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論李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42537
- 條形碼:9787511742537 ; 978-7-5117-4253-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李維 本書特色
《論李維》是對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的古典學說*為敏銳、*有助益的修訂。 ——荷蘭哲學家 巴魯赫·斯賓諾莎 馬基雅維利是成功剖析羅馬共和國的**人,因而也是洞穿羅馬共和國的諸般美德和惡德的**人。因此,馬基雅維里可以教導他的讀者們,如何能夠有意地構建一種與羅馬相類并優于羅馬的政制。 ——政治哲學家 列奧·施特勞斯 在今天,任何一個翻開已有350年歷史的《君主論》或《論李維》文本的人,恐怕都會被弗洛伊德所說的那種陌生的熟悉、那種令人害怕的東西所觸動。我們搞不懂這是為什么,但我們感到這些古老的文本在對我們說話,仿佛它們就屬于我們自己的時代。 ——法國哲學家 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 《論李維》是古典共和主義的濫觴,是對古代自由的追憶,它召喚我們離開那片既安全又可靠、富足但自私的領地。馬基雅維利是一個按自己設想的方案采取行動的鼓動家,一個從事著個人事業的實干家,這事業就是建立“有益于每個人的共同福祉的新范式和新秩序”。 ——哈佛大學教授 哈維·曼斯菲爾德
論李維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李維的《羅馬史》前10卷的評注,是古典共和主義的濫觴。馬基雅維利在本書中論述了他關于政治、道德、命運和必然性等重大觀點,提出了一系列的歷史教訓。在本書中他告誡共和國的公民、領袖、改革家和奠基人如何自我治理,如何捍衛他們的自由,避免腐敗。書中討論了古代與現代的共和主義,尤其可以看到他與亞里士多德政治主張的密切關系,也涉及了他對基督教的批判,顯示了他本人對自己時代世俗化與現代性的看法。在此書中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哲學初有體現,對盧梭影響較大。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多次引用馬基雅維利的著作。
論李維 目錄
**卷
前言3
**章 城邦的一般起源;羅馬的起源6
第二章 共和國的類型,羅馬共和國的類屬11
第三章 護民官使共和國更趨完美,導致此一創設的變故17
第四章 平民和羅馬元老院之間的不和,促成了共和國的自由與強大19
第五章 誰是自由更可靠的保障,民眾還是權貴;誰是紛爭的主因,侵奪者還是守成者22
第六章 羅馬能否建立一個消除平民和元老院相互敵視的國家25
第七章 對于維護共和國的自由,指控權有多大的必要30
第八章 指控權對共和國多么有利,謠言就對它多么有害34
第九章 若要建立新共和國,或撇開其古老制度對它進行徹底改造,只能大權獨攬38
第十章 共和國或王國的創建者值得贊美,一如施行專制者應當受到譴責41
第十一章 論羅馬人的宗教46
第十二章 應當如何估量宗教的重要,意大利是如何因為羅馬教會缺少信仰而頹敗的50
第十三章 羅馬人如何利用宗教整飭城邦,建功立業,平息騷亂54
第十四章 羅馬人依照必然性解釋征兆;在被迫違背信仰時,也精明地做出遵守信仰的表象;對褻瀆信仰者皆予嚴懲57
