事實證明,我*初的這種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后來的翻譯過程充滿艱辛,無論是難度還是長度,都遠遠超出了當初的預計。也因為如此,加之日常工作瑣務纏身,完稿時間一再拖延,前后花費的時間長達五年之久。和《管控危機》的作者們因為一再拖延交稿而對編輯感到抱歉一樣,在這里,我也必須因為我的反復拖延向出版社的各位老師,尤其是負責本書出版事宜的彭文曼老師說一聲抱歉,同時也感謝各位的督促和包容。 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巴黎第三大學副校長、社會學家埃里克·麥格雷(Eric Maigret)教授曾多次與我討論斯圖亞特·霍爾的學術思想,并熱情幫助我與本書的作者之一約翰·克拉克教授取得聯系;克拉克教授收到我的郵件后,**時間做了回復,并欣然答應聯系其他幾位健在的作者為本書的中文版撰寫序言;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副教授卡拉·沃利斯(Cara Wallis)博士曾在我就某些詞匯的翻譯遇到困難時給予了及時的幫助;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我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斯圖亞特·霍爾傳播思想研究”的部分成果也先后在不同的場合發表,并得到了學界同仁,尤其是《國際新聞界》《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南京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的劉海龍教授、朱鴻軍研究員、張毓強教授、虞淑娟副總編以及諸多匿名評審專家的指導,這些意見對本書的翻譯也有所裨益;在漫長的翻譯過程中,與好友周逵、董晨宇每次充滿歡笑的聚會,我都會隨身攜帶那本日益破敗以至*后幾乎散架的英文本《管控危機》,他們的調侃、督促、建議、鼓勵和陪伴也與整個翻譯過程相伴始終;在譯稿完成后,本書的責任編輯王寅軍老師以專業的態度和極大的耐心對書稿進行了認真的審讀,并對校譯工作提出指導意見。在此,我想對所有對本書的翻譯給予幫助的各位師友表示感謝。當然,譯稿中在所難免存在的謬誤和不足都是我自己的責任。 *后,我想感謝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尤其是我的妻子馮韻童,感謝她給予了我無私的愛。譯事不易,他們是*好的見證者。
管控危機/批判傳播學譯叢系列 作者簡介
斯圖亞特·霍爾,英國社會學家、文化理論家,被譽為當代文化研究之父,曾任英國伯明翰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托尼·杰弗遜,英國基爾大學犯罪學教授,著有《通過儀式抵抗:戰后英國的青年亞文化》(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 查斯·克里徹,英國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傳播學教授,著有《道德恐慌與媒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