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何以帝國:從財政視角再看中華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106880
- 條形碼:9787213106880 ; 978-7-213-10688-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以帝國:從財政視角再看中華史 本書特色
《何以帝國(從財政視角再看中華史)/何以中國》以財政為線索重新梳理一遍中國在帝國時期成長的歷史,從錢的角度解釋許多歷史現象,也會探討什么樣的財政制度才是恰當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恰當的標準又有什么不同。 通過從財政出發闡釋歷史的30章內容,讓人能體會到那股推動民族命運變遷的力量,并能在看待歷史時擁有新的視角,進而打通歷史和現實,多一個理解世界的維度。
何以帝國:從財政視角再看中華史 內容簡介
本書共三十講,從先秦的初稅畝,講到晚清的度支部,通過解答一個個歷史問題,用財政的線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國的成長歷程,從錢的角度解釋了眾多歷史中的現象。書中每講皆圍繞三個線索展開:**,財政制度的三個要素,收入、支出、管理,在歷史時空中不斷變化的軌跡;第二,從財政制度變遷的角度,看中華國家不斷成長的歷程;第三,財政領域中的強制權力從君主私權一步步實現公共化的歷史進程。
何以帝國:從財政視角再看中華史 目錄
前 言
財政之眼:如何從另一個視角考察中華帝國歷史?
**部分 走向帝國
初稅畝:為什么標志著中華向帝國轉型?
商鞅變法:為什么是帝國的奠基工程?
第二部分 帝國初興
輕田租:為什么漢初減稅沒有想象中美好?
財政政策:桑弘羊為什么支持積極治理?
國家專營:文學賢良為什么反對桑弘羊?
國弊家豐:豪強毀掉了大漢?
財富戰爭:士族必須死,帝國才能生?
第三部分 帝國成長
均田制:調整田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徭役問題:為什么有錢有糧也會亡國?
租庸調制:盛唐的制度為何會被廢止?
兩稅法:帝國正統財政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鹽利:為什么是千年帝國的“救命錢”?
稅商:為什么商業發達救不了大宋?
理財術:王安石變法如何挑戰帝國整體制度?
軍事財政:為何帝國千年無法擺脫兩難困局?
回買公田:實物資產能救帝國的命嗎?
掠奪性稅商:帝國財政能和百姓利益共容嗎?
第四部分 帝國成熟
空印案:帝國實現有效治理到底難在哪里?
官俸制度:帝國薪酬體系制定為什么難?
貨幣財政:白銀帝國是如何形成的?
張居正改革:做個有作為的權臣為什么不容易?
太監收稅:正路不通,必走歪路?
皇帝勸捐:為什么君主遭到官僚集體背棄?
黃宗羲定律:民眾的稅收負擔到底從何而來?
江南奏銷案:用政治罪能否糾偏財政管理的無能?
雍正帝改革:*具成功條件的財政改革為何失敗?
第五部分 走出帝國
海關稅:為何是帝國財政向現代轉型的標志?
張謇辦廠:現代重商主義是怎樣興起的?
度支部:帝國財政機構如何向現代轉型?
結 語
參考文獻
附錄:《燕京書評》訪談問答
后 記
何以帝國:從財政視角再看中華史 作者簡介
劉守剛,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財政史、西方財政思想史、財政政治學。代表著作有《國家的財政面向》《財政中國三千年》《打開現代:國家轉型的財政政治》《中國古代治國理財經典闡釋》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