第十五章 薩謨人求助于宗教,作為對付困境的非常手段60
第十六章 習慣于受君主統治的人民,假如偶然獲得了自由,也難以維持62
第十七章 腐敗的人民在獲得自由后,也極難維護這種自由66
第十八章 在腐敗的城邦里,假如有一個自由的國家,以何種方式來維護它?如果沒有這樣的國家,以何種方式來建立它?69
第十九章 在杰出的君主死后,軟弱無能的君主尚能自保;在軟弱無能的君主死后,軟弱無能的君主無法維護任何王國73
第二十章 兩個有德行的君主相繼主政,便可成就大業;組織良好的共和國可以使德行后續有人,其獲取與擴張也能蔚為大觀76
第二十一章 君主和共和國缺少自己的軍隊,將蒙受奇恥大辱77
第二十二章 羅馬的賀拉提烏斯三兄弟和阿爾巴的庫里阿提烏斯三兄弟事件,有何值得借鑒之處79
第二十三章 不可孤注一擲卻不拼盡全力;固守關隘往往有害81
第二十四章 健全的共和國制度賞罰分明,絕不會用它們相互抵消84
第二十五章 試圖對自由城邦的過時狀態進行革新的人,至少要保持其古老模式的表象86
第二十六章 新君主對于他所攫取的城邦或領地,務必使其萬象更新88
第二十七章 知曉如何運用大善大惡者,寥若晨星90
第二十八章 羅馬人為何不像雅典人那樣感激自己的公民92
第二十九章 更加忘恩負義者是誰,是人民還是君主?94
第三十章 君主或共和國應當以什么方式避免忘恩負義的禍害,將領或公民應當以何種方式避免被它摧毀?98
第三十一章 羅馬將領從未因過失而受到過分的懲罰;共和國因他們的愚昧或政策失當而受到傷害時,他們也從未受到懲罰100
第三十二章 當人民有迫切需要時,共和國或君主不可拖延造福于他們103
第三十三章 如果國家內部產生弊端,或在外部遇到逆境,更為穩妥的辦法是妥協而非對抗105
第三十四章 獨裁官的權力對羅馬共和國有益無害;公民不以自由投票授予別人權力,而是為自己攫取權力,則對公民生活極為有害108
第三十五章 十人執政團是由公眾和自由投票所設,但是它的設立為何有損于共和國的自由111
第三十六章 地位尊貴的公民,不可蔑視人微言輕的公民113
第三十七章 土地法給羅馬造成了什么麻煩;在共和國制定追溯既往但與城市古老習俗相悖的法律,*為有害115
第三十八章 軟弱的共和國很難做到當機立斷,也不知如何決斷;它的政策不是出于選擇,而是出于被迫無奈120
第三十九章 不同的民族常常遇到相同的事變124
第四十章 羅馬十人團的設立及其應當引以為戒的地方;這件事既能拯救共和國,也能毀滅它,其要點何在126
第四十一章 不經適當的過渡,由謙卑突然變為傲慢,由仁慈突然變為殘忍,既不明智,也無成效133
第四十二章 人易腐敗134
第四十三章 為個人榮譽而戰的人,才是杰出而可靠的戰士135
第四十四章 沒有首領的民眾是無用的;不可先威脅用權,然后再謀求權力137
第四十五章 不遵守法律,尤其是立法者本人所為,便樹立了惡劣的先例;在城市里日日都有新的侵害,于統治者*有害139
第四十六章 人的野心節節攀升,先是謀求不受他人侵害,繼而便要侵害他人142
第四十七章 人易于被大道理所騙,卻不會在具體事務上出錯144
第四十八章 如果不想把官職授予卑鄙小人或惡棍,那就讓更卑鄙更邪惡或更高尚更完美的人去謀求它148
第四十九章 像羅馬這類有著自由開端的城市,也難以找到維護自由的法律;立刻身陷奴役的城市,則幾乎不可能找到這種法律149
第五十章不可使委員會或長官擁有中止城市行動的能力152
第五十一章 共和國或君主在被迫行動時,也應裝出自愿的樣子154
第五十二章 對強大的共和國中得勢的驕橫之徒進行壓制,*為穩妥可靠的辦法,就是預先防范他用來得勢的手段155
第五十三章 人民時常被善良的假象所騙而自取滅亡;強烈的向往和宏愿能夠導致這種結局158
第五十四章 穩健的人如想控制群情激憤的民眾,需要多少權力163
第五十五章 民眾沒有腐敗的城市易于管理;有平等的地方,難以建立君主國,沒有平等的地方,難以建立共和國165
第五十六章 城市或地區有大事發生之前,都會有某種征兆,或有人能預見到它170
第五十七章 平民合則強,分則弱172
第五十八章 群體比君主更聰明、更有一貫性174
第五十九章 與共和國或君主結成的同盟,哪一個更為可靠180
第六十章 在羅馬任命執政官或其他任何官職,從不考慮年齡183
第二卷
前言187
**章 羅馬人建立帝國的原因,是德行還是運氣191
第二章 同羅馬人作戰的民族;他們捍衛自由的執著精神196
第三章 通過摧毀周邊的城市,允許外邦人輕易分享它的榮耀,羅馬變成了一座巨型城市203
第四章 共和國有三種擴張的方式205
第五章 宗派和語言的多樣性,以及洪災和瘟疫,湮沒了歷史的記載210
第六章 羅馬人如何征戰213
第七章 羅馬人給每個殖民者多少土地216
第八章 人們為何離開故土,侵入別人的家園217
第九章 列強之間開戰的一般原因221
第十章 金錢并非如俗見所言,是戰爭的筋骨223
第十一章 和名聲雖好但實力不濟的君主交好,實為不智之舉227
第十二章 擔心受到進犯時,是主動出擊,還是坐等戰爭229
第十三章 卑賤者飛黃騰達,更多地依靠欺詐而非武力234
第十四章 認為可以用謙卑戰勝傲慢的人,往往是在自欺237
第十五章 弱國總是優柔寡斷;決斷遲緩總是有害239
第十六章 當今的軍隊極不符合古代體制243
第十七章 當今的軍隊是否應當重視炮兵;對它的普遍看法是否正確248
第十八章 鑒于羅馬人的權威和古代戰爭的先例,應當更加重視步兵而不是騎兵254
第十九章 進行擴張的共和國若是治理不善,不按羅馬人的德行行事,只會走向覆滅,不會帶來昌盛259
第二十章 君主或共和國利用雇傭軍或援軍有何危險264
第二十一章 羅馬人派出的**個軍事執政官,是派往卡普阿;這事發生在他們開始征戰的四百年以后267
第二十二章 人們在判斷大事時經常出錯270
第二十三章 羅馬人對必須決斷的事情做出判斷時,一貫避免中庸之道274
第二十四章 一般而言,要塞弊多利少279
第二十五章 攻打一座陷入分裂的城市,利用其分裂去奪取它,是適得其反的策略287
第二十六章 謗言和虐待只會產生仇恨,沒有任何益處289
第二十七章 精明的君主或共和國應滿足于勝利;不滿足*易導致失敗291
第二十八章 對公眾或私人受到的損害不予報復,會給君主或共和國帶來危險295
第二十九章 命運不想讓人阻撓它的計劃時,它就遮蔽人的心智298
第三十章 真正強大的共和國和君主獲得友情,靠的不是金錢,而是德行和強盛的威名301
第三十一章 信任被放逐的人有多么危險305
第三十二章 羅馬人攻占城市的種種手段307
第三十三章 羅馬人給予他們的軍隊將領多大的權限311
第三卷
**章 教派或共和國若想長久生存,經常需要回到自己的源頭315
第二章 適時裝瘋,不失為明智之舉321
第三章 若想維護新獲得的自由,必須殺死布魯圖斯之子323
第四章 如果被剝奪者仍然在世,身居王位的君主也不得安寧325
第五章 什么原因使王位繼承者失去王國327
第六章 論陰謀329
第七章 從自由變為奴役,或從奴役變為自由,何以有時不流血,有時腥風血雨354
第八章 凡是想改變共和國的人,要尊重它的目標356
第九章 若想總是福星高照,務必因時制宜360
第十章 如果敵人迫使軍隊將領不擇手段,他不能臨陣脫逃363
第十一章 以寡敵眾的人,即使處于劣勢,只要能夠挺過*初的一擊,也可以獲勝368
第十二章 精明的將領作戰時應當讓士兵背水一戰,消除那些讓敵人背水一戰的因素371
第十三章 弱兵強將和弱將精兵,哪一個更可靠375
第十四章 戰斗中出現的新花樣和新聲音,能夠產生何種效果378
第十五章 應由一人而不是數人統領軍隊;將多有害381
第十六章 真正的德行只在危難之時顯現;太平時代的得勢者不是賢達,而是富貴門第383
第十七章 不可先迫害一個人,然后又讓他主持大事386
第十八章 能預見到敵人的計謀,是將領的*大優點388
第十九章 統治民眾,安撫是否比懲罰更重要391
第二十章 較之于羅馬的任何軍隊,善意對法利希人產生了更大的影響393
第二十一章 漢尼拔采取不同的處事方式,為何能在意大利取得和西庇阿在西班牙一樣的成果395
第二十二章 曼利烏斯·托克圖斯的嚴厲和瓦勒里烏斯·科維努斯的友善,給他們帶來了同樣的榮耀398
第二十三章 卡米盧斯被趕出羅馬的原因404
第二十四章 延長任期使羅馬遭受奴役406
第二十五章 論辛辛那圖斯和眾多羅馬公民的貧困408
第二十六章 女人禍國411
第二十七章 如何讓分裂的城市團結;若想控制城市必須維持其分裂的看法為何錯誤413
第二十八章 應當提防公民的功業,因為在善舉背后,往往潛伏著專制的萌芽417
第二十九章 人民犯罪的根源在于君主419
第三十章 希望運用自己的權力造福于共和國的公民,先要消除嫉妒心;在看到敵人時,務必整飭城市的防務421
第三十一章 強大的共和國和杰出的人,無論面對何種命運,都能保持同樣的勇氣、同樣的尊嚴425
第三十二章 人們用什么方式阻礙和平430
第三十三章 要想打勝仗,務必讓軍隊保持自信并信任將領432
第三十四章 什么樣的名望、言辭和看法使人民支持一個公民;他們在任命行政長官時,是否比君主更高明435
第三十五章 充當某種意見的首領有何危險;這種意見越是不同尋常,其危險就越大439
第三十六章 法蘭克人為何在戰斗開始時無比勇猛,后來卻連女人都不如442
第三十七章 在大戰之前是否有必要進行小規模戰斗;若想避免這種戰斗,應當如何摸清新的敵人445
第三十八章 如何造就一個能夠獲得軍隊信任的將領449
第三十九章 將領應當熟悉地形451
第四十章 在戰爭中運用欺詐是榮耀之事454
第四十一章 保衛祖國應當不計榮辱,不擇手段456
第四十二章 被迫做出的承諾不必遵守458
第四十三章 出生在同一個地區的人,無論何時幾乎都保持相同的天性460
第四十四章 運用殘暴無恥的手段,往往可以獲得用正常手段無法獲得的東西463
第四十五章 何為較好的戰術:先抵擋住敵人,形成相持之勢后再去攻擊他們,還是一開始就傾全力猛攻466
第四十六章 城市的家族為何長期保持某種習俗467
第四十七章 優秀的公民應當愛國而不計私仇469
第四十八章 看到敵人犯下大錯時,要謹防上當受騙470
第四十九章 共和國要想維護自身的自由,每天都要采取新的防范措施;昆圖斯·法比烏斯因為什么功績得到了“馬克西姆斯”的稱號472
英譯本注釋征引文獻一覽475
索引481
論李維 作者簡介
作者尼科洛·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政治家和人文學者,有“近代政治學之父”的稱號。其主要著作有《君主論》《佛羅倫薩史》《論李維》《戰爭的技藝》《曼陀羅花》等,其中《論李維》是最能完整反映其政治思想的一部著作。
譯者馮克利:國內著名翻譯家,譯有《民主新論》《學術與政治》《烏合之眾》《馴化君主》《哈耶克文選》《德行、商業和歷史》等;著有《尤利西斯的自縛》《雖敗猶榮的先知》。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